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79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所以当马峰山终于问及了他的资产状况的时候,他也决定如实相告:“马总,我也不瞒你,其实,我上次到魔都找您就是想最后确定一下这个“BAC”计划的可行性,因为,这将有助于我做出最后的决策,也就是到底要不要投资这个项目,至于我的资产么,我想,到今天应该超过4个亿了吧?嗯,我说的是美金。”

  “什么?你说真的?”

  马峰山刚端起面前的茶杯准备润润喉咙,就被谭振华说出的这个恐怖数字吓得“哐当”一声又把茶杯砸在了桌上,好在玻璃没碎,可也溅了一桌子的茶水。

  他顾不得自己也被溅湿的衣服,“腾”地站起身来,嗓音发颤地问道:“振华,你,你说的是真的?你没骗我?”

  谭振华笑着答道:“马总师,您先别激动,我说的当然是真的,再说,我也没有骗您的理由对么?在座的这几位香江来客都可以当我的见证。”

  等马峰山好不容易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坐回了座位,他接着说道:“马总师,关于这个“BAC”项目,刚才我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马峰山屁股刚挨到板凳,立马又站了起来,而且不但他站起来了,就连同来的吕光杰和王清平也都坐不住了,同时站了起来,齐声问道:

  “是什么?!”

  

第404章不许吃独食

  

  谭振华却不忙着回答,而是招呼几位都再次坐了下来,并且紧跟着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吕书记、王厂长,您二位来的正好,小子我有一个问题正想要请教。”

  吕、王二人对望一眼,便由两人中资格更老一些的吕光杰开口道:“谭总,您请问吧,只要不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

  好么,听到了小谭谭的身家,这位副部级的高官连“谭总”都叫出来了,这可不是改开20年后的华夏,“总”字满天飞,现在可是社会风气严谨的1982年,称呼一人为“总”,那得这人有实际的职务在身。

  不过话说回来,小谭谭先现在的状况,倒也确实当得起这个“总”的称呼。

  当然了,依着谭二公子一贯的作风,他是必须要谦虚几句的:“吕书记,您别称呼我谭总,我年纪还小,离18岁都还差着几个月呢,您还是叫我小谭好了,或者振华也行,事先说明,我可不是香江人,我是地地道道的大陆人,老家就在咱们脚下的甬港市,现在居住在宁都。”

  他不说这些还好,一说出来对面这三位更是满头雾水,这谭小子什么来头,一个大陆的孩子,17岁就有了4个亿美金的身家,难道是,上面有大人物撑腰?可真要那样的话,自己怎么也该有所耳闻,可从没听说过哪位姓谭的高官有这样的儿孙啊?还有,即便是真有这样的儿孙,那不也应该低调低调再低调么?谁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城自己这么大的家产啊?那不是授人以柄么?

  谭振华才不管这三人在琢磨什么,就这样让他们自己脑补也好,他继续说道:“那我就问了啊,有什么唐突别见怪。”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我想问的问题是,如果我这个项目,得不到部里,也就是三机部的支持,你们两家,还能做么?”

  “这个……”

  吕、王两位实在没想到,谭振华这个问题,一下就问到了他们的痛点。

  无论是魔都厂还是西飞厂,他们都还有一个婆婆,也就是三机部管着,按照以往的惯例,稍微大点的事情都要请示汇报以后才能执行,他们私下都曾经发过牢骚,说特么的就连放个屁都有人来闻闻香臭……

  更何况这种涉及到大飞机、上亿投资的重大项目?如果按照一般的流程,等到他们把项目报上去,上面再派人来了解情况,在组团去不列颠考察考察,讨论讨论,研究研究……那就算能批下来,估计黄花菜都凉透了!

  更何况,据他们所知,上面好像还在接触一个极其类似的米国的“MD-82”项目?

  想到这里,王清平突然灵机一动,开口道:“这样啊,振华……同志,我觉得这件事吧,老吕可能是不大方便的,毕竟他那里现在正在忙活着“运十”这一摊子的大事,而且听说还有个米国的项目在盯着他们,而且他胆儿还小。不过我这里就不一样了,正处于青黄不接等米下锅的阶段,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再没项目,我这儿怕不是要饿死几个……咳咳咳。”

  “所以我才不管部里怎么说呢,今年年初的时候,上面不是下发过一份文件么?说要部里放权,国营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再“等靠要”,必须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和投资,所以,只要你的条件我能接受,我们西飞厂能满足你的要求,这事儿啊,就能办!最多,我来个先斩后奏!”

