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725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第2998章 套话

  白二郎最后还是没能将两碗面都吃完,实在是……太难吃了。

  但这家店的生意竟然还挺红火,不少人排着队买。

  白善他们也正是看到有不少人坐在凳子上和站着排队,这才选定了他家吃的。

  几人勉强结束了午食,就一起打量这家的摊子和客人们。

  难道是他们和莱州人对于美食的认知有差异,以至于造成了这样的误会?

  可人的舌头真的能差别这么大吗?

  看着看着,白善终于发现了不对,于是他招手叫来摊主,“结账。”

  摊主高兴的应了一声,却没动,依旧揉着面,让他儿子过去收钱。

  白善就问:“一共多少钱?”

  小伙子数了许久后道:“一共五十六文。”

  周满不假思索便出口道:“你算错了吧?”

  白善却问:“多少钱一碗面?”

  因为他们吃面的人,小伙子还真以为自己算错了,心提了起来,不太确定的道:“应该没错吧,四文钱一碗,你们一共吃了十四碗。”

  跟着明达的宫女不明白为什么结账这样的小事白大人要亲自过问,但见公主和驸马都没吱声,她们也就安静的坐着。

  白善一边示意大吉掏钱付钱,一边笑道:“没有算错,正好是五十六文,这面比我们吃的任何一家都便宜,你们怎么卖这么便宜?”

  小伙子就憨笑道:“正是因为我家的面又便宜又大碗,所以才这么多人买的呀。”

  他接过大吉给的钱数了数,确认够数后就往衣兜里一塞,问道:“客官们都吃好了吧?”

  白善颔首,“吃好了。”

  小伙子便手脚麻利的将碗筷收了,白善他们看到这么多人还等着座位,也不好多坐,起身给客人们让位置。

  一行人站到了路边,白二郎啧啧道:“难怪这么难吃,四文钱那么大一碗。”

  明达对金钱不太有概念,尤其是这些小钱,所以问道:“很便宜吗?”

  周满叹气道:“我们小时候去罗江县吃面,最便宜的素面,里面只加了一些葱花便要六文钱呢,有肉的七文到十文不定。”

  明达:“他们家的面没有葱花。”

  “别说葱花,连油花都没有,他的面揉的也一般,”白二郎道:“也就比我们强一点儿。”

  白善道:“他们吃的不是面,而是填饱肚子的面粉,你们没发现吗,来吃面的似乎都是码头上的苦力,对于他们来说,能吃这么大一碗面就很不错了,自然不会追求味道。”

  白二郎嘟囔道:“就是便宜也可以稍微做得好吃一点儿的……”

  “行了,别纠结在这一碗面上了,我们是来看莱州码头的,赶紧的吧。”白善催促他们,“要是让莱州刺史和掖县县令知道我们悄悄的跑过来看渡口就不好了。”

  俩人立即收声,不再纠结于面摊的面,一起往码头去。

  莱州码头就在州治掖县之下,在城外,但距离城池并不远,这一处有繁茂的商业,不仅有酒楼、饭馆、客栈,还有娱乐行业呢,看着倒是跟一个小县城差不多了。

  但只是掖县辖下的一个镇,在掖县城外,因为有渡口在此,很是繁华。

  反正白善看着不比他的北海县差。

  一行人装作行商去往码头,有眼尖的商号管事和帮闲看见他们,立即迎上去,热情的问道:“郎君娘子们是要找船吗?”

  白善扫了他们一眼,果断放弃帮闲,应了商号管事一声,笑问,“你们家有船?”

  “有呀,不知道郎君是想往哪里去?”

  他悄悄打量了一下周满和明达,觉得这两人气质都不错,而且衣着不俗,出门在外都带了三个伺候的丫头,还有一个一眼便可看出是胡人,他们的身份必定不低,因此笑道:“不知郎君是要坐人,还是要运货?”

  白善问:“我想去江南一带,不知带人是怎么个带法,带货又是怎么个带法?”

  几人说话都没有特意压低声音,附近不少人都听到了,大家悄悄打量了一下对方,便也蠢蠢欲动起来。

  那商号管事一听,立即侧身道:“这一句半句的也说不清楚,码头脏乱,不如我们到酒楼里说去?”

  商号管事想带白善他们去远一点儿的,好的酒楼里商谈,谁知道白善顺手就指了岸边一家酒楼笑道:“那我们就进去谈谈吧。”

  白二郎也抬头看了一眼酒楼,嘟囔道:“早知道多走上一刻钟就是了。”

  这儿有酒楼吃呢。

  白善瞥了他一眼,率先往酒楼里走。

  伙计见他们人多,立即上前招待,白善便道:“给我们在二楼找一个视野开阔,面向莱州码头的包房。”

  伙计扫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商号管事,立即应下,侧身请他们上楼。

  到了包房坐下,白善便觉得饿了,虽然才刚吃过一碗面,但那碗面实在是没滋味,于是便让伙计上一些他们酒楼的招牌菜,又点了几个时令菜后便让他下去了,“还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商号管事立即道:“不敢,在下余集,是余家商号的一个小管事罢了,不知郎君如何称呼?”

  虽然他们已经尽量靠着行商打扮,身上穿的都是细绵,没有穿绸缎丝锦,但看着依旧不像商人。

  白善笑道:“在下姓白,家中行一,这是内子,这是白二郎。”

  商号管事来回打量了一下白善和白二郎,看不出年龄差距来,只能笑道:“大公子和二公子年龄很相近啊,难怪感情如此好。”

  白二郎瞪眼,觉得白善在占他便宜,才要说话,就被坐在一旁的周满踩住脚,明达也抬手拎了茶壶给他倒了一杯茶。

  白二郎:……

  白善就问起他们家的船来,“你们家的船是什么样的,都能运什么货?”

