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8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敬先驱!”

  

第412章小礼物

  

  王清平恐怕也知道自己昨晚的动静闹得有点大,几位老人家没事,就是把所有年轻点的都给灌了个七晕八素的,想来是起不了床了,所以整个上午也没安排什么活动,直到中午才派了人来喊大家一起吃饭。

  这回就真是简单的工作餐了,不过粗茶淡饭的,反倒更合老人家们的胃口,而一众年轻人也因为昨晚喝多了,吃起简单的小米粥配馍加点小咸菜居然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下午的活动自然从参观工厂开始,西飞厂最重要的产品当然就是“轰-6”战略轰炸机,“轰-6”虽然略显落后老迈,但战略轰炸机怎么说也得算是国之重器,实在不方便外人参观,好在还有一个在研的民品可供大家看个热闹,便是那试飞了N年的“运7”。

  说起这个“运七”,那就真是历尽坎坷。

  这是一款参照苏俄“安-24”型运输机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项目自1966年4月正式启动,目标是在十年之内完成所有仿制工作,以逐步替代老迈的“运5”,为此,西飞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了测绘仿制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挺顺利的,原型机1970年12月便上了天,可惜,这个项目生不逢时,所以研制的进度一拖再拖。

  更倒霉的是,华夏祖传的“心脏病”没有幸免、按时发作,由“哈东安”厂承接的仿制苏俄“AИ-24”的“涡桨5”发动机虽然勉强通过了国家鉴定,可无论是性能还是使用寿命都一直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在装机以后几年又被勒令停产整顿。

  就这么着,“运7”连续在1977年及1979年两次组织国家验收,均未获得批准,简直成了老大难。

  好在“哈东安”知耻而后勇,终于在1980年拿出了勉强凑合能用的“涡桨5”发动机的改进型号“涡桨5A”并通过了国家认证,历经两年的实验,配装了“涡桨5A”发动机的“运7”终于通过了国家验收,同时批准其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而这件好事其实也就发生在几天前,也就是1982年的7月24日。

  所以,今天王清平带着大家来参观这架“运7”的生产厂房,指着产线上正在装配的一架“运7”还是颇有几分自豪与炫耀的,这毕竟是华夏生产的第一型采用先进发动机的运输机。

  “运7”在运输机里,只能算是小个头,其客运形标准载客只有50人,最大航程也只有1900公里,不过,这毕竟是华夏自己制造的客机,所以还是赢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厉舒雄,简直激动得不能自已,坐在狭窄的机舱里东摸摸西看看,涕泪横流……

  参观完了工厂,一行众人便来到了西飞厂的大会议室坐定,在座都是大佬小佬,且关系到西飞厂正在积极争取的大项目,所以出于保密,王清平并没有安排厂里其他人员的参加,依然还是只有吕光杰、马峰山和他做为代表参加接下来的洽谈,当然,介绍西飞厂光荣历史的重任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自己的肩上。

  这一打开了话匣子那可就刹不住车了:“话说我们西飞厂,创立于1958年,是我们华夏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基地和摇篮,国家一级企业,公司占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万多名……。”

  这一通吹,一直说了整整一个多钟头,不过人王大厂长毕竟是高级领导干部,大会小会开惯了的,所以全程脱稿讲下来,居然一点打顿的地方都没有,显然功力深厚。

  不过,谭振华来可不是听他吹牛的,而是有实际的事情要谈,所以等王清平终于结束了滔滔不绝的发言后,便开口问道:“王厂长,听完你的介绍,我感觉西飞厂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还是挺强的,那么,我想问一下,如果将“BAC”放到西飞厂来生产的话,那么,你们能做用多长时间完成厂房、员工等各项事宜的准备工作呢?”

