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24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师昌旭首先提问道:“振华,按照你这资料上面的说法,针对碳纤维这个项目,你和罗罗公司达成的初步协议是以500万英镑再加上你手上持有的无人机专利授权做为交换条件,由罗罗负责提供一套完整的T300级别的碳纤维中试生产线,并帮助我们进行安装调试以保证能正常运行,这样的价码,是不是太高了?至少,据我所知,对比我们华夏目前正在洽谈的两个碳纤维引进项目,这个价码是高的。”

  谭振华却摇头答道:“师老,您觉得这个价码高,可我却觉得这个价码便宜,500万英镑而已,却可以换来我们华夏最紧缺的一项技术,至于无人机专利授权,那仅仅只是一项民用技术的授权,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项技术也必将不断地发展,所以,这类技术授权的时效性其实是相当短暂的,所以也不用太过担心什么。更何况,我对这个项目的要求是,罗罗公司提供的设备和技术,必须在我们华夏能真实地生产出符合T300技术标准的碳纤维并获得我们的认可,所以,师老,恐怕您谈判的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这个项目的执行时间表。”

  师昌旭略一思考便明白了谭振华话语中的意思,其实这本也是他的担心之一,在交易中玩弄花招,这可是白皮佬惯用的手段了,不过么,嘿嘿,老头子我行走江湖多少年,可也不是吃素的。想当年,米国佬想尽办法阻挠包括自己在内的35名学者回国,为了能顺利回到华夏,咱也使过些小手段的……

  

第563章 好小子,哪里去

  

  新华夏建国之初,就向全世界所有的华夏裔海外留学生发出了号召,邀请他们回国一起建设自己的家园,而师昌旭就是留米学者中首批响应号召者之一,那一批一共有35人。

  可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米国对华夏实行了严密的封锁,这35人的回国之路充满了坎坷,米国将他们扣留在境内,并且毫不脸红地宣称,这批人是“自愿”留在米国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正是师昌旭巧使妙计,利用了自己和一名印地裔学生的友谊,通过其大使馆,将一封有这35人签名的回国请愿书辗转交到了周首辅的手上,周首辅利用这封信件,揭穿了米国政府说这批学生是自愿留在米国的谎言,并最终通过艰苦的谈判,用释放高丽战争中俘虏的一批米国飞行员的条件换回了这批留学生回国的权利。

  比起在学术上的成就,这件事才是师昌旭此生第一等的得意事,而谭振华不经意间的叮嘱却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纵横江湖的手段,嘴角不禁浮现出了一抹笑意。

  见到师昌旭脸上浮现出的了然神色和微笑,谭振华知道此老定时明白了自己所指,而对于师昌旭的情商,谭振华是一点也不怀疑的,当初在鲁东大学与此老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两人就有过一番交锋,要不是谭振华有着重生而来的金手指,恐怕就得喝了这老头儿的洗脚水……

  所以碳纤维项目的谈判交给他,谭振华是无比放心的。

  他转向了马峰山,开始了下一项议题:“马总师,您那边有什么问题么?”

  马峰山现在的身份比较微妙,一方面,他依然还是名义上的“运十”总师,魔都飞机制造厂的总工程师,另一方面,又被西飞厂以“借调”的名义拉了过来,担任所谓“BAC部件来料加工合作项目”的技术总顾问,至于这个“BAC部件来料加工合作项目”的由来么,呵呵,那还得追溯到小谭谭上次西京之行提出的那个“大张旗鼓、偷梁换柱”的馊主意。

  当然,事后那个死瘸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地将谭二公子的这条妙计称之为“挂羊头卖狗肉”也实属情理之中。

  与当初在魔都和谭振华初见的时候完全不同,除了脸色还依然微微有些蜡黄外,马峰山的精神显然振奋了很多,这当然有高建德的调理之功,但谭振华觉得更多的应该是他在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并且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后,迸发出的活力。

  马峰山略一思忖便答道:“振华,你现在将“BAC”项目和“海鹞”项目分成了两个组,看起来是各负其责,却也在无形中分散了我们的力量。其实,民航客机也好,战斗机也罢,终归都是飞行器,它们之间共通的地方远远大于之间的差异,而且,其中的很多分系统比如飞控、各种电子设备都有其共通的地方,所以,我有一个建议,不如将这两个组合并起来,那么在谈“BAC”的时候,以我为主,而在谈“海鹞”的时候,则以你的几位老师为主,有问题了我们几个还能互相讨论一下,你觉得呢?”

