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81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于是,他的怀里又多了一张价值一千万美元的支票。

  坐在一旁看了半天的王宽城笑道:“你们都捐了啊,不过你们都捐的是些楼啊啥的,光注重硬件了,要我说,这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软件的支持。”

  众人问他:“什么软件?”

  “就是啊,要让真正有心求学的学子们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中断他们的学业,这样才行。”

  众人皆点头道:“老王这条说的在理,你打算怎么办?”

  王宽城嘿嘿一笑道:“你们不知道吧,早在1963年我就在甬港捐资建立了东恩中学和东恩小学,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这次呢,我准备设立两个奖学金,其中一个就是针对我们甬港学子的,我打算出资5百万美元创立“王宽城育才奖学金”,专门用来奖励在咱们甬港中、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们,让他们好好用功,将来考上好的大学,能为我们华夏,也为我们甬港建设出力。”

  众人皆叹道:“老王这件事办的漂亮,想到我们没想到的地方去了。”

  谭振华好奇问道:“那,王老,您说的第二个奖学金又是什么?”

  “我打算再设立一个“王宽城教育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就不光是针对甬港了,而是整个华夏,只要有志去西方发达国家求学的学生都可以申请,通过考试以成绩定是否获得名额。”

  谭振华追问道:“那,王老,您这个基金会准备捐资多少,又如何运作,怎么保证这些出去留学的学生们不会留在海外不回来了呢?”

  王宽城答道:“这个好办,我打算啊,这个基金会的本金永远不动,只用每年的利息发放助学贷款,目前暂定出国留学生名额为一年50人,由国家组织专门的考试按成绩决定发放名额。如果留学生学成归国报效祖国,贷款可以减免甚至完全免还。但学成留在国外而不归的,就必须如数归还。”

  谭振华闻言顿时精神一振,一脸腼腆地靠上来说道:“那个,王爷爷啊,我马上也要出去留学了哎,正好最近手头有些紧,您能不能看在我也是“甬港会”一员的份上给走个后门……”

  王宽城一个脑崩砸在他脑壳上喝道:“臭小子,你还不够格!”

  谭振华捂着脑门眼泪汪汪地问道:“为啥我不够格,话说我这次托福考了全国第三……”

  王宽城阴笑道:“嘿嘿,我这个基金会啊,要求出去留学的必须是读博士,你够格吗?”

  “……那你不早说,害得我白卖了一次萌。”谭振华佯怒道。

  他这一番插科打诨,当然引起了一片老人家的哄笑之声。

  邵毅夫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假意呵斥道:“振华,你都什么身家了还要去占这点小便宜,也不害臊。”

  谭振华振振有词道:“爷爷,俗话说,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再说了蚊子再小也是肉么,我这点小钱钱要办那么多大事,当然要省着点花了,我都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瓣呢!”

  邵毅夫笑道:“行了行了,别哭穷了,你的事,咱们回头再说,话说回来,老王,你这基金会打算捐多少?”

  王宽城笑了笑,轻轻说出了一个数字,却震得所有在场的人心头发颤:

  “我捐一亿美金!”

  ……

  直到坐上了飞往西京的飞机,王清平才终于平复些了自己复杂的心情,昨晚那场轰轰烈烈的捐款行动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一张张挥舞的支票、每张支票后面那一长串的“0”以及金额后面跟着的货币符号,让他的心脏不争气地狂跳不止。

  按那位谭振华小朋友的话来说,这几位,只不过是“香江甬港会”的先头探路部队而已,仅仅5个人,一个晚上,就为华夏,为家乡捐出了1亿4千2百万美元!

  这等财力,实在太可怕了!

  就他所知,截止去年,也就是1981年,全华夏的外汇储备也只有27亿美元,这可是从建国以来到现在的全部积蓄!

  捐出了那么多,剩下的,加上没来的那些人,他们的身家加起来能有多少?恐怕会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这个“甬港会”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富可敌国!

