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第242章

作者:大团团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 系统 BG同人

  “外洋贸易利润巨大,玉佩之暴利亦令国库积蓄增多不少,可也架不住越来越多的大项如流水般的出去。”

  朝会上一时陷入焦灼,朝臣们面面相视,纵使是索额图这样的太子铁杆,都在心里为陈廷敬的艰难掬一把辛酸泪。

  胤礽弱气了起来,反问康熙:“那喀尔喀蒙古还需要治理吗?”

  要,那必须要啊!

  治理投入是多少,必须要缩水,再缩水。

  陈廷敬公然站出来不是要给哲布尊巴脸色,而是意在提醒皇上“您张口时悠着点儿!”

  同时也在提醒太子“您可好好看看吧,究竟立了多少要花钱的地方!”

  康熙深思起来:能够笼络住蒙古人是好事,即将开战,若能稳住喀尔喀,未来他们将成为最大的助力,这事儿不亏。

  太子鸡贼,他眼看汗阿玛犹豫不决,又瞧陈大人“血泪控诉”,直接将难题抛给了活佛:“哲布尊巴,这事儿您可有什么想法?”

  温都尔格根笑道:“蒙古部族之发展,靠的还是当地牧民们自己,汗王们在前些年也积蓄了不少财富,钱财方面,若有大清支援再好不过,同时,我们也愿意为了更好的生活付出自己的劳动成果。”

  按照以往,有部族臣服后就可以伸手白拿朝廷的好处了,现在却是不行。

  哲布尊巴入京一趟,将大清最前沿的东西一一收在眼底,得出结论:清廷已领先太多,此次率领汗部臣服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他想要更加长远的发展,希望与大清朝廷长久维持良好的温度,如此,需要令朝廷放心以获得安稳与庇护,也要为自己的部族争取到更好的利益与发展前景。若只是皇帝的赏赐,不过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这样的赏赐变成常态,而他们不付出什么就享受起来,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变成冤家。到头来,钱也捞不到,部族与朝廷之间联系微弱,等待他们的是被武力征服的结果。

  “我们希望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喀尔喀帮助我们,”哲布尊巴道:“虽然路途遥远,我却可以给出承诺,前来的官员会在喀尔喀受到贵宾般的待遇。”

  陈廷敬一听不是白拿国库,脸色顿时好上不少。又听诸位汗王这些年积蓄也有不少,之前还黑漆漆的脸色由阴转晴。

  至于送谁去扶持喀尔喀蒙古建立学堂、医馆等,朝中官员多是不愿的,身居高位者自然不愿意离开安逸的京城,唯有志向远大,且心有宏图大志向的年轻人,愿意去往喀尔喀一展所长。

  建立学堂需要文人,建医馆需要太医。

  康熙于朝中提问:“谁愿意出使喀尔喀?”

  朝中无人敢答。

  哲布尊巴对此并不意外。

  最终,康熙决定,从各部院之中未能参与朝会的年轻人中挑选能人,要求是懂得如今京城兴盛的科学、数学、天文,并能刻苦,不惧艰险。各部院臣子之间互相推举人名,就有人提到了在江苏一代颇有名望的丁思孔。

  大清朝廷会给出部分帮助,户部给出的款项如何落实,亦需要人去张罗。待到达喀尔喀,各项开支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大清朝廷的联络皆需文臣来做。

  于是帝王择户部侍郎王掞,主揽此事。

  王掞还年轻,比陈廷敬小了近八岁,混到如今不过是户部侍郎的职位,他在翰林院熬得太久了,从鲜嫩嫩的青年,熬成到了中年。

  或许别人不愿意去往蒙古,于王掞而言,却不一定是祸事。

  胤礽:又不是一去不回,以汗阿玛对治理蒙古部族的渴望,谁去了那边,回来必定升官。

  接下去的一段时间,朝臣们都开始为了过年而做准备,每一个人身上都背满了工作。

  天气还未彻底寒冷下来,大清的第一批使船,载着近二十余位使臣,配有海军、水手,经外洋人的引荐,纷纷渡海而去。

  那一天,福建港口人声沸腾,万人聚集,几十艘庞大的战船,雄赳赳气昂昂地往一望无际的大海驾驶而去。

  另一边,护送蒙古汗王们与哲布尊巴,带着他们收获的大清官员们,踏上了北上回家乡的路途。

  胤礽待在京城,只能随汗阿玛送别他们到京城外围。

  喀尔喀直面准噶尔汗部,是距离敌人最近的眼睛,也是大清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让喀尔喀蒙古在建设时能够有足够的防御与补给,不至于孤立无援,帝王给位于乌丁斯克的萨布素去了一道圣旨:一旦发现有准噶尔汗部入侵的迹象,应立即支援喀尔喀蒙古诸部。

  同时,札萨克汗部的汗王被准噶尔汗部入侵所杀,康熙深表痛心,下达圣旨封汗王之弟旺策为新的札萨克汗王。

  待土谢图汗一行人走远,帝王这才带着朝臣与皇子们回到紫禁城。

  康熙问胤礽:“没有亲眼见到浩浩荡荡的大船出行,反而困在京城,保成可觉得遗憾?”

