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之心 第373章

作者:百里冰烟 标签: BG同人

“诺!”

“赵周到底做了多年太子太傅,可不止一日之师。此事,你也不好完全置身事外,找个有外人在,陛下心情不错的时候,出面求情,小小触怒陛下也无妨。”

太子先是一惊,旋即应道:“儿臣明白了。”

若皇帝并非一心置赵周为死地,太子求情,多少能留一条性命。就是夺爵发为庶民也好过这般枉死,太子也算全了他们的师徒之情。

然而没过两日,刘据好不容易寻了机会,准备为自己这位老师求情,话刚出口,就有人来报,赵周于狱中畏罪自杀了。陛下倚仗酷吏,群臣畏惧,以至于百官一旦被问罪,便寻求自我了断。张汤以及平阳长公主的第二位驸马汝阴侯夏侯颇皆是如此。

赵周如此死法倒也不让人意外,不过他这一死,皇帝也绝了继续追究的意思,看在太子的面子上,没有迁怒其家人。

“这个赵周,看来素日亏心事没少做。死了也好,看在据儿的面子上,此事到此为止吧!”

“儿臣多谢父皇。”刘据微微松了口气。

“你舅舅昨日上书自称教子无方,才让卫伉他们在献金上出了漏子,自求削减封地,你如何看?”

卫家自卫青到三子都是侯爵,自然都是要送酌金的。卫家父子的酌金都是一批送上的,如何会卫青的酌金无事,偏偏卫伉三兄弟的酌金有问题。

“三位表兄既然犯了事,父皇处置也是应该的。”太子只得道,“舅舅不仅是大司马更是外戚,只怕喜欢盯着舅舅的人也多。既然舅舅主动请罪,父皇不如略施薄惩,以示百官,以安舅舅之心。”

卫青主动请罪到太子的应答,本是他们私下商议妥当的。然太子亲自说出这话,到底觉得有些愧疚。人人多说大将军是因外戚身份才一路高升,可太子自小就明白,舅舅能够走上这条路乃是母后提携,一路高升凭借的也是自己的本事屡立战功。

“据儿此言可是真心?”

“自然是真的,舅舅与儿臣随亲近,然于儿臣来说,父皇更要亲近一些。”太子微笑道。

论血缘自是父子更亲,可现实是对于太子的前途而言,卫青这个舅舅才是最值得信任的。皇帝不止太子一个儿子,他随时都可以换一个太子,可是对于大将军而言,他天然就是太子的助力。

刘彻看了太子一眼,旋即笑道:“这话是你母后教的吧?”

“此乃儿臣肺腑之言!”

随着年岁渐长,刘据已经不记得他在父皇面前泰坦自若的模样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对父皇,他就习惯性学会了去思考父皇的每一句话是否有其他意思。或许这就是皇家父子之间的悲哀。

酌金案随着赵周自杀于狱中,皇帝任命了石庆为丞相落幕。正如石慧而言,只要大汉周边战事不止,如赵破奴这样的武将就不惧没有再封侯的机会。然而对于酌金案中许多本是靠祖荫袭爵,本身并无封侯本事的人而言,不可谓不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转眼过了年,大汉的疆土又一次得到了扩大。酌金案之前,南越国权臣吕嘉发动政变,杀死了尊奉大汉的南越王赵兴和太后樛式,控制住了南越国。

皇帝派兵平定了南越,直接废除了南越国,又趁势平定西南夷,改为郡县制。平定南越时,东越王余善自告奋勇助战汉军,却兵发而不至,其后又起反意,同样被灭国。

眼看大汉的国土迅速扩大,皇帝也因为志得意满,准备亲自北训。霍去病因而奉命提前领兵北上,准备一切。

元封元年,皇帝亲率18万骑北巡,遣使谕告匈奴单于臣服,又效仿秦始皇前往泰山封禅。

作者有话要说:  司马公的《史记》虽然很有价值,但是参杂了太多私人感情,文笔中明显有因为讨厌武帝而迁怒外戚出身卫青、霍去病的意思。写卫霍就是流水账模式某年某地斩获多少,李广写的像神话传奇(霍去病带着亲兵就敢冲入四万匈奴人中斩杀哗变者,震慑数万匈奴人岂非比李广神箭退敌有的吹;还有李广那什么装死脱身,说白了就是全军覆灭自己被俘后一人逃回来还能拿吹也是够了)。王维那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更是很不讲道理。(卫青打胜仗是天佑,李广打败仗就是运气差。)运气是很重要,但是一次是运气,次次都用运气解释吗?如果百战百胜和屡战屡败的区别在于运气,那出征前让皇帝找个道士看看谁运气好谁领兵啊!

