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药娘 第994章

作者:今年霜降時分 标签: 长篇言情

谁都听得出来,这话他说的其实特别缓和了语气。皇后毕竟是妇人,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监国,怕有些臣子心里头不满,慢慢的累积成了一种愤慨,对朝廷的不满。

尤其是一些迂腐的学士、翰林,或者别有目的的人。

越承耕是皇后的父亲,他有这种担心也是人之常情。

林炤笑着道:“议论怕什么?便是朕做些什么事情朝臣们也有议论纷纷的。朕这样决定,是想让臣子们看清楚一件事,皇后随时可以代替朕监国,这对稳固社稷是有好处的。”

越承耕为人谨慎,听了皇上这话便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避免给人感觉矫情。

穆寒当然更没意见了,林炤说完他就点头赞同。

“皇上打算现在开始称病,一直到十月?”穆寒问道。

林炤点头:“先‘病’十天半月的,然后让皇后出面监国。此事外面的人只你和镇国公知道就可以了,有什么事情你们多盯着些。朕只是在后宫‘养病’而已,也不是去哪里,所以即便是朝上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也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穆寒便问道:“还有五个月呢,时间是不是长了点?”

病那么久,能不让人怀疑?

林炤道:“并不是想让人认为我就病了那么久,后期可以说病虽然好了,但心情不好情绪抑郁,因为父皇母后的忌日快到了,另外,朕也确实想在父母亲忌日到来前安静一段时间。”

“只是一些小的迷惑手段,卢王信不信,就看他自己了,若是信便罢,若是不信,便需要作出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情来。他肯定要斟酌啊,万一皇上如果真的没有想要怎么样他,他反应那么强烈,那不是蠢得把脖子伸到了刀口?”越绣宁说着。

“就是要让他翻来覆去思前想后,反反复复的想,越是这样想得多,最后采用的可能是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做。”

这话也有道理,越承耕和穆寒都点点头。

“倒是不会有什么大事,皇上就在后宫,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真有了不能控制的局面,皇上出来就是了。而且后面要说皇上病好了,只是情绪不好而已,便是要找事的,也不会选这个时候。”

越承耕道。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之后的几天,皇上依然‘生病’,没有上朝。七八天过去了,一些朝臣们首先就按捺不住了,其中有些是基于他们朝争党争的需要,想知道皇上确切的病情,知道现在的情况的,有些是因为有紧急的朝务要禀报,必须马上办理的。

于是,皇上下诏,朕养病的这段时间,皇后娘娘代朕监国。

第1145章 官塾的开销

皇上下诏让皇后监国,朝臣们很多人都愣了,有想说什么的,嘴巴张了张最后又闭上了。

这一次情况和上次不同,上一次皇上是离京了,出去打仗。而这一次皇上就在京城,就在后宫。

虽然有些人觉着,皇上只是病了,完全可以等病好再继续上朝,而不是多此一举的叫皇后出来监国,完全没必要啊!

但朝臣们大多心思复杂,想什么事情也不会那么简单,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很多简单的事情反而被他们想复杂了。

于是,就要更琢磨琢磨,皇上此举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谨慎起见,就没人多说什么。

毕竟皇上就在后宫呢。

于是,越绣宁自己都没想到,这一次居然连一个指摘说话的都没有。转天穿上凤袍朝服上朝,朝臣们甚至还很快就习惯了,开始说这几天积压的一些朝务。

今天所有的朝务越绣宁都没有当场处理,全都记下来,回来了询问林炤。因为这些都是他之前知道的,说不定已经有了处理的方法,或者已经派人在处理了。

林炤一一跟她说了如何处理。

三天之后,户部大臣禀奏:“各处修建学堂、先生的束脩等账目已经陆续送回,之前皇上说的,等账目到齐了一起算,将官塾的账目汇总,可以知道做官塾这一桩事一共花了多少银子,如今也已经算出来了。”

越绣宁便问:“年前的时候各处官塾已经修建完毕,怎么现在才把账目送回来?”

有工部官员急忙的出来道:“启禀皇后娘娘,年前已经修建完毕,今年开春各地官塾已经收了学生开学了。只不过因为各地官塾的情况不一,有些是从打地基开始新盖一间官塾,有些是寻衙门空置的房屋,有些是修缮破败的屋子,所以情况不一,需要各地方官衙汇总给报上来,离得近的自然是早报回来了,但离得远的,路途不顺的,甚至一些深山老林中的,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报完。”

越绣宁恍然,然后吩咐户部官员,直接就在朝上一项一项的念,花了多少银子。

财政方面,林炤和越绣宁都尽量做得光明正大,想这种各地建官塾的大工程,耗费的银两多,就需要给百官们交代一下,当然,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一定的,皇帝花钱不用跟任何人交代。但越绣宁认为,财政方面多交代交代,可以让百官们对国库银子的花销有个大致的数目,一来起监督的作用,二来也给花钱的那些官员们一些震慑。

有些官员花起国库的银子来大手大脚,一点不心疼的。有些总想伸手贪一点的,雁过拔毛。有些就算不是每一次都贪,但遇上了这种大花销的时候,觉着不容易被发现因此贪污的。

而将账目给百官们一一念出来,官员们互相的会监督。毕竟都是做事的,修建一处官塾需要花多少钱,或者修缮花多少钱,大致都有数。你如果修缮房屋花的比人家新建一座官塾花的钱都多,不用皇上盯着,百官们就已经听出问题来了。

户部官员一项一项的念了一遍。

新建官塾十七间,修缮一百三十五间,腾用三十三间,一共新增官塾一百八十五间,收学生共九万余名,请先生共一千多人。

一共花了三十八万两,其中修建修缮官塾花了十八万两,先生的束脩九万两上下,余下的添置学堂用具三万两左右,其他杂七杂八花了七万两左右。

越绣宁听了便道:“将七万两的花销详细报一报吧,让大家都听听。按照地方区分。”

户部于是按照每个地方来报,当然报的是一些数目比较大的,一些几百两的就算了,全报出来,一天都报不完。

如此的报数,官员们心里都想,这谁敢动什么手脚?便是之前想着趁朝廷办官塾的时机捞一笔的人,心里也开始打突突。

若是账目被这样当着群臣的面保出来,那可真的太容易被发现了,就算是皇后一时发现不了,官员中有具体分管过得,工部建过房子的,国子监办过学的,这些人都能听出端倪来。

谁能保证不被揭发?

所以那些想伸手但还没有伸手的人,马上就打消了伸手的念头。

户部官员将账目念了一会儿,越绣宁便摆手叫他停下,道:“账目就报到这里吧,谁有什么疑问的,不管是不是协管官塾这一块的,或者说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但只要觉着账目不对,都可以给本宫递折子,只要递了折子,本宫都会查清楚。”

这就是震慑。

然后看见户部官员虽然口干舌燥但一副还有一肚子话要说的样子,越绣宁已经笑着道:“户部尚书不用着急,本宫知道你禀报此事是何意。皇上登基的时候国库不但是空的,还有一大堆的亏空要添上,这几年只添这些亏空,朝廷还打了几仗,减免百姓赋税,每一项都要花钱,户部官员们最着急,就算是再能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只能干瞪眼。”

“如今各地官塾的事情已经开始办理了,让更多的百姓读书识字是国策,这件事不能停,每年都要有新建的官塾,而且还要更多一些,今年才多了九万余名学生而已,九州各地百姓几千万之巨,上学的人才占多少?所以今后每年都需要增加学生的数量,自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