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44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而且基因是难得的稳定,不会长着长着就变成另一种样子,草形也长得不错,大不了她买一包,到时候全撒在这座假山上,不信它不长。

  长豫很想叫人把这些石头都扔出去,但周满和明达一个劲儿的表示装扮过后会好看,她就勉为其难的留下了。

  明达笑道:“你要真喜欢太湖石,可以请魏姐夫外放到太湖附近,到时候去了那边再建造一个园子就是了。”

  太湖石本身并不是十分贵重,至少现在还不是很贵,最贵的是运费。

  那么大块的石头从太湖运到京城,还不能磕磕碰碰,需要耗费很多人力和畜力。

  长豫立即道:“我才不去太湖呢。”

  她是喜欢太湖石,又不是喜欢太湖。

  她道:“还是住在京城好,我都想好了,只要父皇不赶我,以后太子哥哥也不赶我,我就一辈子住在京城。”

  明达却正好相反,她想的是,只要父皇不是哭着留她,太子哥哥也不强硬的留下她,她就到处走走,一年回京一两趟就可以了。

  满宝觉得她们姐妹的性格要是中和一下就好了。

  考虑到她们也快要成亲了,满宝就问她们,“你们想要什么添妆?”

  长豫:“你好没有诚意,我们送你添妆的时候可没问过你的意见,都是直接送了你最喜欢的。”

  满宝就看她,“那是因为你们有太多的好东西了,送的礼物若是与别人的重复,那对你来说反而不美。”

  明达略一思索便道:“我喜欢稀奇的东西,不论是什么东西都好,中原没有的,即便是一朵花我也喜欢。”

  长豫一听立即道:“对,你擅养花草,每年你都能拿出来好多好看珍惜的牡丹和菊花,我们出嫁时正是牡丹大放异彩的时候,要不你送我们一些我们没有的牡丹?”

  满宝就纠结起来,送倒是可以送,但这东西到第二年长成什么样她就不知道了。

  满宝道:“算了,我还是不问你们了,我要自己拿主意。”

  明达和长豫忍不住笑,“问是你,现在反悔也是你。”

  难得出来一次,俩人也不急着回宫,拖着满宝就在两个公主府里逛起来。

  公主府很大,比满宝的宅子还要大,逛了一下三人就不想走了,于是就坐在栏杆上晃着腿说话。

  宫人内侍们散落在旁边,既不打搅她们,也不离得很远。

  “可惜你们崇远坊没有空的宅院了,不然我们的公主府放在那边,我们三家就更近一些。”

  满宝道:“现在也不是很远,坐车都用不到两刻钟,骑马更快了。远香近臭,你们与我住得近了,可能反倒不喜欢我了。”

  长豫想了想道:“那不能,你也没有什么值得我讨厌的地方,嗯,除了一点儿,你总是爱夸自己。”

  “我哪有,”满宝道:“我先生给我取了字,子谦,子谦,我现在可谦虚了。”

  明达忍不住笑出声来,“这话一听就不谦虚。”

  三人就在公主府里一直待到夕阳快要西下,宫人催了两次她们才动身离开。

  明达和长豫眼睛都亮亮的,上了马车后还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府邸,过不了多久她们就可以想去内城玩儿就去内城玩儿,想去外城逛就去外城逛了,只是想一想就心动不已。

  俩人和满宝告别,到了前面路口就分开,各回各家。

  满宝骑着自己的马哒哒的回家,白善早已经在家等着了,他伸手接过她的药箱道:“要不要西饼或五月九兰跟着你?”

