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第16章

作者:紫生 标签: 红楼梦 情有独钟 BG同人

  这边伏击太宗皇帝的刺客带足了伏击设备,还朝皇上放冷箭;那头九皇子的亲信侍卫机敏过人,通过一束镜子反光救驾有功,原是天|衣无缝的计划。

  但是因为太子先捉拿了自己那个亲信,逼问出计策之后,面上不显,依旧带着亲信侍卫浩浩荡荡去了铁网山。到了围场之后,才命人将那亲信侍卫捆起来,堵了嘴,藏在营帐内,却另派亲信扮作那侍卫的样子,依计行事。

  那日风和日丽,小钟妃侍候在太宗皇帝身侧,说起当年自己头一回随驾铁网山的旧事,太宗皇帝想起当年豪情,便也跨马弯弓,要亲自下场。身后自有大批的侍卫护驾,九皇子也带了亲信随太宗皇帝一同出猎。

  按照事先约定,九皇孙的亲卫瞧见远处林中寒光一闪,道了一声皇上小心,便扑在太宗皇帝身上,护住太宗浑身要害。

  这变故来得突然,九皇子高呼护驾,太宗皇帝的随行侍卫也个个列阵以待。

  然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并没有什么刺客出现,更无冷箭飞石暗器等物。倒是太宗皇帝有了年岁,这突出起来的变故,一个壮汉扑在身上,太宗皇帝紧张后退之下,闪了一下腰。

  那九皇子的亲信侍卫忙翻身下马,跪下磕头如捣蒜,大呼自己太过紧张圣上安危,眼花看错了。同时,那侍卫两鬓已经滚下冷汗来。其他尚可作假,唯独那冷汗是真的。

  太宗皇帝打猎自然没打成,忙传召了随行御医,众侍卫浩浩荡荡护着太宗回了营帐。检查之后,太宗皇帝倒是没有大碍,用些舒筋活血的药酒推拿,再施以针灸便好了。

  九皇子的亲信侍卫名叫钟盛,便是范太太的兄弟。

  虽然钟盛自承对皇上一片忠心,因看错了,又救驾心切,才做出大不敬举动,到底被打了板子罚了俸,被赶回家闭门思过了。钟盛是承恩公府的旁支,钟家又出了一后一妃,就是看在太子和九皇子的面上,钟盛到底没有被治行刺未遂的罪,但是因为钟盛是九皇子的亲随,九皇子也因此得了一顿训斥。

  东宫对这个处置颇为不满,钟盛是当差当老了的,照理说断不能出现这样的错误,但是东宫到底也忍住了没和九皇子府正面冲突。现在江南还斗得如火如荼内,两线作战是忌讳。

  铁网山发生了这样的事,那个出了纰漏的侍卫又是承恩公府的旁支,二皇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在围猎队伍尚未归京的时候,皇太子、二皇子、九皇子便暗中斗作了一团。其他皇子、公主也各有出力。

  所谓伴君如伴虎,大抵就是如此,只要被人抓住些许小错,便会有一群政敌围上来,恨不能喝其血,啖其肉,将对手打得永世不能翻身。而犯错者为求自救,更是穷图匕见,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九皇子作为前世最终的胜利者,自然不会因为一个侍卫出了纰漏就坐以待毙,正如黛玉所料,九皇子暗中推动了私盐案的进程,以图围魏救赵。

  太子、二皇子、九皇子各有势力在江南,自然回京之后便将消息传递了出来。林家因为回苏州过年,又刻意淡化和京城的联系误导甄应嘉,反而是消息得得最迟的。

  苏州参政道范光熙得到消息的时候,很是吓了一跳,夫妻两个商议的时候,被范适听到一耳朵,那范适又没听全,只知道舅舅被革职,又听到什么林家,才故意在姚巡抚府上找黛玉的麻烦。

  而江宁织造甄应嘉也得到了消息。甄应嘉本身心狠手辣、敛财有道不说,府上清客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当时其谋士罗拂山就跟甄应嘉说:“老爷,这次九皇子为了脱身,定然也会暗中推动东宫查私盐案,老爷得多做准备,一定要找到苏家那个孤女。”