  王清平见谈到了正事,便也收敛了刚才一直挂着的微笑,仔细思考了一下答道:“谭总,你这个问题我不能马上回答你,据我所知,客机整机的制造工艺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各个国家的适航标准还略有不同。比如米国就需要飞行器通过FAA适航证,也就是“FAR25”条例,而你说的这架是不列颠的飞机,那么就肯定首先要通过不列颠的“BCAR-D”规范,对于“FAR25”条例我们厂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波音公司也是按这个条例对我们厂进行的培训和验收,但“BCAR-D”规范我们就不熟悉,所以,如何布置和改造现有厂房以适应规范,才是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谭振华赞许地点点头,这虽然是简短的几句话,但其中透露出来了足够多的信息,这位王清平王厂长看上去是个豪爽的西北汉子,从这两天打交道的过程来看,生活上也很随意,完全不像一名副部级的大企业领导,但是一旦提到专业问题,那就立刻像换了一个人,严谨、认真,绝不轻易承诺。

  这才是真正做事情的人,就谭振华前世的经验来说,但凡事前胸脯拍的“砰砰”响又是保证又是立军令状的,一般都是先拍脑门——决策随意,根本不经过深思熟虑;再拍胸脯——保证完成任务;再拍屁股——搞砸了拍屁股走人,换个地方继续当官。他是真怕遇上这样的“三拍干部”人,特别是王清平前几天那胸脯拍的一个叫响,由不得他不多留了个心眼。

  王清平接续说道:“而且,根据我们前段时间与米国波音公司打交道的经验,西方的这些适航标准与我们华夏目前执行的有很大不同,他们要求从飞机的零部件生产开始,就必须进行全程的质量跟踪和管理,非常精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考量,我觉得相比厂房的改造这些,这个流程的管理才是我们差距最大的地方,而想要达到西方国家的这些标准,我想,我们要努力改善的地方还很多,不过,我们会朝着这方面努力的。”

  谭振华笑了,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答案。

  他前世从事的是电子系统特别是雷达的科研生产工作,刚进所的时候,也如同许多老一辈的科研人员一样,承袭了太多苏俄流传下来的那一套,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出了点毛病都不知道从何查起,反应在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就是产品的质量始终不如人意,废品率还高,维修也困难。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94年,华夏的第一部《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颁布才逐渐好转,到1996年随之改版的《国军标GJB/Z9001-9004-96》才正式将“过程管理”这一概念贯穿到整个科研工作的始终。

  谭振华可是深深的记得,当年4014所为了通过这个《国军标GJB/Z9001-9004-96》可是折腾了整整两年之久,别的不提,就说产品图纸这一个单项,为了将所有的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文件按照“标准”要求归档,4014所发动了几乎所有的人员,只要还能喘气的一个没跑全都赤膊上阵,将建所以来所有的产品图纸甭管最终投产没投产的都重新画了一遍,那个工作量,想起来就酸爽无比……

  嘿嘿嘿,老王同志,你也跑不了这一天呢!谭振华心里不无恶意地想着,想想你那飞机的工作量,我就“呵呵呵”啦,现在多做一些,将来就能轻松一点,这也算我送给你的小礼物啦!

  

第413章蹭点油钱

  

  听到王清平这么说,谭振华还是非常满意的,这位王厂长自己能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倒让他省了不少口水,当然,这应该也是受到了去年西飞与米国“波音”公司合作的影响,虽然“波音”公司尚没有与西飞就具体代工的产品达成协议,但是,西飞毕竟已经通过了“波音”公司严格的代工厂质量体系认证,想来应该获益良多。

  而有了这个基础,谭振华相信再引进全套的“BAC1-11”生产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能节省许多。

  于是他开口道:“王厂长,你的这个观点我非常的赞同,毕竟我们要造的是一架飞机,而且是一架载客超过百人的大飞机,对其质量要求必须是严格严格再严格,毕竟那关系到上百条人命。”

  王清平笑道:“谭总你放心,这方面我们西飞人一向是按照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我有一个要求,真要引进这个“BAC”的生产线并在我们西飞投产的话,我需要同步引进对方的所有质量管理体系,并要求他们派专人负责指导和培训,没有这些保证手段,将来拿证的时候更容易出问题。”

  谭振华哈哈大笑道:“王厂长,你这么说我才放心了,其实就算你不说我也要提醒你这点,因为,将来与不列颠宇航公司的谈判,技术方面将以你方为主,我呢,负责商务和资金,你看这样分工如何?”

