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7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白善宝也嫌弃满宝嘴快,最先声明,“我的姜都卖给我祖母了,没有可以送人的了。”

  满宝哼哼道:“真小气。”

  白善宝想想,也觉得这样不好,就道:“你家的姜都卖出去了吗,要不我让祖母和你们买一些。”

  满宝问:“你家吃得了这么多吗?”

  白善宝:“吃得了吧,反正我祖母他们每天都用姜煮茶吃,我们吃不了也可以送人呀。”

  满宝想了想道:“你家要是需要我就卖,不需要也不用特意买,我都和济世堂的郑掌柜说好了,等入冬,姜老了也可以卖给他,还能卖给杂货铺,还能拿到县里零售,反正姜能放,我们慢慢卖。”

  这些姜看着多,其实也不怎么多,尤其它能放,大不了放到过年过节,到时候好多人都要买的。

  对于出售,满宝一点儿也不着急,如科科所说,这是卖方市场,等以后种姜的人多了,她或许才需要考虑售出的事。

  如此一想,似乎把姜种给村民们弊大于利,但满宝觉得不是这样的。

  村里有好的种子都会互相推荐,一些不太贵的种子还会互相赠送,贵重的,只要自己有多余的,也可以用东西换,满宝觉得他们家不应该打破这种平衡。

  至于为什么,以她现在的小脑袋还想不出来,就是单纯的觉得不能打破。

  好在,现在正是农忙时候,大家显然没空再关注周家的姜。

  因为姜再贵,在大家看来,那也就是个调味品,可有可无,但地里的庄稼却不是。

  那是他们一年的生计。

  这几天太阳都非常的好,以至于本来就泛黄的豆子快速的成熟了,于是大家看了一下日子,便有人开始收割豆子。

  老周头估摸着这几天也是晴天,便带着一家老小也下地抢收豆子去了。

第132章 起姜

  收回来的豆子会放在院子里晾晒,等晒得足够干了就可以打豆子了,等把豆子都打出来,水稻便也可以收割了,收了水稻还要脱谷,晾晒,等把所有的事都忙出来就过了中秋,进入九月了。

  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忙,自然没空再想什么姜啊,种啊的事,周四郎每天忙进忙出,都快要脱一层皮了,每天晚上天一黑还是坚持去他的草棚里睡,每天早上再被周五郎过来一脚踹醒。

  但不管多累,他还是坚持去看守姜地,用他的话说,都到这步了,不能前功尽弃,这可关系着他还债的问题呢。

  虽然他去了草棚也是挺着肚子呼呼大睡,说不定人家把姜都给拔了他都发现不了,但只要他住在那里就是威慑,说真的,姜还真没再丢过。

  他觉得一定不是因为人家秋收太累没空来偷姜,而就是因为害怕他的英勇和勤劳所以才没人来的。

  收完了瓜豆,大家都没来得及歇一下,水稻便成熟了,天气也开始变化起来,时不时的就要下雨。

  为了赶农时,除了钱氏和满宝几个小的,周家上下都要下地,今年周家添了一个周喜,速度比以往要更快一些。

  一捆捆的稻子被扛回院子,哪怕累老周头脸上也带着满满的笑容。

  因为劳动量太大,满宝把自己的存款全都掏了出来给大家买肉吃,钱氏也不吝惜粮食和钱,亲自下厨给大家做吃的。

  所以一月的秋收下来,虽然大家又黑又瘦,但精神却很好。

  老周头把闺女叫到身边,让她算一算今年他们家要交多少税收。秋收结束,他们就要交税粮了。

  老周头想起去年老四的事,抬头瞥了他一眼,道:“今年老大带着老二老三和老五去,老四留家里。”

  周四郎低头,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纳秋粮那天正好满宝他们休沐,她也想去凑热闹,于是拉着老周头的手道:“爹,让四哥去吧,我们拿些生姜去卖。”

  “生姜能卖了?”