  谭振华觉得马峰山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过他当初这么分配的时候也有自己的理由,别人不说,就马峰山、宋文华、陈义坚这三位,论起级别来都差不多,论起水平来也难分仲伯,放在一起,可就有了谁领导谁的问题。

  不是有句俗话叫做“三个和尚没水吃么”?

  虽然这个团队完全是临时性的,不过,谭振华深知,在华夏积弊之中,论资排辈那肯定是可以算上一号的,这要到时候在和不列颠宇航的谈判中自家的队伍里先出了什么岔子可就平白被别人看了笑话了。

  而且,“海鹞”项目当中,领头的可是他那位特别难伺候的宋文华宋老师。

  这事他可不敢做主,不过好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是马峰山,他正好将皮球一脚踢到了宋文华的脚下。

  “宋老师,飞机的事情我可不懂,要不您看看马总师提出的这个建议怎么样?”

  宋文华哪里还不明白这小子肚子里面转的那些弯弯绕绕?他先狠狠瞪了谭振华一眼,瞪得他一缩脖,这才转脸对马峰山微笑答道:“马总师,大家都是被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给忽悠过来的,本来就没必要分那么细致,你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我同意。”

  接着他又转脸问陈义坚道:“老陈,你觉得呢?”

  陈义坚笑答:“老宋你就得了吧,振华这样的学生,那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你还不知足啊,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什么时候你要不想要这学生了,吱一声,转给我,啥时候我都收。”

  在引起了屋内众人的一片嬉笑后,他又说道:“我这次来,是真的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所以啊,不管是“BAC”还是“海鹞”,我都想仔细深入地了解一番,而且你们也知道的,我们所历来对大飞机都非常重视,所以我觉得老马的意见不错,我同意。”

  一旁的贲放则更是简单直接:“不管是民机还是军机,都要用雷达的,我来就是为了这件事,两个项目都参与也是我的本意。”

  几位打头的统一了意见,谭振华便道:“那好,就这么说定了,将“BAC”和“海鹞”项目组合并,谈“BAC”的时候以马总师为主,谈“海鹞”的时候以宋老师和陈义坚总师为主,所有雷达都由我贲老师负责。”

  几人点头,谭振华又转向吴达观道:“吴老,您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这个项目,也清楚其中所有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发动机的事情就拜托了。”

  吴达观当然点头应了。

  “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吧,师老、宋老师、陈总师还有贲老师、郭老师,你们几位刚刚经过了长途飞行,需要倒时差,现在赶紧去休息休息,好应付接下来的艰苦工作,你们放心,后勤工作都交给我,保证大家都住得舒舒服服,睡得香喷喷的。”

  谭振华笑着对刚才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而在这一刻,屋内所有人都忽然心有所感:谭振华,这个刚满18岁的少年,在座众人儿孙辈的年轻人,在有意无意之中,已经成为了所有这些事情的核心和领导者,而一众白发苍苍的学术权威们居然都没提出异议。

  乘坐了长途国际航班,再加上也都不年轻,新来的这几位的确有些疲倦,见正事已经说完,便都纷纷站起身来告辞回自己房间去休息,需要洽谈的是四个大项目,即便谭振华事先已经做足了功课,但想要一蹴而就也显然绝不可能,所以倒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

  谭振华也起身想溜,却冷不防被一只手一把捏住了耳朵,然后一个声音似笑非笑地响起:“好小子,哪里去?乖乖的跟我回房,先把你的问题老老实实交代清楚!”

  都不用回头,谭振华就知道,必然就是自己最怕的那位宋文华宋老师。

  

第564章 刨根问底

  

  要害被拿,谭振华只好乖乖就范,跟着宋文华老老实实去他的房间,至于一路上被一众长辈们偷偷捂着嘴看了笑话,将刚才在会场上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英雄形象丢了个干净——

  那算啥?咱小谭谭脸皮厚着呢,这都不叫个事儿。

  来到房间里坐好,宋文华才皮笑肉不笑地喝问道:“好小子,手越伸越长了啊,居然连老师我要搞什么项目都打听到了,这事现在八字都还没一撇,而且还是机密项目,说,你怎么知道的?”

  谭振华连忙否认道:“宋老师,我什么都不知道,我送您的东西,那是根据已经下马的“歼九”再加上我的想象做的模型,以前我不是跟您说过么?我是达索的崇拜者,老爷子当初说过,一架好飞机,一定是一架漂亮的飞机,我知道您对“歼九”的下马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就想送您一件礼物好让您开心,当然这里加上了我的想象,在“歼九”的基础上把它改好看了一点,这才做了那个模型,要是和您的什么项目碰上了,那纯属巧合,纯属巧合啊!”