  王清平的这个猜测,无限接近于事实,在谭振华前世的历史上,自1985年开始,由王宽城以及邵毅夫、包钰刚开始,“香江甬港会”的成员掀起了一拨为华夏、为甬港捐款的浪潮,主要的捐助方向以医疗、教育基础设施为主,别的不说,就举包钰刚捐建的这所“甬港大学”为例,可以引用著名作家陈祖芬的一段文字来说明。(因为是引用,芊之羽未敢更改一字,如与本书虚构故事有所不同,请读者们自行忽略)。

  “宁波大学校园,实在是世界奇观。一眼望去,包玉刚教学楼、包玉刚图书馆、包玉刚体育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职教楼、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黄陈月莉楼、曹光彪科技楼、李兴贵球场、宗瑞航海楼、锦绣学生活动中心、应虞房医疗中心、魏绍相天象馆、杏琴园、杏琴楼、杏琴苑、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绣山工程楼、思禹建工楼、李达三外语楼、汤于翰医疗中心,龙赛理科楼、曹光彪信息楼、包玉书科学楼……

  宁波人回国办学,实在是一种人文奇观。宁波大学校园里和宁波山区里建起的这一座座教学楼或者农村小学,每一座校舍都是情的回归,都是心的丰碑。”

  至于谭振华,他只不过是煽动了自己小小的翅膀,将这个时间表稍稍提前了一些而已。

  王清平不知道这些,他想着自己的心事:所以,自己追逐的那个“BAC”计划,还有6430厂的“斯贝”发动机,也许真的不仅仅是说说而已,那,要不要把老陈也叫上,他的那头猛兽已经停留在纸面上太久太久了……

  

第410章宾主尽欢

  

  当飞机平稳降落在西京西关机场的时候,夕阳已经落下,只留了一抹余晖将几朵云儿染得金红。

  西关机场位于西京市西郊,始建于1924年,虽经过多次整修如今也显得老迈不堪,不过,在新机场建设审批下来之前,还得靠它多顶一阵。

  到了这里,就到了王清平的地盘了,既然是主人,他当仁不让地率先走出了机舱。

  大西北的日落也来得稍微晚一些,现在又是夏季,所以,都已经接近晚上8点了,居然还能看得到晚霞,这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在这最后一抹晚霞的映照下走出了到达大厅。

  由于这是一次临时的访问,且与当地无关,所以王清平也没有通知西京市政府出面接待,只是提前安排了自己厂里的几辆车前来接机,是以场面就完全不如杭城的盛况了。

  不过,当他一马当先走出到达大厅的时候,却愣了一下,待他看清独立于大厅外那个白发飘飘的身影后,还是忍不住大喊了一声:“吴老,您怎么来了?”

  谭振华听见王清平的呼喊,不禁心头微动,抬眼望去,不由暗道:“难道是他?”

  就见王清平甩开众人,急走几步上前与那老者握手道:“吴老,您怎么会在这里?”

  那满头银发的老者微笑答道:“我今天到你厂里公干,恰巧听见了你打电话回来安排人手接待贵客,还说什么和大飞机有关,要你们厂通知我们厂也派人参加明天的会议,说有人在关心我们的“斯贝”发动机,既然这样,那我也就搭你们厂来接人的车过来看看,都是什么贵客降临了。”

  王清平笑道:“那还真是巧了,来,吴老,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些香江来的贵客。”

  “这位是香江大亨邵毅夫邵老先生,邵老,这位是我们华夏航空发动机专家吴达观吴老……”

  当下众人一通忙乱见礼,小谭谭年纪最轻,虽然王清平明知道投资大飞机这件事是以他为主,不过出于礼貌,还是把他安排在了最后一个。

  当终于轮到他的时候,不等王清平开口,他一个健步就冲上前去,紧紧握住这位老者的手使劲摇晃了几下才说道:“吴老好,我叫谭振华,久仰您的大名了!”

