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45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满宝抬头看见他忍不住笑开,隔着一条河大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白善便也走到河边蹲下,捡了石头往河里扔,回道:“我家才祭完祖宗,我觉着待家里烦闷便出来走一走。”

  大年初一不兴去人家家里做客,也就能在路上走一走了。

  满宝笑道:“我也是,你看,冬天的水是不是比较清澈,我刚才看到好些小鱼在游。”

  白善探头往里看了好一会儿才道:“太小了,也不能吃,不知道水渠那边有没有大鱼,不若下午我们去钓鱼?”

  “今天是初一,不好出门啊。”

  白善道:“我们悄悄地去。”

  悄悄地去是不可能的,因为白善的身后总会跟着一个大吉。

  不过他们也没惊动很多人,白善跑回家去吃了早食,提着两根鱼竿就出门了。

  满宝则找出了小锄头和小竹篓,俩人河边一汇合,便顺着河流往上,走到了大渠那边,找了块看着还挺湿润的地便开始挖蚯蚓。

  挖着挖着满宝有些疑惑,“河里的鱼都是吃蚯蚓的吗?”

  白善道:“可能吧。”

  满宝:“那蚯蚓钻到了塘泥里,难道鱼也能跟蚯蚓似的钻进去吗?”

  白善:“也吃菜叶子,水草和泥吧?不然河里也没这么多蚯蚓给它们吃呀。”

  “那我们要是挖不到蚯蚓,用菜叶子钓鱼能钓着吗?”

  白善:“你可以试一试。”

  满宝道:“一会儿试,不过我们挖到蚯蚓了。”

  大吉就在大渠边上找了块还算干净的草地盘腿坐下,百无聊赖的看着他们蹲在地上折腾。

  等他们终于挖够了蚯蚓,便找了块看似水草丰美的地段开始下勾。

  满宝道:“我四哥说了,水草丰美的地儿鱼多,它们都还爱躲在草根底下,就是不好钓,总是会拉到水草。”

  白善不在意的道:“没事,我家的钩子特别多,要是断了,我们再装一个。”

  满宝就放心大胆的在水渠里下勾了。

  钓鱼比的就是耐性,俩人搬了找了些干草铺在地上坐着,便开始等着鱼咬勾。

  白善问她,“我们什么时候去给先生拜年呢?”

  “初三吧,白二今年还要去他舅舅家吗?若不去,初四初五也可以。”

  “那就初三吧。”他家的亲戚都不在这儿,也只用去白二郎家拜一拜年,并不忙。

  而满宝每年都只去钱家而已,一天也足够了。

  俩人就这么坐在水边说闲话,坐了大半天,倒是也有鱼咬勾,但就是钓不上来。

  俩人也不急,等到下响肚子饿了,便把鱼竿一收回家去。

  已经晒着太阳在草地上睡着的大吉也从地上爬了起来,幽幽的跟了上去。

  他还是更喜欢跟着少爷在七里村的日子,清闲自在,却也不算虚度光阴。

  不像在益州城,似乎忙忙碌碌,但总觉得一天下来什么事儿也没做。

  当然,还处于学习阶段,恨不得一刻钟掰成两刻钟来用的白善和满宝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

  他们提着空竹篓回去,碰见村民们在村子里坐着说话便抬手打了一下招呼。

  有人看了一眼他们的空竹篓,忍不住笑道:“没钓着吧?咱村里那些还留下来的鱼都快要成精了,可不好钓。”

  满宝问:“那笨鱼呢?”

  “年前全叫我们捞得差不多了,对了,你家里捞得最多,你三哥带着你五哥,一天两桶鱼的往家里拎,怎么,没晒成咸鱼给你留着吗?”

  咸鱼是不可能的,打回去的鱼,差不多都叫周二郎拿到集市上去卖了,剩下的不是被他们自家吃了,就是被小钱氏做成了鱼酱封在坛子里。

  知道满宝去钓鱼,小钱氏还以为她是馋鱼了,道:“昨天晚上你怎么不多吃几口?今天大集也没人去赶集呀,真想吃,我让你大哥去河里下篓,或许能抓到一些。”

  满宝摇头,“不是想吃鱼,就是想钓鱼。”

  小钱氏便笑着挥手道:“那就是闲的,出去玩儿吧,明天大嫂带你回舅舅家。”

第775章 话唠

  小钱氏是每年都要回娘家的,周大郎自然要跟着,毕竟那不仅是自己的岳家,也是自个的舅舅家。

  除了夫妻俩,儿子闺女也是要带回去的,还有没成亲的弟弟妹妹,多数时候也要跟着他们回去。

  满宝是必定跟着的,往年周五郎和周六郎也都会跟着,但今年周五郎要跟自个媳妇孩子回岳家,周六郎怕了被人催婚,也决定在家装乌龟,打死不出门。

  便只剩下满宝还热情满满的跟他们回家了。

  初二一大早,各人各自散去,整个老周家就只剩下夫妻两个和一个周六郎了。

  老周头嫌弃得不行,指使周六郎干活儿,“把家里的木柴劈一劈,趁着家里人少,把厨房收拾干净了,中午我们就简单的吃点儿面就行。”

  当然,揉面煮面这样的事是周六郎干的,老夫妻两个就坐着等吃。

  满宝去钱家三个舅舅家里晃了一圈,收获压岁钱若干,不过她现在长大了,不像以前那样满村钻着拜年了。

  到了舅舅家,她便老老实实的坐着,只跟表侄子侄女们玩儿。

  没办法,表哥他们都是跟哥哥他们一样的岁数,差的有点儿大。

  钱大舅母往外看了眼乖乖在院子里和人玩的满宝,悄声和小钱氏道:“这才大半年没见,满宝看着长大了许多。”

  小钱氏笑道:“孩子嘛,长得快,出去走一圈就懂事了。”

  钱大舅母点头,小声问道:“那她现在还粘你吗?”

