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28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在杨和书上任半年后,他终于还是跟当地的粮商乡绅对上了。

  和白老爷不一样,罗江县内的粮铺基本上都是本地乡绅或州府那边的大乡绅开的。

  当年白老爷搬来罗江县时,见罗江县内的粮铺已经水泼不进,他也就不跟着掺和,最多在罗江县内买了两个铺子交给底下的管事做些小本生意。

  他自家开设的粮铺在绵州一带,也并不大,很小的几家小铺子,连自家的粮食都消化不完。

  不过白老爷也不喜欢把粮食卖给罗江县的粮商,他有专门的合作对象,吴粮商只是其中一个。

  但罗江县内的粮商和乡绅们不一样,杨和书这一举简直是从他们虎口夺食,他们能高兴才怪。

  所以县衙旁边的那个小屋子一开,整个罗江县的乡绅和粮商们都安静下来了。

  但那是县衙,他们以往用来对付竞争对手的手段都用不出来。

  但他们也不是没办法。

  谁背后还没个靠山啊。

  就算他们的靠山可能没杨和书的大,但在朝上弹劾一下他却还是做得到的。

  毕竟杨和书现在也只是个县令而已不是吗?

  等粮商们找了各种关系,终于成功在朝上弹劾了杨和书后,杨和书家书及吏部的问询公文前后脚的功夫到了。

  他一边看信,一边无语的对万田道:“你说他们是不是傻,一斗谷就多给两三文,或是少卖四五文钱,不仅得了百姓的好,自己也赚了钱,他们非得几百两几千两的往外丢,就为了往朝上弹劾我一本。”

  杨和书啧的一声,道:“他们不知道,我只要上个自辩折子这事多半就会不了了之了吗?他们那些钱全百花了。”

  万田就站着不说话。

  杨和书也不要他回答,看完了信便丢在一旁,他背着手走了一会儿问,“我们收上来的粮食还剩多少?”

  “还挺多的。”

  杨和书点头,“让他们继续卖,继续限量,哼,我们不管他们,让人备马,我们下乡去看看。”

  一出门,正好撞见才从外头晃荡进衙门的张主簿。

  杨和书立即招手问他,“收上来的税粮可都安置妥了?”

  “是,已经依照大人的吩咐放到了粮库中,剩余的则存在了衙中的库房。”张主簿顿了顿后问道:“大人,往上交的税粮何时运输?”

  杨和书道:“此事不急,等我从乡下回来再说。”

  “大人要下山?”

  “不错,我正要与你说呢,我发现县内少有人种桑养蚕,可惜今年我上任来得晚了些,已经错过了一年,我打算明年该让大家试一下种植桑树才是。”

  张主簿:“……大人,乡民粗鄙,只怕不会种桑养蚕啊。”

  “这有什么难的?”杨和书挥手道:“他们既能种谷种麦,那就应该会种桑才对。”

  “可是蚕虫娇嫩,只怕大家养不活。”

  “不怕,桑树还得一二年才能长起来呢,”杨和书对自己治下的百姓非常有信心,笑道:“到时候我从别处请些擅养蚕的妇人来教习,让大家认真的学一学。”

  张主簿没想到杨和书连这个都想到了,显然是早就计划了,便忍不住道:“可是大人,这桑树且不说,蚕虫贵重,只怕不会有乡民愿意出钱购买。”

  杨和书点头,“我早已想到了,所以到时候我会选些人家来送上一些蚕种,只要他们挣了钱,我想第二年必定有许多人愿意出钱买。”

  杨和书倒是想直接都送,不过他爹刚警告过他,他就只能退一步了。

  张主簿:……县太爷太过财大气粗也是一种烦恼啊。

  烦恼的张主簿看着杨和书大步流星的走了。

  杨和书上马,带着一个衙役和万田就走了。

  万田和衙役背后都背着包袱,显然是最近这几天不打算回县城了,张主簿忧伤的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

  罗江县没有盗匪,杀人这样的案件三五年都未必能出一起,多是偷盗,邻里矛盾,或者村与村这样的暴力案件。

  这种案件多半是直接交到县尉那里,需要县太爷上堂判决的案件,一旬都积累不下几件,所以杨和书可以非常任性的说走就走。

  主要是杨和书处理公文的速度也很快,和以往傅县令全然不一样。

  现在各个村的人都已经知道杨和书就是他们的县太爷了,老远看见他骑马入村,孩子们跑去通知村长了。

  杨和书就跟村长及村子里的老人们找了块空地坐下聊天。

  这次他出门除了劝说大家种桑养蚕外,还劝大家种植冬小麦。

  “我看今春收上来的冬小麦就不错,不少人都因为这一季的小麦撑过了最难的一段,而且我问过,产量也可以。”杨和书道:“不论是冬小麦的产量还是而后种下去的稻谷都还可以。”

  有老人道:“可以是可以,就怕这一季再种,地力就薄了。”

  杨和书立即道:“我看七里村有个沤肥的法子挺好,大家不如学一学。”

  杨和书在当初满宝说地力时就上心了,知道他们村有个沤肥的法子比外头的要好要快,所以就记下了。

  等杨和书在外头晃荡了一圈到七里村时,已经是好几天后的事了。

  杨和书虽然愿意吃苦,却也不会特意为难自己,因此一到七里村便笑眯眯的上白家拜访去了。

  在白家洗了澡,吃了饭,杨和书便神清气爽的坐到了白家的凉亭里,端着一碗茶惬意的和白老爷说话。

  “白善他们呢?”

