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 第109章

作者:因果定律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BG同人

  胤禔失笑:“还能怎么办,本朝有前例,汗阿玛大约会把顺天府录取的贡士挑出来再考一次。”当年吴兆骞倒霉不就因为科场案么,一样的被人诬陷、一样的流言蜚语,只是不知道这次的倒霉催下场如何。

  “李蟠和姜宸英已经下狱,汗阿玛也着人查看名册,打算再行考过,若是哪个不合意,功名黜落都是小事,能否保全性命才是大事。”胤禔这会语气正常些:“舅舅难道担心富尔敦?他功底扎实,不会有事的。”

  明珠摇摇头:“我不担心他,我是问你,你不打算做什么?你要知道,八贝勒府的何焯已经去刑部大牢探望过姜宸英了。”

  “我知道。”

  胤禔无所谓的笑笑:“何焯、还有詹事府的汪士鋐,是同姜宸英相识多年的名士。他能进入刑部大牢,估摸小八出力不少。不过那又如何,您老想太多了,要是姜宸英与何焯见面之后有个好歹,是否胤禩在背后真的捣鼓了科场弊案。”

  明珠哭笑不得,刚要开口就见孙子富格步履匆匆跑入花园,来不及行礼就道:“王爷、玛法,姜宸英在牢里服毒自杀了!”

  这消息来的太突然,胤禔呆立当场,之后才骇然问道:“自杀了!他服毒?哪里来的毒药!”

  “还不知道。是左都御史安布禄奉旨问案,这才发现的。在场的还有太子詹事汪士鋐。”富格道:“刑部尚书王士祯回乡迁墓,而留下的刑部侍郎以及满尚书都过去了。哦,王爷或许不知,王士祯是……”

  “王士祯去年正是会试的读卷官,”明珠道:“这下麻烦大了。”

  两个年轻人心领神会,不管是姜宸英是自杀,还是“被自杀”,他的死完全不会结束这场毫无预兆开始的科场舞弊案,反而将这件事弄得更复杂。

  不管是最初就被卷入其中的索额图和伊桑阿翁婿,还是帮助何焯探望老友的八贝勒,亦或是回乡迁墓的王士祯,还有正好在现场的汪士鋐,都已经被卷入其中。而如今看似身在事外的他们也无法安生,明珠心里发堵,去年那个时候,揆叙也被康熙抽调去阅卷了。

  当时明珠还高兴,儿子在皇上心中一定是才学上佳才有这个差事,谁知道乐极生悲!

  “还有二叔,二叔是否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富格看胤禔疑问的表情,解释道:“我二叔去年也做了会试的读卷官。”

  胤禔叹口气,他还来不及站在干岸上看热闹,就被通知自家人也掉进河里了。他无奈道:“富尔敦会试,揆叙没有和皇上说避嫌?”

  “怎么没有,可皇上说只是临时抽调阅卷,难道那么巧合富尔敦被叔叔审卷?就让他去了。读卷官有阅卷之责,若是这会再来个读卷官舞弊的说法,”明珠失去心情,扔下了竹剪:“揆叙也好,王士祯也好,都要被扫进去。”

  “舅舅,”胤禔怀疑的看着他:“所以,家里到底有没有……”他意味深长的看着明珠。

  “当然没有!”明珠气笑了:“我和李蟠、姜宸英都不熟悉,他们和索额图伊桑阿到底有没有交易,我怎么清楚!反正我没有。”

  富格一直在旁边站着,他毕竟还年轻,骤然遇到这样的问题,下意识的就看着祖父想要求助。可他玛法就站在那不讲话,直到郡王爷开口了。

  “那么,既然是皇上令二表哥去读卷,富尔敦考试的事情,汗阿玛也是知道的。”胤禔耸肩:“如今姜宸英已死,要把事情牵连到揆叙的身上就太麻烦了,就算是索额图大约也没那个心情。”

  “是啊,毕竟索额图翁婿才处在风口浪尖,祸水东引这一招,用在二叔身上实在是有难度。”

  胤禔点头:“富格说的不错,而且汪士鋐在场,瞧着吧,市井流言里,恐怕最脱不开关系的是皇太子。王士祯同东宫亲近,索额图和伊桑阿更不用说,不管是李蟠舞弊让伊都立考中举人,还是他们真的受贿了,背后隐隐约约岂不是东宫的身影。”

  “李蟠倒霉了。”明珠忽然道:“你说的都对,所以李蟠注定倒霉。”