  甄应嘉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都加派了人手盯着柳征和林如海,两人派入京城的人也细细盘查了,就是没寻到苏岚的下落。

  而在巡盐御史府,林如海一面将京城来的信扔进炭盆,一面道:“时机来了。”

第29章 时机确实来了。 ……

  时机确实来了。

  因为铁网山围场内出了事, 太宗皇帝虽然将此事大事化小了,但是必然会将注意力拉回到几个儿子的内斗上来。当权者注意力都拉回来的时候,才是上眼药的最佳时机。

  林如海适时的将查到的有关私盐案的证据连抄了好几道密折快马送入京城。虽是密折, 却也没另派送信人,直接用了官方斥候, 八百里加急入京。

  这一回, 林如海倒不怕甄应嘉派人拦截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铁网山的事情一发, 太宗皇帝也必然紧盯江南, 若是叫太宗皇帝发现甄应嘉连巡盐御史的密折都敢拦,不过是替二皇子加罪。

  但是为了谨防甄应嘉铤而走险,林如海也不止发一封, 同样的密折,一道接一道的发。

  甄应嘉对江南官场渗透的确非常之深, 刚开始两道密折,还真被甄应嘉拦下来了,拦到第三道的时候, 甄应嘉自己都觉得诧异, 这林如海向来老奸巨猾, 怎么会在如此大事上,反复做无用功。

  因此,甄应嘉开始和罗拂山商量。

  罗拂山一听, 冷汗都流下来了, 道:“老爷,拦截御史密折,罪同谋逆。这林如海是故意引老爷拦截, 好置老爷于死地呢。老爷且想,若是这些事情最终没压住,再有言官参老爷一本连拦数道密折,圣人会如何龙颜大怒?

  事已至此,老爷不妨将能销毁的证据都销毁了,能推出去的替罪羊推出去,剩下的,交给二皇子和娘娘去处理,老爷且莫再给二皇子添麻烦了。”

  甄应嘉怒道:“哪里就到了这步田地!”又将拦截下来的密折扔到罗拂山面前:“你瞧瞧这上面写的,若是真递到御前,你我岂有活路!”

  都斗道这个层面上了,罗拂山就算不看密折,也知道这折子必是写得不客气。但是作为谋士,罗拂山依然要劝啊,于是罗拂山继续道:“老爷觉得,林如海就只有这点明着递密折的本事?若是他用走驿站的明线牵扯老爷注意力,暗中另外派人将密折递入京中,老爷该当如何?

  再说,八百里加急的密折,每一道都有记录,林如海投到驿站后,驿站也有回执,林如海到底递了多少道密折清清楚楚,到时候若是数量对不上,老爷觉得娘娘和王爷如何担待?

  参与了私盐案,最多只是贪污,若是拦截密折坐实,乃是谋逆。老爷且想,陛下膝下这许多位王爷,谁没沾染点贪污的事?但是谋逆可不一样了。九皇子的侍卫在铁网山冲撞了圣人,若是二皇子抓住这点往九皇子谋逆上面引,未必不能脱身。”

  九皇子会抛出甄应嘉贩卖私盐的罪证围魏救赵,二皇子又抓着九皇子打,也图围魏救赵亦是情理之中。

  甄应嘉听了还有脱困之机,稍微冷静了些,问:“不拦也拦了两道了,现下该怎么办?”

  罗拂山折扇都没心思摇了,用袖子拭了拭额角的细汗,道:“将拦截下来的折子还回驿站,由得斥候送入京中。老爷也速速写一道请罪折子递入京中,痛陈御下不严,受人蒙蔽,又写改过自新的决心。定要写得情真意切。如此,就算活罪难逃,死罪可免。”

  甄应嘉原本以为私盐案一旦压不住,自己是必死无疑,所以才想搏一个鱼死网破。他是真不想服软,但是听到死罪可免几字,终究觉得,就算受些罪,活着总是好的。于是按罗拂山说的,推出替罪羊,又递了个负荆请罪的折子。

  就算甄应嘉听了罗拂山的劝,依旧愤愤不平,还将茶杯一摔,满脸怒容:“我只恨上一回没弄死林家那个崽子!”