  白老爷笑道:“他们上学呢,待他们下学了,我让下人带他们来拜见大人。”

  杨和书点了点头,笑问道:“今年白老爷可还想种冬小麦?”

  白老爷扬了扬眉,笑道:“有些打算。”

  他想试一试那新麦种,毕竟今年的两季都没赶上,他想试一试,他种出来的麦子是不是也能如三个孩子的一样好。

  杨和书惊喜,“那村子里可有人家种冬小麦?”

  白老爷想了想后道:“偶尔听家下人提起过,倒是有几户也决定种。”

第486章 知情

  其实并不是几户,而是十几户。

  今年夏收秋收都不错,加上春天那会儿又有冬小麦打底,白善宝还拿一斤二两和他们换了一批麦子,所以七里村的村民绝大多数都不缺吃的。

  所以并没有几家决定种冬小麦。

  毕竟累不是?

  大家一年到头也就秋收后稍微轻省些,再种冬小麦,那就相当于真是一年忙到头了。

  这可真不是一个好兆头。

  但老周家决定种冬小麦,他家在村里一串联,便有几户人家同意了,其他人家再一犹豫,便陆续跟了十几家。

  种地就是这样。

  而老周家之所以决定种冬小麦,一是满宝他们那个小农庄要种;二是老周头还想念新麦种的收益;三则是家里有牛了,要是不种,感觉浪费了似的。

  不过他们也没打算多种,今年依旧只种二十亩。

  其他人家可没有老周家这么大的手笔。

  种个两三亩就差不多了,主要是他们也不紧着冬小麦吃了。

  没错,大家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等满宝他们下学,庄先生也一并被请过来了。

  白老爷很喜欢孩子们和杨县令相交,因此白善宝和满宝都被他留下一起陪同杨县令一起用晚食。

  杨和书也很喜欢和三个孩子说话。

  和他们说话,既不用像哄孩子一样麻烦,也不用像面对老奸巨猾的大人那样费心,更不用担心他们会听不懂他说的话,有一种无力感。

  所以四人很快就单独成了一个团,在花园里边走着赏花,边说话,反倒把白老爷和庄先生落在凉亭里下棋了。

  满宝看上了一朵菊花,跑上去欣赏。

  白二郎非常大方的挥手,“送你了。”

  话音才落,白善宝就把花掐了下来给满宝戴在头上,然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杨和书看着都快有满宝脸大的菊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满宝却自觉很漂亮,还要跑到白二郎家的荷塘边上照着看,白善宝死死地拉住她,道:“很好看,很好看,我们刚从那边走过来就别去了。”

  杨和书眼泪都笑出来了,他擦了擦眼角点头道:“对,很好看。”

  满宝就把花取下来道:“既然这么好看,应该给杨大人才对,你可是我们的父母官呢。”

  白善宝和白二郎一听,深觉有理,纷纷拽住杨和书,三个孩子齐心把花给插到他头上了。

  这下换满宝跟着白善宝白二郎一起哈哈大笑了。

  杨和书等他们笑够了才把花从头上摘下来,笑问道:“不是说好了有空进城便去我家玩吗?你们怎么一直不去?”

  满宝就道:“我只中秋前去过一次县城,不过是与家人一起去的,人多,不好打搅大人。”

  白善宝也道:“我们中秋的时候去益州玩了。”

  “哦?”杨和书见他们越发有小大人的架势,语气便更像对同龄人一样了,“益州好玩吗?”

  白善宝和白二郎狠狠点头,“他们的街道特别特别的大,还特别的多,我们逛了两天都没逛完呢。”

  满宝哇的一声,“这么大?”

  俩人一起点头。

  满宝道:“那一定有很多好吃的。”

  “那是当然,”白善宝道:“叫你去不去。”

  杨和书就笑问,“那益州可热闹?”

  白善宝想了一下道:“热闹倒是热闹,但人也怪怪的。”

  “哦,怎么个怪法?”

  白善宝道:“益州有好些乞丐,不仅城中有,沿着官道和城门外都有好多,我们都还没进城呢,他们就拿着碗上前乞讨,好可怜。”

  白二郎连连点头,“我们罗江县就没这么多乞丐,城中都很少见,乡镇间也只有那么一两个,偶尔路过掏一碗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