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宠之仵作医妃 第1175章

作者:步月浅妆 标签: 长篇言情

燕绥眼底仍然天真纯然,秦莞松了口气,想了下又道,“你可知今夜发生了何事?”

燕绥摇了摇头,却又道,“只知道着火了……”

秦莞拉着燕绥的手道,“是着火了,如今还不知道伤亡,不过极有可能你父皇……”

说到这里的时候,燕绥一怔,等体会明白秦莞的意思,眼瞳先是微颤,似乎有些不忍,可最终却是有些解气似的轻哼了一声,又握紧了拳头道,“一定是他做了太多坏事,火是怎么起的?是天火吗?”

秦莞还是半揽住燕绥,果然见燕绥缩着身子,有些畏怕迷惘之感,秦莞摇头,“这个还不知,只是从今以后,皇帝不再是你父皇了——”

燕绥闻言面露恍然,他看着坐在一旁一直不说话的燕迟,“你要做皇帝吗?”

燕迟看着燕绥,“正是,你觉得如何?”

燕迟一本正经的,燕绥竟然也是一本正经的道,“我觉得好,你比太子和成王好。”

燕迟便道,“那比你呢?”

燕绥胸膛一挺,“我还没长大,我长大了才知道。”

燕迟眼底露出一丝薄笑,“待你长大,我已至中年。”

燕绥好似没想到这一点,忽然怔住,“啊……那我还是比不上你……”

最后四个字低若蚊蝇,语气更是落寞,燕迟眼底笑意散去,深深看了燕绥片刻将目光转去了别处,秦莞也若有所思的看了燕绥片刻,选择将话题转去别处,而燕绥小孩儿性子,又和她说起与燕泽相处的点滴来。

入城已经是快子时,等到了寅时过半,肖澄和赵禹来回禀,只言宫中各处皆已勘察完毕,因为没有起战端,宫中各处并没有大乱,许多人都十分害怕,却大都留在原职处不曾作乱,所以如今宫中各处还算井然有序。

又过了半个时辰,出宫的岳稼到了寿康宫,见到燕迟便道,“回禀殿下,百官之中,暂无人违抗命令,宗室虽有两位老王叔存疑,不过他们得知太长公主第一时间入宫,便也不敢轻慢,如今已经有四十多人等在了宫门之外,天亮之前,百官和宗室诸人以及身有爵位者皆可入宫觐见。”

岳稼如今言语十分正式,燕迟听完便放了心,又命肖澄将崇政殿西边的紫宸殿收拾出来,打算在天亮之后,在紫宸殿召集群臣和宗室一干人等,肖澄得令而去,岳稼也继续往宫门处统总。

这般一安排,京城混乱紧张的局面便算是初定了!

燕绥跟在秦莞身边一晚上,眼见得天色快要亮了,秦莞便勒令他去睡。

燕绥知道秦莞她们还有正事,便也没有执拗,自去睡了不提。

燕绥一走,这方花厅之中便只剩下了秦莞和燕迟二人。

此刻已经是黎明时分最为漆黑寒凉的时候,燕迟揽了秦莞入怀,想让秦莞靠在他怀里休息片刻,秦莞便依言伏在燕迟胸前,虽然闭着眸子,却并没有真的散神,这是对他们而言最为寻常的一幕,可秦莞知道,以后的时光将会有些微的不同,燕迟要做的事,或许比带领千军万马取胜要难,而她,也绝非往日那般闲适。

秦莞抱住燕迟的腰身,颇有些珍惜的沉静在这片刻温馨之中。

二人皆歇了一会儿神,不多时,二人起身走至窗边,一同看着天边的湛蓝变成由浅而深的鱼肚白。

燕迟见时辰差不多了,便携了秦莞的手道,“时辰快到了,我们去紫宸殿——”

秦莞抬手抚了抚燕迟胸前的襟口,深深打量着燕迟。

她的目光带着几分肃然和郑重,看的燕迟一时笑起来,“怎么了?”

