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428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皇帝喜欢边下棋边说话,“朕听说你们家在内城给你买了一套房子做婚房?你和周满的日子定在哪天来着?”

  白善应了一声“是”后道:“定在十月初八。”

  皇帝就点了点头,算了一下时间,等周满从大明宫里出来,那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婚事,足够了。

  皇帝一边下棋,一边忍不住调侃他,“成了亲就是大人了,不过你现在官职可比周满小多了,等成了亲,你们家是谁做主呢?”

  白善认真思考了一下后道:“自然是我们二人一起做主了,不过我会让她的。”

  皇帝没想到他那么认真的回答,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随口道:“不错,不错,你们皆是良臣,不要在家里闹矛盾便好。”

  白善便抿嘴笑了笑道:“臣与她素来要好,不会闹矛盾的。”

  皇帝就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是吗,不过朕还记得在益州初见你们时,你们二人可没少拌嘴。”

  白善一怔,然后不好意思的道:“我们那不是在拌嘴,只是意见不同,所以在辩论。”

  连古忠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皇帝也笑了一阵,干脆与他道,“周满是个能臣,她在医学上的天赋无人能及,朕很舍不得她啊,所以想要她再在太医署中兼一职,你觉得是主簿比较合适,还是博士合适?”

  白善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思索了一下后道:“陛下,朝中不缺为官之臣,您也说了她最厉害之处在于医学上的天赋与成就,既如此,自然是博士最合适。”

  “可朕看她之前上的折子,对太医署显然是有很好的规划的,萧院正尚且不及她十分之一。”

  白善道:“陛下,她还是崇文馆的编撰,是太医院的五品太医。前者,她修撰的是医书,后者,她听命于萧院正。”

  皇帝挑眉,明白过来,如果是只是大局一样的规划,周满就算不做主簿也能向萧院正提意见。

  但主簿品级比博士高呀。

  皇帝上下打量白善,笑问,“怎么,你是担心她又兼一个比你高的官职?”

  太医署的主簿是六品,不巧,还是比白善高一品。

  白善就认真的道:“陛下,她还小呢,还要长身体的,不能太过劳累了。而且,我们成亲后要生宝宝的。”

  皇帝愣了一下,然后就仰天大笑起来,第一次伸手拍白善的肩膀,拍得啪啪响,“好好好,好小子!”

第2484章 无耻啊

  老周头拿着条子排队在一群人中,来领东西的有各家的管事,自然也有官眷亲自来领。

  这一二年满宝的俸禄都是老周头亲自来领的,现在都已经不用家中的孙子孙女给他看条子,他闭着眼睛都知道每个月能领的俸银和禄米是多少,因此每次都是他独自带着人来领。

  也因为来的次数多了,他在这里认识了不少人。

  他们这些领俸禄的也是有圈子的,他的圈子就是一群官员的家人。

  这一群人里有和他一样是当爹的,还有当伯伯叔叔的,也不乏弟弟。

  他们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家里资产不是特别丰厚,官品从六品到四品不等。

  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京城本地人。

  因为不是京城本地人,又因为家产不丰,而京城的消费太高,因此他们家里请的下人就少,来拿俸禄这种事就是家人亲自来了;

  也是因为和他们来往多了老周头才知道,很多人当了官以后会带上家里的兄弟和子侄上任,这样不仅能帮忙管理家务,还能给自己跑跑腿,有一些事情交给下人是不放心的。

  同时,也是培养家人的意思。

  要不怎么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呢。

  老周头带着一个下人拉了一辆车过来,目光一扫就找准了队伍,于是上去排队。

  大家很自觉的排成两排,一排都排的各家管事下人,一排则是老周头这样的官眷。

  一看到老周头,立即有人热情的招呼他,“老周来了呀,快来,快来。”

  老周头让下人牵着骡车排队,他则上前和他的朋友们挤在一起说话,其实勉强还算成队形的。

  “周大人有两份节礼吧?”

  “不止吧,不该是三份吗?周大人现在还有爵位呢。”

  老周头就笑道:“我家满宝说了,爵位的节礼是列在崇文馆编撰这一张条子上的,算是一张条子上两份礼。只有那些有爵位却无实职的人才单独列条子。”

  大家这么一听,恍然大悟,纷纷恭维老周头见多识广。

  老周头得意的笑了笑,虽然这里比不上村里自在,但他们说话还是很好听的,这也是为什么老周头总是抢着来领俸禄的原因。

  “你家的条子上有什么?”

  “两匹布,还有些喜米喜面罢了,这些都不要紧,主要听说这次给的月饼是宫里做的,老大一个呢,我家得了两个,到时候祭过月娘娘就分了给孩子们吃。”

  老周头就悄悄看了看自己的条子,艰难的辨认出来,他认得几个数字,但不认识月饼,对了,昨天晚上满宝说他们家有几个月饼来着?

  老周头苦思起来,发现记忆有点儿模糊,就有点儿发愁。

  一旁的老翁看到老周头手中的条子,就探头去看了一眼,然后哎哟了一声道:“乡主的月饼有四个呢,咦,你怎么有三张条子?”

  老周头瞬间回神,就笑道:“这一张是我那女婿的,我一并给领了,来,你给我看看,这条子上都有些什么东西?”

