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2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何守信笑道:“对不起谢少爷,刚才经过我的介绍,又让您多破费了5万,不过现在还是您出价最高,55万第一次,还有没有更高的出价了?还有没有更高的出价了?55万第二次,最后的机会了,55万第二次……”

  就在何守信要将手中的拍卖槌砸下,宣布成交的时候,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

  “我出60万。”

  

第276章泪下

  

  “哗……”

  全场的观众都沸腾了。

  要知道这可是慈善晚会,大家到这里,卖的或者买的,其实都是可有可无,主要目的还是捐一笔钱体现一下爱心。所以一般到了这重复第二次叫价的时候,基本都不会有人再出价了,更何况谢家少东家从50万加到了55万依然契而不舍,显然对这把壶志在必得,在座的都是香江有头有脸的人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那就给他个面子呗。

  可这又是谁?在这种时候叫价,而且一加就是那么多,有点专门打脸的意思了啊。

  在全场的骚动声中,射灯映照到了谭振华所在这桌,并停留在李哲凯的脸上。

  显然,所有人都认为能干出这事的肯定是李家这位香江闻名的花花二少爷。

  李哲凯颇有些尴尬地摇摇头示意不是自己,然后微微指了指身边微笑端坐的谭振华。

  灯光师显然犹豫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将光线集中到了潭镇华脸上。

  当谭振华的形象出现在了舞台中央的投影大屏幕上的时候,全场再次哗然,交头接耳的声音顿时此起彼伏。而人们议论的核心问题无非是:

  这是谁?这么年轻还这么大的手笔,难道是哪家的公子要借这种方式宣布登上香江的商业舞台?他又为什么会与李家二公子同桌?他们俩个,有什么关系吗?

  要说金牌司仪的急智绝对不是盖的,只稍微愣了一下的工夫,马上就反应了过来:“看来今天这把壶的争夺很激烈啊,中意的人很多,所以说啊,邵六爷捐出的这把壶,可是为我们‘香江公益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呢!”

  一句话的工夫,他就化解了现场的气氛,将话题引开,并且趁这个间歇,拿到了那一桌的名单,然后大声宣布道:“来自大陆的,香江华青公司的董事长谭振华谭公子,现在出价60万,60万一次,还有加价的吗?谭振华先生年纪轻轻,就已经这么富有爱心,愿意为我们香江的公益事业贡献这么巨大的一份力量,实在是年轻人的楷模。”

  这话不说还好,说了全场更是一片惊讶,原来,出价60万的这位谭公子,居然是来自大陆?大陆啊,香江人心目中的金融荒漠,贫困地区,什么时候,也能出这样的少年富豪,年轻俊杰了?

  一时之间,全场的注意力都投注到了这桌。

  谭振华倒没什么,成为全场的焦点,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之一,所以他安之若素地拿起茶杯小小抿了一口,可他这个动作,看在有些人的眼中,那就是严重的挑衅了,比如这位谢家少东家谢治朝。

  他咬了咬牙,再次报价“61万”。

  这下子,全场是个人都知道了,谢家少东家和谭振华算是杠上了。

  到了这个时候,争的,已经不完全是这把“石瓢”壶的归属,更多的,是一股气。

  奥门老牌大家族的谢家,怎么能随随便便败给从大陆来的这个不知道来历的穷小子?

  可惜,谢治朝不知道,他的这点小心思,早就被谭振华算了个透彻,而他正要对手如此。

  于是,他微微一笑,继续开口报价道:“65万”

  全场顿时一片哗然!

  这样的报价,不是简单的竞拍,而是赤果果的打脸啊!

  那边权衡半天才加价1万,这边轻描淡写就再加4万,这是什么?是强大的实力带给这位谭公子志在必得的信心体现!

  奥门的老牌家族,谢家在香江的话事人,“谢利源金铺”和“谢利源投资公司”的掌舵者谢治朝,又要如何应对?

  全场的焦点一时又转向了这一桌。

  是可忍孰不可忍!

