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259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哦?什么条件?”

  “这个条件啊,要说起来对咱们目前的状况,也说不上是好是坏。老陈你是搞化工的出身,应当知道碳纤维的原材料是“聚丙烯腈纤维”,而我国的“聚丙烯腈纤维”产量虽然不小,可高品质的,能用来做碳纤维前驱体的却几乎没有,所以他们提出,将来这套碳化设备投入运营后,所有的“聚丙烯腈纤维”必须百分之百向他们进口,否则,他们不保证我们最后能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产品。

  “这样啊,那虽然解决了我们一时的原材料问题,可也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啊?原材料被别人永远卡住了脖子,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陈笕远也皱眉道。

  师昌旭也叹道:“谁说不是呢?这就是我最犹豫难决的地方啊。”

  “师老,陈校长,对这个条件,我有一些看法。”

  正当这两位老人家相对嗟叹的时候,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第611章 谋算

  

  陈笕远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谭振华。

  虽然在京城之中,“谭振华”这个名字最近流传甚广,而在口口相传的江湖传说中,这个神通广大的年轻人发家致富的过程又被演绎出了无数个版本,但在陈笕远这样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心中,这位已经被神话了的年轻人还是只有一个标签——金主。

  是的,不管谭振华身后究竟站着谁,代表着哪一方势力,在陈笕远看来,也不过就是个走了狗屎运的年轻人凭借着一点点运气抓住了机会发了笔财的有钱人。

  嗯,往好了点夸,也就是个有些理想有些抱负的有钱人,愿意将挣到的钱投资到一些能为自己带来名声以及更多财富的事业中去的有钱人。

  毕竟这位的年龄摆在那里,刚满十八岁的年纪,又能有多少阅历和机变,来应付眼前这种极为复杂的局面?

  这可是牵涉到了国与国之间政治博弈的大事!

  师昌旭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他没有急着让谭振华表述自己的意见,而是先微笑着向陈笕远解释道:“老陈,你别看振华年纪小,可他的鬼主意非常多,而且,就这桩碳纤维技术引进的案子而言,可以说没有他,也就没有今天的进展,我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说他为这次的技术引进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实际上,没有他当初的建议和决断就没有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的机会,虽然我并不知道,他到底是用什么办法说服了罗罗坐到了谈判桌上。”

  竟然是这样吗?原来主导这个项目的人,竟然不是自己所熟识的师昌旭师大学部委员,而是面前这个年轻人?

  陈笕远将信将疑。

  谭振华冲着师昌旭微微一笑道:“师老,我得请您原谅,暂时我还不能告诉您我用什么方法最终说服了罗罗,不过,现在看来这显然还不够,因为罗罗肯定是在接到了某种暗示后,增加了谈判的筹码,那么,我们就必须也相应地适当改变我们的谈判策略。”

  师昌旭微微点头道:“振华你总结的不错,那你的意见是什么,说说看。”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谭振华说道,并不由自主地引用了马导师的辩证唯物主义论述,“按照我个人的观点,针对碳纤维技术引进这件事,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矛盾就是如何通过引进当前国际最主流的碳纤维技术以迅速地对我国的产业进行升级,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毕竟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碳纤维在国防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宽广,如果没有自我供应的能力,那么我国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将受到极为严重的制约,相对于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的问题都是次要矛盾。”

  陈笕远听得微微点头,而师昌旭则是直接追问道:“那么振华,你的意见是不管其他,先将罗罗的设备和技术搞到手再说?”

  谭振华答道:“师老,我正是这个意思,有了这套技术和设备在手,我们才有了吃透这项技术的参照物,也就有了举一反三的本钱,没有一,哪来的三?”

  “你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师昌旭微微踌躇道:“不过这个原材料永远被人卡住脖子肯定也不是个事儿……”

  “师老,这事儿啊,其实也简单。我记得上次在魔都您对我上碳纤维这堂课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华夏目前的“聚丙烯腈”产线其实有好几条,产业规模并不小,只不过呢,因为其基础是1965年从不列颠Courturlds公司引进的生产线并进行了仿制和扩散的结果,存在基础差、技术落后的问题,导致原丝纤维的杂质含量较高,所以用来做为碳纤维的前驱体存在种种不足,这也是我们华夏当前碳纤维产品质次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吗?”

  师昌旭点头道:“是的,确实是有这么一个问题,由于我们华夏目前所能生产的PAN原丝品质不高,为了满足碳纤维制备的最低需要,我们不得不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对其进行人工筛选,可即便这样,生产出碳纤维的良品率也非常低下,这是我们目前碳纤维制备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不列颠方面提出我们必须向他们购买原料的官方原因。”

  “我没记错的话,这个“聚丙烯腈”其实就是腈纶对不对?”