  这话一听就不行商,余管事谨慎了一些,笑道:“我们家有好几条船,运什么货的都有,却不知郎君们想要运什么货,运去何处?”

  盐和粮食布匹差不多,都害怕受潮,因此他沉思片刻后道:“我想走些粮食布匹。”

  余管事:“……去江南?”

  “是。”

  余管事微微一笑问,“不知郎君要运的是什么布匹?”

  粮食什么的,往江南运粮食,最近江南也没有大的天灾啊,用得着他们千里迢迢的运粮食过去吗?往北运他姑且还相信些。

第2999章 相逢有缘

  白善他们聪明,人家管事也不傻好不好,而且你有没有货,多问几句就知道了,要运的什么布匹,产地哪里,要去哪里,需要多少人手,时间上可有要求……

  一番话下来,哪怕白善言之凿凿,说得好像是真的,余管事也觉得他们不是真的要运货。

  而且相比于他们商号的船,这一行人显然对渡口码头更感兴趣,余管事觉得他们不似来找船运货,倒像是来掺一脚商船的生意,和他们商号抢生意呢。

  所以一开始他还热情,谈到后面他就冷淡了许多。

  白善心中叹气,他言语不真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们到底没有真正行商的经验,这是骗不了人的,他也不可能真的弄一批布料来走一趟江南。

  消息是打听不下去了,白善很大方的付了饭钱,没让余管事掏钱,本意是表达歉意。

  但这落在余管事的眼里就更显得白善他们居心不良了。

  余管事恨不能拍自己一巴掌,觉得他这就是遇到快要入行的同行了,叫你多嘴,叫你脚快。

  于是他也不想坐下去了,起身道:“白公子,余某人商号里还有事忙,今日就先行告辞了,白公子若有意走我们的商号,只管到余家商号来找我,不管运什么货,我都给您算便宜些。”

  白善笑着应下,也不想再在酒楼里坐下去,他们是趁着休沐的空隙过来打探敌情,哦,不,是打探底细,所以他们的时间不多,明天就得回去。

  他打算送走余管事便再去码头上找人聊聊天,找一下苦工也可以,他们虽然只能知道一些细节的事情,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他现在还没找到可以造渡口的大匠,但可以先问问以前莱州的渡口是怎么建造的,要是能把当年那些工匠及其后人找到……

  白善算盘打得啪啪响,便也起身,打算送余管事下去。

  周满他们也抚慰了一下被面伤害到的心灵,也跟着起身。

  才下到二楼,二楼上也有几人要往下走,看到三楼有人下来便侧身让了让,白善偏头看了一眼,双方对上视线,都是一愣。

  程九郎有些不太敢认,但一对上白善的眼睛,看到他眼中的惊讶,程九郎就知道自己没有认错。

  他连忙躬身行礼,白善已经先他一步笑道:“原来是程兄,竟这么巧,你这是还在莱州,还是已经从江南回来了?”

  程九郎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余管事,福至心灵,笑道:“才从江南回来,没想到竟会在这里碰见白公子。”

  余管事认得程九郎,程家也有商船在此,但不大,且只有一条船,有时候他们的货装不完,便会在码头上找别的商号的船,反正大家多半会结伴南下或北上,这样安全一些。

  他目光怀疑的看向白善,难道是他推算错误,这真是来做生意的,而不是来抢生意的?

  他脚步顿了顿,然而白善已经送客,他就只能顺着下楼,离开前,他再次重申,“白公子,我们余家一共有三条船,有十来年的航运经验,比别的商号要安全许多,您考虑好了,可以带着货物来找我,我会找东家再给您算便宜些的。”

  至于原价是多少,又便宜多少,到时候再说。

  白善笑着应下,送走余管事后便转身上楼,和程九郎又重新叫了一桌酒菜。

  周满和白二郎悄悄摸了摸肚子,觉得是吃不下了,再吃就撑了,对胃不好,所以他们只能看着桌子上的吃食叹气。

  程九郎也没想到会遇见白善,一进包房便重新行礼,“程某人拜见白县令……”

  “快快免礼,”白善笑道:“我们有同行之谊,程九兄何必如此多礼?”

  程九郎再行一礼,“当日同行不知白大人身份,多有怠慢,还请大人恕罪。”

  “这是哪里的话,那日我们相谈甚欢,哪里来的怠慢?”等寒暄完,白善这才和白二郎和公主介绍道:“这是我们上任时在路上碰到的朋友,程九郎。”

  又和程九郎介绍道:“这是我师弟,也是族兄弟,他在家中行二,这是二夫人。”

  程九郎立即行礼,“白二公子,二夫人。”

  此时的程九郎单纯不已,并没有察觉出不对来。

  双方这才坐下,程九郎知道白善的身份,自然知道他不可能是为了走货而来,但见他身边并没有莱州的官吏陪同,便知他是微服过来,这就有些微妙了。

  就算北海县和掖县相邻,县令这样的主官若是没人邀请,一般也不会到临县来的。

  “白大人来掖县可是有公干?”

  白善笑了笑,没说自己是公干还是私自过来,只是道:“我来看一看莱州渡口。”

  他看向窗外的码头,“早听说过莱州渡口,但我还没来见过呢,这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繁华得很。”

  程九郎便道:“要论渡口,扬州和杭州的都更繁华,不过莱州码头虽小了些,却也能容纳不少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