  谢治朝热血上涌,就要举手不顾一切地继续加价,却被身后的一只手紧紧地拽了一把,回头看时,却见一个中年人对他微微摇了摇头。

  那是他的本家堂叔,一向帮着他打理香江的这摊生意。他微一愣神,徒然间想起了自家公司现在面临的窘迫状况,那如山般压在心头的噩梦让他的勇气一下消失,颓然跌坐回了座位之上。

  全场顿时陷入了一丝诡异的寂静之中。

  好在,还有我们的金牌司仪何守信。

  他不失时机的声音响起:“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啊,来自大陆的谭公子和来自奥门的谢公子都是少年俊杰,年轻一代中的翘楚,为了这最后一个献出爱心的机会,不惜你争我夺,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为香江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

  掌声响起,化解了现场的尴尬,何守信继续说道:“现在是谭公子出价65万,还有没有更高的出价了?65万第一次……65万第二次……”

  木槌落下。

  “成交,让我们恭喜这位来自大陆的谭振华先生,贡献了全场最高的一笔慈善捐款!”

  掌声再次响起,追光灯适时投射到了这桌,将其笼罩其中,谭振华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整整衣袖,向全场四面一揖,然后走上了舞台。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我,谭振华,一个大陆人,一个华夏人,来了!”

  他这样想着,在心中发出了对全世界的通告。

  ……

  邵毅夫正了正自己的衣冠,也登上了舞台。

  这里,是他的国度。

  他奋斗半生,一手打造了这个雄霸香江、傲视东南亚的演艺帝国,那些所谓的主角,所谓的明星,所谓的偶像,都不过是他治下的臣子,只有他,才是这个帝国当之无愧的王,唯一的王!

  在这里,也只有他才有资格,用神的视角,俯瞰众生!

  所以,刚才发生的那一幕已经全然落在了他的眼中。

  他虽然喜欢那把壶,不过为了王的荣耀,捐出去也没什么,至于引起的那番争夺,在他看来不过是两个小孩在斗气罢了。

  不过么,这个最后的胜利者也算有点意思,年纪那么轻,看样子绝没有超过二十岁,而且还来自大陆。

  大陆啊,自己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回去过了?最后一次回到大陆,那还是什么时候?1947年还是1948年?这一晃,又是30多年过去了啊。

  邵毅夫心里想着这些,一面将那把“石瓢”交到了对面那大男孩手上,一面微笑着说道:“感谢谭振华先生为香江公益金慷慨解囊,这是我的心爱之物,你要好好待它。”

  因为知道谭振华来自大陆,所以从年轻时就走南闯北,精通好几种语言的邵毅夫用的是普通话。

  谭振华微笑着接过了那壶,点头答道:

  “贴易勾老业待韶,坳字塞涛信依软。”

  这句旁人无人能解的话,落在邵毅夫耳中,却仿佛一个晴天霹雳,在稍愣片刻后,这位纵横香江黑白两道的雄主,竟潇然泪下!

  

第277章乡音

  

  这突然的一幕,让一向颇有急智的金牌司仪何守信都愣在了当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谭振华说了什么?短短14个字,竟然能让香江演艺界的龙头老大,“TVB”和“邵氏影业”的双料董事局主席,雄视东南亚黑白两道的风云人物,邵毅夫邵六爷当场落泪?

  其实,谭振华只是用家乡甬港话念了两句诗而已,这两句诗,如果翻译成普通话应该是:

  “天一阁落叶待扫,鳌柱山涛声依然。”

  诗当然是谭振华自己写的,论水平也就勉强算得上马马虎虎,可是听在邵毅夫耳中,那就大有不同。

  因为,这一行诗中涉及了两个地名。

  天一阁,位于浙海省甬港市海曙区,始建于明朝中业,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天一阁也是华夏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当然,也因为这些原因,天一阁成为了甬港市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和代表建筑。

  鳌柱山,因山上修有一座“插天鳌柱塔”而得名。其位于甬港市镇海区东北三里的甬江口北岸,南濒甬江,北临东海,与南岸金鸡山隔江相望,形成天险,历史上被誉为《浙东玉门关》。因山外波涛汹涌,旧有“虎蹲涛吼”一景,文人雅士常喜结伴登山听涛,故又名“候涛”。

  这两个地方,都是谭振华老家甬港的著名景点,一个是人文建筑,一个是自然景观,可这与邵六爷的落泪,有什么关系吗?

