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00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谭振华赞叹道:“难怪高师傅年过五旬,看起来气色那么好,我决定了,明早就跟着高师傅学这刘氏太极,还有啊,高师傅,您刚才说的,您这一脉还学医、卜;这医我们大家都明白,可这卜,莫非是算命?这您也学啊?我怎么觉得这学问就是忽悠人的呢?”

  他这么问当然也有解自己心中疑惑的意思,毕竟重生而来,这种玄而又玄的事情居然都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由不得他对这门华夏自古流传的玄学产生了一点兴趣。

  高建德手捻胡须微笑道:“振华说的也对也不对。这卜,看上去好像是封建迷信的算命,其实也不全然。它是卜者通过观察周遭事物的变化而得出将来可能发展的一种方法。

  古时候人信鬼神,所以卜者借鬼神之名将预测说出,以便获得更大的可信度,其实大部分倒是卜者自己的意见。当然卜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主观臆断,所以被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需求左右,瞎说一气也是经常,比如天桥下面摆个板凳看相的,那是为了骗你的钱,当然察言观色忽悠你了。”

  几人都“哦”了一声似懂非懂,也没往心里去,只有谭振华留上了心,他怀揣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他原本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可是现实却又让他重生回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秘密无法与人分享就足够他痛苦的了,而他重生后,改变历史进程的事情也没少干,这样一来,现实、历史交错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时空和感官的错乱,经常让他处于一种如在梦中的错觉,他觉得长此以往,自己可能会精神错乱。

  所以高建德这么一说,让他顿时起了求教之心,但是,这件事不能明说,他决定一定要找个时间,向这位貌似高人的高建德好好求教一番。

  第二天,几人都起了一个大早,齐齐汇聚在柳市人民公园,可是等他们到了才发现,高建德到得更早,人家都已经打完了一趟拳了,众人不禁佩服。

  也难怪习武之人大多心智坚毅,就凭这几十年如一日的早起熬炼筋骨,就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

  当下,几人都摆开了架势,跟着高建德学“刘氏太极”。

  这“刘氏太极”脱胎于华夏太极拳的重要流派“杨式太极”,“杨式太极”由清末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所创,流传于后世。杨露禅的孙子杨澄甫与刘百川相善,传了“杨式太极”的精髓于刘百川的几位得意弟子,又经过刘百川大弟子何长海整理改良,成为“何派”内武学的一支,何长海改良过的太极被派内称为“刘氏太极”。

  “刘氏太极”一共十三势,称为“太极十三架”,几人先看高建德打了一遍,当真如行云流水,似缓实疾,再加上老头为了装逼,今天特意穿了一套白色的对襟练功服,飘飘然真如神仙中人。

  高建德打完一套拳,缓步收功,然后问众人:“看明白了么?”

  众人想了想,有的点头有的摇头,唯有谭振华玩心顿起,摇头晃脑地说道:

  “忘了一半了。”

  

第225章征途

  

  听到了他的这个回答,高建德愣了一愣,随即一个脑崩砸在谭振华脑门上:“你这什么脑子,别人都看明白了,就你忘了,蠢蛋一个。”

  谭振华捂着脑门委屈地想,电影里演的不是忘了越多功夫越高么?原来那也是瞎扯淡啊,自己这个脑崩挨得冤。

  潘卫国问道:“高师傅,你这慢吞吞的拳,能打人吗?我怎么看得就像给人按摩一样?”

  潘卫国当过兵,正经练过两年军体拳的,讲究一个拳出如虎,吼声如龙,最重气势,所以他看高建德这拳软绵绵的,不像打拳,倒像绣花。

  高建德眯着眼笑嘻嘻地看了潘卫国一眼,说道:“怎么,怀疑老头我功夫是假的?没问题,来来来,过来跟我练练。”

  这边一帮年轻人一听有这个热闹可看,顿时来了精神,吹口哨的,加油打气的嚷成了一片,尤其以李木子最大声,看来这位小姑奶奶也绝不是个安份的主。

  潘卫国骑虎难下,只好上前一步,拉开了架势,看着对面瘦瘦矮矮,头发花白的高建德,实在不忍心下手,便又说了一句:“高师傅,我这拳可重,真要试?”