  “是啊,它原本就是家用纺织品的一种原材料,其实大家都司空见惯了的……”

  谭振华微笑着问了一个问题:“那么,如果我们向某个友好国家提出,要引进一条新的腈纶生产线,以应对当前我国越来越大的纺织市场需求,您觉得,会遇到什么阻力吗?”

  不等师昌旭回答,谭振华直接来了个自问自答道:“引进腈纶生产线,那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政治障碍的,甚至不管是米国还是不列颠甚至倭国和西汉斯都会巴不得我们这样做,特别是以米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更是欢迎,因为生产这种纺织原材料,在他们看来根本就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落后产能,且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利润低,他们会很乐意将这种产线搬到华夏来,再通过委托订单生产、包销产能的方式挣到足够的利润,既然活儿那么累,而白人老爷们随便动动嘴皮子就能挣到比这多得多的利润,那为什么要伤这种脑筋?”

  他说这话的时候,师昌旭的表情还好,比较正常,毕竟他已经不止一次地与谭振华有过认真的交流,而陈笕远却越听越惊讶,并用不可思议的表情望着侃侃而谈的谭振华,而谭振华还没有说完:

  “所以,引进“聚丙烯腈”生产线,最大的障碍恐怕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花多少钱,在什么时候、引进什么样的生产线才是我们需要讨论和关心的问题,就我个人的建议呢,我觉得可以安排在罗罗碳纤维的生产线全部交付完毕通过验收,并且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之后再着手进行,这样就可以绕开罗罗可能会在合同中为我们设置的种种障碍。”

  师昌旭沉咛了片刻后才点头道:“这个时间表安排的比较合理,但即便是这样,恐怕我们还是必须面对罗罗公司的质询的吧?毕竟如果我们引进PAN原丝生产线的计划一旦曝光,他们肯定会明白我们想做什么的,而以不列颠人的性格,也肯定会指责我们违反了合同。”

  谭振华却摇了摇头,冲着师昌旭狡黠地一笑道:“怎么可能?我可是一名非常重视商业信誉的人,所以啊,违反合同这件事,我是不会做的。”

  陈笕远好奇问道:“那小谭总,你打算怎么做?”

  

第612章 事半功倍

  

  谭振华微笑答道:“陈校长,我们从头开始说吧,我的这个碳纤维引进计划,实际上是分成了四步来走的,这第一步当然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从罗罗公司将碳纤维的中试生产线和技术全部搞到手,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当然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解决PAN原丝聚丙烯腈的原料供应。”谭振华答道:“因为聚丙烯腈,除了能为碳纤维提供前驱体以外,实际上它本来就是人造羊毛的基础原材料,所以即便不考虑碳纤维的需求,单纯从市场角度考虑,投资这个产业都是有利可图的。”

  师昌旭咂咂嘴道:“果真就像你宋老师说的那样啊,三句话不离本行,这就又开始谈上钱了。”

  喂,师老头儿,我请你到伦敦去是帮我和罗罗洽谈落实碳纤维项目的好吧,可不是让你去和我宋老师嚼舌头根子的!

  尽管心头吐槽,可小谭谭能拿这位光溜溜的大圆脑袋怎么办?这位可是真正的老佛爷,甭管走到哪座庙里都肯定得被毕恭毕敬地供着的……

  他只好假装没听见,继续刚才的话题:“既然腈纶可以规划为单纯的民用设备且技术并不算太高端,我推测引进其生产装置不大会受到巴统的干预,那么我们的可选择余地其实是比较多的,这是我们的有利条件,既然是有利条件,那我们就必须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所以我是打算这么做,嗯,先拜托您和陈校长一起向轻工业部呼吁一下,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需要,腈纶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啊,我们急需要引进建设一座大型的现代化腈纶生产装置,这套装置呢,既然国际上能提供的厂家有很多,那什么米国杜邦啊、汉斯霍克啊、倭国东丽啊、不列颠Courturlds你们都来,我们公开公平地竞标么,谁给的价格公道、产品质量好,提供的优惠条件多,咱们就引进谁家的么!

  师昌旭笑着调侃道:“就知道你是个小滑头,你这个办法,有点请君入瓮的意思啊?我猜你下一步肯定是准备了一个馊主意来搞定PAN原丝的原材料丙烯腈的来源吧?”

  谭振华腼腆笑道:“什么都瞒不过您,我是想了个主意来弄到这个丙烯腈,对了师老,我还记得您告诉过我,生产这个PAN原丝的主要原材料是“丙烯腈”,可“丙烯腈”我国几乎完全不能量产,目前我国“丙烯腈”最大的供应商是BP石油,对吗?”

  师昌旭点头道:“对,没错,是这么个状况,老陈,这个没错吧?”

