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65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谭振华笑着说道:“有个高人教导过我,说好人如果要和坏人斗,且想治住坏人,那就必须得比坏人更坏!”

  刘梅笑道:“这谁说的,仔细想想其实还真有道理,不会是那个詹瘸子吧?”

  谭振华只好笑而不语。

  刘梅见他不肯说,也不再追问,而是继续自己的问题:“振华,那这第二条你说完了,我也听明白了,觉得确实是一条可行的对策,那你的第三条路又是什么?”

  谭振华听见刘梅这一问,脸上忽然露出了奇怪的神色,同时问出了一个看似浑不相干的问题:

  “刘阿姨,你胆子大不大?”

  

第369章谭振华的葫芦

  

  听见谭振华这么一问,刘梅顿时一愣,她奇怪地问道:“怎么,振华,你说的这第三条路和我胆子大不大有什么关系?莫非还有什么危险?”

  “严格说来,这第三条路其实就是第二条路的延伸,只不过,在第二条路的结果全部达成之后,向前再迈了一步。”谭振华不紧不慢地答道。

  “再迈一步?再迈哪一步?”刘梅不解地问道。

  在她看来,谭振华的这第二步具有相当高的可操作性,能成功的可能也相当的大,刚才顺着谭振华的引导一路思考下来,她甚至都已经决定了在拿下劳动服务公司后,先用来开刀……祭旗……嗯,还是试点这个词比较好点——的对象。

  甚至,谭振华没有提到的几个方面,比如与所里的关系以及某些公用福利设施的使用与费用结算问题她都有了初步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还比较粗浅,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她相信,回去后好好琢磨一下应该能得到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自己好歹也算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这个抢来的干儿子吧?

  刘梅相信,经过这一番整治,劳动服务公司肯定能面貌一新,并且实现扭亏为盈。

  但是,做了这些事情以后,难道还不够吗?她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

  “这一步,迈出去以后便是海阔天空,但是,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面对各种巨大的压力,而形成这些压力的源头,来自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政策面的波动,比如人们的思想意识,比如因为切入陌生领域而必须面对的截然不同的竞争对手以及竞争手段。”谭振华沉声说道。

  刘梅皱眉:“振华你越说阿姨这心就越慌了,你能不能别再闷着葫芦摇了,快点说这第三条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那我就说了。潘叔、刘阿姨,我有言在先,不管您二位参不参加进来,我这一步是肯定要迈出去的,只不过时间早晚问题,而且,我已经为这件事做了一些准备。”

  望着对面两位探寻的眼神,谭振华开始了娓娓的讲述。

  ……

  送走了满脸震惊与不可思议的潘水生、刘梅夫妇,谭振华默默盘算了一阵,然后拿起了电话。

  照例经过了漫长的折腾等待,当电话终于接通以后,他对着话筒那边沉声说道:“鹏夏,咱们的计划可能稍微有些变化,你最近有空吗?有空就上来一趟,嗯,我想想,也许可以和邵老爷子一起,有些事情,我需要当面和你谈谈。”

  由于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这天晚上谭振华竟然难得地失眠了,直到将近清晨才勉强睡了过去,而且即便是这样也没睡好,无数事件和人物交替出现在梦境之中,直到他被刺耳的电话铃声吵醒。

  一看表,才7点多钟,“谁这么早啊?”他嘟囔着,从床上爬了起来,拿起了电话。

  “振华,别睡了,赶紧收拾收拾跟我去火车站,我们马上出发!”

  “谁……哦,郭老师啊,您好,今天这么早啊,还有,这么急匆匆的,出发去哪儿啊?”

  “早什么早,现在都快7点半了,你昨晚干啥去了,到现在还不起床!我查过时刻表,9点有一班去魔都的火车,老马在等我们,你赶紧!”话筒里传来的声音难得的带上了一丝温怒。

  “哪个老马……老师你是说马总师吗?”毕竟刚醒,谭振华的脑子还没能正常运转起来,难得的出现了一丝卡壳。

  “还能是谁,当然是他,你快点!”

  听筒里传来的“嘟嘟”声说明郭蓉玮已经挂断了电话,谭振华手举话筒使劲甩了甩头,让自己清醒了一些,然后瞬间反应过来“卧槽,这是大事啊!”