  吴达观哈哈大笑道:“小朋友嘴真甜,你远在香江,我深入内陆西京不说,从事的又是航空发动机这种难得见诸报端的事业,你怎么可能会听过我的名字?”

  谭振华心说您老人家的名声在我前世那可是如雷贯耳,谁不夸您一句“华夏航空发动机之父”?不过,现在他可不能这样说,而是开口解释道:“吴老,您误会了,我不是香江人,我是地道的华夏大陆人,祖籍浙海甬港,不过现在定居在宁都,我不但知道您的名字,我还知道您是江南省杨洲人,老家就挨在我们宁都边上,怎么样,吴老,我说的对吗?”

  吴达观奇道:“哟呵,小朋友有意思,居然连我的祖籍在哪里都知道,怎么你一个宁都的小伙子和这些香江的老爷爷们会挤在一起?”

  唐振华笑道:“吴老,此事说来话长,不过咱们明天不是还有的会吗?到时候您就明白了。”

  吴达观笑着打趣道:“好小子,居然还会卖关子,那我就等一天,倒要看看你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至于现在么,都走都走,老头子我在这里也站半天了,肚子饿的紧,小王啊,今天你准备了什么好吃的招待这些贵客?让我老人家蹭上一顿好不?”

  王清平笑道:“吴老肯光临,那我求之不得,上车上车,大家都上车,今天晚上我做东,给大家尝尝我们西北正宗风味,别的不敢说,至少羊肉管够!”

  他这是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了,为了把“BAC”这个项目拢住,别说是羊肉,就算这几位老人家提出要吃龙肉,他也打算想法去给牵一头来宰了下锅!

  所以,这一顿晚饭吃的真叫一个“宾主尽欢”。

  几位老人家上了点岁数,所以饮食一般以清淡为主,奈何王清平端上桌的菜都是正宗西北风味,大盆大碗,大鱼大肉的,老人家们只好浅尝辄止,倒是让跟来的一帮年轻人可以不管不顾地大快朵颐。

  这都不算什么,王清平不好灌老人家们的酒,不过对詹诺竹、余鹏夏、霍振霆这几位可就下了毒手,不但自己灌,还发动了厂里好几位副厂长、主任啥的来陪同的一起灌,余鹏夏和霍振霆这辈子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是以三两下就给整昏迷了,被人搀扶着回招待所闷头大睡去了;詹诺竹出身军人世家,自己还当过外勤,本来拍着胸脯号称自己是个大酒桶,扬言让人放马过来,结果很快也钻了桌肚,小谭谭则更惨,直接给灌成了一个间歇性喷泉……

  当第二天谭振华醒来的时候,早已是日上三竿,他都不知道自己昨天是怎么来的这房间,躺在床上又晕乎了半天才终于下定决心下了床,才下地,又一个趔趄差点一头栽倒,花了半天功夫终于稳定了身体,心中暗暗发誓,特么的再也不能在西北这块地方碰酒杯了,这儿哪里是“喝”酒啊,明明是用“倒”的好不好?“酒桶”都不能用来形容这些人,“酒缸”还差不多!

  谭振华真想知道,把这些家伙的血抽出来,能不能给点着喽?

  西飞厂的招待所条件还是挺不错的,或者说,是给他们这些人安排的房间条件都还行,毕竟这里经常有上面的大领导来参观或者督战,所以,谭振华住的这间房居然还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

  大夏天的一身燥热,他干脆拧开了龙头用凉水冲了把澡,这才觉得回了魂。

  从随身的行李里翻出一件短袖衬衫穿了,他刚准备出门瞧瞧状况,顺便看看几位老人家都住哪里了,再顺便觅个食——话说昨晚吃的那点好东西全喷光了,一点没剩下,太可惜了,现在肚里空空的,谭振华觉得自己现在肯定能吃得下一整只烤全羊。

  然后,他就听见有人敲门,一边还问着:“振华,醒了么?”

