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农家小地主 第1178章

作者:甜味沙琪玛 标签: 长篇言情

嘴上道,“大师所言极是!”

“只是人在红尘中,要吃喝以解饥饿,要穿衣以遮体,要屋舍以遮风挡雨。”

“这一切的一切,皆离不开银子。”

“所以,银子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能的。”

宋青苑伸手,指着桌上的银票。

“正如同此时此刻,若没有这些俗物,单凭一己之力,我们又怎么可能,帮助到那么多的百姓。”

听罢,普惠大师点头,“宋农女所言极是!”

“既入凡尘,便要食五谷杂粮。”

“如尘世中历练,却不追己身,才是我佛真意。”

“阿!弥!陀!佛!”

“宋农女!”

普惠大师看向宋青苑询问道,“依你所见,这笔银子该如何处置?”

“首先拿出一部分银钱,支持国子监,建盖国学馆。”

宋青苑说着,拿出整理好的账本。

对于普惠大师所提出的问题,她早已在账本内,做了详细的预算。

“我的计划是,先捐盖二百座国学馆。”

宋青苑说着,抬头,“地基由国子监跟朝廷交涉。”

“由各地的官府出面,批地基,建盖的银子咱们出。”

“我的预算价格是,每座国学馆一千两,二百座国学馆就是二十万两。”

宋青苑说着,看向普惠大师。

她定的这个价格,并不算低。

要知道,宋家盖房时,也不过花费二百两。

以一千两的预算来看,建盖的国学馆占地可以大些,用料可以好些。

这银子中也包括了桌椅板凳等,所有杂物的所需。

“怕是不够……远远不够……”

普惠大师还未说话,沈碧青就在一旁摇头。

深深的看了一眼宋青苑道,“若是由咱们自己人,亲自监督建盖,不需要一千两。”

“只需八百两,便可盖一座规模大,材料精细的国学馆。”

“可是……”

沈碧青低低一叹,“咱们人手不足。”

“建盖二百处,哪怕每处只安排一人,还需要二百人。”

“这二百人中,每人都需负责招工,监工,买料,施工等一系列活计。”

“苑儿……”

沈碧青摇头,脸上的表情在告诉宋青苑,此想法不实际。

“若是不用自己人,别说一千两,恐怕就是三千两,也未必盖的下来。”

大郎,三郎在一旁跟着叹气。

在场的众人中不光是他们,就连普惠大师也明白。

他们拿出的银钱,真正能用于建盖国学馆上的……不多!

第1287章 有恒心者,事竟成!

就像朝廷赈灾一样,官员层层剥削,到了老百姓手里,就只剩了掺石的沉粮。

所以无论朝廷出多少银子,到头来终是……不够。

现在建国学馆也是一样,无论如何预算,到最后施工的银子还是不够。

几人哀声叹气。

却见宋青苑神秘一笑,笑的的自信,笑的从容。

“我有办法!”

“什么办法?”

大郎,三郎连忙追问。

若是真的能杜绝层层剥削,以公肥私的现象,这样一来,便可以省一大笔银两。

“承包!”

宋青苑轻声道。

“承包?”

众人不解,面面相觑。

“阿弥陀佛!”

普惠大师念了一句佛号,伸出手,“还请宋农女细细说来。”

“承包,顾名思义,就是把手里的活计,以一定的价格包给别人。”

宋青苑解释道,“打个比方。”

“我们在淮安府,承包国学馆的建盖,出价一千两。”

“谁如果觉得,一千两能够干下来,并且有所剩余,便可来接这个活计。”

“不管他花费多少钱,我们只出一千两。”

宋青苑强调着。

又道,“我们可以先付定银,当建盖完成后,由我们派人,进行工程验收。”

“待验收合格,再付尾款。”

说着,宋青苑轻轻一笑。

“这样一来,我们既省事又省银。”

“也不需要担心,谁从中中饱私囊。”

在现代盖楼做工程,都会以承包的方式,把某一个项目,以一定的价格承包给包工头。

包工头若是觉得生意能做,便可签订合约。

待一切验收完成后,结算尾款。

而此时宋青苑提出的方法,就是参考了这个。

“这个方法好!”

沈碧青脑子一转,便反应过来。

“只要给他们画出图纸,让他们按部就班的干。”

“至于赚多赚少,全看他们自己是否精打细算。”

说着,沈碧青便笑了起来。

“若是普通百姓,恐怕想破了头,也要接下这份活计。”

“毕竟,费些心力就能赚个一二百两,足足是五口之家二三十年的花销,何乐而不为!”

“老衲也以为此举甚妙!”

普惠大师应下,“这事就按宋农女说的办。”

“嗯!”

宋青苑点头。

“不过……具体的建盖方案,施工细节,还要与林祭酒商议。”

“应该的!”

众人同时应着。

毕竟国学馆建盖完成后,将属于国子监。

国学馆的建盖规模,分割方式,当与林祭酒商讨。

说完了这件事,宋青苑把手里的账册翻了一页。

“建盖之事便这么定下,接下来是书籍一事。”

“有了国学馆,自然少不了书籍,所以……”

“我打算拿出十万两,作为书籍置办的预算。”

“这个可以交给国子监负责。”

坐在一旁的大郎,听了宋青苑的话建议道,“国子监藏书众多,还有很多珍贵的典籍。”

“一向是非国子监监生,不得借阅。”

“若是全部抄录,分至各个国学馆,当是天下寒门学子的一大幸事。”

“只是……”

大郎犹豫不止。

三郎见状,接道,“只是二百座国学馆,所需书籍高达数百万册……”

数!百!万!

这个数字,想想就让人觉得心惊。

三郎摇头,“以国子监之力,恐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