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46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罗江县为下县,很穷,但再穷里面也是有富户的。

  而贫穷的大多数是山里的人,基本上自给自足,就算有永业田,赋税也不重,但因为山路难行,许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到过县城,更别说到别的县去了。

  因此家里的钱也不多,因为用不着。

  在村里和镇上看大夫,可以用粮食和家中的布匹抵债,并不是非用钱的。

  所以白直认为路很重要,只有让他们走出去,哪怕只到县城,他们有了需要的东西,需要花钱的时候,那么,他们山里的东西便也能运了出来,因为外面的人也需要山里的东西。

  虽然在七里村生活的时间不长,但白大郎偶尔回家时,看着他弟弟跟个泥人似的,春天跟着白善周满上山找菌菇,夏天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下河摸鱼,秋天则跟着人去山里装竹鼠,冬天还能去挖传说中甜甜的树根……

  他就知道,山里有很多很多可以作为商品,能够给山民带来钱财,然后再换取他们需要的东西的东西。

  白直深入浅出,这一篇文章写得不短,却让李茂约觉得意犹未尽,一点儿不觉得繁冗。

  李茂约暗想,不愧是白诚的亲兄长,办事的能力且不论如何,这文章却写得务实,很引人入胜。

  李茂约点了点桌子,其实桐柏县现在东部的情况便与文章上写的罗江县的困局有些相似。

  桐柏县为淮河之源,辖内水网密布,又是在中原,土地肥沃之地,按说不该有如此之困的,但东部的道路年久失修,从前朝战乱前便不成样子了,又经历了前朝近二十年的战乱,他们更是自愿断绝道路,过起与世隔绝的生活。

  作为吏部尚书,李茂约也是了解过桐柏县情况的,想要解此困局似乎很容易,只要征发役丁修路就可以。

  但桐柏县水网密布,遇到汛期时时有洪涝,因此每年役丁大多安排在河堤及各种水利设施上,再想修路,那就得加征役丁。

  这在为政中为一忌,就算修路是功德百年的事,但当下的人并不会感念,甚至将来的人也会一直念着这一任官员的恶名。

  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到以后,便是以后的人享受到了这个便利,很多人也不会有这个觉悟,并不会觉得这是他的功绩。

  而且,当下的人又真的愿意为了后人吃那么多的苦吗?

  这是一件无解之事。

  桐柏县几任县令都是以稳妥为主,功不大,但官声也不差,人口和赋税都有所增加。

  可如今天下承平,除了遇到大灾的地方外,哪个县不增加人口?

  李尚书心内思索,正在做拉锯战时,一个内侍过来道:“李尚书,周大人,陛下请二位进去。”

  李尚书便回神,点了点头,起身后看向周满,不由问了一句,“周大人举荐白直是因为驸马爷和白翰林这边的私情?”

  满宝愣了一下后摇头,“不是呀,他也是先生的学生,还是第一个呢,算我师兄。”

  “而且我是那种只因私情就乱举荐人的人吗?”满宝道:“我可是很认真研究过的,我这师兄人品才情都不差,我觉得他可以。”

