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921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白善就牵过赤骥给她,这才去接盗骊,俩人把马拉出门,大吉也牵了一匹马跟在身后。

  三人上马,溜溜达达的往皇城而去。

  街上没什么人,所以白善和周满并骑,大吉跟在身后,等进了皇城那条主街,街上的车马就多了,且都是一侧的。

  有武将从后面超过俩人,超过去时还扭头大着嗓门和周满打招呼,“周大人,回京了?”

  瞥一眼白善,“哟”了一声道:“白大人,上朝呀!”

  白善总觉得他们的口气不太善良,但为什么呢?

  论起交情,他也是上过战场,有过微末军功的。

  不等他思量明白,武将已经越过他哒哒的先跑了,夫妻两个谁都来不及打声招呼。

  后面有马车追来的声音,白善和周满对视一眼,于是一踢马肚子加快了速度,再不肯让人超过他们了。

  追在后面的杨和书:……

  到了宫门口,白善和周满下马,将马匹交给宫门口专门看管马匹的侍卫,抽了腰间插的笏便进宫门去。。

  等杨和书下车时,夫妻两个已经只剩下一道背影了。

  这会儿杨和书也不急了,如往常一样缓步入宫,等到了太极殿门前,就见白善和周满周围都围满了人。

  尤其是周满,不少大臣都对她表达了思念之意,并关切的询问她这一路可顺遂。

  杨和书袖手站在一侧注视着他们,周满和白善察觉到他的目光,微笑着周围的同僚打过招呼后就朝杨和书走去。

  杨和书是朝中出了名的清冷,虽然人长得好看,看着也温和,但会凑到他身边的人还真不多。

  所以他周围都是空的。

  白善和周满走过去,压低声音好奇的问,“杨学兄,难道朝中出什么事了吗?”

  也没听庄先生提起啊。

  庄先生年纪大了,他又只是崇文馆侍讲,若无必要,他已经不上大朝会了。

  这也是皇帝对老臣的优待,朝中凡上了六十的大臣,职位不重,无要事的,可不上朝会。

  但庄先生不上朝,身在朝中,对朝中的事还是有了解的,这几天并没有听他提起过。

  杨和书道:“你前两日又上了一道请修河道,开通漕运的折子?”

  白善一脸茫然的点头,“是啊,先生说朝中已经在议论此事,只是久决不下,我想着我也要销假入朝了,便想再提一提此事。”

  “你这折子上了以后,易子阳便串联封宗平上了一封响应的折子,建议由工部主理此事,各地驻军协助,再招民工劳丁梳理河道,认为三年可通河道。”

  周满:“决心如此大?只怕消耗不小吧?”

  白善却想起了早上入宫时被武将阴阳怪气的画面,他:“……兵部和各地领军将领想要主理此事,但暂时打不过工部,觉得这主意是我提起的?”

  “不仅是各地领军将领,朝中不少闲散下来的将军也有意此差事,毕竟主要用的是士兵。”

  白善却皱眉,“可他们懂得疏通河道,筑堤建坝吗?”

  杨和书微微一笑道:“肯定没有工部懂。”

  他道:“我也只是提醒一句,你早朝的时候小心吧。”

  白善决定静观其变,暂时什么都不说。

  疏通河道,还是全国主要水网的河道,谁也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钱,从哪里疏通起,沿路可能还要修建码头等等,涉及地方之广,利益之深,让朝中每一个人都心思浮动起来。

  当然,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人看到的是背后涉及到的功绩。

  远的不说,就说工部,韩尚书出了名的稳,此时也不由浮躁起来,漕运若能打开,将全国河道串联在一起,那他这个工部尚书算是可以名垂千古了。

  所以不仅朝中在争,工部内部也在争这个主理人。

  地方上也有精通水利地理的官员上书请求,还有人在网罗人才往朝中输送,比如民间的某某,素有贤名,在水利工程上很有见地,有著作若干,请求皇帝出任贤令。

  白善和周满这五十天基本上过着和朝堂分割开来的生活,虽有消息,但那消息就好比是一个漏风的洞,他们只能吹到一点儿。

  这会儿他们站在了朝堂上,那漏风的洞一下被打开,整个洞穴都是风,于是俩人差点儿被这狂涌而来的消息打懵,俩人谁也没料到这事儿闹这么大。

  皇帝自己也没想到,反正堂上够乱的了,这人说完那人说,皇帝干脆抬手止住众人,道:“河道漕运一事暂且押后再议,先谈一谈别的事吧。”

