重生2000年当学霸 第21章

作者:Aaron 标签: BG同人

但是,由于学校的奥赛班名额有限,因此会有选拔考试。而选拔考试也是有报名门槛的,首先是数学和物理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单科年级前20名自动获得报名资格;其次就是每个班的班主任有5个推荐名额。我们班上学期数学单科前20名有三人,分别是:林锦麒、周密和唐成;物理有两人,林锦麒和贺炜。如果我们班除了上述四人之外,还有想报名奥赛班的,等会可以到我这来咨询下。需要强调的是,借读生不允许报名。”

黄老师看了一下在后排的借读生们。很显然,借读生们也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各个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

“虽然参加奥赛班有机会获得高考加分,但是高考成绩过硬才是最根本的,希望同学们慎重考虑报名事宜,千万不要‘因小失大’。——林锦麒,你跟我来下办公室。”黄老师最后说道。

听到黄老师如此吩咐,林锦麒自然是起身跟着黄老师进了隔壁的办公室。青峰高中的班主任办公室就在所负责班级的隔壁,而且还是两间的房间。一间是休息室和备课室,而另一间则是卧室。因为班主任是要负责早操和晚自习的,为了不让班主任天天奔波,所以才有这样的设计。

林锦麒进了办公室之后,黄老师就问道:“你的成绩去数奥班也可以,去物奥班也可以,你自己是怎么想的?虽然学校不反对学生两个班都报,但以我们学校的学习压力来说,两个班如果同时都参加则很有可能顾此失彼,所以老师的建议还是选一个重点培养。”

“黄老师,我想既然还是高一阶段,我决定两个班都试试。当然,我会根据下学期学校内部的摸底成绩来决定最后选择哪个班。”林锦麒觉得有系统相助,两个班都上应该没问题。

“如果你决定这样了,那么我也赞同你试试。”黄老师说道。

黄老师知道林锦麒这个年纪的学生正是自信满满的时候,所以让这个年纪的孩子去碰碰挫折也好。不过黄老师还是提醒道,“到了选拔考试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不仅有高一的同学,还有高二和高三的学生。”

“高三的学生也参加?奥赛总决赛不都是暑假么?”林锦麒觉得那时高三都毕业了。

“整个奥赛的周期长达半年,进了省复赛就有机会拿到高考加分,不是所有学生都冲着世界总决赛而去的。”黄老师说道。

“奥赛基本是以高中知识点为基础,略微设计大学部分知识点,因此高二、高三的学生会比你们高一有优势不少。不过我听说你数学什么的都已经学完高中的大部分内容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的优势相对你来说倒是不怎么明显。”

黄老师非常耐心地介绍了选拔考试的题型,然后还建议林锦麒买几本参考书。

“不过老师还是要强调一点,有加分当然是好事,但是自己分数要达标。不要为了参加奥赛而耽误学习,最后加分到手了,但是高考成绩却没上线就尴尬了。好了,就说到这里,你回去自习吧。”

林锦麒从班主任办公室出来之后,紧接着陆续就有几个学生去找黄老师了。基本上都是班上成绩靠前的学生,看来应该是去咨询有关奥赛报名的事情。林锦麒没有继续关注,而是开始自己的自习。正如黄老师所说的那样,高考才是根本,加分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第一节 自习课下课的时候,曾强过来叫林锦麒上厕所。刚好林锦麒的同桌们也都要上厕所,于是一下子就一帮子人往厕所去了。记得后世有人吐槽,女孩子上厕所都是一对对的,男孩子上厕所都是一群群的。现在看来,果不其然是如此。从厕所回来之后,由于一帮人路过,林锦麒将人的书给碰了下来。林锦麒连忙捡了起来,然后说对不起。

不过林锦麒将书递给对方的时候,却被书的封面给吸引住了。在林锦麒的高中时代,大部分同学都会阅读三份报纸和三份杂志,而这六份报刊基本是得到了大部分老师认可的。报纸方面有《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和《英语周报》;而杂志则是《半月谈》、《科幻世界》和《新生》。除了《英语周报》是英语老师的推荐之外;其余五份主要是来自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的推荐,一方面源自对国家重大时政热点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丰富学生的创作资料库。

特别是《新生》,本来就是一本在校园很受欢迎的文学杂志,而在它推出“新思维作文大赛”之后,它在高中生的受欢迎程度就更高了。可以说,大部分80后作家都和这本杂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不要写几篇小说给《新生》呢?回到座位上,林锦麒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是决定要参加新思维作文大赛的,因此可以事先投几篇稿来在编辑部混个眼熟呢。虽然《新生》曾经定位于面向青年的严肃文学杂志,但是随着新社长上任之后,《新生》的定位较以往要更加低龄化和大众化。

事实上,现在的《新生》杂志更像是一本流行文学杂志。只不过相较于那些言情类、武侠类或科幻奇幻类流行文学杂志,《新生》对于创作的技巧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有更高的要求罢了。因此要打动《新生》的编辑仅仅依靠后世那半吊子的网文功底是不够的,特别是《新生》还隐约想成为中学生文艺领袖的想法,所以文章要特别具有先锋性才足够。

