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养女送子 第190章

作者:青青小艾 标签: 红楼梦 爽文 BG同人

  但当榜单被张贴出来之后——

  “第一名是xxx,不是女人!”

  有人认识第一名,当既兴奋地叫了起来。

  当初恩科,第一名被女人夺走让他们丢尽了脸面,如今第一名再次被男性夺得,如何不让人高兴?

  但……

  他身边的人扯了下他的袖子:“安分点儿,你看看后面几名!”

  那人不以为意:“只要第一名是男人,女人拿到第几名又有什么关系?”

  他身边那人咬牙:“若是前十名被女人占据了八个位置呢?”

  那人一愣:“不可能吧?”

  但他脸上欣喜若狂的表情已经全部褪去,只剩下一脸凝重。

  等他将前十名全都看完,瞬间瞪大了眼睛,整个人都要不好:“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是的,情况和他旁边那人说的一样,这次乡试前十名中,竟然有足足八位女性。

  虽然第一名与第四名都是男性,但此外所有排名,都是女性!

  第二名与第三名,同样是女性。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酒楼里面爆发出一阵欢呼。

  “姑娘姑娘,我瞧见了,您是第二名!傅姑娘第三名!还有其他姑娘也都进了前二十!”

  所有人:“……”

  难不成,排名靠前的这些女子,竟然还都互相认识?

  有人坐不住了,赶紧让人去打听她们到底师从何人。谁知打听回来的消息却是,之前在酒楼里面等成绩的那些姑娘,都是朝廷女学的学生。

  所有人就纳了闷儿了,虽然女学只有一个祭酒的职位领的是朝廷俸禄,其他职位都是原创,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女学的许多制度都是直接照搬国子监。

  可这次,国子监所有报名了乡试的学生加起来,获得的名次都没有没有女学这么好——

  除了那些父辈立功,或是在朝为官的官员的子嗣可以获得一到三个荫生名额之外,其他人想要进入国子监学习,身上必须拥有秀才功名。

  所以每年乡试,获得举人功名的考生中,都有将近一半出自国子监。

  另一半来自城郊的寒山书院。

  还有极少数举人,既没有进入寒山书院学习,也没有在国子监读书。

  但这次考试,寒山书院与国子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寒山书院还好,里面的学子好歹考了一个解元回去,可国子监最好的成绩,竟然是十名开外!

  是的,不但第一名不是国子监的学生,就连第四名也不是——

  那位考了第四名的考生,是一位为了守孝而在家埋头苦读三年的考生,并未进入寒山书院与国子监学习。

  所有人:“……”

  哪怕十名开外与不少国子监的学生,第十名到二十名之间,国子监的学生甚至占了大半,其他人对国子监的印象,也已经回不来了。

  不少人都好奇女学里面的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出来的学生怎么就这么优秀?

  若是他们没有记错,之前入学女学的女秀才们,在这一次的乡试中,似乎全都考上了举人?

  这也太可怕了吧?

  这下子,不管想不想科举出仕的人,都对女学生出了一万分的好奇。几乎每一个人,都想要去打探清楚女学的教学秘密。

  但女学里面的老师与学生到底都是女性,其他人也不敢太过乱来,否则若是被人直接上告,说是他们心怀不轨,直接将人抓进大牢了……

  亏不亏啊?

  好在这个时候,国子监受够了外面的流言与指责,直接找到皇上询问女学是如何教学的了。

  没办法,国子监丢脸之后,国子监不少学生都生出了退学的想法——

  就算不能去女学,去寒山书院也是好的啊。

  与之相反的是,只要是对科举有想法的女子,就全都一窝蜂地来到了女学报名。

  不只是京城的女考生,等到消息传开之后,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女考生来到京城,想要进入女学读书。

  女学本就没多少学生,有人报名自然是来者不拒。

  于是不多久,女学的学生就超过了国子监与寒山书院,成为了京城名气最大,学生也最多的书院。

  国子监祭酒看着如此情况,怎么不着急?怎么不心慌?

  他原本对林柳还有点点意见,但如今却不得不放下身段向皇上求助。

  毕竟谁都知道,女学是皇上一手操办起来的,里面的制度也都是林柳与林如海等人商量出来,女学相关的问题,再没有比问皇上更清楚的了。

  林柳想了想,干脆让人带着国子监祭酒,直接去了女学,亲自感受一下女学的老师到底是怎么教学生的。

  思索之后,林柳还让他带上几个老师与学生,从每一个角度体会女学到底优秀在什么地方。

  虽然林柳觉得除了考试制度之外,女学与国子监并无太大差别。

  是的,当林柳得知恩科的时候,那几个因为身体原因退考的考生中,好几个其实不是身体真的挺不住,而是因为太过紧张而心慌气短,甚至全身冒汗,不得不退出考场之后,她便直接将考试制度加进了女学的学习制度当中。

  原本定下的考试频率并不算频繁,两个月一次。

  按照现代的时间换算,也就是半学期一次而已,实在算不得多。

  但……

  当老师的可能天生就知道,到底该怎么“折磨”学生。

  当女学的老师发现,每两个月的考试不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甚至还能激励学生之后两个月的学习效率之后,原本两个月一次的考试,就毫不意外地变成一个月。

  考试前夕,又变成了五天考一次。

  ——当然,女学的考试当然不可能严格按照乡试、春闱那么搞,毕竟一考试就是九天,学生真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

  也正是因为考试太多,虽然乡试的时候出现了意外状况,但等那些考生真的进入考场之后……

  考生:不就是考试?我可以!没问题!

