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928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长篇言情

  殷或他们见他走在路上便蹲下去扯了一把草,然后就拿让人拿到各乡各里去宣告,几人这才反应过来,惊奇不已,“这就是药草?”

  白善点头,“不错。”

  赵六郎就忍不住道:“如此随处可见,广而告之让百姓自己扯了回去熬煮就是,何需我们费劲儿的收购再赈灾?”

  白善道:“因为只是宣告,他们不会煮的,不过今年过后,以后的三伏天他们应该就知道怎么弄了。”

第1590章 黑了

  宣告这样的事自然不是他们这些贵公子去做的,实际上,王朝的统治一直是一层套一层,所以政令才能够用很少的人便传下去。

  在别的地方,政令或许有所延迟,但在京城,因为就在天子脚下,所以政令还是挺通达的。

  太子的折子前脚过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坎,后脚就作为政令发了下去,殷礼则传达给京城的两县县令,不到一天的时间,京城两县的县令就把底下的里长都叫来将话传了下去。

  不过太医院指定的药材,别说乡民们不认识,就是县衙中的许多官吏那都是不认识的。

  说是要拔药草自己晾晒,天知道那药材长什么样?

  听大人们的意思是随处可见,可什么药材是随处可见的?

  所以里长们离开县衙后虽然找了各村的村长传达了意思,但还真没多少人将这事放在心上。

  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今天刚找了各村的村长来说一声,下响便有人拿着一把野草来找他们了。

  他们看着这随处可见的野草,迟疑的问道:“这是药?这不是破铜钱吗?平日里被割了手嚼吧嚼吧敷在伤口上止血的。”

  前来送样品的吏员被堵了一下后道:“你管那么多呢,反正是药就行,让村里的人照着这样子找,然后晾晒。”

  “这……”

  跟着来看情况的白善立即道:“老丈,这药材我们不白要,而是花钱买的。”

  他温和的道:“五文钱一斤,现在太阳这么好,晾晒上两天或三天便差不多了。到时候这批药材是要重新发下来给百姓抗暑热的。”

  村长们有些不解,“这收上去,又再卖给我们?”

  “不是卖的,是免费送的。”白善道:“今年暑气太重,京城因为中暑而死的人到今天已经有九个人了。”

  这件事情村长们也知道,因为老早里长就叮嘱,让他们避开午时到申时这个时间段的劳作。

  可是……

  这破铜钱真有用?

  不管心内怎么怀疑,反正他们最后还是去拔草了。

  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夏收只有往年的一半,如今天热成这样,眼见着秋收更惨,哪怕一斤只有五文钱,那也是钱不是?

  而这时,除草已经是没用了,水是轮流浇灌的,你就是想天天去浇水,那也没那么多水给你们浇呀。

  于是不少人开始拿着这些贵公子给的样品去拔草,有的甚至不用,只要直接说是破铜钱,自有知道的大人带他们去拔。

  白善将他们的人分成了两组,让封宗平带着人去负责万年县那边,他们则留在长安县这边。

  他们的工作并不多,就巡视一下,确认户部拨下来收购药草的钱按量的发到了采药人的手中,再统计好数据,监督人将药草送回太医院,由太医院挑选、最后再晾晒分好重量就行……

  等各地准备好一定量的药草,白善他们又将经过太医院挑选的药草分发下去,县到里,再从里到坊或到村,他们依旧更多的是做数据统计和监督工作。

  但偶尔地方官吏忙不过来,白善他们也会伸出手帮忙,所以从收购药草再到发放药草,等把这一次赈济做完,几个人都黑了一圈。

  就是一直呆在帐篷或屋里做账目的殷或都晒黑了一点儿,更别说戴着一顶斗笠就四处跑的人了。

  回城的路上,赵六郎不断的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小铜镜,忧伤得不行,“好像比昨日更黑了。”

  白善闻言扭头认真的看了看他,点头道:“是又黑了一点儿,你是不是没戴斗笠?”

  赵六郎憋屈道:“戴了,但似乎用处不大。”

  白善道:“还是有用处的,你看刘焕就知道了。”

  赵六郎就扭头去看骑马走在一边的刘焕,瞬间心里平衡了。

  刘焕:……

  白善冲他伸手,“借我看看。”

  赵六郎再度忧伤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把铜镜给他,“我们这是直接回宫吧?”

  白善应了一声,骑在马上拿着铜镜,一边仔细的打量自己的脸一边道:“先回去和太子交差,然后就休沐了。”

  赵六郎长出一口气,摸了摸自己的脸,总算是有点儿开心了。

  回到东宫,白善和封宗平去给太子交差,而去商州和雍州的人还没回来,听说他们也完成的差不多了,也就这一两天吧。

  他们这一次差事都办得不错,因为是太子主办的,因此太子在朝中多少也挽回了一些声誉,加上这段时间庄先生一直在给他开小课,主讲诸侯天子之孝。

  虽然太子依旧喜欢找茬,但庄先生从不反驳他的观点,有时候还肯定了一下他那些不好的想法。

  用庄先生的话说就是,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就是他,这一生也做过有失公允的事,但做个好人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而作为太子,他还应该想着要做一个明君。