林锦麒想了想,决定从现行教材里的一些“伪名人案例”切入,质疑教材不应该仅仅为了教育目的就胡乱编造素材。因为相对于学生所能学习的那些“大道理”,诚实才是学生最应该学习到的根本。这种案例实在是太好找了,诸如爱迪生用蜡烛照明给妈妈做手术之类的“伪造名人故事”几乎是“骗”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找到切入点之后,林锦麒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将近3000字的议论文出来。实在是后世有关这种教材“打假”的素材太多,而且后世也有不少教育专家在反思这种教育素材到底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站在后人的肩膀上,林锦麒这篇议论文的论点还是非常犀利却又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

写完一篇议论文之后,林锦麒觉得意犹未尽,又模仿那种“青春疼痛文学”的风格写了一篇有关单亲家庭出生的女孩暗恋学校阳光校草的故事。要知道后世这种青春疼痛文学可是流行了十余年,为了追求女孩的林锦麒可是将这种文风模仿得入骨三分,更重要的是林锦麒很清楚哪些素材和元素是这类文学的必杀。于是这样一篇堪称开创这一世青春疼痛文学先河的狗血韩剧风小说就诞生了,林锦麒自己读完之后都是一身鸡皮疙瘩。奈何这种风格即将走红,林锦麒不得不跟着起舞。

第31章 不简单的转学生

林锦麒被电子闹钟闹醒的时候天色还没有亮起来,春寒料峭的日子里,林锦麒真的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但是身体养成的习惯还是促使他换上一身长裤长袖的宽松运动服,然后穿上慢跑鞋。换好衣服鞋子之后,林锦麒开始敲刘星的卧室门。大约敲了一分钟之后,睡眼惺忪的刘星也换好运动服跟着林锦麒出了房门。

从教师住宿区快步到田径场,高三的学长学姐已经在那慢跑或背诵课文,体育特长生们则在体育老师们的带领下做着基础运动。林锦麒和刘星做了一组热身运动之后,就绕着田径场慢跑1200米。由于田径场的外围跑道刚好是400米一圈,因此1200米就刚好三圈跑完。跑完之后的刘星跟着林锦麒做了一组拉伸之后就看着林锦麒在那做力量训练,而林锦麒在做引体向上的时候,忽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熟人。就是那个占了自己床位的转学生,阳勇。此时阳勇身上正穿着青峰高中男子篮球队的队服,他也看了林锦麒一眼。

青峰高中虽然在大家眼里是一所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高中,但是青峰高中的体育运动也是开展得相对不错的。青峰高中的校足球队在省里算是四强的存在;篮球队虽然受限于身高但也是省锦标赛的常客。正是由于校足球队和校篮球队在省内还算不错,因此就有不少家长将算盘打在了这两支队伍身上。按照规定,只要是省联赛或锦标赛的四强队伍的正选队员,同时在正规赛事出场次数不少于三场的球员都有加分资格。

因此无论是篮球队还是足球队带上那么一、两个混资格的选手完全不是问题,特别是足球队,当个替补门将在不用的比赛出场三次就很容易刷够资格的。何况南湖省有资格加分的足球赛事有三类:联赛、锦标赛和高中生运动大会。不过篮球相对就没那么好混了,毕竟五个人真要四个带一个混日子的是真的很难带动的,而且南湖省的高中篮球项目里没有联赛,只有淘汰制的锦标赛和高中生运动大会,因此突发情况就更多,教练压根就不敢冒险。

既然阳勇能穿上篮球队的正选队服,只怕真的是有两把刷子而被校队教练挖过来的吧?林锦麒因为和阳勇没那么熟,所以锻炼完就和刘星离开了。回去洗漱换好衣服之后,林锦麒就拿着稿纸和刘星去吃早饭了。

“你打算投稿啊?”刘星看着林锦麒手上厚厚的一沓稿纸,有些好奇地问道。

“是啊,最近有点想法,所以就写下来投稿试试,看看能不能赚点稿费。”林锦麒道。

“你打算投哪家杂志啊?”刘星不奇怪林锦麒会投稿,因为青峰高中投稿的学生不算少。

南湖省内就有《南湖少年》和《小荷花》两本针对中学生的文学杂志,再加上《少男少女》、《男生女生》、《华夏校园文学》、《文学少年》、《少年文艺》等全国级的中学生或青少年文艺文学杂志,怀揣着投稿梦的文艺少男少女们不要太少。尤其是校文学社的那帮人,几乎每周都会固定投稿。作为文学社隔壁广播社成员的刘星,对这些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

“打算试试《新生》。”林锦麒不打算瞒着刘星,毕竟住同一屋檐下,早晚都会知道的。

“厉害!”刘星竖了个大拇指。

虽然《新生》的出版社规格不是最高的,但是《新生》在高中生心目中的受欢迎程度无疑是最大的。就刘星知道,校文学社的那帮子文艺少年们也就是混混《青峰晚报》,撑死能去《双星晚报》。如果能发一篇上《南湖少年》或《小荷花》,那几乎算是文学社内普天同庆的好消息了。至于全国级的文学杂志,刘星并没有记得他们提及过。