  高建德背着双手微微一笑道,“你放心,伤不到我,来吧。”

  潘卫国再不犹豫,大喝一声,一个健步上前,左手在高建德面门上一晃,右手当胸就是一拳,正是军体拳中的一式“弓步冲拳”。

  潘卫国身高体壮,这一拳出手,当真是威风凛凛,气势逼人。一旁的谭振华心下琢磨,要是自己挨上了这一下,估计不死也残。

  高建德却哈哈大笑:“小子,有两下么。”对潘卫国的左手视而不见,左腿向外跨出半步,双臂一抱,护住胸口,迎上潘卫国的右拳,在接触的刹那,右手突然变迎为缠,一下架住了潘卫国的右胳膊,随即往怀里一带。

  潘卫国就觉一股大力袭来,脚下顿觉立足不稳,只好就势往前一冲,可他刚刚发力,就听高建德一声喝道,“去吧”,身上的拉力突然加大,背上又被人不轻不重地推了一把,借着自己前冲的势头,整个人就如同腾云驾雾般飞起,然后一个狗吃屎,重重地趴在地上,压坏了花花草草无数。

  高建德这一拉一送,用的都是柔劲,所以潘卫国虽然看似重重地摔了一跤,可站起身一点事儿也没有。只是他拍拍胸口在那儿傻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自己怎么就败得那么快了。

  在部队的时候,大伙儿都怕跟他过招,因为他身高臂长,力量又大,稍不小心挨上下狠的,就得吃好大的苦头,没想到这老头就用了一招,挪了半步,就把自己给放倒了,心中顿时起了好胜之心,紧走两步上前说道:“高师傅,我再来一招试试!”

  高建德微微一笑,继续背着手装逼道:“来吧,看看我老人家的老胳膊老腿还管用不?”

  潘卫国这次学乖了,不再前冲,而是稳稳扎了个马步,使了一招“马步冲拳”,这次出拳,他特意留了三分力道,出拳打得四平八稳。

  高建德赞了句:“这拳有点意思,”然后依然双臂一抱,护住前胸,整个人却迎拳而上,待到潘卫国拳风及面,照样错开半步,右臂变迎为缠,搂住了潘卫国的胳臂就往怀里带。

  潘卫国刚才就是在这儿吃的亏,当然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见高建德缠上了他的胳臂,顿时发出了保留的三分力,左手往外一推,右手就要抽出。

  哪知道,高建德等的就是他这一下,见他左手来推,立刻松开了缠住潘卫国右臂的胳臂,双手抓住了潘卫国的左臂,往下一捋,整个人都撞入了潘卫国怀里,口中喝到:“去吧。”随即肩膀一发力,借着潘卫国往外推的反作用力,又把他送到了半空。

  这回跌下来不是狗吃屎了,乃是一个标准的屁股蹲。

  潘卫国在地上哼唧了半天才爬起来,苦笑着说道:“高师傅,我服了,您老别拿我当沙袋了,我还是老老实实跟着您学拳吧。”

  众人一阵哄笑,见身板最大而且当过兵的潘卫国都不是高建德一招之敌,更加信服,原来这个小老头儿是有真功夫的。能得到这样的高手指点,那也是他们几人的缘分,当下都收敛了神色,跟着高建德一招一式地学起了“刘氏太极”。

  谭振华这次本就打算在闻州多待几天,这下正好,早起跟高建德练拳,练完拳就与郑项青几人一起去原闻州塑料二厂现华青高科上班,没几天王集山门下的研究生魏旭也到了,镍镉电池的生产线正式开始组建,一切都在忙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其间他还随同郑项青一起去拜访了一次鼎力支持他们的赵泉赵副局长,这位曾经多次听郑项青他们提起来自宁都的高人,一见面之下惊讶于谭振华的年轻,他不禁暗自揣测谭振华身后的背景,在他想来,如此年轻的人物想要做出这番事业,没有强大的人脉基础简直不可想象。