  “您是说,如果流言真的牵扯到了太子,皇上为了维护太子的名誉,可能会快刀斩乱麻,将事情快速平息……”富格低声道:“那么,自然是让李蟠这个主考官承担所有责任最快了,估摸着姜宸英一定是自杀。”

  “你也长大了,朝廷的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真假对错并不重要。”明珠对富格说话,目光却落在胤禔身上:“科举这种事,给个说法让士子们安生、平息事端的必要性远高于事实。但作为皇上,他还是会去查,也会查出个结果。”

  刑部大牢里,成德站在监牢门口,顾贞观就在他身边,两个人看着仵作查验姜宸英的尸体,一个欲哭无泪、一个面色沉重。

  “当年泗水亭中,朱彝尊、尤侗,姜宸英、严绳孙与你我欢宴,今日却在这刑部大牢……”顾先生深深地叹息:“故人凋零,往事不可追。”

  “吴先生回乡反倒是好事,”成德呼出一口浊气,好像这样就能摆脱心中的苦闷:“若是让他瞧见这一出,他心里得多伤怀。我以为不见西溟先生才好,早知今日,不如……”他也说不下去了。

  成德原想等局势冷一冷再替姜宸英求情,姜宸英入明史馆修过明史,只是当年同徐乾学走得近,自己阿玛对他有些看法。可这些年来自己同他往来,一应如长,从无变故。这人是老名士,又到了古稀之年,他若是想贪银子、想巴结关系,当年不如学学高士奇……

  姜家人能进牢里探望姜宸英,还是成德在背后打了招呼,没成想反倒是害了他。成德看着姜宸英的遗书满心痛悼,旁边的顾贞观却道:“公子不必如此,”他的目光落在死者苍老惨白的脸上,“这与你并无干系,西溟是自己不想活了。纵然你不让家人探望,难道他不会触柱求死?”

  养心殿中,康熙正在对大学士张英同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左都御史说道:“姜宸英服毒,是谁给的他毒药?这几日见过他的人,你们都查清楚没有?”

  “回禀皇上,臣已查明,这几天八贝勒侍读何焯见过姜宸英、东宫詹事汪士鋐之前见过他,今日发现尸体的时候,他也在场。另外就是姜家人,”大理寺卿说道:“臣也问清楚了,毒药是姜家人送进去的。”

  “什么?”康熙不敢置信:“自家人送进去的!”

  作者有话要说:

  姜宸英死前留下一副对联【这回算吃亏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是限期弗满,竟挨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

  至于说什么,就见仁见智了。

  明清两代的科举案,不管是明朝的唐寅,还是比如本文提到的吴兆骞,都是典型的“真相并不重要,朝廷给说法,大佬们互相挤兑明白了才重要。”

第164章 :乱刀也伤人

  不出半月, 顺天府科考案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江宁织造曹寅的奏折,也在这个时候抵达了康熙的案上。

  李蟠、姜宸英出身书香门第、诗礼世家,且二人一为状元、一为探花, 又都上了年纪, 并不是轻浮贪财不顾名声之人, 求皇上派能员慎查……

  看过曹寅的书信, 想起之前成德在自己跟前那张苦瓜脸, 康熙久违的有些郁闷。

  姜宸英的死完全不在他的意料之中, 康熙自己也没想到这老先生这么想不开, 只是下狱就觉得自己被羞辱, 一怒之下要家人送药入狱, 然后仰药自尽。

  “犯官姜宸英心灰意冷,这……臣也无话可说。”成德在康熙面前也就是这么说的,因为两位主考虽然下狱, 但并未用刑罚、也没有开始审讯,姜宸英自戕, 除了哀叹,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讲的。

  当时康熙只是心中可惜, 紧接着成德话才让康熙紧张起来, 成德告诉他, 外头已经有传言说是皇太子为了保住索额图而杀人灭口了!

  “荒唐!”康熙震怒:“朕已命人再试顺天府举子,伊都立虽然年幼却也是真才实学, 明明是落第举子闹事, 如何牵连至储君身上!”

