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第29章

作者:萧凌凌凌 标签: 快穿 红楼梦 BG同人

  贾母顺便还把女孩子们的婚事都托付给了贾敏,贾敏倒是一口答应下来,她对这些孩子们到没有不满,都是好孩子,只是经过这一遭,好的亲事不容易找。

  不过没关系,有贾母给的嫁妆,等他们出嫁,自己也会再贴补一份,只要她们肯认真经营,日子也不会差的。

第39章 红楼世界39

  贾家的事影响不到林家,也丝毫影响不到朝堂。

  这些年,随着皇帝和心腹们布局完成,一项又一项技术被研究出来,从香皂,到玻璃,到水泥,到每一项的技术开发,一次次为国库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与此同时,天下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田地的佃农不再进入各个地主家做工,而是进入国家开办的各个工厂。

  没有多余的人种田,可朝廷却规定了,不能使田地荒芜,一旦发现便罚款于荒田的十倍。许多大户人家逼不得已,把家里的下人都赶去种田,实在种不了的只能卖给朝廷。

  几年下来,朝廷回收了不少的土地,并因此把大部分的隐田都扯了出来,登记造册。

  朝廷的田多了,也不能放着不管,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农田部,把工厂剩余的那些人,按工人的工资待遇都招进了农田部。

  刚开始是大量的种植经济作物,用于养活这些进农业部的工人。后来,等到各个工厂的进一步扩张,需要的工人数量急剧增加,又把大部分人重新调回工厂,而农田开始采用各种先进的机器。

  播种机,收割机等等利于种植的器械被研究出来,大量的应用,生产成本下降,农产品的价值当然也随之下降,百姓们能用越来越少的钱,买来更多的粮食。

  百姓们再也不担心饿肚子了,而那些进了工厂的人日子更加的好过,几乎达到了丰衣足食的地步,一时间羡煞了周围所有人。

  没想到,当初苦哈哈只能给人当佃农的这群人,现在已经成了人人羡慕的存在,日子过的非常滋润,而那些守着自家几亩田的人,却越过越差。

  那他们守着这些地还有什么意义?

  除了能吃饱饭,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比工人们差远了。

  而且靠天吃饭还要担心天灾,终究没有朝廷开办的工厂来的有保障,于是更多的人放弃了种田,转而把田卖给了朝廷,而自己想办法进了厂。

  与此同时,依然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富户们,日子也是越来越难过。农作物的价格一天比一天低,赚到的越来越少不说,人手也越来越难招,招人的工钱涨得还越来越快。

  要是再遇上个什么干旱洪水,百姓还能领到朝廷发放的救济粮,可富户家的下人就不行了,毕竟他们不属于朝廷,而是家奴,只属于主家,朝廷是不会发救济粮的。

  能怎么办呢?总不能让下人们活活饿死,富裕点的主家只好咬牙掏粮食养活他们,而小点的家族,就只能送还卖身契,给下人恢复平民的身份,让他们去领朝廷的救济粮了。

  这样一波波下来,囤聚田地的中小家族越来越少,大量的百姓恢复了自由之身,成了要给朝廷纳税的百姓。

  而富裕的家族为了保住自家的富贵生活,不得不拿出家里的积蓄,参与到朝廷的工厂计划中来,他们掏了钱,出了人,能得到一部分股份,未来靠着这些股份,也能吃喝不愁了。

  而一些舍不得家产的人,家中的产业渐渐被挤兑,不得不靠变卖家产过活。

  对于这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只能渐渐被淘汰,革命的浪潮既然已经开始,就不会为任何人停留。

  随着税收的增长和各个工厂的收入增加,朝廷聚集了大量的钱财,基础建设和慈善就因运而生。

  基础建设不仅给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生活越来越便捷不说,抗压力抗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许多被解雇的奴仆都投入了基建的行列,但依然需求量巨大。

  为了得到更多的人口,和生产产品的倾销,朝廷启动了‘远行计划’,开启丝绸之路,海上贸易,把商品卖出去的同时,也买入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其他地方的产品,支持周朝的建设。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教育水平已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需求,学校是最先建立起来的,由国库支持,各地政府合办,各个等级的学校开办起来,招收所有的有户籍孩童。