  刘尚书这才找到说话的机会,执着笏上前躬身道:“陛下,各地秋收已经结束,多地正在种植冬小麦,今年南除桂州、柳州一带,北除并州、代州一带干旱较为严重外,其他地方的收成还算可以。”

  皇帝问:“六七月的时候台州一带不是有海风登陆?”

  “是有,但越州、杭州一带粮食充足,已经就近援济,不必京城再支援,且今年江南一道大体算丰收,米价降到了七文一斗,谷价则降到了五文一斗。”

  皇帝问:“漕运河道的事先放在一侧,再着令各地州县,修建粮仓,收购粮食充实粮仓,平抑物价。”

  这个诏令早在一个多月前白善的折子回到京城时便已经下过一次,不过显然成效不大,除了个别地方努力执行这条规定外,大部分地区平抑物价的事做得并不好,以至于现在有些地方的粮价就跟他们下太极殿的台阶一样往下掉。

  皇帝沉吟片刻后道:“杨和书。”

  周满身侧的杨和书起身出列,躬身道:“臣在。”

第3344章 未来可期

  “朕着你为南巡察御史,去淮南道、江南道巡察粮道,监督粮仓,平抑物价,核对账目,若有罔顾圣恩,违法乱纪之臣,朕许你便宜之权。”

  杨和书躬身应下,“陛下,臣一人怕是难以短期内巡视完两道,臣求一助手。”

  皇帝的目光就在百官中一扫而过,最后指着白二郎道:“让白诚与你同行吧。”

  神游天外的白二郎一呆,被身后的同僚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出列,迟疑的应了一声,“臣遵旨。”

  杨和书本想求的是白善,听见是白诚,略一思索也就明白了,也笑着应下。

  皇帝略一沉吟便问道:“唐鹤现在何处?”

  封良出列道:“小唐大人现在并州一带,巡察灾后事宜。”

  五年了,唐鹤还在外面,他中途回过一次京城,但也只是述职,只呆了不到两个月便又走了。

  皇帝本来想找个地方让他呆着做刺史,但见他这几年成绩斐然,有他在大晋四处晃荡,吏治都清明了一些。

  于是皇帝便又让他继续四处晃,真正实现了走南闯北,查遍天下冤案的理想。

  皇帝道:“加封他为北巡察御史,着白善为副御史,和唐鹤一起巡视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三道粮道。。”

  白善愣了一下后出列,躬身应下。

  皇帝道:“白善,修建粮仓,平抑物价一事是你首提,你又精于计算,此事你要上心,不可懈怠。”

  白善恭敬的应下,“臣遵旨。”

  皇帝解决了这件事,又与众臣商议了几件事后见时间已经不早,不想他们再为河道漕运一事闹起来,于是起身道:“退朝吧。”

  众人起身,恭送皇帝。

  白善抬头与杨和书对视一眼,微微一笑,转头去找周满。

  周满拿着自己的笏冲他嘿嘿一笑道:“你又要出差了,这次去的地方还多,你记得帮我留意沿途的植物。”

  白善应下,“你放心,我会留意的,家里先交给你了。”

  周满“嗯”了一声,才出门就被古忠叫住了,古忠点了好几个大人的名,杨和书和白二郎都在其中,“陛下要见几位大人。”

  四人便转身朝太极殿后头的书房去。

  白二郎走在周满身侧,悄悄呼出一口气道:“好险,我还真怕陛下在朝中提问我呢,但怎么想起让我去巡察粮道?我可一直在翰林院任职。”

  河道的折子他也有参与和署名,但修建粮仓,平抑物价的折子他可没参与。

  周满,“翰林院的翰林不就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吗?你还真想一辈子留在翰林院啊?”