说起来卫青、霍去病能够有领兵的机会是离不开卫子夫的这层关系(可是人家自身素质硬啊,你瞧瞧李广利),且司马公大为同情的李广难道就没有靠关系吗?(如果李广哪能屡次打败仗,赎为庶民还能起复领兵?)说李广怀才不遇——他有过很多机会好么,只是总失败而已。

我一直觉得李广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优点有的:骑射本事高,与士兵共患难(将帅又不是游侠,单兵素质高可不够,至于和士兵同甘共苦,卫青也做到了,不算特点。),很会经营名声(这一点不招揽门客的卫霍还真比不上,也亏得李广没有卫霍之才,否则以他结交之广,大约就是皇帝亲自干他了)。缺点也太多太明显:比如气量狭小,起复第一件事是杀了得罪他的霸陵尉,亲自诱降羌人又言而无信将俘虏杀死(霍去病却很善于用降人),或许还有贪名利,七国之乱私自接受诸侯赏赐犯了景帝忌讳(数次打败仗都能以巨资赎身,司马迁就是没钱赎身才被宫刑。),治兵不严,带兵散漫(说是他带兵特色简直是强行洗白,一支懒散的队伍和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那个更胜一筹还用争论吗?),喜欢迷路(一次迷路是运气,多次迷路那绝对是军事素质不够,没有做好准备。)霍去病十七岁第一次出征就知道带上匈奴降人做向导,准备万全,李广一个老将还不如一个新人,就别怪运气了。

真论军事才干,李广尚不如堂弟李蔡(李蔡以军功封侯,官至丞相。)秦汉军功制度非常严苛,俗称“抢人头”,李广没封侯仅仅是战功不够,抢不了人头,哪来许多怀才不遇。如果汉武帝不让他上战场,那才叫怀才不遇,上了没打赢就别喊委屈了。(如汉武帝不是开拓之君,而是守成之君,大约李广就能遇到春天了。)

第318章 大汉风云(三十二)

泰山封禅,皇帝特意带上了年幼的霍嬗,这可是宫里几个皇子都没有殊荣。一时间,长安权贵的目光都落在了冠军侯府。

就是同样是大司马的儿子,卫伉三人也是比不得霍嬗的。卫伉兄弟三人不过是长平侯卫青的庶生子,霍嬗却是冠军侯的独生嫡子,更是养在皇后娘娘面前,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喜爱。

然而才五六岁的小霍嬗正是憨吃憨玩的时候,不知忧愁为何物。相较于太子刘据生在皇家从来没有天真的机会,霍嬗是真正生在蜜罐你。相较于皇子们对皇帝的宠爱都要生出几分隐忧不同,年幼的霍嬗却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享受这一切。

无论霍嬗将来是不是可以成为皇帝期盼的大将军,至少现在他依旧是没有烦恼的小孩子。第一次出远门,让霍嬗极为兴奋,一路上得了许多民间的新奇东西。

这不,才回到长安城,霍嬗就闹着母亲要进宫向最宝贝他的师祖献宝。冠军侯夫人杜若无法,只得带着小皮猴进宫。正好遇到同样进宫请安的舅母长平侯夫人、当利公主、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

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虽然不似当利公主一般在椒房殿长大,与椒房殿也是极为亲近的。公主们进宫须得先往椒房殿向嫡母请安是规矩,恰好生母卫婕妤亦在椒房殿,便纷纷在椒房殿坐下了。

“太母,太母,嬗儿出门得了许多宝贝送给太母。”霍嬗抱着一个小木盒冲到石慧面前道。

“嬗儿出门还特意带了礼物给太母,这么乖?”石慧笑着搂过了小家伙道,“让太母看看。”

“不要在这里看!进去看,嬗儿不给别人看!”霍嬗小声道。

“为什么不让别人看呀?”

“是嬗儿和太母的秘密!”霍嬗拉着石慧道,“进去看!”

“好,进去看!”

“你们看看,白疼了他这些年,倒是成为别人了!”长平侯夫人抿嘴笑道。

“看来母后最疼的还是嬗儿,丢下我们这一群人,只顾着嬗儿去了。”当利公主笑道。几位公主中,敢在椒房殿这般开玩笑的也唯有在这里长大的当利公主。

“那倒是未必!”诸邑公主抿嘴笑道,“母后最喜欢这般大的孩子了,再过两年等嬗儿大些,这椒房殿最受的就该是进儿了。母后又喜欢孩子们上进,等过两年严起来,嬗儿怕是都不愿意来椒房殿了。”

诸邑公主说的进儿是太子刘据的长子刘进,生母是太子妃史氏。史氏本是皇帝为太子选的良娣,原定的太子妃人选被皇后娘娘否决后,同样出生名门的史氏变成了太子妃。太子大婚一年,太子妃就生下了皇长孙刘进。

阳石公主闻言却忍不住笑了:“弟弟以前最爱与表兄吃醋了,希望皇长孙不要如弟弟一般才好。否则,以后又要好戏看了。”

“据儿如今都当爹了,你们还说他小时候的糗事,小心他翻脸啊!”

“翻脸我们也不怕,在外面弟弟是皇太子,我们要让他三分。在这椒房殿,只有论辈分年资的,皇太子的名头可不顶用。”阳石公主笑道。

“你这孩子,都是两个孩子的娘了,还这般调皮。”卫子夫嗔道。

长平侯夫人开口道:“说起来,今日进宫并未见到太子妃和皇长孙呢!”

“皇长孙前两日略有咳嗽,娘娘免了太子妃的请安,让她在东宫照顾皇长孙了。”卫婕妤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