  等这些孩童从各个学校毕业,就会进入各个单位,成为大大小小部门的管理层。而能坚持到最后的,依然参加科举,成为朝廷的栋梁。

  只是现在的科举较之以前,改变不可谓不大,由皇帝下令,翰林学士们共同研究,历时五年,才终于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既兼顾了儒家学问的学习,又加强了各种学科的渗透,分科制度必不可免。

  于是,在玉路书院和各个学子研究完儒家学问之后,各个分科的教辅书也提上了日程,一时间,各种教辅书多达上百种,比之后世也不逞多让了。

  教育占了国库支出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养老院和孤儿院了,不过这个年代没有退休的说法,养老院和孤儿院直接合并,称为育善院。院里由行动方便的老人带着已经满三四岁的孩子,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幼童。

  每个孤儿院分配一些工人的家属,让她们参与期间的管理,及帮着照顾老人和幼儿,为了奖励她们的辛苦,不仅给了高新,还承诺做满二十年,就给他们家分配一个工人的名额。

  但如果管理的不好,或者有中饱私囊的情况,让院里的老人和孩子遭受不好的待遇,她家所有的工人都施行连坐,统统下岗。

  朝廷定期给院里发放物资的同时,也会暗中派人查访,而且还设立了举报制度,让百姓们监督,如果举报的情况属实,那他家就可以增加一个工人的名额。

  所有被选入当育善院的大姐大婶们高兴的同时,也极为小心,就怕一个不认真,丢了这份高新的工作不说,还连累家人。

  为了让当地的官员对育善院上心,朝廷还把院里孩童的成才算作官员的考核之一。

  他们所管辖的当地育善院有多少孩子成了工人,有多少孩子考上了科举,统统是这些官员们的业绩,由不得他们不上心。

  当然,慈善肯定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医疗,还有其他各个方面,就不一一细说了。

  随着周朝越来越繁荣,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外族对于周朝纷纷眼红不已,可惜,在计划的最初,军事就是皇帝最重要的一项目标,其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资金都投入其中。

  安西并不知道皇帝是怎么利用,怎么发展军事的,这个就连林如海也不知道。

  说是出于防备也好,或是出于机秘也好,皇帝没有和安西林如海透露的意思,两人也没有探究的想法。

  不管这个计划,他们参没参与,都是知情人,而且是知道全盘计划的人。皇帝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他们再接触军队上的事,林家包括林家的姻亲都不会也不能和军队有联系。

  所以林家两个孩子的婚事选择上,皇帝是关注了的。

  珏哥儿十岁就考上了秀才,十三岁考上了举人,等了几年,直到十九才参加了会试,并一举夺魁,成为了当时的状元。

  珏哥儿走的是纯文人的路子,皇帝非常满意,并给珏哥儿赐婚帝师的孙女。

  这个帝师就是皇帝的老师,为人清正不知变通,一家子的文人脾气,上上下下都待在翰林院不挪窝。

  他们对于权势不向往,一心只在著书立说,所以不管是在太上皇在位的时候,还是今上登基,他们都像个局外人。

  这样的一家子也格外受到皇帝的喜爱,就连太子妃都聘的是他们家的嫡长女。

  而这次赐婚给珏哥儿的是二房的嫡女,和太子妃是姑侄关系。

  这种关系,不近也不远,太子登基了,太子妃的娘家人不得用,珏哥儿顺势就能成为太子的心腹,还不用担心他们勾结什么的,毕竟和一门心思在著书上的人勾结有什么用,探讨学问吗?

  倒时就是太子妃的地位不稳,珏哥儿也是稳的。

  而如果太子因为意外没有登基,珏哥儿和太子的关系也比较远,顶多让新帝不喜,不到打压的程度。

  因此,这次赐婚是皇帝多方考量,给林家的一个保障,算是奖励‘计划’的功劳。

  而黛玉的婚事,在皇帝为珏哥儿赐婚不久之后,就定下了俞家的舒哥儿。

  原本林如海是不想这么早定下的,但皇帝不打商量就赐婚的举动刺激了他,儿子就算了,总归是要娶进来的,女儿就不能让皇帝这么随便了。

  不管怎么说,舒哥儿是林家考察多年的人选,虽然对于大多数名门小姐来说,不是个合适的人选,可非常适合黛玉。

  舒哥儿不入仕途,和黛玉两个每天都可以过着诗酒茶的日子。而林家俞家的地位,和他们本身的才华,又能保证他们可以过的非常好,不必烦心一些俗事。

  俞家人对于这门婚事非常高兴,俞院长和俞松早就心水黛玉的才华,想要为她出诗集,等黛玉嫁进来,就可以着手干了。

  而其他人却是真心喜爱黛玉这个小姑娘,黛玉玉雪可爱,聪慧机敏,俞家上上下下就没有不爱的。当初让舒哥儿和黛玉交往,也是存了让舒哥儿把这个宝贝疙瘩拐进家门的意思,现在如愿了,那有不高兴的。