  他的这番解释倒也能够自圆其说,而且宋文华也实在不能想象,目前尚在立项征询阶段、对外严格保密的“十号工程”,谭振华能够得到他的设计方案。

  虽然他的设计方案居然与这小子寄来的模型如此相似。

  难道,这真的是巧合?

  宋文华用狐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谭振华,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端倪。

  可惜,面前这位看似18岁的少年郎身体里住着的却是个比他现在年纪还大的灵魂,那真是修炼了多年的老狐狸,哪能被他轻易看穿?

  所以,他看了半天也没从谭振华脸上看出什么破绽,最后只好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道:“算你过关,不过,你那模型飞机的进气道下面那是个啥?一个大鼓包?这世上哪有那样的进气道?就为了好看做那么个玩意,尽瞎扯,你还当真以为做一架飞机,只要好看就行了?”

  “这个……”谭振华一时语塞。

  他当然知道那个鼓包是啥,那可是战斗机设计当中最顶尖的科研成果,学名叫做“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英文名称为: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简称“DSI”,乃是流体力学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对比传统的其他种类进气道,这种设计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阻力小、雷达反射面积小等特点,你别看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鼓包,可这个鼓包的形状大小材质工艺都是真正的黑科技,即便是在谭振华重生之前,全世界掌握了这项技术并有能力将其应用在最新战机上的国家也只有两个——米国和华夏。

  这项技术是由米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 1990 年代早期最先开始研究的,是用于替代传统超音速进气道的方案。采用这项技术后,可以取消传统进气道中和附面层控制有关的复杂机构:附面层隔离板、放气系统、旁通系统,从而大大降低飞机的制造成本,而且可以大大减低飞机的结构重量。

  而华夏则是二十一世纪初,在出口巴铁的“枭龙”战机上完成了这项技术的研究与验证,并将其大规模运用在了自己最新的战机上,从“歼十”战机的第一个大改型号——“歼十B”开始,几乎所有的华夏新生代战机都采用了这种设计。

  当然,兔子掌握且白菜化了的技术,被从“核心科技”的名单中划去,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现在才是1982年啊,连牛逼哄哄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还没开始这项技术的研究,让小谭谭想乱认个亲戚都没个出处,这可咋办?

  看来,不得不拿出成名绝技了。

  谭二公子小嘴一张,就开始了满嘴跑火车。

  “宋老师,其实是这么回事,您也知道我的本专业虽然是电子,但对航空很感兴趣,而且最近的大笔投资都和这个产业有关,在我第一次到香江的时候,就让“红旗基金”招募了一个工作小组,以搜集整理所有与航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了分类整理,在他们的工作中,偶尔得知了一条信息,就是米国那边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预研一种全新的进气道,好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种进气道对比传统的注重亚音速区间性能的皮托管式进气道和注重超音速性能的二维可调斜板进气道来说,能够兼顾这二者的长处,而且,由于这种进气道没有可调附件,所以重量更轻,制造起来更加便捷,就是对设计能力、材料水平和加工工艺的要求很高。”

  见谭振华说的煞有其事,宋文华也不由得郑重起来,因为他从谭振华刚才的那段话里,听出了几条非常重要的信息:米国佬的预先研究、兼顾亚音速和超音速区间的性能、重量更轻。

  嗯,不得不说,对比起傻大黑粗的苏俄货,鹰酱的兵器设计确实深得兔子的推崇,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世界最新科技的潮流。

  所以啊,在谭振华前世的网络上,广大军迷略带自嘲地说兔子才是最大的米粉,完全是摸着鹰酱过河的,这话至少也有三分道理。

  所以谭振华说这项技术源自米国,当即就引起了宋文华的重视。

  而且,宋文华相信谭振华肯定不是顺嘴胡诌,因为刚才他说的两个名词,皮托管式进气道和二维可调斜板式进气道,还有它们相对应的性能特点都没错,对于一个航空专业的门外汉来说,能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嗯,虽然小谭谭最近大撒银票,投资的项目都和航空工业有关,可在宋文华这个老鸟看来,他的这个挂名学生,就是个航空工业的门外汉。

  所以,谭振华必然是通过某种渠道获得了确切的资料的,而从时间线上推断,他说的应该也是实话,不然,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那么此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如果谭振华说的都是真的,那这项技术对自己可就太重要了。

  在宋文华的心中,恐怕再没有什么事,是比顺利拿下“十号工程”更重要的了,而“十号工程”能否顺利拿下,显然与自己提出的方案能否打动军方息息相关。

  从当前国际战机的发展来看,再综合已经发生过的多起战争实际情况,其实绝大多数的空战都发生在跨音速区间,也就是高亚音速到低马赫数的区间,而战机开大加力到高马赫数区间,更多的是为了追踪或者摆脱敌机的需求,所以,跨音速区间的战机机动性其实是设计一款战机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区间内,战机的瞬盘、稳盘、机头指向性、承受过载等能力,决定了战机的格斗性能,显然,为了提高这些能力,所有的设计必须向此倾斜。

  可是,华夏却有例外。

  因为,华夏当前的假想敌是苏俄,“十号工程”最重要的一项作战任务,是拦截以高空高速突防为主要作战模式的图22M“逆火”战略轰炸机!

