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40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当年白启的死讯突然传回,留在蜀县的下人将白启扶棺回乡,她不相信她的儿子是上山狩猎后遇到土匪被杀的。

  跟着一起上门的蜀县主簿左一口为县令好,右一口为他们孤儿寡母的着想,主动提议上报朝廷白启是主动山上剿匪后死的。

  如此,白启还能落一个忠义的名声。

  她当时又悲又痛,却察觉到有人在盯着他们家,那目光中不含好意。

  她只能假意应承,借口白启是枉死,所以要在观里停尸三个月。

  等所有人都散了,她才叫人开棺验尸。

  她的儿子是被人活活砍死的!

  而当时跟着白启的二吉下落不明,蜀县给的回复是死在了土匪手里,尸首无存。

  一个下人,如果真是死于山匪手中,刘氏当然不可能费尽心机的去找。

  但刘氏觉得不是,所以让二吉的哥哥大吉带着人在益州一带寻找,最后在一个猎户家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二吉。

  二吉说,他和老爷一路逃到罗江县内,随行的人一路上都被杀了,最后剩下他们两个也伤得不轻。

  他们在一道路上碰到了一对年轻夫妻,他们架着驴车,无奈之下,白启只能向他们求助。

  当时因为追兵追得很紧,二吉给他们把风,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但可以看到他们的动作。

  他看到老爷把那包要命的东西递给了那对夫妻,然后郑重的一拜,对方便拉着妻子抄小路离开,执意要把驴车送给他们。

  最后,他们还是被追兵追上了,二吉换了白启的衣服,架着驴车把追兵引开,而白启则躲了起来。

  他是被人追砍时掉下山崖的,被树挡了两下才落到地上,后来被进山的猎户所救,可如果大吉再晚去一步他也死了。

  刘氏不惜代价的保住他的性命,就是想着有朝一日翻案时有个人证。

  但光有人证是不够的,她还得有物证。

  可那要了她儿子性命,且能要那些人性命的东西在哪儿呢?

  刘氏一直在找,可一点消息也没有,她选择搬来七里村,一是因为想要远离陇州宗亲,让善宝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是因为白立在这里,他们能有个倚靠,可以互相照应;三则是因为这是在罗江县,方便她找那对夫妻。

  只是她没想到,他们竟然也死了,有可能和她儿子死在了同一天,同一时。

  他们死得甚至不如她儿子,虽然冤枉,但启儿好歹留下了一个好名声;而他们,连死了都不能有姓名,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

  刘氏思绪翻滚,半响才挥了挥手让大吉退下。

  郑氏要给白善宝送羹汤,正好路过,远远的,看见婆婆和大吉站在花园中间说话,忍不住一愣,“怎么站在太阳底下说话?”

  郑氏说着就要过去,却被自己的大丫头拦住,“太太,老夫人估计是有事吩咐大吉,我们先去看小少爷吧。”

  大丫头道:“今天满宝小姐也来了,两个孩子凑在一起,说不定又偷偷吃东西了,您得去看看。”

  郑氏一想也是,最后看了一眼花园便往白善宝的书房那边去。

第242章 一口锅

  老周头一路揣着荷包回去,到了家门口就和村长挥手告别,进屋门一关就把荷包掏出来。

  刚才白老爷把荷包往他手里塞的时候他就觉得手感不对,打开倒出来一看,一块十两管制的银元宝就落在了手掌上。

  正把院子里的杂物给清理出去的周四郎看见,嘴巴张得老大,第一感觉是:“爹,你路上捡了白家的钱袋?”

  整个七里村,除了白家,谁家拿得出一块十两的银元宝?

  老周头横了他一眼,“你爹我是那样的人吗?这是白家给咱家的补偿。”

  周四郎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问道:“为啥?”

  老周头没理他,直接往正屋里去,周四郎连忙把手上的东西扔了跟上。

  老周头将白老爷告诉他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家里人,心情愉悦轻松的道:“所以这事跟咱没关系,也不知道白家的老夫人在老家得罪了什么人,竟然费这么大的劲儿来找人。”

  钱氏疑惑的问,“真的不是冲着二郎来的?”

  周银在家里排老二,以前钱氏都是二郎二郎的叫着的。

  老周头点头,“不是,白家没理由骗我们,而且他们是审过人了的。”

  钱氏就松了一口气,这才看向他手里的钱。

  老周头就笑眯眯的荷包和银元宝一起给她,“这下好了,出去的钱都赚回来了,这屋顶也能修了。”

  钱氏点了下头,“让几个孩子歇一歇,过两天就让他们去把瓦片买回来。”

  “行!”

  周五郎听说家里有钱了,立即奔过来问,“娘,那我们凑的钱能不能还给我们?”

  “不能。”钱氏面无表情的把银元宝收起来,道:“送出去的礼没有收回来的道理,公中的钱也是一样的。反正那些钱最后也是花在家里的。”

  周五郎有些失望,其他兄弟也是,不过虽然失望,但大家的心情都不错,毕竟悬在头上的利刃消失了。

  于是周四郎提议,“娘,这么好的事,我们要不要买点肉庆祝一下?”

  钱氏一想也对,于是打开钱盒拿了一把铜板给他,道:“去吧,多买点儿。”

  周四郎高兴起来,接了钱就丢下院子里的活儿去大梨村,当然,带着他媳妇一起。

  方氏其实有些好奇,小声问他,“是不是家里的小叔出了什么事?”