  就这样,林如海递出的密折从第三道开始,就无人拦截,前两道也被甄应嘉投回了驿站,接连送入京中。

  若仅仅是有人弹劾私盐案,甄应嘉未必害怕,但是去年暴毙了一位巡盐御史;今年偏又出了铁网山的乱子,圣上只怕在气头上,如果苏岚真的进了京,加上林如海的奏折递到御前,甄应嘉是真的怕。所以甄应嘉之前才会做出拦截密折的不智之举。

  江南甄家,是何等赫赫扬扬,林如海到江南不足一年,已经将甄应嘉逼入了绝境。

  林如海递出的密折没了阻挠后,全程官道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城,不过第三日便放到了秉笔太监跟前。

  甄贵妃协理六宫多年,替二皇子谋的又是一等一的大事,自然宫中各处都或是安插,或是收买,皆有自己人。

  说来,这甄家人胆子大,竟还一脉相承。之前甄应嘉拦密折,这回甄贵妃也想拦。秉笔太监有个重要职责,就是替皇上做奏折筛选,将无关紧要的奏折择出来,只将要紧的折子递到御前。

  这原本是极好的提高皇帝办事效率的法子,毕竟九五之尊也是人,精力总是有限的。但是既有了这样的规则,便有空子可钻。秉笔太监的隐形权利,也变得极大。

  当然,八百里加急的密折,是任何人不能拦截的,一经发现,按谋逆论处,当诛九族。

  慌了神的甄贵妃还真给自己常用的秉笔太监下了令,那太监一听,就跪下了,哭道:“娘娘,我虽只是个阉人,到底还有父母子侄,娘娘饶了我吧!”说完,就砰砰磕头。

  甄贵妃正要动怒,其身边亲信进来,在甄贵妃耳边说了一句话,甄贵妃听得大惊失色,连发怒都忘了,颓然的跌坐在罗汉榻上,摆了摆手,让亲信和那秉笔太监都退下。

  那秉笔太监死里逃生般出去了,甄贵妃见了以前时时在自己面前表忠心的人竟是逃也似的退出自己的宫殿,惨笑了一下。

  方才亲信进来就说了一句话:“扬州巡盐御史的密折又到了。”

  甄贵妃便回过味儿来,知道回天乏术了。能做协理六宫的贵妃,甄贵妃该有的智商还是在线的,知道密折能有第二道就有第三道。自己在秉笔太监中安插了人,但大多数秉笔太监还是忠于皇上的,更有甚者,也有偏向太子的。

  自己的人能盗出一道密折已是担了莫大风险,若是林如海的折子一道接一道的来,自己定是拦不住的。再则,若是某道落在了东宫的人手上,自是忙不迭的呈到御前。

  甄贵妃看清形势,只得非常适时的病倒了。

  就这样,密折呈到了太宗皇帝的龙案上。

  一目十行的扫过,太宗都以为自己看错了,又仔细看了一遍。“岂有此理!”太宗将折子往龙案上一拍,茶碗里溅出几滴茶水在桌上,戴权忙躬身上前把茶碗旁的折子移开,口中劝道:“皇上息怒,宁院正说您不宜动怒,皇上还要爱惜自己的身子啊。”

  听到不宜动怒几字,太宗皇帝喘了几口粗气,到底努力平息了怒火,隔了一阵子才道:“朕看他们就是瞧着朕不宜动怒,故意想气死了朕,好取而代之!”