  不过,他注定是打听不出什么结果罢了。

  成天在公园打打太极,在公司装装逼,没事还能逗弄逗弄姓谢的小宝宝,谭振华觉得最近的日子过得非常的充实自在,让他颇有些“此间乐,不思蜀”的感觉,相当的逍遥快活,大有“岁月静好”之感。

  不过么,俗话说的好, “你觉得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世间事大抵如此,所以么,呵呵,替谭少爷负重前行的谢力谢大少爷只好接受一路漫天战火的征程。

  谢力看着手中的这份电报,笑容在唇间一闪而逝,“原来,自己又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他想着,将那电报小心折好,放进了贴身的口袋,随即望向前方。

  在他的面前,队伍已经集合完毕,与以往缅玉各支武装力量那种散漫随意的状态不同的是,这支队伍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彪悍:

  他们每个人的头顶上,不再是单薄的军帽,而是绿色的钢盔,身上穿的,也不再是纯绿色军装,而是4色的迷彩作战服,胸前背后五花大绑的各色武装带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整齐齐的背囊和携行装具。

  除了机枪手、迫炮手和火箭筒手以外,大部分战士手中的单兵作战武器都换成了56冲,间或有几名战士配备了更加显眼的长枪,那都是队伍中枪法比较好的战士,他们装备了最新的79式狙击步枪,谢力亲自试过,这枪配上随枪一起送来的光学瞄准镜,在700米的距离上依然能保持相当的精确度,谢力简直是爱不释手,当即自己贪墨了一支。

  而在队伍的旁边,一排解放牌卡车和212吉普车更加的显眼,卡车上是他们这支队伍的随军物资,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得到给养,所以鲍启俠将能动用的家底都给了谢力。

  至于那些212吉普车则全都卸掉了顶棚,有的焊上了枪架装载了54-1式的重机枪,有的拖拽了107火箭炮,看上去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然而,这些都不是最显眼的。

  最显眼的当然是在队伍最外侧的那六门70-1式自行榴弹炮,黑洞洞的炮口肃杀地指向前方,冰冷的钢铁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这种在华夏只能算实验性质的玩意却是这支即将远征的队伍的大杀器,没错,鲍启俠将这六门炮一股脑都给了谢力,按他的说法,谢力身上肩负着队伍荣辱兴衰的使命,成败在此一举,再好的装备,也是拿来用的,没有胜利,装备再好也只是一堆死物。

  谢力望向他的士兵们,他们的神色显得那样的相似:肃杀之中透着坚毅,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是他们常年的征战带给他们的,也是身上的新军装,手中的新武器,身边的新装备带给他们的。

  他转身,冲着前来送行的鲍启俠一干人郑重地行了个军礼,鲍启俠回了一礼,然后冲他点了点头,一切已尽在不言中。

  谢力回转身,下达了命令:

  “出发!”

  马达轰鸣,林双喜带领着侦查连一马当先,他如今也鸟枪换炮,征用了一辆212为他的专属座驾,此刻正是意气风发。

  队伍渐次行动起来,踏上了注定将要掀起一番血雨腥风的征程,谢力心中暗道:“燕来,照顾好孩子们,待我打下抹谷就来接你,到时候,满山的宝石,任你挑选。”

  

第226章绣花小鞋

  

  谢力他们挑选的路线,并不是直推到抹谷,而是自他们现在的根据地向北,沿缅玉、寮国国界到达缅共游击队活跃的孟拉地区,再折向西北,一路沿缅玉、华夏国界行军并到达以邦桑为中心的老根据地,在向缅共中央做象征性的汇报之后,继续向西北行军,沿邦毛、滚弄、南坎一线进入果敢地区,然后掉头向南,横渡瑞丽江,攻击孟密,并最终占领抹谷。