  “不还跟以前一样吗?”

  钱大舅母就松了一口气,笑道:“那就好,我就怕你们姑嫂间疏远了,对了,大头也能说亲了吧?”

  小钱氏点头,“不过那孩子不急,他现在正和他四叔往外倒腾东西呢,我想着等他也长一些本事再说亲,至少得会犁地,知道种地吧?”

  小钱氏发愁道:“他叔叔多,上头又有他爹在,到现在还没拿过犁呢,我和他爹商量着,开春让他学着犁地去,等把地里的活儿都学会了,自己有了主意,就可以说媳妇了。”

  这是钱家的教育方式,钱大舅母再熟悉不过,她点了点头,“不过我觉着这种地的事也随缘,你不还有一个铺子吗?以后这铺子也是要留给大头的,还不如现在就教他做好铺子里的事。”

  小钱氏却道:“那铺子以后是要留给满宝的。”

  钱大舅母忍不住低声道:“满宝现在还能看中这一个铺子吗?我听人说,你们家四郎把生意都做到益州城的县太爷府上了,就是满宝给牵的线是吗?”

  当时他们运粮是从村里请了人的,送去的粮食直接送到了县衙,也卸在了县衙的粮库里,有官吏直接交接。

  甚至还有人看到过他们进屋里去清算银子,当时来去都是满宝领路,还有人看到满宝和唐县令站在一起说话。

  这种事,只要有一人说了,转头就能传得整片区域的人都知道,何况钱家还是老周家的姻亲,钱大舅母不止一次的听人提起这事。

  满宝这么出息,他们大房是最高兴的了。

  因为满宝她孝顺呀。

  她不仅觉得小姑钱氏是她娘,还把她闺女小钱氏当娘待,前年更是直接给她闺女送了个铺子。

  那简直比养个儿子还孝顺,钱大舅母不高兴才怪。

  她低声道:“我看这铺子她既然给了你就没想着再要回去,你还不如就给大头留着……”

  小钱氏忍不住叫,“娘——”

  “好好好,我不说,”钱大舅母点到即止,道:“反正这是你们老周家的事,我也就那么一提,我就是想着大头要是有个铺子,那要好说亲许多。对了,你有看上的人家没?”

  小钱氏摇头,“等过了明年秋收我再看看。”

  母女俩略过了这个话题,钱大舅母拿着做好的芝麻糖出去,冲孩子们招手,“糖做好了,快来吃吧。”

  大家便跑上去,钱大舅母拿了一个碗装得满满的塞进满宝的手里,“你别跟他们挤,一会儿把你衣裳挤坏了。”

  满宝从碗里拿了一块芝麻糖咬了一口道:“不会的,大舅母,你做的芝麻糖真好吃,和大嫂做的一样好吃。”

  钱大舅母笑眯了眼,道:“你要喜欢吃,下午回去的时候我给你装一袋,拿回去慢慢吃。”

  满宝连连点头,高兴的道:“谢谢大舅母。”

  芝麻精贵,但糖更精贵,往年钱家可舍不得用这么多糖做芝麻糖,但去年收成不错,好的麦种卖给了白老爷,好的新麦子给了老周家,赚了不少的钱。

  所以钱大舅母才舍得做这么多芝麻糖,还放这么多糖。

  甜得不腻,又有芝麻的醇香,满宝特别的喜欢吃,差点吃饱了糖吃不下饭。

  中午他们是在钱大舅家里吃的饭,钱家二房和三房都过来吃,这也算是每年的习惯。

  大家坐了两张桌子,满宝和表嫂们坐在一起,被拉住各种问,主要是问益州城热不热闹,和他们的县城有什么区别,她在益州城里都干什么……

  满宝本来就爱说话,这么多人给她捧场,她说得更多了,一直到下响吃过晚食被小钱氏扯回家,她都还有些意犹未尽。

  表嫂们站在一旁目送他们一家走远,都齐齐松了一口气。

  大表嫂拍了一下胸口道:“满宝越发能说了。”

  二表嫂:“本来我只问了一句益州府也有济世堂吗,她就说了半个时辰,哎哟,那什么关内道,什么道的,我哪儿听得懂呀,又不好说不听了。”

  钱大舅母鄙视的看着她们,“说给你们听都听不懂,就这还长见识呢?”

  大表嫂就问丈夫,“你听得懂吗?”

  大表哥摇头,“不懂。”

  大表嫂便满意了。

  钱大舅母被噎了一下,转头回家去了。

  而被小钱氏拽走的满宝还有些意犹未尽,拉着小钱氏说话,“大嫂,你想不想出去玩儿呀,去益州城怎么样?先生说外面的世界可大了,益州城还是太近了,或者你想去更远的地方?”

  小钱氏道:“你歇一歇吧,都说了一天了,怎么也没见你嗓子哑?”

  大头嘿嘿笑道:“娘,小姑早习惯了,您没见着她在药铺里给人看病,那是噼里啪啦能说大半天,哑才怪呢。”

第776章 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