  他似乎是认定了太子有一颗蠢蠢欲动往外跑的心,出言试探时也毫不掩饰自己期望胤礽怎么回答自己。

  不就是想要一个不擅自离京的保证吗?

  胤礽撇撇嘴,逆反心理上来,就偏不顺着汗阿玛的心意说:“没事儿,这批使团用不了两年就会回到大清,有了第一批,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五六七八批,以后总有机会的。听说荷兰的造船水准很厉害,听说法兰西的军队制度很先进,不知比起八旗之制来说哪一种更强……”

  康熙一噎,已是拧起了眉头。

  “好嘛,好嘛,儿臣知道不能事必躬亲,出使外国之事海上风险巨大,儿臣当然很珍惜自己的小命。陈大人都已经说大清国库紧巴巴,得开始着手准备赚大钱了,也许只需要一年,就可以联络到各国商队,两年以内,进口博览会就可以顺利举行。”

  “最近这段时间,多做点事,将外学与科学那儿的事务交托出去。”

  帝王意味深长地提醒胤礽,让小毛驴寒毛倒竖。

  胤礽:“汗阿玛打算给儿臣更难的历练?”

  康熙不置可否,什么都不向他透露,只是再次嘱咐:手里的事能交出去就交出去,接下去几个月你恐怕是没空搞这些了。

  胤礽如临大敌,却不想到了过年以前,大哥的婚事也在匆忙准备中完成了。

  胤禔的亲事从他出征前便已开始准备,按照预想中推测,钦天监给出的吉日应当是明年开春。

  而今,汗阿玛下令提前大婚,而惠妃娘娘对此并无异议,甚至提示胤禔,大婚前些天不必上朝,在家中与福晋多多相处。

  大哥的福晋为伊尔根觉罗氏,吏部科尔坤之女。

  当初科尔坤与陈廷敬共同担任御史时,犹如哼哈二将,就盯着索额图与太子的把柄抓。陈廷敬好歹也会弹劾纳兰明珠,科尔坤自始至终都在帮着纳兰明珠说话,是明珠党羽的左膀右臂。如今他升为吏部尚书,又成了大哥的岳父,看似是明珠党羽与大阿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唯有胤礽知道,大哥已经快将明珠的人脉都吃进肚子里了。

  胤礽凭着自己小动物般的直觉,将手中的事务都交给了下属们,问了小美,小美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胤祉不明所以,忧心忡忡地问道:“汗阿玛为什么要提醒太子二哥放权给下边人,难道二哥之后抽不开身了吗?”

  胤禛给他们提了个醒:“不止是太子,恐怕你我也要尽快将未做完的事交托出去。也许之后我们也会与太子一样没有时间。老祖宗许久没让儿孙们去请安了,汗阿玛最近处理朝政的手段越来越急切……”

  胤礽恍然间,竟有一种这一天终于到来之感。

  医学的发展只能治病,不能治命,太皇太后寿数将近,这回是真的要不行了。

第253章 (捉虫)

  京城下起飞雪的时候,朝中大事基本已在年前的高强度轮转中有了定局,朝廷大权果真如三姥爷说的那样,逐渐由内阁向着南书房迁移,往往有内阁与部院大臣们商议出拟奏,请示帝王,而后由南书房草拟诏书,下达指令。

  胤礽大约将手中事务都交代完成,他轻舒一口气,拉开窗户去瞧外边的景色,那一缕气息从他口中叹出一口白烟来,逐渐消散在空中。

  转身问身后的玉柱:“乌库妈妈那儿还是紧闭宫门吗?”

  玉柱低声答道:“今日太皇太后召见了佟皇贵妃与荣妃娘娘。”

  胤礽回过神来,起身往外走:“孤去找汗阿玛。”

  从毓庆宫到乾清宫很近,然胤礽还未到达宫门口,便瞧见佟皇贵妃身边的大太监恭候在旁,康熙从内走出,瞧见他后平静道:“保成也来了,走吧,一起去见皇祖母。”

  一夕之间,后宫传遍了太皇太后病危的消息。

  从前几日起,康熙每日的请安便只能与太皇太后隔着屏风,老太太疲倦地将他打发走,要求他专注朝政。这一回,却是真正觉得自己生机将绝,开了宫门打算安排后事呢!