  此话一出,戴权吓得马上跪下了,道:“皇上,皇上春秋鼎盛,大灵朝国泰民安,全国的子民都惟愿皇上身体康健,鸿富泽被万民。”

  太宗皇帝却冷笑一声:“你不必拿这些话来哄朕,你大约是真心希望朕多活几年,有些人却未必。”虽然太宗也知道这些话乃是空话,但是人总是爱听好听的,火气略消了一些。又命戴权去将文丞相、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都传来。

  戴权应是出来,点了几个伶俐可靠的内侍,各去传话,吩咐完了,回到上书房内,在一旁伺候着。传话途中,戴权还在想,这回皇上是动了真怒了,一气将不但接连传了文丞相和三司最高官员,还将吏部、户部和礼部尚书也都传来了。皇上这是不但要处置私盐弊案,还要发落皇子啊。

  戴权在太宗皇帝身边当老了差,自然能瞧出这里头的利害,但他能成为太宗皇帝的心腹,也知道什么话是说不得的,因而只老实的点人传话,连多余的表情和动作都没有。

  私盐案虽然复杂,但是是非却不难断,处置的难点在于朝堂内外的平衡。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说,若是处置过于严苛,一是容易在江南形成权力真空,引起地方吏治混乱;二也容易逼得全国官场相互攀咬,煽动民乱;于是,最终太宗皇帝和一干重臣商议,私盐弊案自然要彻查到底,但江南一地的官员却不能但凡和私盐弊案有关的,一律革职查办。否则江南必生事端。

  太宗皇帝听了众重臣议论的结果,冷哼一声道:“你们倒都和那林海不谋而合!”于是甩出了林如海的另外两道奏折。

  一道是是请旨增加盐引份额的;还有一道是请朝廷加派地方驻军,替换地方官员,防止民乱的。第一道倒还好说,乃是巡盐御史的分内之事;至于第二道,林如海虽然分析得鞭辟入里,但是语气甚是谦和,只是谏言。

  文丞相乃是林如海的座师,看罢林如海的奏折,沉着一张脸道:“林大人在九江做了七年知府,如今到扬州为官也近一年了,他比之朝中百官更熟悉江南情势,想必不会无的放矢。”文丞相这脸色倒不是对林如海有什么意见,他就是向来严肃,任何时候都是这副不苟言笑的表情。

  太宗皇帝本就有心栽培林如海,如今见林如海外放七年后,果然有了长进,提的谏言都极有实用性,心下甚慰,又见七位重臣商议的结果和林如海的谏言差不多,便安排数日,理了章程,准备先调任几名官员到江南,逐步替换江南现有的官员体系,避免地方停摆。

  江南鱼米之乡,纳全国半数赋税不说,还产出许多军粮,江南是断不能乱的。

  除此之外,又命都察院带人南下,查办此案。

  得知太宗皇帝要查办私盐案,甄贵妃和二皇子自然会有所动作,虽然不曾动摇太宗皇帝的决心,但也拖延了几日的进度。

  这一拖延,柳行一家进京了。柳行按林如海所托,将苏岚送到了文丞相府。现在皇上正在查办私盐案,得知苏岚是上一任巡盐御史苏寒山留下的独女,文丞相不敢耽搁,安顿好苏岚,当日就递了牌子入乾清宫。

  苏寒山原也是太宗皇帝看好的官员,否则不会委以巡盐御史这样的重任,苏寒山事先捐献家财,再暴毙于任上,太宗为此还赏过苏岚。听闻苏岚进京,命戴权亲去文丞相府接人。

  甄贵妃和二皇子母子得知苏岚进京,险些将肠子都悔青了。

  原本,母子二人都知道这一回跟斗栽得大了,要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但是总不能让人将自己经营多年的江南的势力连根拔起,伤了二皇子一系的根基。

  因此,母子两个动用了不少积攒的人脉,拖延了朝廷查办私盐案的进度,谁知拖延的结果,竟是迎来苏岚进京。且不管苏岚手上有没有证据,光是苏寒山独女这个身份,苏岚一面圣,就要激起太宗皇帝的怒火。

  甄贵妃母子不是没有防范苏岚,为此,母子两个还盯紧了荣国府、林家、林如海同科、苏寒山旧交等;但万万想不到苏岚竟是被一个郎中直接送到了文丞相府,而且当日就进宫面圣了。

  措手不及啊!甄贵妃得到消息的时候,苏岚已经到了上书房。这时候,就算给甄贵妃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有任何动作了,只派心腹将消息传递出宫,叫二皇子小心应对。