  这一路,虽然从地图上看,绕了很大的一个圈子,但其实沿途基本上是缅共武装活跃地区,缅军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基本上是个别以永固据点为依托的小片控制区,武装力量比较有限,相对比较安全。

  所需注意的地点有两个,一是目前驻扎在南坎,切断果敢与邦桑联系的缅军据点和在瑞丽江南岸孟密驻扎的大股缅军。

  不过,队伍的几名高级领导在制订这个行军路线的时候,未尝没有武装游行,炫耀自家实力强横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参谋长林铭贤本次也随同队伍一同出征,他将和谢力一直同行到果敢再分道扬镳,肩负着与“果敢同盟军”首领、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佳声以及“克钦独立军”主席早麦联络的重任。

  这两只武装,都与缅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果敢地区是缅玉的华人聚居区之一,这里的华人是华夏最后一个汉人封建政权大明朝溃败后,一路护送最后的皇帝南狩至此的最后一支汉人武装力量的人员后裔,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依然承袭自华夏。在缅共揭竿而起的时候,受缅共内部大量华夏人的感召,果敢地区也揭竿而起,并推举了自己的首领,就是后来号称“果敢王”的彭佳声。

  彭佳声此人也是一个传奇。

  他与缅玉前任大毒枭罗星汉乃是同学,两人曾一同在由果党残部人员担任教官的“果敢军事学校”进修,只是在毕业后,两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罗星汉蜕变为名噪一时的头号毒枭,而彭家声却在缅共的感召下成为了缅共旗下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果敢人民解放军”的首领;这个“果敢军事学校”后来又培养出了另一名世纪毒枭昆撒,可见其成色。

  与“果敢人民解放军”不同,“克钦独立军”追求的却是完全的独立。所谓“克钦族”,在华夏境内被称为“景颇族”,他们自1961年建军以来,不断地和缅军进行武装斗争,目标就是建立完全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由于这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多,占据的克钦邦境内多是高山密林,大部队难以开展行动,所以缅军拿他们办法不多。

  “克钦独立军”历经战火的考验,已经成长为缅玉境内众多“民地武”中实力最强的队伍之一,他们与“缅共”一直处于同盟关系,而且其武装力量的武器弹药一直由缅共供应。

  这两支队伍,是要实现谭振华所构思的“平缅五策”的战略构想中,必须要获得其支持的两支重要力量,所以这次的出使,由参谋长林铭贤亲自出马,肩负的使命就是说服“果敢解放军”和“克钦独立军”支持他们的行动。

  由于本次出征,谢力他们的队伍携带了大批辎重,并且有大量随行车辆,再像以前一样走林间小路已经明显不行了,谢力和林铭贤一合计,干脆大摇大摆地走大路,走大路虽然必然暴露,但是便于机动。

  而且刚出发这一段虽然属于缅军和游击队交错活动区,但游击队的力量明显占优,缅军一般都是龟缩在工事里,偶尔出来巡逻,不过以谢力他们当前表现出来的实力,那些巡逻队看见他们,恐怕第一反应不是作战,而是撒腿就跑。

  不出他们二人所料,沿途经过的地区,小股缅军远远的望见他们,看到他们耀武扬威的样子,都缩进了工事里面,谢力他们一行有更重要的任务在身,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和弹药在这些小鱼小虾上面,徒惹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这一路顺顺利利的行军,一直到了景栋。

  到达这座位于掸帮山脉之中,整个缅玉最偏远小城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谢力安排完了部队扎营警戒一干事物之后,前出侦查的林双喜传来了消息,说有一队自称缅共815军区的人马要求面见他,谢力想了想便同意了这次会面。

  不过当他见到这群人的时候,很是吓了一跳。

  原因很简单,面前这些人,说是一支军队,还不如说是一群乞丐更合适,只见他们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胡子拉碴,如果不是肩膀上扛着的步枪,活脱脱就是一帮逃难的山民。

  不过,谢力很快从这几人中认出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他脱口而出:“蒋志敏,怎么是你,你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的?”