  成德很无奈, 索额图、伊桑阿、伊都立,汪士鋐, 这四个名字和姜宸英入狱自杀紧紧相连,都到了这个份儿上,如果还没有半点关于皇太子的风言风语,那才不正常。

  康熙发了一通脾气,等冷静下来,他自己也知道,这件事如果太子半点不沾边,那康熙就要担心了,只是担心不足为外人道。

  “你先去看看李蟠,别让他也死在牢里,此事闹成这样,他这个主考难辞其咎!朕要处罚,但落第举子散播流言也着实可恶,朕还要再看看,你先去罢。”

  如今朝野内外都在看着乾清宫和毓庆宫,自从顺天府科场案牵连到了太子,一夜之间宫城内外都陪着无数个小心,唯恐老少两代主子哪天心情不好,把大雷劈到奴才身上。

  这个科场案弄到现在,已经有些扑朔迷离之感,就像康熙说的,最初大家都以为这不过是落第举子不甘心于是搞风搞雨。可是姜宸英死了,但朝野内外也能理解,老名士一时气不过求死,纵观历朝历代这都有前例。

  但如今牵连到了太子头上,大家都觉着,此案大约也就是李蟠倒霉做这个责任人,被皇上退出来给士子们一个交代,然后慢慢处置造谣的落榜举子,最后平息结案。但谁也没想到,此案在黎明前黑暗的时刻,又一次横生波澜。

  京城的市井流言,居然从“太子为了保住索额图而让姜宸英自杀”变成了“明珠帮助直郡王陷害皇太子!”而且这个说法来势汹汹,京城已经有顺口溜了“直王不直、老明不明。”

  太子VS直郡王,索额图VS明珠,虽然是炒冷饭,但这个冷饭有理有据有爆点,还有人捧场啊!

  自古以来,争储这种事儿虽然敏感,但这是对于达官显贵们说的。对于老百姓而言,天家争斗是最引人关注的花边新闻,何况如今都传的满大街都是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直郡王谋夺储位,所以要陷害太子爷!这会揆叙是读卷官,毕竟近水楼台呀!”

  “是啊,直王是长子,总是对着弟弟低头,又有明珠那样的舅舅,有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这可不好说,说不定……真的有问题,这案子真的有舞弊。”

  “然后把大爷拖下水,越搅越混好让皇上不追究?这么想也有道理呀。”

  “是啊,这可难说了!不过倒是便宜了那帮举子,如今这形势,朝廷怕是顾不上他们,啧啧。”京城的茶馆里,旗下闲散爷们聚在一起,就开始叨叨这些。

  胤禔万万没想到,他这辈子居然有成为顺口溜主角的一天,在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被拖下水之后,直郡王急火攻心,眼前一黑,差点气的昏过去。

  事情还是孩子们发现的。

  苏日格平时没什么别的爱好,除了读书写字骑马游猎之外,就爱逛个街。道琴倒是说过她“你阿玛宠着你,可你在外头不准惹事。”而胤禔呢,压根不觉得女儿喜欢逛街有什么不好。

  这天正好是弘晗放假,姐弟俩带着侍卫太监出去溜达,可是并没有什么地方好逛。天气尚寒,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总不能站在街上啃大萝卜—冬天里京城的红皮萝卜也是一绝。

  弘晗瞧着天气,和姐姐商量一下,最后决定去茶馆喝茶,结果就听说了这件事。苏日格当时就觉得头皮发麻,她也不小了,非常的知晓轻重,于是扔下茶杯就带人回府,催命似的叫人给阿玛传信。

  “阿玛……”

  弘晗小心的叫了一声,他阿玛的脸色坏透了,从小到大两个孩子何曾见过阿玛这么生气的样子。

  胤禔一阵阵的头晕,若不是因为孩子们还在,他都想砸东西了。

  “不要紧,你们先回去罢,去看看你们弟弟妹妹,阿玛没事儿。”胤禔深呼吸,勉强笑道:“别乱担心,尤其是你弘晗,明儿还得进宫呢。”

  姐弟俩从书房退出去,苏日格担心的看着书房,又看看弘晗,发现弟弟脸色很不好。

  “你怎么了……”大格格马上了然:“你担心明儿进宫,见着得寿和弘晰,面上不好看?”

  弘晗点点头,又摇摇头,道:“姐姐别担心我,我就是……心里头有点别扭。这乱七八糟的,阿玛怎么说的清!”