  他一看手表,嗯,7点半,赶9点的火车应该来得及,当然,做个弊也是必须的。

  拨动着电话机上的号码拨盘,他再次使出了大召唤术。

  又被当成司机使唤的詹诺竹一路吐槽着将车开得飞快,见面后谭振华理所当然地被郭蓉玮好一通埋怨,而当这师徒二人踏入挂着“魔都飞机制造厂”匾额的大门并一路问着寻到了一间低矮的平房前的时候,已经是傍晚的6点。

  随着郭蓉玮的叩击,门打开了,谭振华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运十”总师,马峰山。

  眼前的这位马总师,个头不高,身材瘦削,面庞清癯,眉宇紧锁似有难题未解,蜡黄的脸色中隐隐泛青,倒真像是大病未愈的模样。

  他开门见到是郭蓉玮,一面伸出手与他紧紧一握,一面微笑道:“老郭,你来啦,欢迎欢迎。”

  随后,他将脸转向了谭振华的方向招呼道:“这位一定就是老郭你电话里提到的那位谭振华同学了,振华你好。”

  谭振华也赶紧迎上前去伸出手来,等到和马峰山握上了,才感觉到手心里一片冰凉,不由得心中暗道:“看来,这位马总师倒也不完全是心病,他这身体的确是有问题。”

  三人进了小屋,谭振华环顾四周,见屋内的陈设相当的简朴甚至可以说是简陋,除了一张单人木床、几张老式的桌椅和一架放在屋角的收音机,几乎没别的什么家具。

  然而,这小小的屋中却异常的拥挤,让人难以找到立足的地方,因为,这屋内几乎每一寸空间都被书和图纸占据了。

  马峰山看着自己乱糟糟的屋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你看,我这宿舍就我一个人住,平时也没人来,就懒得打扫了,我这就收拾一下。”

  郭蓉玮笑道:“老马你也真是的,屋内放这么多书也就算了,堆那么些图纸又做什么?下了班就应该放松些,别把工作带回家,劳逸结合才是正道。”

  他嘴里一边说着,一边招呼了谭振华一起动手,简单收拾了一下,腾出了点地方,马峰山又烧了一壶开水给大家都倒上,三人终于落了座。

  坐下以后,马峰山的视线就在这师徒二人的脸上扫来扫去,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老郭,你这次找我又说是大事,又不肯说明白,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郭蓉玮笑着一指谭振华道:“我没带葫芦,葫芦在他那儿。”

  

第370章竞争对手

  

  见到马峰山狐疑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谭振华轻咳一声,开门见山地问道:“马总师,你可曾听说过“BAC”这款客机?”

  马峰山微微愣了一下,在他的想法里,这位与郭蓉玮一同前来的谭振华同学,最多也就是老郭的得意弟子之类,那么,与自己的这次见面谈话理应由郭蓉玮来主导才对,可为什么倒是这位谭同学来提问?

  而且,他也从好几个渠道听说了郭蓉玮向部里提出的这个“BAC”计划,包括郭蓉玮自己也没向他隐瞒,在年初他做计划和向上的汇报材料的时候,郭蓉玮还特意打了好几个电话来征询自己的意见。

  这件事,难道不应该是老郭亲自主导么?难道,这个学生,已经让郭大教授满意到可以放手承担这么大的事情了?

  郭蓉玮看着马峰山略显踌躇的表情,笑着解释道:“老马你别多心,我这个学生啊,他其实是挂名的,并没有在我们宁航读书。这小子贼着呢,他已经考上了米国的斯坦福大学电子系,秋天就要去留学了,至于他在“BAC”项目当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呵呵,这容我先卖个关子,你也不要多问,总之,只要不涉密的问题,你就当他问的就是我问的好了。”

  马峰山虽然还是一脑门子雾水,不过还是点头应道:“你问的是一架不列颠的飞机,还是民航机,有啥密可保的?要保,也是不列颠那边保吧。”

  顿了顿,他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开口道:“你们说的这个“BAC”,应该就是“不列颠宇航公司”设计制造的“BAC1-11”吧,这的确是一架好飞机。”

  谭振华心头暗乐,这开头,和当初郭蓉玮第一次谈到这架飞机时候的语气,简直一模一样。这么看来,自己当初利用不算太多的航空知识挑出的这位,还真是蒙对了。

  打开了话匣子,谈的又是自己专业的领域,马峰山开始了娓娓的讲述:

  “既然谈到了“BAC”,那就不能不先谈谈设计和制造它的“不列颠宇航公司”。

  “这是一家具有非常悠久历史的公司,起初并不叫这个名字,1960年,由维克斯公司、布里斯托尔公司和不列颠电力公司重组而诞生的这家企业最初的名称是“不列颠飞机公司”,而到了1978年,霍克西德利公司和苏格栏航空公司又合并了进来,才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哦,对了,振华同学你可能不知道,我解释一下,这家后来合并进来的“霍克西德利公司”本身也具有非常强的飞机设计制造能力,目前占据我们华夏最大数量的民航机队“三叉戟”飞机就是由这家公司设计制造的。”

  “所以,经过这么合并以后的“不列颠宇航公司”,可以说拥有了欧洲首屈一指的飞机设计和制造能力,而你们说到的这架“BAC1-11”,就是这家公司旗下最成功的的民用航空产品。”

  马峰山毫不犹豫地用几个“最”表达了自己对“BAC1-11”这架飞机以及设计、制造了这架飞机的“不列颠宇航公司”的赞赏。

  “说回飞机本身。这架飞机应该是从1960年左右开始设计,1963年进行了原型机首飞,按照欧洲这些航空制造企业操作民航机项目的惯例,在首飞之前,它就已经收到了多家航空公司的订单。”