  王清平一听这话,顿时惊喜莫名,不敢置信地问道:“这么说来,谭总你这个项目是已经答应了?”

  “是的,我答应了!”谭振华答道,其实这原本就是他的计划,或者说是他庞大计划的冰山一角,而现在他要争取的,是时间,所以,那些虚头巴脑的试探他根本就没空理会。

  王清平一拳擂在桌子上,震得上面摆放的茶杯果盘一阵乱跳,他抑制不住心中的畅快,大声喝道:“我就喜欢谭总你这样的爽快人,这才像我们西北的汉子……哦,谭总我说错了,你好像是浙海甬港人啊。”

  谭振华笑道:“是哪儿人并不关键,甬港人也是好,香江人也罢,还有西北、东北,只要是我们华夏有点血性的汉子,都应该这样做事。”

  他这么一说,就连坐在一旁的吕光杰和马峰山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意。

  谭振华接着道:“事情我是一定要做的,但是还有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讨论,下面我们就来议一议。”

  王清平大笑答道:“谭总,就冲你这痛快劲儿,咱们今天就好好谈谈,只要不算太过分的条件,我都依你。”

  “好,那我可就说了啊,首先当然是这个项目的股权问题。”

  你别看刚才王清平嘴里说的贼漂亮,可谭振华这话一出口,顿时就让他现了原型,露出了精明的本色,也是,不精明能当上那么大的官么?在华夏,你要想当好副部级的高级领导,管理好这1万多员工的大工厂,不好好修炼内功,将那“太极十八式”练到炉火纯青,可能吗?

  万清平顿时止住了笑声,轻轻咳嗽了一下,掩饰了脸上的尴尬之色,小心翼翼地开口试探道:“那,依谭总的意思,这股权怎么分配?”

  谭振华不答反问道:“王厂长,你能出多少钱?”

  “呃,这个,这个……”

  王清平心说我哪里拿得出钱来?特么的我要有那闲钱,还会火急火燎地先上魔都后到甬港绕那么一个大圈子就为了堵你这个毛孩子?我这全厂一万多人每个月光工资就得发出40多万,再加上劳保、医疗、能源、车马等等等等的开支,一个月没1百万都下不来,我这每天一睁眼那,就想着今天欠的三万多还没着落……

  谭振华看出了他的为难,微笑说道:“王厂长,其实你这里的情况不说我也大概能猜得到,现在华夏大多数的国营企业基本状况也都差不太多,所以,其实我早有决定,投资这个“BAC”项目呢,并不需要你们西飞厂掏出一分钱现金,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是我来。”

  王清平闻言顿时一颗心就落回肚里一半,可为啥早有一半呢?

  当然是他知道,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人家掏出了真金白银,肯定是有附带条件的。

  果然,谭振华说道:“按照前天晚上在甬港我说过的分配方案,流动资金我来投入,土地、厂房、人员、基础设备等一应准备都由西飞厂投入,双方各占一半股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怎么样?”

  王清平略一思忖答道:“谭总,你这么操作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我这里投入的都是实打实的真家伙,那么,你又能投入多少流动资金?这里面可牵涉到了一个基本的价值计算问题。”

  谭振华点点头又问道:“那,按照王厂长的估计,制造这架“BAC”客机,你们西飞厂投入的这些资源,应该价值多少?”

  他这是又把皮球给踢回给了王清平。

  王清平心说:得,这小子不上当,坚决不先开价,看来的确是一头老……小狐狸,难怪短短时间能挣下这副身家。

  不过,咱哥们可也是老江湖呢,怎么能轻易翻车?