  老翁有点儿羡慕和嫉妒,但还是接过来给他念,“细麻一匹,粗绵一匹,喜米喜面各一小袋,月饼一个,咦,你这女婿的东西不多嘛。”

  老周头就道:“他才当官呢,官职不高,你看下面的,他还是县子呢,看看下面的东西有什么。”

  老翁噎了一下,往下展开,果然看到下面写有两行小字,“细棉两匹,绸缎两匹,喜米喜面各两袋,月饼四个……”

  老翁:羡慕……

  众人:好羡慕……

  老周头小声的念叨了两遍,暂时记住了,然后就赶紧把他闺女的条子给老翁看,眼巴巴的看着。

  老翁展开道:“我就是念了,一会儿到了跟前你也记不住呀,你家带来的人不识字?”

  老周头道:“今早出来的时候太高兴,忘了叫上识字的了。”

  老翁就道:“那算了,一会儿我走你后面,和你一起进去,看着你领完了我再领。”

  “哎呀这多不好意思,”老周头笑得眼睛都弯起来了,和他道:“那我可就不客气了,下次来领俸禄,我请你吃豆子。”

  偶尔老周头嘴馋了,他会让小钱氏给他炒一些豆子带着,就是炒豆子,那也比别人的好吃些,他认识的这些朋友都挺喜欢吃的。

  “多久的交情了,客气什么?”

  大家和老周头说闲话,“老周啊,周大人和你那女婿年纪也不小了吧?是不是要完婚了?”

  老周头就乐道:“可不就是要完婚了,都已经定好日子了,十月初八。”

  “好日子呀,恭喜恭喜啊,到时候我们可要讨一杯喜酒喝。”

  “同喜同喜,”老周头笑眯了眼,话就脱口而出,“别说一杯,到时候你们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有老实的当客套话听,但也有人目光闪了闪,拉住老周头笑道:“那到时候我们可要上门叨扰了,对了,出席喜宴要帖子的吧?”

  老周头一怔,还真去啊。

  他倒是不介意的,可吃席要给礼钱的,他们又不是特别亲近的亲朋,怎么上赶着给礼钱呢?

  不过念头也就一闪,老周头就笑道:“下次领俸禄我给你们带来。”

  给老周头看条子的老翁没说话,等队伍越来越往前,上前领了东西离开的人多了,围着他们的人就少了,他这才拉着老周头低声道:“老周啊,这上门的客人是有讲究的吧?你不得问一下家里孩子?”

  老周头也跟他比较说得来,左右看了看后压低声音道:“当然要问了,我媳妇早说过了,我们没读过书,知道的不多,外头的事不能自作主张,都得问过孩子们。”

  “那你还一口应下了。”

  老周头无所谓的道:“怕什么,等我回去问我闺女,要是能请就请,不能请我下个月就不来领俸禄了,让我家的五郎来领,他可什么都不知道。”

  老翁:……无耻啊。

  不过他什么都没说,只钦佩的看了老周头一眼,“到我了,走吧,你先进去领,我给你看着。”

  老周头高兴起来,立即叫了自家的下人赶车上来,然后拉着老翁一起进去。

  发放节礼的也是放俸禄的吏员,他们对这些人早熟了,反正每家每个月来领俸禄的都差不多是他们,每个月都要见一次,想不认识都难。

  看到老周头,吏员也扬起笑容,这一位的闺女和女婿可是陛下跟前的红人,尤其是现在。

第2485章 你们加油

  老周头领了满宝和白善的节礼,跟进来的下人也拿出了庄先生的条子一起领了,都搬上车后就要出去,不过老周头还是等了等那老翁,等他出来后就一起肩并肩,两车同行的出皇城去。

  老翁很羡慕他,“你家庄子里的地秋收了吧?”

  老周头道:“收了一大半,还差一些,不过也不久了,过了中秋用不了几天就能都收上来。”

  “今年可风调雨顺吗?”

  老周头脸上就差点笑出话来,“就是才插秧的时候有点儿小旱,不过很快就下雨了,算得上风调雨顺。”

  老翁家里也是地主,只不过是小地主,虽不亲自下地,但每年也要亲自去看着长工和佃户种地的,因此对农事很了解。

  “丰收好啊,过了中秋,你们家又有一笔大收入了。”

  “哎呀,你们家不也有吗?”

  “我们家哪能跟你们家比?”老翁道:“我们家那小子的职田是交给户部来管理的,每年就吃固定的租子。”

  老周头就提议,“你们就申请自己经营呗。”

  老翁摇头,“我家不似你家,我就两个儿子,这一个当着官,另一个还在读书呢,那职田可不好打理,所以不如只取定租。”

  不然他怎么会那么羡慕老周头?

  实在是他闺女出息,儿子又多,不管他闺女在前面打下多少东西,后面都有人能守住。

  出了皇城,老翁和老周头告辞,他和老周头不同路,他儿子在内城边上租了一套两进的院子,而周宅就在出皇城的第三个坊上,往前走,再右拐一段路就是了,近得很。

  都是外乡人,甚至他儿子还比人家闺女提前一年到的京城呢,结果人家都有宅子了。

  老周头顶着众人羡慕的目光回到家里,他吩咐下人,“快把庄先生的节礼送到他院子里去。”

  又从满宝的节礼里挑了好几样东西一起放上去,算是满宝送给庄先生的。

  对庄先生,周家上下最为尊重,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若不是有庄先生带满宝识字,那满宝的这一生都走不出这一步来。

  白家那边收到了节礼,刘老夫人问了一下老周头额外给庄先生的添的东西,便也笑着添了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