秦莞的手重新被捉住,她便迎着晨光微微一笑道,“我想好好看看你,从今日起,我的夫君,便要做这大周的主人了,我想记住这一刻,并永远记住,因为接下来的大周盛世,是从今日开始的。”

------题外话------

结局已经来到,明日才是终章。

第562章 大结局(全文终)

大周历二百四十一年对大周的百姓而言,注定是个动荡时节。

二百四十年年末,大周皇后赵淑华并太子燕彻,谋逆离京,北上联合赵氏掌持多年的十万北府军掀起了谋反大旗,而同时,忠诚卫国的睿王燕迟,同样被冠上了造反之名,并远走朔西。

皇后和太子在北地明旗造反,睿王同样以朔西军在朔西高原之上立了自己的小朝廷,大周百姓一度称其为西周王,西北二处皆出叛乱,大周天子自然雷霆震怒,先发数道圣旨,废黜皇后、太子之位,又褫夺睿王王爵,并筹南北兵马,令安阳侯为主帅,领十万大军北伐。

大周国内的动荡本就使的百姓们惶然不安,可就在这时,令人闻风丧胆的蛮族和戎族竟然合兵,并从苍龙山以北攻入,当下便血洗了沧州,一时整个北地陷入被屠戮的险地,甚至,大周的江山亦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朔西的睿王领兵北上,后经安阳侯斡旋,与北府军三军联合,竟是将来势汹汹的戎蛮大军打退了出去,如此,北地百万百姓方才得以苟活,可就在这时,关乎天子不顾国难谋害忠臣的流言漫天而出。

也是在这时,朔西睿王揭竿而起,欲诛昏君证天道,北府军感其忠义投于麾下,是以睿王便以迅雷之势领十多万大军南下,此刻的京城临安早因天子小人之心而兵离将走,空虚无守,睿王兵临城下,却并未立刻攻城,只以士气相逼。

许是明白帝位难保,三日之后,大周天子发罪己诏,并因罪自焚于宫中。

那是让所有史官笔触皆不敢轻忽的一夜,睿王领兵入城,稽查宫闱,召见百官,几乎没有任何争端的,便将整个帝都平定,世族官宦和平头百姓皆感睿王府之忠义,又畏于睿王兵马之势,再加上那份洋洋洒洒的罪己诏上书昏君的十大罪状,整个大周上下,皆臣服于睿王,莫敢不从。

因崇政殿大火,睿王于紫宸殿召集百官宗室,当日便定下了朝臣之心。

睿王虽取而代之,却并不诛杀旧臣,但无罪过,皆复原职,如此,朝堂官衙皆无大变,上至国公宰辅,下至七品小吏,皆敬服宽容宽容之心,五日之后,便定下了登基事宜。

彼时崇政殿后殿已成废墟,前殿亦多有波及,睿王命宫中匠人重新修缮殿宇,而禁卫军在那废墟之中苦寻,最终只寻出两具烧焦的尸骨,经过查验,正是天子燕淮和宦官袁庆。

天子虽有昏君之行,可如今发罪己诏又因罪自焚,睿王秉持仁善,仍然令其入皇陵,尊享宗庙,只是碑冢之上只有名姓,并无帝号,虽有了死后安身之处,却无帝王尊荣,倒也叫众人感怀,而与此同时,怡亲王府人去府空,传言怡亲王有意于东海修道,已携家眷老小前往东海仙游,踪迹不知,亦无归期。

半月之后,登基大典在皇城宗庙举行,睿王身着冠冕蟒袍,携发妻之手,登临帝位。

此时,北地戎蛮已被北伐军尽数戮尽,沧州收复,虽然遥隔千里,安阳侯也领众将士表达臣服之愿,因要重建沧州,安阳侯于新帝请求延迟归期,新帝准奏。

新帝初临帝位,先册封发妻秦氏为皇后,又大赦天下,清减赋税,又略调朝堂百官之职,一晃三月而过,新帝勤政爱民体恤臣属,这一场本该波澜壮阔的帝位交替,竟就这般和风细雨的渡过了。

新朝初定,新帝便开始为昏君罪己诏之中所提到的诸多冤案昭雪,第一件,便是前岁瑾妃案,从前瑾妃案是上下忌讳,如今换了新朝却大为不同,而新帝命刑部彻查此事,当下便牵连出了原大理寺卿李牧云和刑部牢司衙差等诸多人,一番严办,自然该贬官的贬官,该入牢的入牢,如此众人皆知新帝雷厉风行嫉恶如仇的脾性,朝堂风气亦同从前大为不同。

前朝一派气象更新,后宫也有颇大的改变。

崇政殿后殿本是帝王寝宫,可此前一场大火,帝王寝宫早已付之一炬,新帝虽然命重新修缮,却并未让人修建成寝宫,而是设立了御书房并内阁所在,成了一处专门召见臣子的议事之地。

却问皇帝没了寝宫,又该住去何处?让众人意外的是,新帝又令将坤宁宫修缮改制,改号未央,为帝后起居之处。

新帝一改帝后分居之制,前朝本多有异议,然新帝之手段众人皆明,碰了两次钉子之后,便无人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