  关系太大了。

  因为,这位叱诧东南亚,雄踞香江,通吃黑白两道的邵毅夫邵六爷,就是甬港镇海人,而谭振华诗中提及的“鳌柱山”,就在他祖宅门前!

  而且,当年邵六爷刚入行,与其兄在旧魔都创立第一家影业公司的时候,起的名号就叫“天一影业”!

  所以,被谭振华的身份所感,再被其用乡音念出了这句诗,邵六爷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撒下了几滴英雄泪。

  不过邵六爷毕竟是成名已久的人物,短暂的情绪波动片刻之后,马上恢复了镇定,他握住谭振华的手小声问道:“谭小友,听口音和话里的意思,你是浙海甬港人?”

  谭振华点头微笑道:“正是,振华见过同乡先贤毅夫先生。”

  邵毅夫点头道:“好说好说,你姓谭?”

  谭振华点头应是。

  邵毅夫又问:“姓谭啊,那不知小友可知道一位与你同姓的正修先生?”

  这回轮到谭振华发愣了。

  前文说过,谭家乃是甬港大姓,谭振华的曾祖父曾在旧魔都创业并开设了一家工厂,也算旧魔都一位小有名气的民族资本家,而他的这位曾祖父,大名谭玉,又有个表字,就是正修!

  于是他试探地问道:“六爷,您说的这位正修先生,可是单名一个玉字,曾在魔都开设工厂,并捐资扩建了甬港第一中学的正修先生?”

  邵毅夫瞪大了眼睛道:“不错,怎么小友你认识他?”

  谭振华老实答道:“先祖不敢提名讳,正修先生正是家曾祖。

  “当真?”谭振华忽觉握住自己的手上用力一紧。

  “事关家祖,小子哪敢乱言。”

  想想也是,华夏最重家族传承,除了个别攀龙附凤之徒,哪有乱认祖宗的?

  邵毅夫闻听此言,徒然爆发出一阵哈哈大笑:“想不到,今日有缘,竟得见故人之后!”

  谭振华这算明白了,感情这位邵六爷与自己的曾祖父竟然认识,而且看情形还挺熟!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当年在旧魔都打拼的甬港人数量相当不少,而旧魔都上海滩,那是出了名的鱼龙混杂。想要混出头,光靠自己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了些,随便被什么人算计下,就有可能多年辛苦顷刻化为乌有,所谓“十里洋场,朝起暮伏”说的就是这个了。

  所以,以同乡结为商会互相声援是最常见的抱团办法,谭正修和邵毅夫都算在旧魔都混出了点名堂的人物,又是乡梓,互相认识一点都不意外。

  就听邵毅夫又问:“那,正修先生一向可好?”

  谭振华黯然答道:“因为‘江亚轮’事件,家曾祖母不幸陨没,曾祖父伤心其事,身体一向不太好,算起来仙游已经差不多快十多年了。”

  谭振华这么一说,邵毅夫再无疑问。因为,正修先生的夫人陨在“江亚轮”上他可是知道的,而且,那船上陨没的人中,还有他好几位同乡好友。

  听到故人已长辞,邵毅夫也黯然了片刻,随即恢复了神情说道:“逝者已矣,生者当自勉,今日我这把‘石瓢’落在你手中,也是天意。来,谭小友,别的话日后再说,今天先让我们把这件事做完。”

  此言正合谭振华心意,他今日一行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还有两个意外之喜,一个当然是自己处心积虑想要接近的邵六爷居然与自己有着通家之好,想来日后机缘不浅,另一个当然就是无巧不成书地与李家二公子李哲凯坐了一桌,都是同龄人,一番畅谈下来,早就化解了当初的那点不快,甚至都已经约好了再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