  否则乍然面对那么多人的围观与期待,这些刚刚接触科举考试没多久的女考生们,只怕早就崩溃了。

  但除了这个考试制度以外,女学与国子监几乎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就算国子监祭酒前来打探,也根本找不到不同的地方。

  一群男子到女学参观,本来是一件容易让人诟病的事。

  但林柳下旨,国子监又确实事出有因,这事儿竟然没有引起半点儿波澜——

  毕竟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其他读书人的子孙后代,都有极大可能进入国子监读书。国子监变好了,对他们也都是一件好事。

  巧的是,国子监前去参观女学那天,女学正好考试。

  简惠贞原本犹豫着,是否要取消这次考试。

  但转念一想,国子监祭酒等人不就是想要看看,女学与国子监的不同之处?考试就是最大的不同,直接告诉他们,不如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来得更有说服力。

  于是在这天,国子监祭酒等一行人刚进入女学,一眼就看到了女学门口的一排效仿考场号房的小房子,而此时,每一个号房里面都坐着一个学生在奋笔疾书。

  简惠贞一直等在门口,见到他们过来,伸手做了一个“嘘”的动作,让他们保持安静。

  国子监祭酒等人立刻止住说话声,一个个蹑手蹑脚地,唯恐打扰了这些学生们的考试。

  一行人在门口站了半天,偶尔还会到考生面前巡视,一直到太阳升到正中间后,突然听到“咚”一声,所有考生怨声载道地将试卷摆好,然后直接离开了号房。

  出来之后,她们才看见外面站着的一群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但可能简惠贞提前通知过她们这件事,所以惊吓之后,这些女学生倒是很快冷静下来,并全都围在了一个看起来更年长的姑娘身边。

  简惠贞笑笑,伸手冲着那个最年长的姑娘招招手:“傅秋芳,你过来,我有事找你。”

  傅秋芳愣了下,与身后学生说了句什么,便直接走到简惠贞等人面前。

  简惠贞介绍到:“这便是这次乡试的第三名,傅秋芳。”

  说完又向傅秋芳介绍,“这位事国子监祭酒,这几位是国子监的老师,剩下都是学生。”

  傅秋芳福身行礼,与他们打了招呼。

  简惠贞笑道:“祭酒大人有什么想问的,直接问我与傅秋芳就是。我是学校的校长与老师,傅秋芳是学生,你们的问题,我们应该都能解答。”

  祭酒松了口气,直接问道:“你们刚才是在做什么?”

  傅秋芳看了眼简惠贞,答道:“刚才是在考试。女学固定每个月都会考试一次,乡试之前,为了锻炼考生的胆量,考试频率变成了每五天一次。”

  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口:“乡试不是结束了吗?”

  傅秋芳看了他一眼,解释道:“乡试虽然结束了,但大家都想要考进士,不能有一丝松懈,考试也能让我们尽快找回考上举人之前努力奋进的心态;而且之前女学又来了不少新学生,为了让她们尽快融入环境,也为了检验一下她们的真实水平,所以这次考试,学校并未取消。”

  那些学生惊叹地看着傅秋芳:“考试真的有这么好的效果吗?”

  傅秋芳看向简惠贞。

  简惠贞笑笑:“当然有效,若非如此,我们何必安排这么多的考试?考试不只有这些效果,还能查漏补缺,让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心中有数,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心中没底,一旦遇上自己不会的题目就心慌意乱。”

  毕竟心慌这种事,慌着慌着,就习惯了。

  一行人又参观了其他地方,但如林柳之前预料的那样,真正让国子监祭酒放在心上的,还是只有一个考试而已。

  参观结束,所有人便离开了女学。

  简惠贞让傅秋芳回去上课,自己带着几个老师送人出门。

  离开女学的大门之后,简惠贞看着国子监祭酒身后那几个一脸天真,显然除了学习之外便再没有其他烦恼的学生,突然笑了起来:“祭酒大人回去后应当就会将考试制度用在国子监吧?挺好的,不过大人还是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才好。”

  国子监祭酒眉头一皱:“简校长这是什么意思?是瞧不上我们国子监吗?”

  简惠贞连道不敢,而后笑道:“我并非瞧不上国子监本身,而是瞧不上国子监的学生而已。毕竟国子监的学生几乎每一个,都只需要考虑读书成绩,就算一时考不中也不会太过害怕,可我们的学生不同。”

  国子监祭酒一心想在学校制度,或是教学方式方面寻找突破口,但事实却是,女学的许多东西都是学的国子监,正常情况,女学的教学成绩是万万不会超过国子监的。

  最后会造成这一结果,确实有考试制度的功劳,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女学的学生都有不得不科举的理由。

  像是傅秋芳,为了不被兄长当做攀附权贵的工具,为了不被官媒随意配人,她只能在二十五岁之前就考中举人,才能得偿所愿。

  而之前那次乡试,就是她最后的机会。

  像是英莲,她必须在弟弟二十三岁之前考中进士,否则就只能放弃科举,随大流地嫁人生子,过上一眼就能望得到头的生活。

  像是之前乡试第五名的那个姑娘,就是因为家里给她订了一个非常不喜欢的未婚夫,为了逃掉这门婚事,她必须尽快考中举人,才能有与父母议事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