  “能了,能了,我们换些钱回来买肉吃吧。”

  老周头有些发愁,小闺女怎么整天想着吃呀。

  他摸了摸她的脑袋道:“卖了钱让你四哥把家里的债都还上,我们拿钱建几间房,钱要是多,给你也建一间。”

  他都想好了,“你是读书人了,怎么也得有间自己的房才行,到时候让你二哥给你做个竹屏风挡上,半间做卧室,半间做书房。”

  满宝一听,眼睛大亮,如果有了自己的房间,那她不是想和科科说多久的话就说多久的话了吗?

  她立即表忠心,“爹,我分得的钱也给你建房子。”

  老周头:……怎么,姜地的钱还要分?那不都是他的吗?

  满宝显然不知道老爹的想法,给他算好了要交的粮税后就跑过去找周四郎,“四哥,嫩姜要带叶子卖才好,叶子也是可以炒着吃的,我们家没铁锅,但有铁锅的人家肯定喜欢。”

  周四郎眨眨眼,问道:“你咋知道的,你吃过呀?”

  满宝流着口水道:“没有,我朋友告诉我的。”

  “是白家小公子吧,姜叶和什么炒好吃,告诉我,我要卖时人家问起来我也好回答人家。”

  “和肉呗。”满宝觉得世上一切东西和肉炒在一起都会好吃的。

  周四郎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点头。

  科科无奈的道:“其实清炒的味道更不错,也可以和鸡蛋一起炒。”

  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菜谱,现在满宝种的这种姜就是从商城里购买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只是一小块就能衍生出好大一块来。

  它的叶子也很好吃,现在叶子还嫩,不论是清炒还是炖汤都不错,不过满宝上次试过炖汤了,觉着不好吃,于是她便先把这个排除了,坚持认为姜叶还是清炒更好吃。

  虽然她并没有吃过清炒的姜叶。

  因为是第一次卖姜,不知道行情如何,所以周四郎也不敢挖太多,挖了一小篓后便拿到河边清洗干净。

  今天周家六兄弟都要去县城,就连周喜也一块儿去。

  这是满宝坚持的,她是这么和爹娘说的,“那块地上的姜是大姐的,怎么卖,卖了多少钱得大姐自己做主。”

  转头又和周喜道:“大姐,自己的钱得自己拿着,这样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你要是让我们去帮你卖姜,我们可是要抽成的。”

  周喜好笑的问,“你的钱拿着不也是给家里买肉吃吗?”

  “是啊,因为钱是在我手里的,我想给家里买肉就买肉,想买布就买布,但如果在娘的手里,那我肯定是想干什么都不行。”所以满宝从小就知道,自己得挣钱,挣的钱得自己拿。

  周喜微愣,略一思索后点头,“行,我跟你们一块儿去。”

  周喜在地里倾注的心血也不少,正如满宝所说,这个家里真正属于她的只有那两分地。

  一开始她不知道姜能不能种活,所以不太上心,但它们真的冒芽以后,她就很用心了。

  施肥,除草,捉虫,她都是亲力亲为,甚至周四郎考虑不到的分株,也是她提出来并帮着做的。

  这大半年来,她一直坚持吃药,加上在娘家没有那么累,吃的也比以前好,她的脸色竟红润了不少,手脚也不是一直冰冷的了。

  但相应的,她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周喜之前想养满宝,但母亲态度坚决,她便也打消了这个想法,既然不能养满宝,她又不想嫁人,那便要准备立女户的事了。

  她爹嘴上不说,但周喜知道,因为她提出养满宝的事,她爹对她很有些不满。

  周喜和满宝道:“大姐对县城不熟,你带大姐去卖姜,大姐也给抽成给你。”

  满宝闻言眼睛一亮,拍着胸脯保证,“大姐你就放心吧,我提前找了好几个主顾了呢,不过我们别一次拿去太多,不然会被压价的,四哥拿了一篓去,你也拿一篓好了。”

  周喜笑着应下,问她,“你都找了什么主顾?”

