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之心 第698章

作者:百里冰烟 标签: BG同人

胤礽表示很无辜,他自登基后除却每年正常调任,几乎没有大幅度调动官员。至于对兄弟们的任命,那就更无辜了。兄弟们长大了,他表现一下兄友弟恭重用兄长和弟弟有什么问题呢?

是呀,有什么问题呢?朝堂上如六部尚书,皇帝是一个都没有擅自调动,丝毫不敢改父志,且对君父言听计从,再没有这般孝顺的儿子了。

看着太上皇吃瘪,胤禩站在哥哥们身后,心中莫名痛苦。太上皇对他妃母并不宠爱,他也是从小被漠视,说什么孺慕之情当真有限。只过去到底有些父子之情,直到这次差点被皇帝拖出来当炮灰。

身为皇子,心中没有一点念想是不可能的,可是凡事也要量力而行。他排行十一,上面是个兄长,就算出去残疾的承祜、胤祐,还有八个兄长。这些兄长才干皆不下于他,最重要母族势力都在他之上,他拿什么去抢?

第607章 九龙夺嫡(三十一)

太上皇回了京城,也没能阻止朝堂上的形势朝着他所不愿意的方向发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太上皇如今又聋又哑且已经禅位如何比得上如旭日东升的新帝。只看着太上皇的兄弟和皇帝的兄弟都愿意站在皇帝一边,就该明白如何选了。

除了身在高位的大臣基于忠君思想和畏惧一朝天子一朝臣愿意效忠,年轻力壮的官员哪个不想和新帝表忠心。不能听不能说,靠着手书传令,太上皇每日写到手酸,发出去的诏令能得到回应的却寥寥无几。

皇帝对太上皇联系了那些旧臣,那些人回避那些人表忠心清清楚楚。然皇帝并没有立即将这些忠于太上皇的大臣撤职,只是光明正大的用副手将之架空罢了。

没几日,太上皇不仅没有收回丝毫全力,反而是收到了兵部尚书乞骸骨,由纯亲王接替尚书之职。兵部尚书乞骸骨,他的儿子立即平掉入京成了京官,几个孙子也入了皇家军校和皇家学院,家族没有因老尚书急流勇退而衰败,反而更进一层了。

大臣们为何在太上皇这艘眼看着要沉的大船上不肯下来,不就是怕新帝不接自己的投诚,自己一退,家族也会因此衰败么?如今兵部尚书却给大家做了一个极好的榜样,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乞骸骨便是没有投效新帝算不得背叛太上皇,又能给子孙后代留一条路,可谓两全其美。世上如皇帝一样眷恋权利不肯顾忌儿子孙子的毕竟是少数。普通人家相较于自己权倾一时,更乐意看到子孙昌盛,家族兴盛。且如今新帝权威日盛,太上皇的老臣也谈不上什么权不权了。

纯亲王任兵部尚书,皇帝便下旨令兵部储备军改。如今八旗战力已经日益虚弱,且八旗军制冗员导致朝廷在这方面的开支逐渐增大。本次军改由纯亲王总览,裕亲王、恭亲王、睿亲王三王具体负责。几位王爷齐聚了八旗将领短短一个月就拿出了完备的军改方案,显然是早有准备的。

皇帝设置新的军种,不再按八旗出兵,而是成立专门的海军、火器营、骑兵营等等,分兵种从八旗中挑选健者入新军。八旗剔下来的老弱病残只能领到基本生活所需,保证不会饿死。没有入选的八旗兵也能够选择领取一次性补偿,转为普通人家,不必遵守限制经商等禁令。

八旗军改虽然受到了一部分旗人抵抗,同样也有一些不愿意服役的八旗人家干脆利索的领取补贴转而购置天地做富家翁,家贫的也能够去附近的工坊工作,也允许他们离开京城谋生。

八旗制度消亡后,朝廷按户籍征兵,长子、独子等不列入强制征兵范畴。头两年为义务兵制,两年后优秀者可申请留在军中,领取俸禄。对于这些士兵的子嗣在官学中可以学费减半等等,贱籍也能够参军,立功可消贱籍。