  于是他假意思索了一番开口道:“谭总,这搞一架百座级别的大飞机,要花的钱可不是小数目,你看,老马他们为了这个“708工程”,哦,也就是“运十”啦,已经花掉了5个多亿的人民币,飞机虽然上天了,但是离实际通过验收拿到适航证还远的很,我这里的条件可不比沪飞厂差了,真要按我说,咱们西飞厂的底子可比沪飞强,所以啊,我就算吃点亏好了,我们厂这些资产的投入算起来怎么也得值这个整数……”

  一旁的马凤山和吕光杰一看王清平张开的5根手指,都不由得心中暗道:好家伙,老王你是真敢开口啊,你那些投入算5个亿,那谭振华不也得掏出5个亿现金来才能跟你五五开?

  一家伙就开口要了五个亿啊,够狠!

  咱“运十”是花了那么多钱不假,可那是全国十二年的总投入,而且,当初搞“运十”的时候,魔都那里真是一张白纸,要啥啥没有的,所有东西都要新建,这才花掉了那么多钱,再说了,咱这可是从头研制一架飞机,还是四发的洲际客机,你那“BAC”可小了整整一圈好不?

  不过,现在他们可是站在了同一战壕的战友,而“敌人”么,就是面前这位小谭谭。

  要说这还是谭振华自己造的孽,前天晚上话说的太多,出了个馊主意让西飞厂领头,把华夏所有的整机制造厂都拖下水建立一个联盟,共同分担这架“BAC”部件的制造,现在好了,他这个主意一出,对面几位当即表示了同意,所以,现在小谭谭面对的,可就不是西飞厂和王清平一个人了,而是这个联盟的雏形——至少对面这几位已经暗中达成了分蛋糕的协议,现在见到王清平举起了刀叉,那只有暗中叫好加油。

  马峰山和吕光杰甚至都在暗地里琢磨,这要真能骗谭振华5个亿出来,说不定,“运十”都还能沾点光,蹭点油水啥的……

  至少,今年试飞的油钱不用再靠卖菜筹集了吧?

  

第414章铁公鸡

  

  谭振华听到了王清平的开价,什么表示都没有,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

  他转头望向马峰山道:“马总,我记得,我和郭教第一次到魔都拜访你的时候,你跟我算过一笔账对么?那个时候,你说过,按照1975年你与“不列颠宇航公司”初步洽谈的结果,整条装配生产线的花费大约4千万英镑,所有专利和工艺图纸的转让授权,大约还需要1千万英镑,再加上技术指导费用等各项开支,还需要大约1千万英镑,是这样的吗?”

  谭振华这是完全转述马峰山的原话,他只好点头应道:“是这样的,但那是1975年的价钱,到现在可过去七年了,我听说他们那边有个词叫什么“通货膨胀”……”

  吕光杰也接茬道:“是啊,我也听说过这个词,好像意思说是什么买东西每年都要贵一点啥的。”

  谭振华心说:得,这几位昨晚肯定没闲着,攻守同盟一准建立好了,看今天这架势,就是来吃大户的呀,唉,谁叫几位老爷子那么大手笔,在甬港一口气捐了一个多亿美金连眼皮都没眨一下,这下好,让人惦记上了吧?

  还好自己早有准备,哼哼,谭二少爷我虽说原本是属龙的,不过今天打算改改,改成属鸡,铁公鸡!

  “几位领导这账算的不对吧?我可听说了,当年搞这个“运十”花掉的这5个多亿里,还包括了给魔都第一汽车附件厂研制“涡扇8”发动机的钱,仅仅就这一项,就发动了全国超过100家以上的配套研制单位,进行了大量的基建,直接或间接参与研制的人员好几千,光试制的发动机就达到了12台,你这块得刨去吧?”

  特么的这小子哪里来的这么详细的数据?他都知道了那么多了,还让咱老哥几个下面咋骗……谈判?

  难道是,老马什么时候说漏了嘴?

