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第236章

作者:萧凌凌凌 标签: 快穿 红楼梦 BG同人

  两人商议一周后,李家搬离,安西再住进来。

  事情能这么顺利,韩老夫人非常高兴,乐呵呵的拉着安西,让他吃完了晚饭再回去。

  安西的行礼很少,只不过一个箱子而已,这些天给两个孩子添置了一些东西,也就再多一个箱子,因而没费什么事,就完成了搬家大业。

  李家是出国,许多笨重的家具带不走,索性都便宜了安西,也省的安西另外添置了。

  不过除此之外,安西还需要再买一些日常用品,像是床单被子之类的,还有两个孩子学习要用到的笔墨纸砚。

  韩老夫人已经让他们拜自己为师了,正式教他们启蒙。

  安西眼瞧着报社那边一点消息也没有,不打算浪费时间,就给他们准备了拜师礼。

  韩老夫人年轻的时候,也是位才女,琴棋书画皆通,后来随着丈夫出国留学,也学过几门外语,甚至还考进了大学学习。

  回国后,周老辗转在几个学校教书,最后创办了北平大学,而韩老夫人也数次进入中学当老师。

  对于教两个孩子,她简直得心应手。两个孩子也很聪慧听话,三人相伴,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安西这边走上了正轨,方大伯那边把儿女侄子侄女都送上了轮船后,终于空出了时间,带着三弟连夜赶来了清苑县。

  安大伯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点清苑县的上上下下,银元花出去不少,消息也得了不少。

  首先,关于方二弟一家遇害的经过,清苑县那边的警署已经查清楚了,是一帮盘踞在邻县山上的土匪。

  他们时不时会去附近县镇打劫,这次也是方二弟一家运气不好,正好赶上了他们埋伏在那里。

  这帮人心狠手辣,只要动手,就必定下死手,方家几乎无一幸免。

  知道这个消息后,方大伯和方三叔恨的咬牙切齿,勉强忍住立刻报仇的心,先去二弟一家埋骨之地看看。

  到了之后,两人大吃一惊,原以为他们只是被草草埋了,毕竟一伙子劫匪,难道还指望他们用心葬人?

  可偏偏,方二弟一家不仅埋得好好的,甚至还立了墓碑,刻了‘方家人之墓’。

  这就让方大伯和方三叔不得不心生怀疑了,如果真像警署说的,是那帮流寇劫匪干的,那又是谁把二弟一家埋了?又怎么知道他们姓方?

  方大伯询问带他们过来的警署人,“不知这为我二弟一家立碑的是何人?我一定要好好谢谢他。”

  那人先是疑惑,“这个?我不知道,大概是哪个好心人吧。”

  方大伯脸色一沉,怎可能是好心人?清苑县又没有认识二弟一家的人,除了那客栈里的人可能知道,其他人怎么会知道他们姓方?

  难道这是有人刻意寻仇?

  想到这里,方大伯和方三叔不由对视一眼,开始思考自家有什么仇家,会做出这种事?

  两人在上海经营多年,说没有仇家是不可能的,但行事这么奇怪的,到真是少见。

  那些人追求利益,做了抢劫的勾搭,怎么还会好好安葬人呢?

  或者,是二弟在老家得罪了人,趁着这次二弟进京下手?

  两人思来想去,觉得都有可能,又想不出具体是谁。

  不过不管怎么,这个仇人一定要找出来,为二弟报仇。

  之后,方大伯命人把墓挖开,想要带二弟一家回乡入土为安。可是之后的发现,让他们又悲又喜。

  悲伤的是,那确实是他们二弟和二弟妹,欢喜的是,这里面没有两个孩子。

  这是不是说,二弟的两个孩子并没有出意外?

  方大伯和方三叔不敢置信,又不免心怀希望。

  用棺材装殓好二弟一家的尸身,他们火速回了清苑县。先在那里安置下来,然后一边在二弟出事的附近找寻,看是否能找到两个孩子的踪迹。

  虽然知道,经过这么多天,如果两孩子还在那,也许躲过了劫匪,却躲不过饿死的结局。

  可那块刻着‘方家人之墓’的墓碑,却让他们心里隐隐生出了希望,也许就是那刻墓碑之人带走了两个孩子。

  那这人到底是他们仇人,还是恩人?

  如果是仇人的话,他会不会苛待两个孩子?

  一想到,两孩子也许在仇人手里吃苦,或者在山林里饿死,他们就心急如焚。

  两人找到了二弟下榻的客栈,一一询问过后,知道他们并没有人帮着收敛尸身,不免心里失望。

  可在询问的过程中,有一个伙计迟疑的道,“之前有一位先生,带着两个孩子,他也向我打听过方家人的下落,不知道是不是他做的?”

  方大伯一震,“两个孩子?那两孩子是什么样的?那位先生是什么人,你认识吗?快说!”

  看他这么着急,伙计就把当初遇到安西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包括他的穿着打扮,包括两个孩子的性别,以及品貌。

  “两个男孩?怎么会是两个男孩,不该是一男一女吗?”方三叔疑惑的道。

  方大伯心里也怀疑,“那两个孩子是不是长的一模一样?”