  只要有此想法,照着这条路走去就是,就是当今在执政的过程中都没少犯错,他也不会要求太子一点儿错不犯,只要有为民之心,只要有为君之志,目前来说就足够了。

  庄先生年纪大了,活得越发平和,太子跟他上小课时虽还总忍不住些讥讽,但心境的确也慢慢平和了下来。

  他一平和,气质便没有以前显得尖锐,朝中诸臣都看在眼里,嘴上虽不说,心底却是慢慢满意起来。

  尤其庄先生还时不时的提醒太子,孩子都喜与父亲学,你要想孩子以后孝顺,那你便也该孝顺一下皇帝和皇后。

  所以太子似乎有些不情愿,但也主动给他爹夹一筷子菜,或是多问几声皇帝的身体情况。

  皇帝最近正担心恭王,被太子这么一关怀,也不好意思像以前那样严格,于是也缓和了脸色,再加上有皇后在一旁调和,父子俩的感情竟在这一来一往中亲密了不少。

  而恭王被周满带着明达长豫折腾得不轻,在他终于习惯了走路,可以来回走两趟而不再累趴下时,周满便又撺掇着尚姑姑让他跟着她们去爬山。

  为此,满宝还修改了过来大明宫的时间,因为她们在研究后发现,还是下午申时过后爬山最爽,太阳没那么大了,清风徐徐,山中林木多,又阴凉,最好不过。

  但是,树荫再多还是会被太阳晒到,所以满宝和明达长豫三人也都黑了,她们尚且黑了,更不要说每天一早还要再走一趟来回的恭王了。

  那是直接黑成了黑面包子,本来他是个白面包子的。

第1591章 来信

  整整十八天,恭王每天都在又累又饿中度过,因为总是吃不饱,所以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朝中和宫里的事儿。

  等他终于等到周满又要休沐出宫,终于可以稍微缓一口气时,太子的风评已经好了许多。

  朝臣们自然不知道庄先生上课的内容,因为庄先生给太子说的那些话颇有些大逆不道,所以吴公公一直牢牢的把住门窗。

  后来则是太子有意的让吴公公看管住门窗。

  崇文馆毕竟还是在东宫里,那里又是教学的地方,虽然人多眼杂,但还真没几人会特意冒险去窥视庄先生给太子授课。

  因为不值当。

  庄洵无权无势,品阶也不高,他就是完全的站在太子身边又能给太子带来多少利益呢?

  相比之下,魏知这几个大臣过来给太子授课时显然更值得关注。

  因为他们只要跟太子走得近一点儿,那他们还能参一把他们结党营私,当然了,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抓到这个把柄。

  这些人中,有不死心的恭王一派,也有非常讨厌魏知、老唐大人、李尚书等人的人,反正大家日常都是脸上笑眯眯,心里是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白善他们完美交差,和满宝一碰面,发现彼此都黑了,立即大乐起来。

  白善很好奇的问她,“你怎么也黑了?”

  满宝道:“我每天都去看恭王爬山,趁机挖了好多的植物,虽有树荫,但也晒得很,所以就黑了。”

  她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乐道:“但我觉得你比我黑。”

  白善道:“我们晒的太阳比你多,你还有润胭脂擦着,当然比我白了。”

  俩人边说着边往宫外去,太子体谅他们久不回家,因此特许他们提前一晚出宫。

  满宝也不管自己在不在其中,一从大明宫回来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收拾了东西也要出宫。

  她跟在他们七个人的屁股后面,竟然也混出宫去了,因为他们常在一起进出,看守宫门的禁军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实在是第二天就是休沐了。

  满宝边说话边牵着马和白善他们出宫,一走出宫门,她便忍不住要回头看一眼,白善就扯了她一下道:“快走吧。”

  满宝这才赶忙跳上马,跟着白善白二郎跑了。

  殷或依旧坐的马车,三人跑到殷或的车旁还和他打招呼,“你要是在家里无聊就来找我们玩呀。”

  殷或觉得他这两日可能不太想出门,而是会想在家里躺着休息。

  白善三人越过他快马出了皇城,然后往崇远坊去了。

  一回到家,发现大吉他们已经在等着了,方氏没想到满宝也跟着回来了,立即高兴的迎出来,“小姑,你快来,家里来信了。”

  满宝立即丢下马跑上前去,“信呢?”

  一旁的白大郎默默的道:“在我这儿呢。”

  大家这才看到站在一旁的白大郎,立即问道:“先生呢?”

  白大郎:“……姜先生得了一个小孙子,一时高兴,就拉着先生喝酒去了,刚让人传了话回来,先生晚上怕是要歇在姜家。”

  满宝的注意力这才回到信上,忙问道:“我家的信上说什么了?”

  白大郎就指了一旁的护卫道:“看到没,刚到的,信还热乎着呢,没来得及拆。”

  于是他把手里的两封信分了一封给满宝,自己拆了自家的。

  白善却没有,他家里人都在京城呢。

  满宝和白大郎同步拆信,不一会儿就惊叫起来,“天啊,我爹娘要来京城了!”

  白善和白二郎都吓了一跳,一个跑到满宝身边去看信,一个凑到白大郎的身前看信。

  俩人一目十行的扫过,同时白大郎和满宝也紧张的瞪大眼睛再次从头看起,确认过后觉得身心都被震住了。

  震惊过后,满宝是欢悦,恨不得跳起来欢呼一声,“我爹娘要来啦!大哥大嫂也要跟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