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第59章

作者:萧凌凌凌 标签: 快穿 红楼梦 BG同人

  虽然他们都是大老粗,欣赏不来什么艺术,但安西画的那么像,他们还是看懂了的,这就像拍照一样,不,是比拍照还让人觉得真实。

  之前听说,安西能靠着写稿子挣钱,他们还不以为意,只是写几个字,能挣多少钱?文人的世界离他们太远,他们想象不出来。

  能看到的就是村里来的那些知青,但看来看去,也没发现知青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只是城里来的,多念了几年书而已,还不是和他们这些狗腿子一样,要下地干活。

  而安西通过写文,就能挣大钱,对他们来说,就像天方夜谭一样。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的,还以为安家人在说大话,好给他们新回来的侄子提门面。

  可是现在,安西向他们展示了自己的非凡的画技,即使他们没看到安西所谓的稿子,但仅凭着这些画,也能让人觉得他厉害大发了。

  之前‘引鱼事件’已经让安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现在的他更是让人觉得高人不露相了。

  他们看安西的眼神,已经由热切友好,渐渐转化为敬畏。

  之前还想着套近乎,看看能不能拿到安西引鱼的药,现在却都不敢开口了。

  别看外面叫嚣着破四旧,要打破封建残余,要改造知识分子。但在这些农民眼里,读书人依然值得敬畏,尤其是一看就很厉害的读书人。

  安家这个新回来的侄子,果然和他们这些泥腿子是不一样的,甚至那些知青也是比不了的。

  那他的东西自然是高深的秘方,哪里能随随便便给外人。

  之前安西愿意拿出来,那是他好心,愿意照拂乡亲,可要是得寸进尺,就太过分了。

  村民们纷纷打消了自己的小心思,还劝慰别人,别贪便宜,得罪了他这位厉害的人物。

  安西只是想画几幅画,随稿子一起寄给报社,看看能不能用的上,却没想到达到了现在的效果,一时间还真有点哭笑不得。

  就连安支书和安大伯,也不再带着怀疑的态度看他。

  安支书拍拍安西的肩膀,“树小子出息了,是个文化人,你爸妈要是知道了,改多高兴啊。报纸你记得留下一份,到时候烧给你爸妈看看,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安西点头,算是应承下来。

  他计划着,最近就写几篇关于秋收,关于农民的文章吧,配上这些图,想必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此后的一段时间,安西一直忙着写文,忙着投稿,几乎把他看到的所有报社都投了一遍。

  经过研究,安西找出了一些报社的特点,偏正经的,他就只投稿,文章也写的高伟正。

  而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报社,安西不仅随寄了画稿,文风也偏向轻松活泼。甚至有的,还附赠一些小故事,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尝试发布。

  写作之余,安西也偶尔看看男女主的好戏。

  他们俩现在越发的如胶似漆,相爱的过程中也一直黏黏糊糊的,没有任何矛盾。

  大伯母已经请了媒人上门,打算等忙完,就为他们举行婚礼。

  孙秀秀原本还有点犹豫,但在看到安诚的脸后,就晕晕乎乎的答应了,一看就是被帅哥迷花了眼。

  他们的婚礼定在年底,那时安诚会再请一次假回来,婚后直接带着孙秀秀随军。

  主角这边顺顺利利,而倒霉的男配二人组似乎也摆脱了剧情的控制。

  可能是有了安西的承诺,他们知道不久之后可以搬出去住,行事少了顾忌,对于老知青的欺压,也不再一味的隐忍。

  张贺伟本就是心思机敏的人,外表看着斯斯文文,其实从小就是个白切黑。

  他和刘洪铭是一个大院里的,但两人却没多少交集,因为张贺伟虽然长相不错,身材高大,但骨子却有点傻乎乎的。

  以前的张贺伟看不上这个没脑子的祸。

  但上次他出事,刘洪铭毫不犹豫的救他,明明都快要被蛇咬了,还一直抓着他不放。

  从那时起,他就发誓,刘洪铭是他一辈子的兄弟,他会好好护着他,不让任何人欺负他。

  所以在老知青再一次作妖之后,张贺伟直接爆发了,给了老知青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他直接设计了一个老知青,让他不小心烧了厨房。不是不让他们用嘛,那大家都不要用好了。

  现在是农忙的时候,没人有时间帮他们再建一个厨房,他们只能在院子里搭一个土灶,草草应付过去。

  这样一来,老知青们吃饭都成问题,那还有时间欺压新来的知青。

  自此,他们终于清静了。

  等稻子收完,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安西的信也来了,一共三封,就是当初在市里寄出去的。

  之前陆陆续续寄出去的,还没有消息,估计还要再等等。

  安西一一拆开,发现都是稿件被录取的消息,随信来的还有三份登载了安西文章的报纸,和一些纸币。

  安西数了数,多的有五元,少的三元,三篇文章,一共12元。

  这只是当初安西随手写的试水之作,这样的文章,安西一天就能写出两三篇来。

  所以当初安西夸下海口,他每个月至少能挣五十以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安西直接把这些拿给安支书和安大伯看,他们看看报纸,又看看安西手里的钱,都忍不住感叹,居然真的能挣这么多钱。

  而且,不仅是挣钱,这还是荣耀啊!