  居然是厉舒雄的声音。

  

第411章敬先驱

  

  谭振华急忙打开了门,一边往里让人一边说着:“厉老,您怎么来了?我已经起来了,有什么事您吩咐一声我直接到您房间就行,怎么能让您亲自走这一趟。”

  厉舒雄在“甬港会”里地位最为特别,此老是“香江甬港会”所有成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位,生于上个世纪,今年已经91岁高寿了,不问世事已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颐养天年,也就会里真有什么大事了,才会请这位“老大哥”出马坐镇。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对于这次回甬港“祭祖”探亲,他也最是积极,想来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能走得动的日子越来越少的缘故。

  谭振华扶着老人家坐下,又找服务员要来了一壶开水,就着招待所里备好的茶叶给厉舒雄冲了杯茶,接着给自己也倒上了一杯,这才坐在老人家对面问道:“厉老,您找小子有什么事情么?”

  厉舒雄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微笑着仔细端详了谭振华片刻,看得谭振华心里发毛了才缓缓开口道:“振华,你说你想造飞机,这事可是真的?”

  谭振华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干笑两声才答道:“厉老,真当然是真的,要不也不会大老远的鼓捣几位老人家飞到这西京来一趟,不过,这其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也不瞒您老人家,对这件事情能做到什么地步,我自己心里也没什么把握。”

  厉舒雄点点头道:“我知道,我虽然不懂航空,但也大概知道造一架飞机有多么艰难,难得你小小年纪能下定这个决心。你将来要面对的困难会有很多,我老了,也帮不上多大的忙,但还有一点小事是能做的,我也不知道你造这样一架飞机究竟要花掉多少钱,而我能帮你的也不多,这里有5百万美元,你先拿去,就当是我为华夏的航空事业做的一点捐助好了。”

  说罢,他掏出一张早已写好的支票,放在了桌上。

  谭振华愕然问道:“厉老,您这是?”

  厉舒雄叹道:“振华,你别嫌这钱少,其实我也知道,对于造一架飞机来说,这点钱实在是杯水车薪,起不到什么大作用,来的路上我特意问过马总师,他说国家为了能让“运十”上天,到现在已经花费了超过5亿人民币,如果真要按照一架能运营的飞机标准来要求,恐怕再花同样数量的钱都不够,但是我老啦,也早就退休,所以积蓄不多,振华,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可我真的好想看到我们华夏造出自己的大飞机啊!”

  谭振华急忙摆手道:“厉爷爷,您身体还好的很,千万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

  厉舒雄微微笑道:“身体什么的,都是假的,到了我这个年纪,早就把一切都看开了,只是还有一件事在我心里一直没放下,振华你是想问我为什么要给你捐款这件事吧?你想不想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谭振华点了点头。

  厉舒雄开始了缓缓的讲述,低沉的语音跨过了时间的长河。

  “我厉家一门自来诗书传家,曾祖厉志,字心甫,号骇谷,又号白华山人、白华居士,笔名景阳氏,著有《白华山人诗抄》、《白华山人诗书画真迹》留世;祖父厉学潮,字慕韩,历任荆溪、华亭、元和知县,颇得民心,后升任常州知府;父亲厉玉夔,字虞卿,号橘辰,清光绪丁酉年间也就是公历1897年曾参加全省生员选拔,获第一名,得拔贡生进国子监,可惜,天妒英才,三十三岁就因病早逝。”

  “我母赵氏,乃沪上钱庄领袖朴斋先生赵立成第三女。我外公朴斋先生祖籍甬港鄞县,与你乃是同乡,他是华夏国民革命最早的赞助者之一,我的六舅赵家蕃与八舅赵家艺先后游学倭国,攻读经济学,期间与中山先生相识相善,并成为最早一批“同盟会”成员。”

  “母亲育有我兄妹8人,其中三哥与我最是要好,我三哥厉汝燕,字翼之,生于1888年,长我三岁。父亲为他取了这个名和字,也注定了他的一生。”