  珏哥儿和黛玉的相继成婚,又一次让林如海和贾敏想到了安西,安西不愿意结婚就算了,可不能没有子嗣啊。

  就连皇帝也开始过问,毕竟安西身上还有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呢,总不能一直这么稀里糊涂吧。

  安西想了想,干脆道,“要是珏哥儿生下第二个儿子,就记到我名下如何?我把爵位传给他,不过我不会养孩子,还得他们自己养。”

  安西本想加上黛玉的孩子,不过这个年代,还是比较注重宗族姓氏的,黛玉是外嫁女,比起珏哥儿孩子继承,要困难许多。想想其中的麻烦,安西还是没有说出来。

  林如海和贾敏对视一眼,没想到安西会做这个决定,不过这对于珏哥儿来说,倒是大好事。

  “只是,林家一向子嗣单薄,不一定有第二个男孩。”林如海说的很无奈,他自己算幸运的,能得一儿一女,珏哥儿就不一定了。

  “那就到时候再说呗。”要是珏哥儿没有,就考虑下黛玉的孩子,总不至于都没有吧。

第40章 红楼世界40

  安西在红楼世界活了40多年,等到林如海退休,安西就把爵位传给珏哥儿第二个孩子,和林如海贾敏一起回了姑苏。

  姑苏早就不是当初的样子了,变化之大,让林如海和安西都险些认不出来,不过有了安西的作保,寺庙还是那个寺庙,竹屋还是那个竹屋。

  养老的日子,安西又捡起了当初写的那篇关于盐政改革的小说,此时的他心境早已不同,对于这篇文的理解也有了不用的想法。

  修修改改又是好几年过去,直到这篇文烂熟于心,早已改到不可改的地步,安西才放过。

  此时的安西已经白发苍苍,脑子反应越来越迟钝,为了怕自己说出不该说的话,安西渐渐的不再与外界来往,只留下两个忠仆在竹屋照顾自己。

  就算是珏哥儿和黛玉前来拜访,安西也只招待一餐饭的功夫便罢了。

  林如海和贾敏走后,安西的身子还算健朗,可是心里不由的又空了一层,坚持了一些年,直到疾病缠身,才渐渐失去了心气。

  善恩候逝世的消息传来,不仅仅是珏哥儿黛玉这些亲近的人感到难过,全周朝的百姓都痛哭不已,又一座大山倒了!

  善恩候的功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善恩候种植的粮食活了无数人,他提出的改革,让大周朝彻底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这样一个人。

  就是大周朝的靠山,是大周朝的脊梁。

  可是,他逝世了!

  皇帝特意从北京赶到姑苏主持了善恩候的葬礼,并亲自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把善恩候的功绩夸了又夸,赞了又赞。

  这些,安西都已经听不到了。

  只不知道,已经投胎转世的林子安是否能知道呢?

  安西迷迷糊糊的醒来,恍然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可是他本就老了,脑子时不时糊涂一下也正常。

  安西没在意,起身,穿衣,下床。

  然后……

  然后安西就发现哪里不对劲了,他为了不暴露房子的存在,很久没回过自己的屋子了,怎么现在是在自己家的席梦思上起床?

  而且身体的感觉也不对,年老的他疾病缠身,没有一刻是有哪里不痛的。

  可是现在,他觉得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一点也没有年老的沉重无力感。

  安西瞬间清醒过来,打量了周围一眼,又低头看看自己。

  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安西冲进浴室,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时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他居然又变年轻了,这是什么时候的自己呢?

  好像是刚刚穿越的时候。

  他,他他,难道又穿回来了?!

  安西冲回房间,找到手机,2020年6月3日!

  没错,这就是他穿越的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