  那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仔细打量一番才惊喜地嚷道:“我当是哪个家伙突然走了狗屎运发达了,穿着打扮竟然学起了电影里的鹰酱大反派,原来竟然是你小子,谢力,混的不错啊!”

  谢力紧走几步,一把抱住蒋志敏,在他的背上使劲拍了两下,然后拉着他就进了自己的行军帐篷,在挑开帐帘的同时,又想起一事,回头对门口站岗的警卫说到:“都是自己人,给他们弄点吃的,看他们那样子,都饿坏了。”

  蒋志敏冲着谢力感激地一笑道:“还是你了解我,这顿饭的情谊,我记下了,改日加倍奉还。”

  谢力哈哈大笑道:“一顿饭而已,算得了什么,走,我们进去说话,你先跟我讲讲,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又怎么弄成这样的。”

  进了帐篷,两人随便坐下,蒋志敏长叹一声道:“阿力,你不问我我也要跟你讲的,其实我这次来,本就是打算带着兄弟们来投靠你们,邦桑那边,我是实在呆不下去了。”

  谢力闻言楞了一下,问道:“志敏,咱们两个虽然不在一个番号的队伍里,但是论起来也是老交情了,当年咱们可守过同一条战壕,你这话说的不明不白的,815军区在咱们缅共内部,不大不小也算一路人马,你蒋团长手下也有千把号人马,谁还敢把你不当一盘菜了?”

  蒋志敏苦笑着说道:“千把号人马?那都是哪年的黄历了,阿力你长久在外面是不知道,邦桑那边,都已经闹成了一锅粥。

  你知道的,我原本在华夏当过兵,退伍后到了缅玉,也算是裤脚兵出生,我带的这支队伍,也以裤脚兵为主,鼎盛时期确有超过一千的人马,但是后来的情形你也知道,随着华夏政策的变化,再加上缅共上面那些人对待我们裤脚兵一向的态度,脏活累活苦活我们去,立功受赏领补给他们来,弟兄们可说是军心动摇,跑了好多人。

  这些个跑掉的,好点的还打个退伍报告,算是打了招呼再走,差点的晚上把枪一扔,军装一脱就跑了,就这样陆陆续续的,我这千把号人马就剩下了300来人,再怎么也维持不了一个团的编制了。”

  谢力问道:“这个情况我也听说过,事实上,我们团能保持这么多人,还托了这件事的福呢,不少战士都是从别的部队投奔过来的,怎么你蒋志敏不是一向能说会道么?可以去别的地方拉人啊?”

  蒋志敏摇头道:“我算能说会道不假,可是我没有你们鲍旅长的魄力和勇气啊,你们鲍旅长敢撂挑子跟缅共中央翻脸,自己拉着队伍出去单干,那帮老头子屁都不敢放一个,我哪行?我既没有钱粮又没有弹药,要拉着兄弟们出去,除了打家劫舍,也就只有贩卖大烟这一条路可走,那不是跟果党那些残匪成了一丘之貉?我当初可不是为了这个才到缅玉来的!”

  谢力默然半晌才开口问道:“那你这边还剩下的300兄弟,后来怎么样了?”

  蒋志敏叹道:“剩下的这300兄弟,各有留下的理由,或者说各有不愿或者不能回去的理由。上面的意思,就是把我们和别的番号的队伍合并整编。本来这也没啥,这几年,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但是坏就坏在与我们进行合并整编的队伍,旅长名叫巴赞!”

  谢力奇怪地问道:“这巴赞又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

  蒋志敏深深地看了谢力一眼,答道:“这个巴赞,有个老爸名叫巴克,谢大团长总应该听说过吧?”

  谢力一听巴克这个名字,不禁脱口而出:“卧槽,原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