  白二郎:“翰林院挺好的,当个老翰林也不错。”

  白善道:“陛下让你随杨学兄去巡察是让你保护杨学兄的。”

  “我?”白二郎惊讶,“我保护杨学兄?杨学兄还会领兵,也会些功夫,比我强吧?”

  白善:“……总之你就紧紧地跟着杨学兄就行,带好你们公主府的侍卫,你是嫡驸马,陛下素来爱重明达公主,淮南道那边不敢对你动手。”

  白二郎后知后觉,“哦,对,杨学兄在淮南道有很多仇家。”

  杨和书忍不住轻笑出声,和他道:“这一路上就要有劳你保护了。”

  白二郎连忙道:“杨学兄放心,其他的我不行,跟紧你我还是可以的。”

  等到了书房,太子和几位重要的大臣都在这里了。

  白二郎第一次进小朝会议事,还有一些紧张,好在皇帝不是提问他,而是逮着白善和周满问,似乎也知道河道一事他虽有参与,但出主意的是他背后的白善和周满。

  白二郎悄悄松了一口气。

  白善敢写这封折子,自然是做过研究的,尤其第二封折子比之第一封更详尽,中间隔了一个月的时间,他添加了不少东西。

  白善道:“我大晋水网密布,不说北黄河,南长江,只说其间的河道分支,渭水、洛水,无定河,汾水,汴水,淮水,此是从西北向东,北向东南的航到,其中经过的州县囊括了我大晋一半的繁华之地。”

  “更不要说嘉陵江可与渭水等连通艰难,能与汉水连通中原,”白善道:“这些河道若都能用起来,沿途商贸必定蓬勃发展,中原人多地少,闲置下来的人力可更快速的输送往北地,东南一带,国力何止增强一二倍?”

  老唐大人蹙眉,“如此重商,岂不伤农?”

  太子道:“若是之前自然会,毕竟耕地有限,但现在粮食产量增高,各地粮价下降,以前两个成人劳力拼尽全力才能养活一家三口,但现在一个成人劳力便能够养活一家三口,那多出来的一人自然可以做些其他的事让生活更好。”

  “而商便是让他们生活变好的道。”太子道:“这几年司农寺一直在研究水稻和麦种再增产之事,孤听闻,今年他们试验田出来的一株水稻已经能达到亩产八石。”

  白善赞同,道:“虽说粮食高产,但各地贫困之人依旧不少,失地的流民,少地的佃农,这些都要解决,臣如今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暂时将这些人力用起来,使其能在世间存活是当下要紧之务。”

  其实是有办法的,但办法比较激进,白善和周满都觉得提出来,他们可能就见不到下个月的太阳了,所以还是算了,暂时不提。

  他们再想想更好的办法,先顺其自然,着眼于当下。

  皇帝微微颔首,这才道:“河道可以疏通,但这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尤其没有河道图,各河道情况不明,如何疏通,先疏通哪一部分都要从长计议,放在大朝会上议论,恐怕难以有定论。”

  他道:“此次你们出行,除剑南道外,你们去的地方囊括了我大晋所有重要的河道,朕令你们私下收集河道图,将资料都交给工部,由工部制定出疏通之策。”

  白善大喜,躬身应下。

  皇帝这才看向周满,道:“工部会先选出几条河道做试验,以免工程铺大出现问题,但下河的民工劳丁和士兵过多,必有灾病,你们太医署可有应对之策?”

  周满躬身道:“臣会尽快定下合适的御寒防疫药方,以及适合他们水中作业的应对之法,到时候会在劳工点设立医署点,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微微点头,就点了案上摆着的舆图道:“那就先从渭水到汾水这一段开始,你们太医署准备吧。”

  这会儿九月了,汾水一带水位下降,有些地方甚至都要落雪了,这时候疏通河道的确要命,周满不敢怠慢,躬身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