  “1905年,我六舅赵家蕃在欧洲经商,颇有余财,便有意资助我兄汝燕赴不列颠留学,汝燕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入伦敦纳生布敦工业学校学习,彼时正是欧洲航空大展之际,汝燕深感华夏发展航空的重要性,并立志从事航空事业,曾多次上书吁请清朝政府重视航空。”

  “1910年,他终于说动了时任清政府驻不列颠的留学生监督钱文选,电请清政府陆军部,言航空于国之重,后经摄政王载沣批准,拨给二百英镑,给予汝燕陆军部公费生待遇,以资其继续深造。是以,他从伦敦纳生布敦工业学校毕业后,得以进入不列颠布里斯托尔飞行学校,公费学习飞机制造和驾驶技术,至此,我兄厉汝燕成为华夏第一个公费正式派遣出国学习的军事航空留学生。”

  “汝燕学业优秀,1911年毕业后经不列颠皇家航空俱乐部考试合格,获得第148号飞机师证书,取得飞行员执照,成为我华夏最早取得飞行执照的飞行员。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九月上旬,钱文选又亲送厉汝燕进布里斯托飞机制造厂实习,并呈文向学部报告了上述经过,同时将学习的各种章程及飞机图样呈送回国,但此时的清政府已摇摇欲坠,根本没人再有心思理会这件小事。”

  “也就在这一年,革命先烈陈英士通过我六舅赵家蕃电召汝燕归国参加国民革命,汝燕发动海外华人踊跃输捐,募得资金购买了两架艾垂奇鸽式飞机,装船启运来华,当年十二月运抵沪上,时清廷已被推翻,故未能赶上参战;汝燕旋被委任沪军革命督府航空队长,并在民国元年元月十五日在魔都江湾跑马场作飞行表演并散发传单,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这是在魔都上空的第一次飞行表演。同年六月,宁都陆军第三师交通团成立,以邓质仪为团长,厉汝燕、刘佐成为团附。”

  “民国二年三月,时袁篡总统位,随即下令,将此二机调往北京划归驻南苑陆军第三师,并附设随营飞行教练班,汝燕任班主任兼厂长,刘佐成任技正兼教官。同年九月,成立南苑航空学校,委任秦国镛为校长,厉汝燕为主任教官,这是我们华夏最早的航空学校。至民国七年,也就是1918年,秦国镛辞职,汝燕遂替以校长之职。”

  “汝燕在南苑航空学校从事飞行的同时,与航校修理厂厂长潘世忠相善,两人一起设计制造了华夏第一架水上飞机,然终究因为没有合适的起降水面而未能试飞。”

  “汝燕不通政治,只愿航空报国,然华夏此时内乱纷扰,哪里能容得下他的理想?身为一名军人,却要时常对自己的同胞举起屠刀,他虽官至少将军衔,终不堪心结,最终,于1931年挂印而去,告别了心爱的飞行事业,并受时任杭城市长的表弟赵志游之邀,出任杭城自来水厂厂长。”

  “退出军界,当然也意味着彻底告别了他心爱的航空事业,他为此郁郁难欢,虽著书《最近12年世界航空之进化》、《航空学大意》、《世界航空之进化》,以承其志,但飞翔蓝天的梦想终究成了泡影,故此,1944年便早早因病逝去。”

  “我记得,汝燕临终之时,他拉着我的手说过,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终究没有驾驶过我们华夏自己制造的飞机驰骋蓝天!”

  谭振华听完了这个故事,凝思片刻才问道:“所以,厉老想将这副担子,交到我肩上?但是我们华夏其实多年以前就能制造自己的飞机了……”

  厉舒雄打断了他的话道:“不,振华,家兄汝燕虽曾是一名军人,但他早就厌恶了那些打打杀杀,这也是他正值壮年便退出军界的原因之一,他一向认为,蓝天之上翱翔的,更应该是为全华夏老百姓服务的飞机,而不仅仅是那些凶器。”

  谭振华陷入了沉默,良久,才端起手中的茶杯对厉舒雄遥遥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