  他这么说完,吕光杰立刻就不愿意了:“我说王厂长,你这话说的就不地道了,什么叫我这里不方便?什么叫我胆儿小,我告诉你老王,要真论起造大飞机,特别是客机,我魔都飞机厂的能耐和经验可比你西飞丰富多了,咱的“运十”虽然还有点问题没解决,可它毕竟已经飞上天了!”

  王清平立刻反唇相讥:“不错,“运十”是上天了不假,不过,要没有当初我们西飞还有3603支援的人马,你能飞起来不?别的不说,就眼前这人,你现在的总师,老马,马峰山,那也是你们当初挖我们的墙角!”

  “嘿嘿嘿,当初那叫全国一盘棋,服从国家分配,老马现在人在魔都,那就是我的人,话说回来,要按照你到逻辑,当初,人老马不也是你们从哈飞死乞白赖挖过来的?老马你自己说,我说的对不对?”

  马峰山一捂脸,差点说出我不认识这两位。话说这俩货加起来都一百多岁了,可是从火车上一路撕逼到现在都没消停过,可偏偏他还两边都不能得罪,只好重重咳嗽了一声,提醒他们,此处还有外人在场。

  马峰山的这声咳嗽终于让吕、王二人回到了现实,想起了这会议室中还坐着好几位,而且还是潜在的客户以及合作伙伴,顿时住了嘴,不过,两双眼睛还是不甘示弱地狠狠瞪了对方一眼。

  马峰山则满脸无奈地看着谭振华道:“振华,你看这……”

  谭振华憋着笑打圆场说道:“两位领导,我这事还没说呢,咱先别争行不?”

  见他开口,吕、王二位终于将视线转了过来,这才想起,这位小财主还没表态,“BAC”项目到底能不能成,还得这位少爷开金口同意,顿时眼光中充满了脉脉含情……

  谭振华被这两位糙老爷们的目光盯得直发毛,只好强忍住想要哈哈狂笑的冲动说道:“我呢,是决心要搞这个“BAC”项目的,但是,我也有几点要求。”

  对面三人异口同声说道:“有什么要求,赶紧说。”

  “这第一呢,就是这个项目一定要采用合股的方式,我投入外汇现金,而合作方投入生产用的土地、厂房、人员等一应准备事项,双方各占一半的股权,生产管理权归合作方所有,经营销售权则归于我所有。”

  吕光杰问道:“振华,你为啥要这么划分双方的职能?既然已经成立了合资公司,那不是应该大家商量着办么?”

  谭振华答道:“大家商量着办那也没错,不过,你们都是国营企业的当家人,有些时候,某些你们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受到各种压力的干扰,而这些决定可能并不符合客观的商业规律,为了预防这一点,我才需要提前做好约定并写在将来的合作合同中。”

  这段话谭振华说的拗口,不过,对面的吕、王两位却都听懂了,不但听懂了,而且还在心中暗暗佩服,这位年纪轻轻的小谭总对华夏的现状看得相当的透彻,他这是隐晦地提醒他们,将来面对某些来自上层的压力的时候,可以拿这份合同来抵挡一番。

  王清平听完这条,哈哈一笑道:“老吕,这下没说的了吧,就这第一条,就没你魔都什么事儿了,你那点地盘,还被“运十”占着呢,哪有我大西北来的爽利?想要多大地方,就有多大地方!”

  吕光杰则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道:“你别得意的太早,这才第一条,后面还不知道有啥呢!”

  谭振华则笑道:“这第二条啊,的确有点为难,就是与我合作的这家,不许吃独食。”

  “……啥意思?”

  

第405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意思很简单,就是与我合资的虽然是一家,但是,这项业务,除了总装以外,却必须分润其他家一起做,打个比方,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啊,我最终与西飞厂建立了合资公司,那么这个最后的总装线肯定是在西飞厂了,但是,很多部件的制造,就不能全部由西飞厂完成,而是必须分包出去,比方说,魔都厂就可以承接尾翼或者其他部件的制造。”

  王清平愣了一下问道:“为什么?难道你还怕我们西飞厂做不了一个小小的尾翼?谭总我可要告诉你,我们西飞厂去年年底的时候就通过了“波音”公司的认证体系,获得了其颁发的“飞机零部件供应商资格认证铜牌”,可以在“波音”公司只提供图纸的情况下,自行安排原材料采购及工装制造,虽然具体的代工零件还在最后的洽谈中,但是就这实力在我们华夏可是独一份!而且,谭总你又想要国内哪些厂家参与进来?”