  满宝摇头拒绝了,“我一个人可以,派人跟着我反而有些累赘。”

  年前和年后的这一段时间是人们最喜欢找的婚礼吉日,因为这一段时间冬小麦已经种下,而又在开春农忙之前,这几个月的时间大家基本都在休息,一休息就忍不住找些事情来做,这时候给儿子找个媳妇,给女儿找个女婿是很正常的事。

  特别是过年前的这一段时间,外出的旅人也要回家准备除夕团圆,因此谈起婚事的人就更多了。

  周立威的婚事就提上了日程,周家算了好日子后就请人去兰家挑选日子。

  连周大郎和小钱氏都在为周立学的亲事奔走起来,开始频繁的出门,有时候就蹲在饭馆门口那里看过往的人,想着哪一个适合周立学。

  本来不太上心的周三郎一看,也开始盯着周立固沉思起来。

  本来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家看周喜的老周头和钱氏一看,干脆就决定留下,等过了年,他们把这些亲事都定下后再回去。

  于是满宝每天下衙回去都看到大嫂二嫂和三嫂凑在一起说几个孩子的亲事,而周立学几个能躲就躲,躲不掉就跑到正院去找小姑分担压力。

  害得满宝都怕得不太想回家,于是一下衙,回到家放了东西,换了衣服后就拖着白善出门,美其名曰出去探访民情。

  当然,白二郎是不可能落单的,他都是丢下书就追上去,誓要做最闪亮的那盏灯笼。

第2513章 谈妥

  三人很少能在非休沐日和节假日的时候逛街,主要以前大家不是住在宫里,没有所谓的下学,那就是下学下衙以后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依旧还是加班状态,根本没空出门。

  卢太医和刘太医还关在皇庄里,满宝的事情并不是很多,通常是上午在太医院那边处理公务,偶尔接了单子去看病,下午就去崇文馆里修书,所以她现在下衙后能玩儿了。

  白善的时间更加弹性,翰林院说忙也忙,说不忙也可以不忙。

  三人在外面吃过饭,左右看了看后决定慢悠悠的逛去书铺。

  白二郎他们有特别相熟的铺子,才到门口书铺的东家就认出他们来了,立即笑着迎接上来,“原来是白二公子,哦,还有白翰林和周大人,快里面请。”

  东家笑问:“三位想买些什么?我们这里有新进的端砚。”

  白善笑道:“最近可有新书?”

  东家笑问:“不知白翰林说的是什么书,游记出了一本,文集之类的倒也出了两本,不过都不是朝中的大人出的,您也知道,朝中大人们的文集都是衙门的书局先出,我们这些书铺能分到汤就算不错了,倒是话本有不少,不过……”

  他看向白二郎,叹息道:“不过和白二公子写的还是相差太多了,如今我家书铺里最好卖的还是白二公子的写的向公子的传记。”

  多少年了,白二郎的这本书依旧是最好卖的,可见这书有多受欢迎了。

  当然,它一直在畅销榜上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写它的人文化水平并不低,白二郎当时好歹是国子监的学生,读了十多年的书,文化水平还是够用的,何况还有白善和周满在一旁出谋划策;

  其次,这是有真实故事为背景的传记,向铭学是真实存在的,益州王更是举国闻名的,不仅涉及到寒门反抗权贵,还涉及到造反,家仇国恨这样的要素,别说他们这些读书人,就是市井黎民对这样的故事也没有抵抗力;

  最后,它还对真实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处理,不然向铭学也不会看书的时候完全当别人的故事来看,就是因为他写的掺了五分的假在里面,半真半假,那假的还特别激动人心。

  京城是个大城市,每年都有新的人来到这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游学或来科举的学生,因此这书特别的好卖,不管是多新的话本都赶不上它。

  还有人突发奇想的照着向铭学捏造了一个人物,也有血海深仇,也有各种奇异最后报仇雪恨了。

  售出的成绩还不错,但还是比不上这本传记。

  书铺老板觉得根本原因还是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原因,书是白二郎这样有文化的人写的,以及,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他很想让白二郎续写一下,“听说向公子现在经商也有所成就,不如白二公子写一下向公子振作经商的事?”

  白二郎:“……总不能一直逮着一个人薅羊毛吧?不行,不行。”

  白善问他,“你现在有空写话本了?”

  白二郎还是有点儿技痒的,闻言道:“我都考过进士了,明年再过吏部的考试就行了,我觉得以我的身份考过应该不难。”

  那时候他已经和明达成亲了,好歹是皇帝的女婿,就算不去吏部考试,当个官也是不难的。

  白善道:“你要是考得太差,岂不是丢皇帝和明达的脸?”