  到达慈宁宫时,后宫妃嫔都已经到了,皇太后在厅堂坐镇着,手中拿着佛珠,口中正在念念有词。厅堂之中针落可闻,安静地令人窒息。

  康熙到来,打破了这一种平静,待苏麻喇姑送皇贵妃与荣妃从内走出,康熙忙迎了上去。

  苏麻喇姑行礼道:“太皇太后想请太子殿下单独进去。”

  康熙愣了愣,转头去瞧胤礽,胤礽也呆呆的,感到很意外。

  一头雾水地走到里边,待看到床上斜靠着的老太太,胤礽小心翼翼地放轻了脚步声,唯恐自己的声音惊扰到她。

  从边境回来后,就听说太皇太后已免去了所有孙辈的请安,恍惚间,竟是已经快两年没有看见她了。

  七十五岁的老太太,已是满头银丝,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上头只是夹了一些黑色的发夹,全无装饰。她比胤礽印象中更加苍老,暗沉的面容已是一派油灯枯尽之相。

  胤礽小声道:“乌库妈妈。”

  老太太缓缓抬起头,朝他招了招手:“好孩子,过来让老祖宗瞧瞧。”

  胤礽乖乖地靠近,给她指着坐在了床边准备好的位置上。

  那位置紧挨着床,能听见老太太的轻声低语:“发展医学延寿一事,哀家都知道了。”

  胤礽张了张口,诺诺道:“曾孙惭愧,没有做什么大贡献,新医学也没能找到治好您的法子。”

  “你是太子,跟着皇上治国才是你该做的,哪儿需要事必躬亲地张罗那些?”

  这位在胤礽印象中深居简出的老太太,扬起了慈祥的微笑:“哀家这是五脏六腑都老了,自己心里清楚。寿终正寝是人间规律,活到这把岁数,哀家已是没有什么遗憾了,唯一担心的,是孙儿。”

  胤礽心头一颤,直觉有大坑在等待着自己。

  “汗阿玛与乌库妈妈感情至深,您……”

  “若哀家之后不再清醒,皇上悲恸太过,有伤及自身之忧,哀家才要带着遗憾而去。”

  胤礽眼眶已经红了,静静地等待老太太继续说下去。

  就算有坑,他也认了。

  “你是他最信任的儿子,也唯有你可以劝住他。”

  “若连你都劝不住,替哀家去找一个人,他能劝住皇上,你凑近一些。”

  胤礽稍稍靠近,温热的呼吸喷在耳畔,太皇太后轻声在胤礽耳边说了一个人名,令他怔了怔,见老太太还等着他答应,忙不迭点头应下。

  “好孩子,哀家知道你有孝心,”她拍了拍胤礽的手,双目已经没了光彩,浑浊地如同鱼目,却强撑着,将说话逻辑捋得通顺,吐字清晰准确。

  “你是有大福气的人,皇上说,你从小身边就有仙人在教。这么些年来,大清变成了什么样,哀家虽在后宫,却也有耳闻。前几月药苦难咽,哀家还是靠喝巧克力强撑过去的呢!”

  都到了这时候,老太太还能有兴致与他开玩笑,完了郑重嘱咐胤礽。

  “你是要做大事业的人,哀家也知道你是个优秀的太子,你想要做什么,只管去做。”

  听那斩钉截铁的话,好似她能给胤礽撑腰一般。

  胤礽眨眨眼将泪花憋回去,扬起笑容哄着她:“有汗阿玛在,曾孙想做什么都有人护着。”

  老太太摇了摇头,只是跟着笑,不再说其他。

  趁着还有力气说话,太皇太后这才将康熙叫至身边。

  胤礽乖乖退去,小美悄悄地在他耳边转述。

  【老太太忧心忡忡对大朋友的爸爸说:“太子之行先于他人,偶有出格之事,乃无伤大雅。其初心皆是为国,过优,扎眼矣。上定要护持之。应哀家,无论其事何之祸,皆不废太子。玄烨今有十三子,尚小,长成后皆可为人中龙凤。太子怜幼弟,敬其兄,性敦厚。若太子失,其余十二子互有不服,大清国之基乃欲乱矣!”】【大朋友,你折腾到连太皇太后都听说了你的“光荣事迹”。】胤礽深深反省:孤有多很多出阁事吗?

  外学与科学可是在汗阿玛眼皮子底下建立的,朝臣们都有参与,礼部分化形成新部也是经过朝廷众臣讨论下来的,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至于他独自一个人干的事,不就是与沙皇彼得对线了一下,再炫耀了一下孤有阿玛,这也算出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