  “那可多了,等去了县城你就知道了。”

第133章 通信

  纳税什么的是不可能衙门里的衙役下乡征收的,打死也不可能,尤其是他们这片山路还不好走。

  但是,虽然衙役们不下乡征收,但宣讲还是要有的,宣讲的责任就落在了里长的身上。

  不过是老调重弹,秋税必须在十月底纳完,虽然前后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但早纳完,自然早安心。

  周家早早便把纳的粮税准备好,装了袋子后放在板车和箩筐里。

  今年他们家有了一辆板车,要比往年轻松一点。

  为了路上安全,村里纳粮都是要一起走的,往年也只有村长家有板车,其他家都是把粮食放在箩筐里挑着去县城的,有的人家因为人少,还得雇驴车或牛车拉运,不然连着跑两三趟都未必能搬完。

  而周家男丁多,周大郎带上三个弟弟,一个挑两个箩筐就差不多了。

  去年周四郎就是这么去的县城,那时他刚从白地主家帮完忙回来,得的工钱还没来得及上交,带去了县城,在排队交粮的时候没忍住,把粮食交给三个哥哥看着,自己就浪去了,这一浪就把周家的家底给赔进去了。

  今年钱氏和老周头都不太想他去县城,但满宝提了,加上她也保证会紧盯着他,钱氏想了想,觉得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便让周四郎去了,她也想看看,这小子还不会赌。

  有板车,周家便不用挑担了,但走山路推车也很辛苦,所以周大郎才想着带上五郎,大家轮换着来,不过既然老四和老六都去,那这种重活儿还是交给老四吧。

  周四郎吭哧吭哧的和三哥把板车推上坡,然后周二郎就接过板车,“行了,下面这一段我和大哥来。”

  周四郎:……故意的,他们一定是故意的。

  满宝坐在板车上,板车一下坡速度就快起来,而且还有一阵又一阵的风迎面吹,她高兴的哇哇叫,根本没注意她四哥。

  一行人到了县城,便在城门口里分道扬镳,周大郎和周二郎周三郎一起去排队交税,周四郎他们则去卖东西。

  两篓的生姜,满宝直接带着他们去济世堂。

  济世堂的郑掌柜也在柜台上,这大半年来他没少和满宝通信。

  不错,就是通信,其实一开始是满宝和他写信,他稀里糊涂的回了信,然后这一来二去就成了笔友。

  每次周二郎或周五郎来县城,都会给他带来一封信,然后再从他这里带回去一封信,明明相隔不远,要说的话也能通过周二郎或周五郎传达,但他们就是习惯写信,这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了。

  早在秋收前,周五郎来县城卖糖时就给郑掌柜死送了一封信,信上说她种的姜就要收回了,还问他想不想吃,想不想买。

  今天满宝就是来给郑掌柜送姜的,不是卖,而是送给他吃,然后推荐道:“郑大哥,以后你的病人要是想买姜煮茶了,记得告诉他一声,我家有很多新鲜的生姜,拿来煮茶最辣最好喝了。”

  郑掌柜收下了她的送的姜,点头表示没问题,“正想和你说呢,我们药铺要进一批干姜,你不如留下十来斤老姜晒干给我,我看你这姜的质量不错,要是都差不多,晒干的姜我给你六十文一斤。”

  周喜惊喜的捏紧了双手,满宝却习以为常的应道:“好呀。”

  然后郑掌柜就带她从药铺的后门出去,带着他们敲了隔壁一家的门,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打开门来,郑掌柜就笑道:“喏,这就是我与你提的小丁,他家开着杂货铺,自己还是走街串巷的货郎,你的姜卖给他最好。”

  小丁笑嘻嘻的和周四郎打招呼,然后才低头看向满宝,笑道:“你妹妹可真可爱。”

  满宝也咧开嘴乐,道:“我也觉得,小丁哥哥,你能用多少钱买我们的姜?”

  小丁看了周四郎和周喜一眼,见他们都不介意满宝说话,他便回答道:“三十五文一斤,连叶子一起。”

  他道:“现在很多生姜都能收获了,也就你们的品相不错,我才舍得给这个价的,我卖出去也就提了几文钱的价而已,你们要是愿意,那每天都给我送一篓到县城来。”

  周喜问,“每天都能卖出去这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