朝廷逐渐放松了流动人口的控制,只要有齐全的身份证明,无论是旗人还是汉人都能拿着身份凭证迁居。不过要在一定期限内到落地的所在官府报到,登基身份信息。流民进行登记记入流人籍册,为贱籍,返乡重新入籍则可恢复原本的良民籍册,以此减少百姓流亡。

京城这边的改革如火如荼,江南那边的农业、商业在新君登基后也是连续三年跃进。江南各地大面积推广良种以及高产量农作物,精工细作下,亩产逐渐上升。

朝廷于是从江浙一带开始试点摊丁入亩,重新丈量土地,收取商税,取消人丁税。增加商税后,商人不准骑马不准穿丝绸的规定也随之取消,官府每年还会嘉奖纳税大户。除却官府公示的田税、商税、盐税等,废除一切徭役杂税。试点的各地由当地书院的学生负责各地宣讲新税法,派遣巡回使督察税改情况。

取消徭役后,官府需要修路等工程,会有专款支付这些工程,招募流民和农闲的农民来完成。税法的高度统一后,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地方官通过苛捐杂税剥削百姓。虽然无法完全杜绝贪官,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很多。

税改初期收到了一些大地主抵制,官府就选几个为富不仁的作为典型处置,再扶持几个机灵的小地主提供技术支持开设作坊。支持税改和不支持税改的下场一目了然,后期便通顺了一些。官府还取消了有功名的学子免税福利,改为直接补贴银钱以及奖励官学名额。

三年后江浙这边税改成熟,又从这里抽掉做得好的官员派到相邻的地方做一方掌管扩大税改试点。沿海建起了大盐场,晒盐法逐渐取代煮盐法,降低了制盐成本反而增加了产量。

盐税的增加加上海上贸易的活跃,足以补足税改初期的缺口,甚至因为商税和关税的缘故,朝廷的财政日渐丰盈,才能够同时开展许多大项目。

随着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胤礽也开始意识到人才的缺乏。这次不需要太后提点,皇帝便主动督促各地官府兴学,开办官学也支持各地在野的大儒办学给予嘉奖和补贴。

皇帝本就极为聪慧,又正年轻,原本底子不错,如今学东西又快。短短三年就已经不再需要太后在背后出谋划策,彻底架空了太上皇,成为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权者。

太后亦毫不拖泥带水的断绝了对前朝的关注,这三年她已经将手上的许多东西都分出去了。只剩下在一些公司、集团有些股份,可是具体操控都交给了最初跟随她的人和养大的孩子们。只专心在后宫指点皇后整肃了后宫,和太妃太嫔们喝茶听戏,养养小阿哥小格格。

太上皇这些年日子不好过,久了也知道了皇帝背后的军师是太后。太上皇如今自然是搞不死太后的,于是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意,常住畅春园了。

经历了最初权利被架空的痛苦、暴躁,接受事实的太上皇开始沉溺酒色。这些年竟然也陆陆续续生了一些小阿哥小格格。只太上皇被儿子伤透了心,不太喜欢小孩子,可怜这些小家伙生母位份也不高都丢给皇帝这个兄长养了。

皇帝对于如今朝堂上很能干活的兄弟极为满意,倒是不介意养一批预备役。这些小阿哥、小格格,加上皇帝和兄弟们也陆续成家养了一班儿娃娃,宫里的太妃太嫔们很是有事儿做。

皇帝非常勤政,这些年朝廷办了很多大事,故此后宫妃嫔并不多。除了皇后就两个嫔三四个贵人答应,比太上皇的后宫可干净多了。皇帝的大阿哥、二阿哥和二格格是皇后所出,三阿哥和大格格是两个嫔所生。

不仅皇帝,皇帝的兄弟们府上也颇为清静,其中睿亲王承祜、庄君王万黼、南郡王胤禶、廉郡王胤禩、敏郡王胤禟都只有福晋。前四位是夫妻情深,胤禟虽说夫妻感情也不坏,不过没有纳妾的最大原因是沉溺发明了。