  周四郎一僵,这才想起他们说这些事会下意识的避开满宝,却没避开方氏。

  他挠了挠脑袋,这事太大,肯定不能乱说,但媳妇是自家人,也不可能瞒着她。

  想了想,他便道:“以后我再告诉你,对了,这事你可别告诉你爹娘,要是知道有人在我们家里打架,他们肯定担心你,而且这是白家的事,我们不好多嘴。”

  方氏点头。

  周四郎就说起肉来,“你说是去你家买羊肉好,还是去买豚肉好?”

  方氏瞥他,“你说呢?”

  周四郎立即讨好的笑,“当然是买羊肉好,对了,你也好久没回娘家了,刚才娘让你带一些鸡蛋回去呢,你家不养鸡,吃鸡蛋都靠买……”

  方氏心情愉悦起来,轻轻地应了一声。

  这事是白家的锅,不是周家的,这件事村长自然不会瞒着,于是回去后去见了几个老人和一些户主,也是让他们放心的缘故。

  来人不是冲着周银,而是白家,跟他们关系都不大。

  这锅一确定,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似乎悬在头顶的那把刀落到了地上。

  周银可不止是周金的弟弟,也是七里村的一员,周氏宗族的人,当年的事,村里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跟着瞒下去了。

  所以这事他们都沾一点关系,能不担心才怪呢。

  现在这口锅被白家拿走了,大家心一松,就发现他们今天收了两份礼,白家的一份,周家的一份。

  就有人琢磨着是不是把周家的那一份还回去,周大柱就有些犹豫,不说那篮子米和鸡蛋,只那两百文就不少,这事既然跟老周家无关,白家也给了慰问的钱,那他们得还回去吧?

  毕竟谁家也不容易。

  村长却摇手道:“别想了,你送回去,他们家也不会收的,而且受伤的不止你,你送了,其他人没送算怎么回事?这事就这么着吧,错有错着,等过两天让你两个弟弟跟二郎他们去买瓦片,把他家的屋顶收拾好来。”

  钱氏也在教几个儿子和儿媳,“送出去的东西,不论谁送回来,一律不准收,虽说他们是冲着白家来的,但架是在我们家里打的,而且他们都是冲着我们家才动手的。”

  钱氏道:“也是我们心虚,所以这事我们还是得付一半的责任,给出去的东西没有再收回来的道理。”

  周大郎和小钱氏等人低声应下。

  钱氏说完才发现满宝不在,扭头问小钱氏,“满宝呢?”

  “和白家小公子去白家了,家里乱,我想着她去白家玩一下也好。”

  钱氏点头,周三郎,“满宝的屋顶修好了吗?虽说是夏日,但深夜也有些凉,屋顶漏着,冷风一吹,生病了怎么办?”

  周三郎:“……老四把满宝的茅草都用完了。”

  钱氏瞪眼。

  周五郎就笑嘻嘻的道:“是满宝说的,说她就喜欢屋顶露着,晚上还能看星星看月亮。”

  钱氏无奈的挥手,“算了,也就两天的功夫,这两天让她和我住。”

  满宝对此一无所知,看了半个时辰的书,不懂的问科科,科科能理解的就告诉她,不能理解的就代为搜索,从数据库中寻找最合适的答案告诉她。

  学了大半个时辰,满宝的专注力就下降了,她开始左右摇动,坐立不安起来。

  白善宝也在悄悄的摸鱼。

  突然两个孩子的目光碰在一起,然后齐齐一乐,丢下书就跳下椅子。

  白善宝道:“我觉得有点口渴。”

  满宝:“我觉得肚子有点饿。”

  白善宝:“那我们休息一下吧?”

  满宝欣然同意。

  于是倒了水,又摸出点心来吃,两个孩子开始天南地北的聊起天来,满宝还邀请白善宝晚上去她家住,“你可以和我睡,然后就可以一起看星星了,我昨晚睡得太快了,都没有数清楚能看到几颗星星。”

  白善宝很意动,但他比满宝大一些,已经知道男女有别了,于是摇头,“你娘不会给的。”

第243章 为了

  “我娘很好客的。”满宝觉得她邀请朋友去家里住是很正常的。

  白善宝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想了想,他放下点心跑到书架那里开始找书,不一会儿把一本薄薄的书找出来,悄声道:“这是我爹小时候的日记,你可别告诉别人。”

  满宝呀了一声,探头去看,这才发现封面是空的,只是糊了一层厚厚的纸皮,打开一看,里面是装订的裁剪纸,上面的字很稚嫩。

  白善宝道:“这是我在一本杂书里找到的,叫《前朝秘史》,祖母说那是民间有些人乱写的,九分假,一分真,不足为信,但我觉得当故事看还是很有趣的。”

  其实是刘氏不给他看这样的书,怕他移了性情,像注重各地风俗,地理的杂记,刘氏还容许他看。

  但这种明显是杜撰出来的故事,还都是些爱恨情仇在里面,她是不允许他看的,为此还搜检了一番书房,把遗漏的这种书搜出来塞回书箱里去。

  但这一本白善宝看了开头,一直心里痒痒,于是没忍住,趁着祖母去隔壁白二郎家串门时又搜出来,这一搜,就把夹在最后的这本笔记给找出来了。

  那本书很厚,很宽,而这本笔记显然是自己装订的,所有有点小,夹在后面根本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