  “是的,是的,是一对双胞胎。”伙计连忙答道。

  两人心里希望大起,如果把两孩子做一样的打扮,确实容易误会成两个男孩。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找到侄子侄女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激动,当即向伙计打听起安西的下落来。

第299章 民国寻亲11

  在询问客栈的伙计,知道安西带着两个孩子去北平后,方大伯和方三叔商量了一下,决定兵分两路。

  由方大伯去北平寻人,而方三叔带着方家人的棺椁先回家乡安葬。无论是找侄子侄女,还是二弟夫妻入土为安,对于两人而言都很重要,拖不得。

  因此第二天两人就分道扬镳,方大伯特地找了那天安西雇佣的车夫,由他带着去安西当时下榻的酒店。

  花了一天的时间,方大伯赶到了酒店,并从酒店的服务人员嘴里知道:安西和两个孩子确实在这里住了不少日子,但前几天已经退房了,至于去了哪里,他们也不知道。

  方大伯有点懊恼,早来三天就好了。

  但现在也没办法,人家都走了,打听不到去了哪里,希望没有离开北平吧。

  这里是北平最大的酒店,既然来了,方大伯干脆在这里住宿,让人开了一间房。

  晚上的时候,方大伯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为侄子侄女还活着高兴,一会儿又忧心起来,生怕那个好心人带着两孩子离开了。

  就这么迷迷糊糊到了早上,下去吃早餐的时候,仆人送来了今天的报纸。

  这是方大伯的习惯,混体制内的,无论喜不喜欢看报纸,他都会每天坚持看。家里也订阅了每一份报纸。

  北平的报纸传不到上海去,但几家有名的报社他还是知道的,因此昨晚就吩咐了仆人,让他们去收集《大公报》等几个出名的报社报纸。

  北平在国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哪怕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依旧是所有人心中的政治文化中心,因而北平报纸的特色,也极其偏向政治与文化,与上海那种百花齐放的状态有很大的不同。

  可这对于方大伯来说,反倒是他最喜欢的,因而看得极为认真。

  尤其仆人还告诉他,“《大公报》卖的极为脱销,之前几期已经买不到了,这些是酒店免费提供给客人的,看完之后需要还回去。”

  方大伯很敏锐,立刻就意识到了仆人话外的隐含意味,当下认真翻看起来。

  安西的文章是发布在第二版面的,第一版面一般是当下最新消息,或者国外的重大消息,而第二版面则是知名作者的文章。

  安西能登上这个版面,不得不说是借了周老的光。可他确实写的很好,只要看过了就能吸引住大部分人的眼光。

  方大伯就是其中一个,对于安西写的关于中西方差异,他的感受是最明显的。

  因为他本人在商务部下属的事务局担任局长,日常和来自各国的商人打交道,家里三弟也在经商。

  为了应付那些海外商人,方大伯可谓是操碎了心,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研究他们的想法,探查他们的行为。

  了解的多了,他对于和那些外国人打交道,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但也仅限于心里明白,嘴上却说不出来。

  可安西的文章,却从根源上阐述了外国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和国人存在什么差异。

  这简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方大伯想通了很多过去模模糊糊的东西。

  当下,他也顾不得吃早餐了,吩咐仆人,“你去《大公报》一趟,把他们那里所有能买到的陈报都买一份。”

  仆人应声离开,方大伯放下这一份,又接着翻其他报纸。

  酒店提供的《大公报》一共有四份,正好是这个月的,至于上个月的陈报,已经归入仓库。

  方大伯打算,如果仆人能买到所有的报纸就算是,如果没有,他可以出大价钱向酒店购买。

  四份报纸,四篇文章,正好是安西第一次给李文谨的那四篇,方大伯看的很快,看完了心情激荡。

  认认真真的把报纸收拾整齐放好,其实他还想再看几遍的,仔细琢磨一下从文章里领悟到的东西。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侄子侄女,至于这个,先收藏起来,以后慢慢研究。

  过了大半天,仆人回来了,带回了所有的《大公报》陈报。虽然外面卖断货了,但报社自己是有存货的,只不过剩下几份保存不卖而已。

  仆人提高了好几倍的价格,并买了过去所有期的报纸,才让报社同意出售。

  报纸买回来了,方大伯心里高兴,让仆人仔细整理收藏好,放到自己的行李箱中去,等回了上海,再细细琢磨。

  现在,他得先去拜访一些人,请他们帮忙找人。

  如果说,要找一个人,除了当地的官府势力,最便利的就是地头蛇了。

  方大伯在北平没多少人脉,但也认识几个人,花点钱请他们帮忙引荐,无论是官府,还是地头蛇,只要有中间人,总能攀上交情的。

  这边,安西忙了一个多月,总算有了一天假期。

  他想着两个孩子学习需要劳逸结合,再加上天气渐渐转凉,两个孩子也需要置办一些衣物,于是和韩老夫人商量了一下,给他们放了一天假。

  打算带他们去逛逛北平城,顺便买点东西。

  方芷嫆知道后,兴奋不已,“叔叔,叔叔,我要吃巧克力蛋糕,甜甜圈,牛奶糖……”

  一连串的甜食报出来,也不知道她小脑瓜里,怎么记住了这么多吃的。

  方止戈比妹妹好一点,但双眼晶晶亮,显然是非常期待的。

  两个孩子兴奋的跑来跑起,要不是安西强硬的让他们睡觉,也许他们还能闹到更晚。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大量的睡眠,前一晚睡的迟,早上就起不来。

  安西也不去叫醒他们,只吩咐仆妇把粥温着,等他们醒了喝。

  这个仆妇姓刘,是当初在李家工作的那位。

  刘嫂子是李夫人的陪嫁,长的非常健壮,当初也嫁过人,只是没等生下孩子,丈夫就去世了。

  她就一直跟着李夫人,在李家做活。李家夫妻要出国,家里的下人都遣散了,唯独这位刘嫂子没有去处,于是安西干脆留下她,正好让她帮着看护李家的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