少时太上皇还曾嫌弃胤禟沉溺奇淫巧技,荒废学业,可如今谁也没有胤禟风光。胤禟入朝办差时直接去了戴梓的兵器研究所,三年功夫就发明出了最先进的战车,受封郡王。多年来也陆陆续续发明了不少民用和军用的玩意儿。若非顾虑兄长们的爵位笃定了他日后的前程,凭着他的成就便是亲王爵位也是给得的。

皇帝余下那些兄弟虽然除了福晋外都有几个姬妾,却都没有比皇帝多。朝廷大事一件接着一件,皇帝又愿意重用兄弟们,大家都奔事业,谁愿意在后院风花雪月。

不说胤禟在京城风光无限,二阿哥胤褆前几年平定南边之乱,顺便以五百万两为朝廷“买了”一块领土也有了封地还成了亲王。以鲁直见称的胤俄带上胤祥称霸海上,成了海军将军,得了镇海郡王的爵位。

不细说其他几位阿哥,如今就连各府福晋都在太后支持下在外面筹办什么女学、慈善会之类,孩子们到了进学的年龄就丢进宫读书让太妃们照顾。

新帝登基的第十年,奉太上皇太后南巡。太上皇退位前多次南巡,时隔十年再次南巡,心情委实有些复杂。在龙舟之上,眺望运河两岸,不用地方官府粉饰太平,就足以看出这十年的不同。

太上皇过去南巡,因地方官员为了政绩掩饰,也会让百姓穿上最好的衣服上街。可是就算如此,百姓眼中也大多带着麻木。如今的百姓,脸上却多了笑意,甚至脚步都勤快了。

这十年来随着农业亩产不断提升,工业、商业发达,税改等惠民政策下,百姓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虽说普通百姓想要致富依旧不容易,然只要勤奋些不遇上灾年,温饱是没问题的。在比较十年前后两岸的建筑,也可知道这十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太上皇再如何不甘心也不得不承认,为君,他的儿子做的更好。甚至,除去皇帝,其他儿子也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皇帝给予兄弟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又将他们限制在某个领域中。如此兄弟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又不会影响到皇帝的统治,达到了极好的平衡。

然越看到儿子能干,太上皇心里越像一把火再烧。若非、若非那突入起来的怪疾,他怎么会禅位。若没有禅位,或许如今百姓称赞的明君就是他了。

第608章 九龙夺嫡(三十二)

太上皇心情有些郁闷,回仓房睡了一觉。睡着之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他的耳朵没有聋,自然也没有变成哑巴。

在朝堂上他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与太子亦是父慈子孝,感情甚笃。只是随着梦境的继续,有些事情开始转变,儿子们都渐渐长大,太子也逐渐失去了风度。

太上皇看着自己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长大的儿子们在他面前斗的你死我活,他痛苦的废太子立太子,儿子们在他的操控下斗的死去活来。他死了很多儿子,也圈禁了很多儿子,太子甚至说要与他此生不再相见。

梦里的太上皇很伤心,可有觉得志得意满,他是皇帝,高高在上的皇帝,没有人能够违逆他的意思。然而有一天他还是死了,没有人不会死,哪怕皇帝、太上皇也会死。

在梦中的他死去时,太上皇忽然惊醒了。他想到了那个梦,梦里没有太后、没有纯亲王,裕亲王也早早地死了。在梦里,如今活着的小格格、万黼、胤禶、胤祚、胤禌还有许许多多皇孙都会夭折。

太上皇有些分不清梦境还是现实,由近侍伺候着起身,准备去甲板上吹吹风。太上皇才走到甲板上,就见几个少年拥簇而来,向他请安。

“孙儿们给皇玛法请安!”

领头的少年是皇帝的嫡长子,也是如今的储君弘曦。虽然知道太上皇听不见,太子领着一种兄弟过来请安依旧谨守礼节,不敢又丝毫懈怠。

弘曦今年十五岁,长得丰神俊秀,容貌肖似皇帝,不过性格倒是与他大伯承祜更像一些。皇帝少年时性格傲娇别扭,太子却更像大伯,性格温和,因此很得弟弟和堂兄弟们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