  白二郎心就忍不住一紧,“说的也有道理,那我最近还是继续看书吧。”

  进士考过后他松懈了许多,能写字绝对不做功课,能读书就绝对不写字,敷衍得很,不过很奇怪,最近先生也没抽他,不知道是不是在暗中收集他的错处,然后一次性憋出大招来。

  白二郎抖了抖,立即道:“待我回去就把你考吏部考试看的那些书拿出来看,但我还是技痒,想要写个话本。”

  他道:“我要是也进翰林院,你觉得我是能修史书,还是能注解经义,或是修历书和农书?”

  白善沉默。

  白二郎道:“你看,你看,你也觉得我不能做这几样吧?到时候肯定是给翰林们打下手找资料的,想想就无聊,所以不如写本话本,烦闷之时打发打发时间。”

  一旁的东家眼睛闪闪发亮,连连点头道:“对呀,对呀,这话本嘛就是打发时间用的,写的人在打发时间,看的人也是在打发时间,您看现在不比前几年您读书的时候方便?那时您那么忙都还能一旬写出好些来呢。”

  白二郎兴奋起来,越发的有信心,和白善周满商量,“你们说我是自己瞎编一个故事呢,还是写别的什么?”

  满宝道:“我们的生活都平和得很,有什么可写的?嗯,要不就写去年一路西去的故事吧。”

  满宝精神一振,道:“最波澜壮阔的不就是这一行了吗,我们好歹打过仗,还带回来牛痘的方子。”

  白善也颔首,“这个不错,可以从夏州出天花开始写起,嗯,我们临危受命去夏州治疗天花,然后又去西域寻找方子。”

  一旁的东家两眼放光,也连连点头,“对对对,就写这个,就写这个。”

  到时候他挂出牌子,闻名天下的女神医是如何找到牛痘方子的;白进士是如何却敌夺城,最后皇恩浩荡得封子爵的……

  东家激动的和白二郎道:“白二公子要是能写出来,到时候我依旧和您五五分账。”

  “那不行,”白二郎还没说话,白善已经接过话道:“今时的白二已不是昔日的白二,不论是文笔身份都不同了,何况这次写的还是我们这几个,自然不能再照以前的分。”

  于是本来是来逛书铺的三人你来我往的和书铺东家讨价还价,最后拿回了一张双方签订好的合约。

  白善三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又是一笔收入啊,有钱进真好。

  带抄好的书来交任务的周立学三个在门口目睹了全过程,目瞪口呆。

  满宝回头看见他们,随手打了一个招呼,“你们来交书呀,交吧,交吧,我们等着你们,一会儿一起回家。”

  三人默默地上前,将抄好的书交给东家。

  东家随手翻了翻,没什么特别明显的错漏后就拿出六十文来分给他们,一人二十文,这是抄一本书的价钱。

  东家笑眯眯的和他们道:“你们下一本要选什么书呀?”

  三人沉痛的道:“还是《战国策·东周策》吧。”

第2514章 观察

  这是分册,《战国策》很厚很厚,刊印本是一整本的,贵死了,有些书生买不起,就会买人家手抄的分册,一本大概一百文到两百文不等,像周立学这样的学生会从这里领了笔墨纸张回去抄写,一册大概能赚个二十文,要是出错少,他们还能赚点笔墨和纸张钱。

  赚的不是很多,但他们这段时间正在学《战国策》,能抄这样的书不仅有利于自己记诵,还能赚点零花钱,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可前提是没见过小姑他们和东家讨价还价的谈论一本书的成本售价分成什么的。

  包括白叔平在内,三人都有些心塞,心塞到不想说话,于是领了新的纸张后就走。

  来书铺抄书的书生,除了话本外,其他的书书铺都不提供范本,所以他们要抄《战国策》还得自己有一本书才行。

  好在这一本书虽然贵,但周家现在还是买得起的,家里现在一共有三本了呢。

  满宝觉得他们走得太快了,连忙叫道:“走这么快做什么?天快黑了,我们也正要一起回家,一起吧。”

  周立学拒绝,“我们不回家,我们要去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