  吕、王人都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马峰山,马峰山当然知道他们心里想了些什么,可这些他确实没说过啊,只得苦笑着微微摇了摇头。

  不是他,那会是谁?难道是自称为4014所情报处副处长的那个瘸子?嗯,肯定是他,本行就是搞情报的么,虽然4014所做的是雷达,想来搞到点飞机的情报也不奇怪,而且“运十”毕竟是民机,大多数的资料根本就没有密级,只要有心,稍微搜集一点内部的资料就行。

  三人不约而同地将充满敌意的目光投向了坐在一旁詹诺竹。

  正低着头喝水的詹诺竹突然感觉到浑身一阵毛骨悚然,不由得抬头四下观望,正好迎上了这三道目光,不由得心中纳闷,心说我也没得罪这几位啊?为什么他们的眼神突然变得如此凶恶,就像要把本少爷生吞活剥似的——

  不过他也是聪明人,稍一联系刚才的谈话内容就想明白了其中原委,不由得心中暗暗叫屈:这特么的才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好吧?不过话说回来,这谭小子肯定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秘密,你就比如他刚才说的这些情报,虽然没什么密级,可要知道这些也至少需要持续关心“运十”这个项目的进展并能得到相当靠谱的内部资料来源,否则,怎么可能?

  联想到上次关于缅玉那个铀矿的事情也十分的蹊跷,事后想来,在他没去过缅玉之前,怎么就能那么肯定那里有这个矿了?当时他所认识的所有人中间,也就谢力和鲍燕来是来自缅玉,可以他们夫妻两个的知识水平,明显没有能力得出那样肯定的结果。

  这样想来,就只有一种可能。

  这小子一定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情报来源!

  原来,一向被自己已经当成了小透明的谭振华谭二少爷,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啊,不行,非得再下点功夫给他挖出来不可!

  他这样想着,不由自主地将视线投向了谭振华身上。

  谭振华没有注意到这些,还在继续侃侃而谈:“我再说一个,当初,为了研制“运十”你们一共造了三架飞机,一架用做了静力破坏实验,一架用来上天试飞,还有一架还在生产线上没下来,我说的可对?”

  他说的是事实,而且,在原本的计划里,西京之行结束后,吕光杰就要带领一众香江来客到魔都一行,这可不光是为了“BAC”,万一老人家们要是喜欢上了“运十”这飞机,肯掏腰包赞助点呢?当然,这是吕光杰心里的小算盘,他可没敢跟王清平说,就连马峰山他都没敢事先透露口风。

  他可知道,这位老马什么都好,科研思路和技术都是一流,就是为人稍微死板方正了些,于人情世故上不太知道变通,他怕老马一不小心说漏了嘴,那就平添了变数。

  所以,“运十”已经生产了两架,还有一架在产线上这个事实那是瞒不住的,毕竟这可是能装进去一百多人的大飞机,就那巨大的身板,藏都没地方藏,乖乖点头承认吧。

  谭振华洋洋得意地说道:“看,都承认了吧?“运十”研制过程中,需要造这3架飞机,可咱这“BAC”不需要啊?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全部采用不列颠那边进口的“One-Elevens”套件生产,由“不列颠宇航公司”派出专门的人员进行质量监督,那是造好了直接就能拿证上天交付的,所以,这钱,你也得刨去了。”

  王清平想反驳,可人家说的条条在行在理,让他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好闷声道:“那,依谭总之间,我们的投入折合多少钱合适?”

  谭振华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番道:“这样好了,我们就以“运十”为标准来测算这个投入,既然“运十”已经造出来了,那就至少说明,其投入的设备、场地、人员等等已经差不多够用了,我这么说,你们没意见吧?”

  说罢,不等对面回答,直接掰起了手指:“首先,咱们的发动机买现成的,这个钱得减去,为了造发动机,我记得光基建就花掉了差不多5千万,嗯,这个得先减掉,这就还剩下4亿5千万了。”

  王清平刚想张嘴,就见吕光杰冲着他一个劲使眼色,便把嘴边的话生生给咽到了肚子里,然后凑过去低声问道:“老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