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119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满宝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道:“快了,快了,明天一早我们出发,我们车马快,巳时左右应该就到了,只要夏氏肯配合,一天应该能办完。”

  “那两块地你打算怎么办?”

  满宝嘿嘿一笑道:“族长先租种的那块,直接给族里办族学,敦促他们尽快把族学开起来,不过今年两块地的租子我却是要的,回头去地里看看,等夏收和秋收,我让我大哥和五哥来收租子。”

  白善扬眉,满宝便道:“顺便看一看宅子和族学办得怎么样了。”

  “你干嘛非得让他们办族学?以后养出来人才来了与你做对?”

  白善就瞥了他一眼,问道:“你读书多少年了?”

  白二郎就掏出手指头来数,白善就道:“别数了,不算你进学前堂伯给你的启蒙,有十一年了吧?”

  白二郎立即道:“不对,是十二年!”

  白善懒得和他纠结这一两年,道:“行,十二年,你什么时候能考官?再过三年,还是五年?”

  白二郎又掐着手指算了算,纠结道:“三年应该也可以,就不是很有把握,而且你们不是还计划着去高昌游学吗?五年吧,不那么紧张。”

  白善和满宝就扑哧一声笑出来。

  白善干脆盘腿坐在了椅子上,道:“那就一共十七年了,这还是我们书多,先生也好,这才能如此顺风顺水,换他们,少则十七年,多则一辈子,怕什么?”

  满宝道:“十七年以后说不定我都不当官了,而且我又没有害他们,什么仇值得他们记上十七年?”

  白二郎看了看她,又看了看白善,迟疑道:“你们这么好?竟给夏氏出这么好一条大计?”

  白善憋住笑点头,“可不是,我们人美心善。”

  满宝连连点头,还冲白二郎眨大眼睛。

  白二郎信俩人才有鬼,暴躁道:“快说,这其中还有什么奥妙?”

  白善摇头道:“我们脾气是越来越好,你怎么却是越来越差?”

  满宝道:“最近脾气见长呀。”

  白二郎瞪着他们看,连着熬夜三天高强度的学习,换谁都会暴躁的。

  白善这才不再逗他,笑着解释道:“夏氏不是那么富裕的,他们要办族学,一开始不显,过个三年五年,只怕会有些供应不上,到时候他们精力自然会转移,省得来找满宝的麻烦。”

第1930章 红田村

  满宝道:“我问过了,夏五郎和夏七郎都不是夏族长家的孩子,夏七郎还是夏族长的侄孙,夏五郎和他却隔了好几房,但他依旧很是支持夏五郎读书,平时没少帮衬,也让族里各家帮衬,显然,他们是想让夏五郎和夏七郎先考学和考官,将来再拉拔族里。”

  其实这是很多小乡绅家族常用的策略,只要一个家族出来一个官儿,那就能带着整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往上拔一层。

  看满宝就知道了,周二郎写信回来说,她当官的消息传回七里村后,村里自己去买鞭炮回来放了一天,族里又买了许多回来放了一天,最后周二郎没办法,只能也多买了一点儿回来放鞭炮。

  而去年冬天服劳役,县里决定是修建七里村到县城的那条路,直接拓宽了后填土垒实,听说现在都和管道差不多一样大了,不会再颠簸不说,还能并行两辆马车了。

  就连那条翻山的小路都简单的修理了一下。

  这就是当官可以带给村庄和家族的隐形好处了。

  更不要说劝课农桑时增加的种子和农具资助了,连缴纳赋税时,县衙勘定也不是那么苛刻了。

  以前一斤麻总要多出二两才给过,现在多出二两来,衙役们还会主动拿出一两还回来……

  这就是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咳咳……

  满宝道:“但我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显然,夏氏的一些族老也是这么想的,那天我提议开族学,他们不就很赞同吗?”

  白二郎问:“你要拖垮他们家族?”

  “胡说,”满宝横了他一眼,义正言辞的道:“我是那样的人吗?我虽然姓周,但我的身体里也流着夏氏的血,我会害夏氏吗?孩子们读书识字,就算不考官,也是会有其他好处的,别的不说,读书后总会比别人更识礼,也更容易找工作和赚钱吧?”

  白二郎道:“他们的目的可不是让他们去做账房或做些文书赚钱,而是要成为官宦之族的,你这样几乎断了他们考官之路。”

  满宝摇头,“不对,等这一代赚了钱出来,下一代有钱了,大可以再培养嘛,为什么非得现在举全族之力供养这一二人?”

  白善打断俩人的争论,“行了,最后选的什么也是人家族里的决定,我们就是一个提议,你们怎么还争论上了?搞得好像你们可以做决定似的。”

  白二郎和满宝就不吵了,不过白二郎依旧点评了一句,道:“你们可真奸诈。”

  满宝收下不反驳。

  白善也没反驳,他们就是想让夏氏在这一二十年里没空找他们的麻烦,而一二十年后夏氏的人估计也不会找他们麻烦了。

  抱着这样的目的,第二天他们启程去红田村时还特意打扮了一下,穿上了他们带来的最好的衣裳,挂上了最好的配饰,将头发梳得整齐滑顺的上车去。

  老周头也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裳,打定主意输人不输阵。

  红田村是个大村,比七里村大太多了,而夏氏是红田村里人最多的家族,当然,除了夏氏外还有好几个姓氏,也不是特别小。

  而这么大的村子,要是孩子上学就要走上三公里到镇上去读,似乎不是特别远,但束脩高,花销也高,所以村里真正供得起的孩子也没几家。

  不过夏氏依旧是能送孩子去上学最多的家族。

  满宝他们的马车进入红田村时引起了地里忙活的村民们的注意,主要是他们的马好,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于是早听了消息的人家立即扛了锄头回去看热闹。

  一边往回走一边还高声议论着,“听说是周银和欣娘的闺女找回来了,怕不是要和夏家打起来。”

  “看这样子,周银是发达了吧,他怎么没回来?”