  “但是,这架飞机的试飞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63年10月,其中一架参加试飞的飞机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经过后来的原因分析,发现事故是由于“深度失速”引起的,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与尾部的发动机在高迎角下的对冲效应,该效应导致尾翼气流减少,从而导致了灾难性的结果。”

  “也正因为这起事故,“不列颠宇航公司”对飞机的设计进行了重大修改,设计并添加了被称为“振动杆”和“推杆”的设备,并重新设计了机翼的前缘,使气流能顺畅进入发动机和尾翼。经过了这番修改,“BAC”成为了一款非常安全的飞机。”

  “到了1964年,这款飞机获得了包括不列颠本国在内主要欧洲国家及米国的飞行认证,并正式开始向用户交付,1965年1月进行了第一次商业飞行,而到1966年就已经交付了超过40架飞机,甚至打入了竞争激励的米国市场。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不列颠宇航公司”不得不在其位于Weybridge的第二工厂又辟了一条生产线,可见其成功。”

  “据我所知,已经交付的“BAC1-11”包括其各发展型,应该已经超过了400架,要算起来,应该是到目前为止,不列颠整个民用航空领域销量最大的客机了。”

  “那么,这架飞机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谭振华问道。

  马峰山想了想答道:“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三点。”

  “首先肯定是安全,至于原因这个我刚才已经解释过了,而且它从1973年以后生产的新飞机就都具备了“盲降”也就是仪表降落能力,这让它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它交付用户开始的十多年的飞行记录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然后呢,就是其实用性和经济性。”

  “这款飞机起初的型号能够载客80人,而到现在我所了解到它最新的改型是1978年投入生产的“BAC1-11-500”, 最大载客已经可以达到136人,而单位油耗反而降低了7%,这对于民航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提升。”

  “最后就是舒适性,而这主要体现在对客舱内噪音的控制。”

  “这款飞机的发动机也就是主要噪声源布置在飞机尾部,天然具备距离客舱较远的优势,再经过不断的改进发动机,使得噪音进一步降低,这也使得乘客更愿意选择这款飞机乘坐。”

  说到这里,马峰山略略停顿了一下,低头喝了一口水,顺便整理一下思路。谭振华则趁机插话问道:“马总师,那么这架飞机在国际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表现又如何?”

  马峰山闻听此问,手上的动作就是一僵,差点将杯中的水都泼溅出来,他定了定心神,然后抬头深深看了谭振华一眼,随即答道:“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波音公司”的“波音737-200”以及“麦-道”公司的“DC-9”。而这个“DC-9”,正是我们华夏正在洽谈引进生产的“MD-82”的原型机。”

  

第371章前缘

  

  马峰山说完了这话,屋内顿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三人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气氛一时凝重无比。

  最后还是郭蓉玮打破了沉默开口劝道:“老马,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也只能尽人事知天命,但求问心无愧即可。”

  马峰山闻言长叹一声,苦笑道:“老郭你说的不错,而且现在说什么可能都已经晚了。再说,就我现在这个身体,很多事也是有心无力,唉……只是辛苦了步石他们几个。”

  郭蓉玮再劝道:“是啊,事已至此,那就别去想那么多了,先养好身体再讲其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么,再说事情还没有到最后绝望的时候,也许还有别的转机也说不定。”

  闻听此言,马峰山强自振奋了精神,再次开口道:“老郭,你这次来,肯定不是光为了说这几句安慰我的话的对吧?还是先讲讲你的来意,我这都长篇大论半天了,你和你这位学生的葫芦还是没掏出来。不过我猜,应该就是与你向部里提出的这个“BAC”项目有关吧?”

  郭蓉玮冲着谭振华的方向努努嘴道:“其实不是我找你,而是这小子找你。”

  “他?”

  谭振华笑着答道:“马总师,真的是我。”

  马峰山越发狐疑:“小伙子,刚才听老郭介绍,你秋天就要到米国留学,学的还是和我们航空八竿子打不着的电子,你这千里迢迢从宁都跑到魔都来找我,到底有什么事?”

  从宁都到魔都,铁路里程也就三百来公里,可是在80年代初期,还真算得上是千里迢迢。

  谭振华笑道:“马总师,您先别急,我的问题还没有问完。”

  马峰山虽然心中奇怪,但出于礼貌,还是说道:“那好,还有什么问题,你接着问。”

  “我想问问马总师,您刚才介绍了那么多“BAC1-11”的基本情况,那要是按照您的判断,假如有机会的话,我是说假如啊,那这架飞机值不值得引进呢?”

  “呵呵,当然是值得的,其实,我们华夏当年就与不列颠洽谈过引进的事宜。”

  “哦?”这倒是个新闻,就连行业内人士郭蓉玮都从来没听说过。

  “这事说来话长,而且要绕很大的一个圈子。”马峰山见这两位都流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便继续说道:“如果你们想知道,那我也不妨跟你们讲讲这其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