  李茂约:……

  他倒是第一次听说白直也是庄先生的学生,不过如果是庄洵的弟子的话……

  李茂约本还在犹豫的心就坚定了下来,和周满一起进去见皇帝。

  正巧赵国公等一众武官从里面出来,进门的让出门的,满宝和李尚书就退到一旁让他们出来。

  赵国公看了周满一眼,又看了李茂约一眼,不明白这俩人是怎么凑在一起的,不过他也没探究,与俩人点点头便和同僚们走了。

  屋里现在只剩下魏知和老唐大人了,这两位是常伴在皇帝左右的智囊,一个是处理政务的,一个则是盯着文武百官,看一下哪里不合规矩便现场劝诫弹劾的。

  也是因为这个,老唐大人这两年成功替代魏知成为满朝文武最讨厌的人之一。

  皇帝才处理完军部的事,且因为一些可知的原因,以赵国公为首的武官激动时说话如同雷鸣,他这会儿实在是有点儿头疼。

  因此他看见李茂约和周满一起进来,便选择性的先点了周满说话,想让自己放松放松。

  满宝的折子很简单,哦,不是她写的折子,是萧院正写的,只不过她代为汇报而已。

  就是到现在牛痘的接种工作总结,禁军那边已经都种完了,毕竟不用先调养身体,也不用在落痘后再试验一遍,因此出痘速度快,反应小的禁军,两天到三天就可以出皇庄,出去一个立即就补进来一个人。

  出痘速度慢,反应大一些的禁军,五天内也能完成种痘,因此速度很快。

  到后面郑辜等人练出来,已经不再需要周满和卢太医时刻跟着,只需要偶尔过去查看便可以。

  种痘速度特别快。

  皇帝看了看,很满意,问道:“他们既然学会了牛痘种植,那到了地方上也可以进行了?”

  “只要做好防护和隔离就可以。”

  皇帝就满意的点点头,和她道:“既如此,你们太医署准备一下,让地方医署写个章程上来,择期便开始在地方上推行此举吧。”

  满宝躬身应下,“是。”

  她的事情干完,但也没有走,而是退到了一旁,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李茂约这才把自己的折子交上去,将今天要安排的官缺都拉出来详细的说了一说,并将他举荐的人选也拉出来陈述了一下理由。

  桐柏县这个官缺李茂约一共列举了六个人选,其中四个是申请的新人,还有两个则是他认为可以从别的地方调任而去的,在此之前,他认为这两人比这些新人更合适桐柏县这个位置。

  但此时皇帝再问他的意见,他便顿了顿后道:“臣觉得新科进士白直不错。”

  白直他知道啊,白诚的嫡亲大哥。

  皇帝好奇起来,问道:“为何他合适?”

  “臣读过他的一篇文章……”李茂约直言起来,将白直的那篇文章概括总结说出,然后直接复述出一段原句,正是关键句子。

  满宝微微抬头看向李茂约,心中感叹,比她还厉害一些呢,她都不能一遍就过目不忘,她得看两遍以上,拗口一些的估计得五六遍才能记住。

  果然,能站在这里的都是超厉害的人,满宝在心里小声的道,包括我。

第2554章 发现

  白大郎拿到了桐柏县的任令,因为正是春忙时候,所以时间紧急,朝廷给他的任令很急,让他即刻前往桐柏县,十日内到。

  唐州距离京城不是很远,桐柏县便是稍远一点儿,五天也到了,所以他还有四五天的时间准备。

  不过他不打算踩着时间去,所以拿到任令后,他用了一天的时间和同窗朋友们告别,第二天便在家陪着家人,交代后事情后第三天就出发离开。

  成灵慧会带着孩子与他去任上,不过却不是同时出发,他会先去,等到了桐柏县安顿下来再来信,到时候这边再把人送过去。

  晚上吃过饭,他们这一群人便一起坐在后花园的敞轩里说话,白大郎捧着一杯茶感叹道:“没想到这会儿就离开京城了,这么些年还挺舍不得的。”

  他这一生,嗯,虽然还不够长,但目前呆过的最久的地方,除了绵州城和七里村外就是京城了。

  想想还挺舍不得的。

  白大郎看向白二郎,“你的任令还没下来?”

  白二郎摇头道:“没有,不过我已经知道了,陛下给我安排进了翰林院。”

  皇帝暂时压着不让人告诉他,也不公告,但自有人为了卖他好悄悄的告诉他。

  白大郎就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

  朝中有人好办事,这一次白大郎算感受到了,要不是有周满拦着李尚书举荐,他估计还得再等下去。

  他忍不住瞥了一眼白二郎,所以弟弟啊,你得努力点儿啊。

  白二郎领悟不到这一眼的意思,一见他哥看他,他立即点头道:“你放心吧大哥,我一定不闯祸。”

  白大郎就收回了目光,算了,他还是找白善和周满吧。

  白善有点儿羡慕白大郎,第二天将人送出城去还道:“大堂哥,要是有空就多写点信回来,我们交流一下管理地方的经验。”

  白大郎:“……你有这个经验吗?”