  还有这事?谭振华可是第一次听说。

  他所不知道的是,当他尚没有煽动他那小小的翅膀,打算牵引着华夏飞机制造工艺和水平向更高一级台阶前进的时候,华夏航空工业的奋斗者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

  1980年9月4日,西飞小心翼翼地踏出了他们走向未来的第一步——与加拿大庞巴迪宇航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为CL-215/45水上飞机加工包括副翼在内的七个重要零部件,方式为来图来料,从此开启了国际合作业务。

  不过,庞巴迪拿来合作的这款飞机只是一款年销量只有区区几架的特种用途小飞机,而且来图来料的方式让西飞厂也只能够赚点微薄的加工费,这对于体量庞大的西飞厂来说,实在是连塞点牙缝都不够的,所以,他们迅速将目光投向了与自己企业极为相似的米国波音。

  彼时的波音,还不是谭振华后世那个世界航空业的霸主企业,其所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国内有一直笼罩在它头上的阴云——麦道,还有一个中途乱入的搅局者——洛克希德。后者虽然只有一款名叫“三星L1-1011”的三发洲际客机,但其在市场上的操作手法却异常的凶猛……

  除此之外,老欧洲还有一票航空企业也在积极地竞争,高卢的达索和南方两家公司都有能与波音一较长短的产品,老牌工业强国不列颠在整合完国内的航空企业后,也将虽然有些老迈但依然有潜力可挖的“BAC”不断改进以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除此以外,他们更是联合起来,推出了足够与波音一较长短的企业“空中客车公司”,其旗下“A300”客机的销量逐年上升,已经有了足够与米国民航企业竞争的实力。

  面对这种情况,对于主动找上门来的西飞,波音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欢迎的,毕竟,打入这一有着十亿人口和广大国土面积的市场,是波音和他的竞争对手们,都迫切需要做到的。

  谁都知道,那里,是最可能迅速成长起来的未来。

  所以波音公司迅速对西飞的合作请求给与了回应,派人帮助西飞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认证体系,并商讨了今后进一步合作的可能和范围。

  这是王清平的第一等得意事,也是他此行争取将谭振华的“BAC”计划囫囵一口吞下的底气所在。

  谭振华笑道:“王厂长别激动,你西飞厂能做到的,我相信别的整机厂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坐到,所以啊,我想把盛飞、蓉飞、陕飞、魔飞、宏都、哈飞、贵飞这几家都邀请过来,参加这架飞机的制造!”

  这话说完,对面三人顿时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这位年纪小小的老板谭振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连这边的几位香江来客也一时猜不透他的心思。

  马峰山试探地问道:“振华,你这个意思,是怕西飞厂一家吃不下你的这个“BAC”,所以,要调动整个华夏航空工业中,所有的整机生产企业来参与么?”

  的确,被谭振华点了名的这8家企业,就是华夏航空工业的精华所在,也是都能独立制造飞机整机的企业,而且每家都有自己的专长,当然,其中又以盛飞、蓉飞、陕飞、西飞、宏都这五家实力最为强大,华夏主战装备的飞机型号,基本都出自这五家。

  谭振华笑着摇摇头道:“是,也不是。”

  然后他望着对面三双疑惑的眼睛缓缓开口道:“我听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哈,我明白了!”

  王清平略略一愣,随即便领悟了其中的奥妙,挥拳一擂桌子,大声喝道,“谭总,就凭你这句话,这条件我答应了,下面还有什么条件,一起都说出来吧,只要不违反党纪国法,不让我们西飞吃太大的亏,我都应下了!”

  吕光杰虽然没有王清平表现得那么冲动,却也面露了然的神情,嘴角含笑,看着谭振华的眼神却带了欣赏。

  只有马峰山依然那还是懵懵懂懂,追问道:“振华,你这话说的云山雾罩的,到底什么意思?”

  王清平嘴快,不等谭振华回答便解释道:“谭总的意思就是,拉着咱们华夏所有的整机厂一起下水,有钱一起挣,偏偏就先瞒着部里,利用年初那个文件给开的口子,咱们先把生米给做成了熟饭,反正谭总有钱有客户,咱们几家厂有人有设备有地皮厂房,本就不求着部里什么,等到时候飞机上了天,木已成舟,那就……嘿嘿嘿,谭总,你这招真是高明!怎么样,老吕,这下我接这总装线的事情,你还有意见么?”