  因二皇子早已开府,得到消息比之甄贵妃还晚些,更加无能为力。只能暗中祈求苏岚手上并无证据;除此而外,惟愿甄应嘉收尾收得干净些,将自己彻底撇清。

  苏岚进京后不久,朝廷处理此案的章程便下来了。

  两江总督、江南巡抚等要职暂且没动,且朝廷放出了可以将功折罪的风声,暂且稳住江南局势;扬州知府、应天府知府等要职,陆续换人;准林如海奏折所言的增加盐引份额的谏言,增加数量由林如海酌情考量,上报户部报备。

  对于私盐贩子,严惩不怠;为私盐贩子提供保护的地方官,也绝不姑息。但是也要谨防地方官在朝廷委派新任官员到任之前,故意懒政,造成地方停摆。

  朝廷这个处置算不得多激进,但是但凡明白的,都知道二皇子一系受了重挫。京中有些豪门贵族,都隐隐有了重新站队之势。

  而在扬州,林如海也忙得早出晚归,险些见不到人。

  因为有铁网山围猎那场意外,林如海料到这次私盐案的处置会加快,所以准备工作也格外的多。首先便是要稳住扬州局势,不许有人寻衅滋事。这时候交通不便,读书人又不多,传谣容易辟谣难,又因少了大量的私盐贩子,市面上的食盐供应有些紧缺。

  说起这个,林如海自是恨得咬牙切齿。

  食盐关系民生,不管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日日不可或缺,但是用度相对稳定。譬如若是十口人,则不管富贵贫穷,一年吃的盐是差不了极多的。富人会穿金戴银,但是不会因为钱多便一年多吃二斤盐。

  若是一地的总人口变化不大,那么所需食盐的总量则相差不大。也是基于此,朝廷专营食盐的时候,规定了各地的盐引份额,且官盐盐引份额若要变动,需要朝廷审批。这原是为了保护百姓皆可买到官盐,却也叫人利用规则钻了空子。

  甄应嘉在江南盘踞极久,一年压缩一点官盐盐引的份额,当年不显,但是年复一年的压缩下来,量也不少,官盐份额早已不够供应当地百姓日常所需了。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盐,市面上官盐又供应不足,则只能高价买私盐。

  私盐生意之所以利润极高,便是有官方故意生造这样的供应缺口,人为制造需方市场。否则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市面上怎会买不到官盐。

  从去岁苏寒山开始查私盐案开始,甄应嘉就在逐步收了手上的私盐生意,林如海上任之后,大的私盐贩子得到风声,也多有收手,但已经紧缩的盐引份额没有增加,市场上隐隐有了缺盐迹象。

  盐这个东西,一家一户只要存着一斤半斤,就够用一段日子,初时还不显的。但是这几个月风声紧,有些官盐铺子已经开始缺货。这个时候,朝廷上涨盐引份额的折子还没批下来,若是有人造谣缺盐,只怕就要引起抢购恐慌。一旦官盐价格也上涨,民生便要乱。

  林如海现在要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盐商召集起来开会,问明各家盐商手上的储备,安排圣旨下来之前的投放规划,稳定住市场。

  若要避免有人借机生事,必须保证各地皆有食盐供应。这有限的储备,还要看盐商们肯不肯配合地方政务,低价投放市场,光是做盐商工作,便不是容易的事,何况还要抢时间。

  林如海这一忙,忙得将黛玉的生日都忘了。

  黛玉倒是没觉得什么,前世的此事,自己已经在荣国府,母孝在身,哪有人给自己过生日。连一碗素寿面,都是紫鹃去厨房吩咐了特地要的。此刻太子姑父平安度过了铁网山围猎那一场政治构陷,父亲、母亲、幼弟都好好的活着,过不过生日都没什么打紧。

  倒是贾敏记得黛玉的生日,见已经到了二月初七,林如海还没想起黛玉生日,狠是嗔怪了林如海几句。林如海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了,到底将自己收着的一块极好的寿山石给黛玉,又承诺忙过这一阵,定然给黛玉补办生日。

  谁知黛玉生日还没到呢,便听说苏州城闹起来了,还因为抢购食盐死了人。

第30章 苏州是江南巡抚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