  “所以要学习嘛。”不然干嘛让你常写信?

  白大郎无奈的点头,“行吧,我知道了,会给你写信的。”

  白大郎离开后白二郎的任令才下来,这一次吏部给他规定了报到的时间,这让他没机会再偷懒。

  他收拾收拾东西,每天早上就在皇城门口和白善汇合一块儿去翰林院了。

  他是新翰林,入内主要是打杂的,给大家查找一下资料,剩下的就是自己看书,自己写一些无关紧要的文章之类的。

  等混熟以后,长官们充分了解他们的能力后才决定让他们修撰哪一类书籍,负责哪一部分。

  白善现在参与的是一部讲述各地风俗书籍的编撰,主要负责的是剑南道一带风俗的搜集。

  所以他最近看的书都是这一类的。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工作,他最重要的工作是给皇帝整理折子,起草诏书,以及应答皇帝的问政,还得陪皇帝读书之类的。

  白二郎没有这项工作,因此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翰林院里,比白善要轻松很多。

  一开始他的上司还不喜欢给他布置任务,他也乐得轻松,在翰林院里四处翻找各种小书看。

  翰林院里的藏书可比崇文馆的杂多了,除了一些珍贵书籍外,他还收录了不少人的手稿之类的东西。

  那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逛着逛着就进了一间房里,房间里全是一卷一卷的绢布,一沓一沓的稿纸,还有装订得不是那么美观的手抄本和手稿,一看就不是可以通过书局印刷的东西。

  于是他就好奇的进去翻看,这一看不得了啊,里面什么东西都有。

  白二郎还看到了前朝人写的前朝秘事。

  前朝至今并不是很久,他爹就出生在前朝,还是在前朝时候读书的呢,虽然时间不是很长。

  关于前朝,他爹只有一个印象,那就是乱!

  所以前朝人写的秘事,很有可能是真的。

  白二郎拿了一卷书便左右看了看,没发现有可供读书的地方,干脆就在阳光照射的那一面窗下坐下,直接盘腿坐在地上就看。

  白善从宫里出来,要找他时,左右一问,谁都没见过他。

  有同僚笑道:“或许是出皇城去了?”

  早退嘛,谁都干过,他们翰林院的事情还多数只讲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行,上司们一般不会对考勤多做要求。

  白善却暗道:这会儿大家都上衙的上衙,上学的上学,根本没人在外面,他出去干什么?

  白善觉得他肯定还在翰林院里,于是开始各个房间找起来。

  等推开这扇门时,白善已经都快要相信他是早退了,结果一进门他就察觉到了不对,探头四处看起来就看到了坐在窗下的白二郎。

  他抬头看了看这些书架,又退出去看了看,发现自己竟然从未找到这个角落里来,便又进来,问道:“这里面是什么书?”

  白二郎头也不抬的道:“都是杂书,你快来看,这是前朝一个内官写的,说前朝哀帝爱美色,特别下令全国采选美人儿,好多内官争破了脑袋都要去负责此差事,为此还闹出了人命案呢。”

  白善对此不感兴趣,他伸手抽出一卷绢布,打开来发现是一卷骂前朝哀帝的檄文,里面夹了一张白绢,他打开看,上面是褐红色的字,写了作者的籍贯和生平,他在写完这一篇檄文后不久就被哀帝赐死了。

  白善合上绢布,好奇的在屋里逛起来,在一个书架上的还找出了几册前朝的起居录。

  被堆在书架上,只按照时间分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