  吕光杰毕竟老成持重,微笑着摇摇头道:“别急,先听谭总把话讲完。”

  谭振华笑着接茬道:“是的,我还有最后一条。”

  “是什么?”

  “王厂长还要联络一下你的兄弟单位,就是西京航空发动机厂做好准备,因为如果可能的话,我打算这次同时引进“斯贝”发动机的民用最新型号“MK606”用作“BAC1-11-500”的动力,并购买这款发动机的所有延展专利和生产许可,希望他们能协同这款发动机的生产仿制工作。”

  

第406章斯贝之殇

  

  谭振华这话说完,屋内突然陷入了一种怪异的寂静,吕光杰和王清平、马峰山三人对望一眼,脸上都闪过了一抹尴尬。

  见他们表情奇怪,谭振华不由得追问道:“怎么,这事有什么困难么?”

  最后还是王清平轻轻咳嗽了一下,掩饰了自己刚才的表情,开口解释道:“那个,谭总,这事情吧,确实有点为难。”

  谭振华明知故问:“有什么为难的?不妨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那个,那个,其实,我们本来就有“斯贝”发动机。”王清平吞吞吐吐地说道:“不过,是“斯贝”的军用带加力版本,不太适合上民用的客机,只不过,只不过……”

  “只不过,买来以后,仿制的工作进行到了一半,就下马了,对么?”

  “咦?谭总你知道这件事?”

  谭振华微微点了点头。

  “斯贝”发动机,确切地说,是其军用加力版本“斯贝MK202”,其在华夏的命运,就如“运十”一样,充满了曲折离奇的悲剧色彩,不过还好,它最后总算有了一个还算圆满的结局。

  前文说过,随着70年代初期华夏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渐渐好转,精明的西方商人们也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到了华夏这个拥有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和10亿人口基数的巨大潜力消费市场,而国力渐弱的不列颠人显然更加急迫。

  在通过巴铁将几架“二手”“三叉戟”客机成功销售到华夏以后,不列颠人乘势追击,在华夏开展了一系列的推销活动,并成功将这款并不算成功的飞机卖出了39架,占据了该款飞机全部117架销量的33%,并使得华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三叉戟”用户。

  当然,随着“三叉戟”客机同时进入华夏的,还有“斯贝”发动机的民用版本“斯贝MK512”。

  这款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先进的发动机在华夏初一露面,立刻就引起了军方的注意,其推力大、油耗低、可维护性好、使用寿命长且皮实耐糙的特点顿时将华夏当时使用的一众“涡喷”给比了下去。

  所以,当该发动机的总师,“罗罗”公司的斯坦利.胡克带领一个四人的小代表团来到华夏,进行包括“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等一系列先进装备推销的时候,最终的成果只有一项,就是这个“斯贝”发动机的军用带加力版本,“MK202”。

  1975年12月,华夏与“罗罗”公司签署了最终合同,花费7679万英镑购买了全套专利、生产许可证以及52台原装发动机,并立即开展了仿制工作。

  开始的时候,这项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利用当时搞大项目所一贯采用的“举国体制”,第一次“斯贝会战”在西京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包括当时的政务院副总理在内的多位高官多次前往视察,时任三机部副部长的莫文翔甚至亲自在负责项目牵头的“西京航空发动机厂”蹲点协调参与“会战”各单位之间的组织协调组工作。

  在发现华夏当前生产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斯贝”的制造精度等条件后,华夏又咬牙花费了超过1亿英镑,从西方各工业机床生产的先进国家进口了700余套,包括电解加工、电子束焊、精铸、精锻等先进的加工设备,并掌握了金属喷涂、真空热处理、管子轨迹焊、真空钎焊、数控弯管等13项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此举一下将“西京航空发动机厂”的生产技术从五十年代水平一跃达到七十年代末的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这一系列努力,在使用不列颠方面提供零部件毛胚母料的基础上,仅仅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华夏航空人便以令人惊诧的效率装配出了4台与不列颠同等条件的发动机,并于1979年试车成功。

  1980年,这4台“斯贝”中的2台在不列颠高空台试车成功并通过了150小时的疲劳强度试验,所有参数均符合技术要求,华夏与不列颠双方代表签署了发动机考核成功文件,至此华夏国产的“斯贝”发动机诞生了。

  此时的“斯贝”,零部件中的86.5%、金属材料中的72.5%已经实现了国产,仅仅只需要进口部分零件与材料毛坯,可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华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