  要知道,这种轰炸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2.3马赫数,你设计的战斗机要是都撵不上它,那还谈什么拦截作战,部队能看得上才怪!

  所以,对于“十号工程”来说,高空高速性能,其实是一项硬指标,可在传统的战机设计中,高空高速能力与跨音速区间格斗能力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很难兼顾的,这就形成了悖论,变成了鱼与熊掌的关系。

  而谭振华居然说,这种米国正在预研中的新型进气道能兼顾两者?

  更何况,谭振华还言之凿凿地宣称,这种新型进气道,能减轻结构重量?

  要知道,对于设计一款战机来说,对每一克重量都斤斤计较,那几乎就是设计师的本能!

  更何况谁不知道,华夏的航空发动机,那是从娘胎里就带着毛病出来的!

  能少一分重量,对于发动机的要求就能减低一分,这实在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宋文华自动忽略了谭振华讲述中一些明显的不合理成份,因为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完全占据了他的注意力,他决定刨根问底。

  

第565章 棘手问题

  

  非常可惜,谭振华的确就是个航空工业的门外汉,尽管宋文华对他的“审讯”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并采用了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他能“招供”的,也只有背书般的几句话,比如这“DSI进气道”的中英文名词解释,比如这种进气道的几种典型好处,比如这进气道的设计可能需要用到复杂流体力学和海量计算——最后这条,仅限于名词,对于流体力学,谭振华表示自己除了满脸的懵逼和敬仰以外,一无所知。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宋文华得到了一个听上去宛如天方夜谭,却又貌似有那么一点点靠谱但却完全没有头绪的新概念,而谭振华则是搜肠刮肚,将但凡自己能想到的一点点信息管他有用没用都倒干净之后,趁着宋文华冥思苦想的功夫,偷偷溜出了房门。

  出了房门的谭振华偷偷擦了一把额头冷汗,宋文华的盘问犀利直接,根本没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好几次将他问得哑口无言难以招架,差点要露馅,最后只能以这个消息只是道听途说来搪塞。

  看来,重生众也不能随意放肆地将超前的科技随意泄露,不然的话,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定了定心神,谭振华决定先回自己房间休息一会儿,刚才为了应付宋文华的盘问,他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死了好多脑细胞,这时候,必须要小睡一会儿补补。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刚想迈步走向自己的房间,就看到走廊里一扇房门打开,有一个人正冲着他招手。

  是陈义坚。

  陈义坚现在找他,百分之百是为了那头豹子的事情,那可也是谭振华的心结之一,所以他只好在心里哀叹了一声自己的劳碌命和没事找事的本领,勉力将自己的脸上堆上了微笑,然后走过去问道:“陈总师,您找我有事?”

  陈义坚道:“是啊,还真有事,振华,到我房里来说话。”

  两人进房,陈义坚先小声问了句:“振华,这屋里安全吗?”

  谭振华微一愣神,便回过味来,微笑答道:“陈总师,这儿里里外外都有专门的人检查过了,您可以放心,是安全的。”

  开玩笑,邵老爷子每次出远门,那都是前呼后拥的一大帮子人马,管家、保姆、厨师、医生、保镖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做为最基本的安保措施之一,在邵六爷住进来之前,将所有的房间都仔细“检查打扫”一番也是必备功课。

  陈义坚点点头,然后小声说道:“振华,上次你去过西京以后,我又和海军的人碰了一下,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大7的气动外形,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在我们原先的第三方案上发展,其实本来海军也更看好那个方案,只是如果采用第三方案的话,技术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风险系数更高。”

  谭振华知道,陈义坚口中的“大7”,显然就是“歼轰7”战机,而所谓的“第三方案”,就是因为技术难度过大、加工要求过高而已经站在淘汰边缘的中央升力体+边条翼方案,也正是他看好和竭力想要促成的方案。于是他点头道:“陈总师,技术上的事我是不懂的,所以,还是需要你来把关,还是那句话,我能做的,只是一点点后勤工作。”

  陈义坚却道:“实际上我今天找你,就是为了这个后勤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