  “听夏家的人说早死了,他闺女是他兄嫂帮着养的,要发达也是他闺女发达。”

  “周银是谁?”

  “你不知道他,他是夏衍的上门女婿。”

  很多年轻人连夏衍是谁都不知道,不过管他呢,先瞧着热闹,一会儿就知道了。

  马车往村里去了一些,夏族长亲自来接周满他们,见这么多村民围着看热闹,脸上的笑容就有些勉强。

  好在下车来的满宝很给他面子,笑盈盈的上前和他见礼。

  夏族长就松了一口气,然后侧身请老周头和钱氏往里去,道:“亲家里面请吧,族里的老人都在家里等着了。”

  村里人见他们竟然没吵起来额,而是和和睦睦的,颇有些无趣,有知道一些内情的就疑惑道:“奇怪,不是说周银的闺女回来不仅把夏义住着的宅子收了,还把以前的田也都收了吗,怎么他们没吵起来?”

  “是啊,夏族长脾气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大家还想跟着去夏族长家看热闹,同村异姓是冤家,尤其这种你家族比较大,但我家族也不比你小多少的同村,总会有些摩擦的。

  夏氏的青年们不想被他们看了笑话去,于是先一步占领了夏族长家的墙头和门外,外姓人根本就挤不进去。

  满宝他们进了夏族长家的院子,一抬头,见墙头门口都是人,不由顿了一下。

  夏族长大概也知道他们的意图,虽然尴尬,却没有驱赶他们,被同族人看笑话,总比被外姓人看笑话强吧?

  所以他尴尬的对周满笑了笑,然后道:“孩子们调皮,亲家和大娘子别见怪。”

  满宝一点儿也不见怪,因为她见得多了,七里村的人也喜欢扒她家墙头。

  就是没这么多而已。

  因为人太多,屋里坐不下,所以他们是在院子里坐下了。

  夏族长还让身后跟着的夏五郎和夏七郎来见周满,“上次匆忙,大娘子都没见过五郎和七郎吧?他们两个是你哥哥。”

  虽然她不姓夏,但依然是孙女,绝对不能是外孙女,这是夏族长最后的倔强了。

  满宝和夏五郎夏七郎见礼,然后左右看了看问:“义堂伯呢?”

  夏族长没想到她哪壶不开提哪壶,抽了抽嘴角道:“他去县城接他媳妇去了。”

  满宝这才想起来,对,昨天夏义把东西搬完,还把钥匙给丢在大街上了,于是县衙就把他媳妇给放了,通知他第二天去接人。

  昨天周大郎和周五郎都没去捡钥匙,检查过宅子后直接让人把锁给换了,这会儿那宅子已经是她的了。

第1931章 讨租子

  因为很多事情之前都商量好了,这次周满过来,一是代表着她回族了;二也是见一见夏氏的人;三才是签订契约,做好各种安排。

  但一二她到时就算实现了,在庄先生和请来的里长的见证下,老周头和夏族长共同签了契约,保证周满成亲后的第二个孩子随夏姓……

  等签完了这个,满宝这才和夏族长道:“族长,我想去看一看南坝和东岭那两块地。”

  那是她可以收回来的两块地。

  一个族老有些紧张的问道:“南坝那块地大娘子不是说了给族里办族学的吗?”

  满宝笑着点头,“是呀,族里已经决定要办族学了吗?”

  夏族长的脸色不太好看,其他族老却连连点头笑道:“是啊,族里商议了一下,觉得孩子们还是应该多读书,已经商量好要办族学了。”

  满宝赞许的点头,“这才是百年大计呀,我就是去看看祖父给我留的地什么样儿,捐还是要捐的。”

  族老们一听,不再拦着,让年轻人们给他们带路,当然,腿脚好的几个族老也跟着去瞧瞧热闹。

  南坝并不是特别远,满宝他们为了出行方便,直接骑的马,他们不耐烦与人慢慢走,问到了方位便先跑了。

  地里的麦子已经可以收获了,甚至已经收了不少,现在地里的也黄了,就连水稻也都抽穗了,再过两月也可以收割了。

  满宝看得连连点头。

  等夏氏的人陪着老周头和周大郎兄弟俩到地方时,满宝他们已经站在田里扯了麦子蹲在田边啃。

  夏氏众人:……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很像他们呢。

  满宝起身,伸手拍了拍手道:“好久不吃烤麦子了,一会儿我们扯一些回去烤着吃?”

  话虽然是和白善白二郎说的,眼睛却看着夏氏的族老。

  族老便笑道:“随便吃,随便吃,乡下地方别的不多,麦子还是管够的。”

  满宝便问,“南坝这块地是哪儿到哪儿?”

  她从怀里拿出地契来,笑道:“上面记的地方我不是很认识。”

  夏氏的族人便给她指路,从哪儿到哪儿是她的,隔了一小块,勉强跟另一边连上的那块旱地也是她的。

  满宝垫着脚尖看,发现这一大片的麦子都没有收割,不过麦子也没有多少,倒是水稻种了许多,旱地上的豆子也不少。

  难怪她说她送这一块地给族里办族学夏族长也不见得多高兴,旱地多,水田少,恐怕也就勉强够先生的束脩,其他的花销得从别的地方找补。

  满宝指了旱地问道:“怎么比地契上记的多了一些,水田少了。”

  族老便道:“前几年我们这儿干旱,田连麦子都种不活,当时便有不少人改了田做旱地种豆子,这两年雨水也不是很多,尤其是去年,越加干旱,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