“你要是能在《新生》上发稿,文学社那帮人的脸估计都要丢光了。”

“你对他们有意见啊?你们广播社和文学社不是兄弟社团么?”林锦麒忽然来了兴趣。

印象里的刘星一直是个笑眯眯的男孩子,很少看到他对某个人或事物有如此强烈的厌恶感。

“其实学校一直想组建一个学生通讯社为我们广播社供稿,毕竟新闻写作和普通文学作品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嘛。但是文学社那边死活不同意成立什么通讯社,最后只能在他们文学社名下成立了一个新闻写作小组。然后他们提供给我们的稿件,我们看完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刘星露出一个生无可恋的表情。

“作文课上不是讲过么?新闻写作起码要保证导语上时间、地点、人物一个不缺,而且起因、经过和结果也要大致讲清楚。结果他们给我们的新闻稿第一段一定是大段抒情,然后没有一篇新闻稿的长度能在100字以内。最搞笑的是,去年不是全校大扫除的新闻,就一个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创校园美好环境的事儿,他们愣是写了3000字都没讲清楚。因此我们广播社压根就不播他们的稿,全部自己写了。”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林锦麒听完刘星的八卦之后忍不住感叹道。

青峰高中的经费是有限的,多一个社团出来就是多一个分钱的,文学社肯定不会让自己多一个弟弟出来占便宜。广播社倒是不在乎,因为学校是允许广播社和文学社拉赞助的,拥有学校广播站和电视台的广播社自然是得到了周边商家的追捧。哪怕林锦麒从来没有进过广播社,也知道广播社每年评优都是单独给奖金的。

至于文学社虽然手里有《青峰高中月报》和《大路》两份报刊,但是月报是学校的门面,自然不可能加广告。而剩下的那本每学期一本《大路》印刷质量差,刊登的文章也大多无病呻吟,如果不是学校强制所有学生都必须订阅的话,这本杂志恐怕在校内都无人问津。商家都是精得跟猴子一样,自然不愿意给《大路》投广告。所以文学社是完全靠着学校经费过日子,所以对于可能要诞生的通讯社是无比痛恨咯。

“你别到处说啊。”刘星刚刚图完嘴巴过瘾,现在才发现自己似乎揭穿了学校唯二社团里的黑内幕了。“反正文学社那些破事大家心里都清楚,不过是大家都闭着嘴巴看好戏呢。”

“我找谁去说啊?再说了,我跟他们又没啥来往。”林锦麒自然是保证不会说漏嘴。

到了学校的小卖部,林锦麒买了个信封和邮票。这个时候的杂志社都是以邮件投稿为主,哪像以后都是电子邮件了。林锦麒将稿纸塞进牛皮信封,封好;然后在信封上写好《新生》杂志社的投稿地址;最后将一张80分钱的邮票贴上。

这年头寄信还是很便宜的,省内6毛钱,省外8毛钱,挂号也就2元钱。不过代价就是邮件速度非常慢,想顺丰那样同日达、次日达什么的,那是几乎不可能的。虽然这个时代也有所谓的EMS,但是除了某些比较牛气的大学寄录取通知书会用之外,其他人最多也就是挂号寄录取通知书。

说起来,林锦麒还记得这年头邮政局里还有电报部门,学校作文课还有专门的电报写作规范要教呢。不过林锦麒长这么大还没发过电报,只有自己刚出生的时候,林爸爸给外省的林爷爷发了一封报喜的电报。林锦麒将封好口贴好邮票的信封塞到小卖部门口挂着的邮筒里之后,就去教室准备上晨读课了。

今天是正式开学,黄老师拿着排好的座次表将大家的座位都调整了下。从各班的座位来看就知道青峰高中还是以成绩决定一切的,中间的座位是留给好学生的,靠窗和靠走廊的位置则是留给差生的,特别是靠后门那块几乎是固定给每班最差的学生。反正这些人爱读书不爱读书和老师无关,只要别吵着爱读书的学生,你们上课时间想溜出去也没人管。当然,前提之一是不许出校,前提事儿是不能被教导处的人抓到。林锦麒虽然成绩最好,但奈何他的身高决定了黄老师只好将他安排在最中间这行的倒数第二排,而林锦麒的后面刚好就是阳勇。

223班的座位有七排十一行,然后按照“三-五-三”凑成三个大行。其实林锦麒更像坐到靠窗的地方去,这中间五行凑成的大行还真是太挤了,再加上高中男女几乎不同桌以及后排大多以男生居多,这汗臭味、脚臭味混在一起别提多醒神了。还好没到夏天,林锦麒只能感叹希望这个时代的六神薄荷还是依旧给力吧。由于课桌是跟着学生走的,因此这么小的教室里要换一次座位其实挺辛苦的。每次排座位至少有一半的学生要搬着课桌离开教室到走廊里候着,所以一节晨读课下来也就是堪堪将座位排好,然后班主任和学生都是累得不行。

“早上锻炼的时候还以为你是我们校队的队友,没想到你不是。”刚换好位置,大家趁着还没上课就去厕所了。林锦麒没有去,因此后排的阳勇没话找话地丢了个话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