  他们安家祖上真是烧了高香,才有这么出色的子孙,等忙完一定要给祖先好好上炷香。

  安支书拿起其中的一份报纸,找到安西的文章《我的美好祖国》,他先是自己浏览了一遍,然后在众人的要求下,大声朗读起来。

  这篇文章写的是来X市的沿途风光,伴随着火车的行驶,一路上的风景变换,来体现祖国大好河山,最后以黎明的日出结尾,意味着美好的希望,达到提升文章立意的目的。

  当时安西写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完全是按照报纸上文章模式,套路了一篇,可是现在听起来怎么就这么羞耻呢。

第77章 年代文世界17

  之后,安西陆陆续续的又收到了几封回信,除了一封是退稿信外,其他的都录取了,有插画的那一封,还额外多付了五元的画钱。

  这些信安西都是当着安家人的面拆的,至此,他们也彻底相信了安西的能力,对于安西花大价钱买稻米的事都不说什么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有了收入的安西还是没让他们放下操碎的心,他们又开始想着给安西娶一个媳妇。

  而村里人对于这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下工后都已经那么累了,他们还有精力来安大伯家串门。

  “树小子啊,我和你说,我娘家的侄女长的可好了,她还是个初中生,你见了肯定喜欢。”

  “树他大伯,你是知道我小姑子家那闺女的,勤快又懂事,一定能照顾好树小子。”

  “忠子他娘,你可是大伯母,他爸妈不在了,你得上点心,你瞧瞧村里那谁,就是大伯母给张罗的,看小两口对大伯一家多亲啊,你们家树子有出息,要是两家更亲,以后也能帮衬帮衬忠子不是。”

  安西觉得自己不仅仅是香饽饽,都快成了这十里八村唯一的男人了吧,怎么谁家有闺女都得找人来说一说。

  安西并不想结婚,可是在这个年代,大概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因此只好采取一个拖字诀。

  “我养父走之前,怕我找不到亲人,没人给我张罗婚事,所以提前给我定了一门亲,只是那家的姑娘还小,人家里也疼闺女,想着等孩子高中毕业了再结婚,所以大家伙不用为我操心了。”

  这话一出,他们都很失望,但也不好再纠缠。

  安大伯问清楚,那姑娘才十六,至少还需要再等两年,一时间有点焦急,安树已经二十三了。

  但这事吧,是安树养父定下的,他倒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安树是人家养大的,死前还惦记着帮他定了亲,你怎好说人家定的不好。

  因此焦急也没办法,只能干着急。

  再一个,人姑娘家也远,没办法找人家商量商量,既然说了两年后,那就再等两年看看吧。

  安西无奈,两年后他要到哪里变个姑娘出来啊?早知道就说个四年五年的。

  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再说。

  稻子收割完后,村民们又马不停蹄的翻地育苗,等待下一季的播种。

  收上来的稻谷都拉倒广场上晒干,本打算收拾起来,等秋季稻收割完后,一起拉到县里上交。

  没想到几天后,却接到了县里下发的通知,让他们把晒好的稻谷直接提交。

  安支书不明所以,去县城打听情况。

  原来是一篇文章引起的。

  前些天,省里一家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描述了下河村丰收的景象,描述了可亲可敬的农民朋友,表达了身在社会主义领导下的幸福生活。

  文章的旁边还有一则四格插图,图上画的就是丰收的场景,和百姓们幸福的笑脸。

  这篇文章给了看报的人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读者对下河村的好奇,尤其是里面描写的香糯可口的米饭,更是引起了大多数人的食欲。

  其中县里一位管农业的领导就看到了这篇文章,他觉得这个写的非常好,同时这也是县里的领导们做的好,才会有这么欣欣向荣的场景,因此下发了表扬,称赞县里的同志工作到位。

  县里的领导一听,顿时高兴坏了,他们原本就知道,下河村的稻米比别处的强,但被报纸上这么一吹嘘,那不用说了,肯定是他们县的一张名牌啊。

  因此在听到下河村已经收割了一季,立马让他们先交上去,也好送到省里市里,让大家都尝尝这在报纸上夸的天花乱坠的稻米,到底有多好吃。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下河村得了更多的好处,上交之外的稻米价格直接上涨了好几毛钱,比猪肉都不差什么了。

  安支书回来时可高兴坏了,大力的拍着安西的肩膀,“好小子,没想到你的文章还有这个效果,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哈哈哈。”

  安西微微一笑,这是当然的啊。

  既然要发软广告,那就从下河村的农产品开始好了。

  “堂伯,我推广的效果还不错吧?现在是稻米,以后肯定也可以写别的,大豆玉米红薯,什么都可以写的。”

  安西诱惑着安支书,想要他支持自己的计划。

  安西原本的打算是给某个厂写个宣传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销量,然后以此为阶梯,进入厂里成为正式工。

  可是现在,他却想稍稍改变一下计划,既然进什么厂都无所有,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建一个厂,这样他在厂里更有话语权,也更加的轻松。

  这个年代当然不能有私营企业,但他们可以建立一个半公有性质的企业啊。

  以下河村生产队为主体,建立一个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对外销售农产品副品的企业。

  这个企业是公有的,属于县里的公有企业,但生产的主体是下河村,厂长是下河村的支书,工人是下河村的村民。

  安西当然知道,这事并不好办,首先要让县里领导同意就是一个大难关,毕竟现在还没有这样行事的工厂。

  然后说服村民加入这个工厂也比较困难,这个年代是崇尚当工人,如果村里有哪家的人当上了工人,那他们家得骄傲一辈子,村里其他人也会羡慕嫉妒恨。

  可是让他们自己联合起来开一家工厂,他们绝对是不敢的。担不起这个责任不说,还容易坏事。

  之前轰轰烈烈的运动,让他们到现在都草木皆兵,不敢越雷池一步。

  为了安全,他们保持着现在一成不变的生活。

  而事实上,在安支书的强压下,他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度过了之前那些艰苦的岁月,这就给了他们一个错觉,只要他们一直这么安分下去,就不会有事,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这当然没有错,时代在发展,自然会越过越好,但这要看怎么对比,和村里之前比,他们当然是变好的。

  可是和大环境比,和城里飞速的发展比,他们只会越来越落后,也越来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