  苏日格心想,说得清、说不清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汗玛法怎么看。不过和弟弟说这些用不着,万一在宫里嘴上没个把门的,说出什么私房话来反而不好。

  要说胤禔的几个孩子,两个小的还瞧不出什么,这两个大的却性格迥异。苏日格因为沈瞭这个师傅,以及她自己性格的缘故,她偏科……

  反正她也不必考科举,也不必经史并重,于是她的课业侧重于史书。加上胤禔这个西洋爱好者,经常弄点如千里眼之类的玩意回家,苏日格对西洋文化也颇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说,胤禔他女儿走在了世界前列。

  而弘晗相对来说,更像是这个时代的孩子。弘晗体贴细心,论起折腾劲儿不如他姐姐,又因为是长子,所以相对而言更正统。

  胤禔如今也不好说儿子这样好不好,只能尽量趁着孩子在家的时候多带着他看看世界,起码不让他有机会陷入“老子天下第一”的臆想当中。

  不过现在的直郡王可真的顾不上孩子,他坐在书房里,恨不能以头抢地。这是哪个王八蛋在背后编排他?

  这是想让他去死!

  这种话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这种话传了出来,朝廷上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王八羔子一定会借题发挥。胤禔瘫坐在书房里,胤礽啊胤礽,你这会可别学炮仗,一点就炸,否则咱们俩就都着了道,给旁人看笑话。

  早知如此,就该让沈瞭赶紧回府……之前胤禔怕传出什么闲话,就让沈瞭暂且不要回王府,等这一科出了舞弊案,他又怕有人注意到他和自己的关系,再把揆叙牵连进去。

  呵呵,胤禔怒向胆边生,还不如不管不顾就把人叫回府里。横竖都会有人做自己的文章,那就让他们做好了!

  这是气话,直郡王自己也清楚,所以消了气,还是得想办法。直郡王清楚,一来他得反击,由头是现成的,这必然是索额图叫人搞出来的。他就让人出去说“索额图陷害直郡王以便脱罪!”

  二来,这事的关节在康熙身上,胤禔揉揉脸,事关太子,胤禔很清楚,康熙为了平息事端,必定会舍自己而救太子。事情继续发酵,跟着李蟠一起倒霉的恐怕就真的要是他、或者是明珠舅舅。

  胤禔不能让这种事发生,他不能平白背黑锅,何况这一次如果被人按着脑袋低头认输,以后想抬头就难了。没想到这么多年之后,他还是得卖可怜,给自己求一点余地。

  原本可笑的科场舞弊案,闹到今天反而成为了棘手之事,康熙心中懊恼,他原想着复试之后再行处置李蟠,别让朝廷官员蒙冤。谁知道事发至今不到一个月,居然把他两个儿子都给拉下水了!

  流言可怖、流言可怖啊。这已经不是哪一个人在背后搞鬼了,康熙心知肚明,这还是当年明索之争的后遗症。康熙捋清思绪:最初是索额图因为外孙伊都立而被流言扫到,紧接着是太子……这恐怕有很多人的手笔,有人想要朕尽快结案,还有人想给太子泼脏水,这都有可能。

  康熙最早怀疑过索额图,他觉着是不是这老东西是不是真的贿赂考官或者买卖举人名额,把太子拖下水以便自己脱身。可这回流言又从太子转到了直郡王身上,康熙又觉着,难道是索额图作死不怕事儿大,想顺手把明珠父子也给解决了?

  可这样大的动作,反而更易节外生枝,好歹索额图在朝沉浮多年,他不会不懂。

  排除其他可能性,康熙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最初的流言是落第举子散布,但发展到这个地步,绝对是各方推波助澜的结果。

  旗下宗室大臣,和索额图明珠有过节的士人,无知无畏跟着传播的市井闲汉……甚至索额图明珠本人,都脱不了干系。

  大家都有嫌疑,换句话说就是有嫌疑的人要追究起来太麻烦了,皇帝揉揉眉心,国本为重,太子的名声最要紧,如今要先想怎么把太子摘出来。

第165章 :蓄力

  胤礽久违的在毓庆宫大发脾气:孤什么都没做, 莫名其妙被了黑锅,这是哪个不开眼的混账东西敢在皇太子头上动土!

  东宫这位殿下起初怀疑过胤禔,在他已经对胤禔生疑的情况下,如果他不怀疑, 也就白当二十多年的储君了。但这舆论转向如风, 呼啦一下从胤礽转到了胤禔身上……

  他也没有多高兴, 反而更加生疑了。

  胤礽很不喜欢自己和这种搅不清的事联系在一起, 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皇太子明白, 这世上很多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比如他祖父世祖章皇帝的死……以及类似的事。

  但这不意味着皇太子能够容忍自己被莫名其妙的带进这一摊烂泥里, 胤礽此刻不由得有些怄气:伊都立相府出身, 就这么着急图这个少年举人的名声?沽名钓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