  陈笕远也点头道:“是的,目前BP石油在我国的“丙烯腈”市场供应量上几乎占据了完全垄断的地位。”

  谭振华笑道:“既然是BP,那就有谈的余地了。”

  陈笕远疑惑道:“要说腈纶不是战略物资,上不了“巴统”的禁运名单我还勉强能信,可丙烯腈这东西却肯定是在战略物资名单中的,虽然这东西并不能直接拿来提升一个国家的战力,可它却是合成腈纶、合成橡胶以及ABS树脂的基础材料,所以他们现在的做法是宁愿费点事情,漂洋过海地把东西给我们运来,也要控制我们的供应量,从而达到控制我们的工业品产出的目的,而BP石油,那可是不列颠的国营企业,他们会轻易地放开这个口子?”

  “BP,很快就不再是不列颠国营企业了,而即将控制它的财团,我恰好认识呢。”谭振华微笑答道。

  这可是从没听说过的大新闻,师昌旭和陈笕远都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可惜,即便是以谭振华的伶牙俐齿,要向这两位一门心思沉浸在科研领域内的老专家解释一下资本市场,也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就师昌旭和陈笕远这二位都是喝过洋墨水的,视野开阔,思路灵活,所以谭振华在费了好一番功夫之后,终于说明白了BP石油目前的状况——不列颠政府已经将其所拥有的股权打包放上了货架,而最大的买家,则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与自己的关系么,小谭谭还是打了一个马虎眼,只说是商业盟友且曾经合作过几次,彼此都斩获了不少实际利益,算得上良好的合作伙伴,自己的意见会得到他们的倾听和尊重。

  还好师昌旭和陈笕远都不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来历,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从没有听说过——毕竟那是一个极为低调的家族,而1982年也没有什么资料都可以查阅的谷哥和度娘。

  不过,即便是这样,两位老人家还是感叹了一番罗斯柴尔德家的财力——不知道这个家族的名称来历是不假,但BP他们还是知道的,也知道这是一家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巨型公司,能控制这样一家企业,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力又会是多么可怕?

  陈笕远还是有些疑问:“小谭总,即便BP即将落入你的商业盟友手中,可BP这样关系不列颠命脉的公司也不大可能逃脱政府的监管,那你对引进这个“丙烯腈”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能有多大的把握?”

  谭振华则道:“这就需要师老和陈校长利用你们的身份和地位向国家呼吁一下了,恐怕要达成我们的目标,需要国家做出一定的让步,这个让步就是,向BP开放一部分市场,允许他们在华夏销售更多的商品,并以此为条件,换取他们的技术出口。其实单纯考虑经济利益的话,在华夏建设一条丙烯腈的产线对BP绝对是一桩划算的好买卖,因为随着我国改开的进一步深化,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正被调动起来,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一桩看得见的好生意,相信以罗斯柴尔德的眼光和BP早早就在华夏设立了办事机构的精明,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而在华夏建设一座工厂,就地提供产品和服务,肯定比将成品漂洋过海运来成本要低得多,客户体验也更好,毕竟资本最直接的动力就是逐利,所以,我觉得说服他们应该还是有相当把握的。”

  师昌旭问道:“振华,怎么我听你的意思,针对这个“丙烯腈”,你好像没打算买他们的设备和生产技术?”

  谭振华则道:“师老,不是我没打算买,而是BP目前根本就不可能卖,BP与不列颠宇航和罗罗这两个穷鬼可不一样,人家的经营效益一直非常良好,不可能为了几个小钱就将吃饭的家伙当了出去……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可以循序渐进、徐徐图之,先以合资的方式吸引它进来,据我所知,类似“丙烯腈”这样的化工装置,投资都是非常巨大的,只要它在华夏扎下了根,自然就能培养出一大批华夏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来要是找到了合适的技术引进对象,再推进全部装置的国产化,那不是事半功倍么?”

  

第613章 真的?!

  

  师昌旭听完谭振华的计划,默默在心中开始盘算,毕竟这里面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研发一两项新技术这么简单了,而是整个化工行业的一项重大决策和布局,那么,要想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哪几位领导点头,又需要发动哪些人的力量,又要以哪几家企业为主体进行改造和建设,里面的部门、地方及企业的利益之间又需要怎么平衡才能达成内部阻力最小,都是需要细细盘算的问题,而当务之急,显然就不是自己再挑单帮的和谭振华两人私下干活,而有必要将其上升到国家,至少也是国家科委的层面来组建一支专门的工作组来协调解决个中问题了。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千头万绪,让他一下陷入了沉思,而陈笕远则将心中的另一个疑问提了出来:

  “小谭总,你说的这三个步骤,我看也还算可行,可是,你并没有回答刚才我们的问题,就算你与BP合资了丙烯腈的产线并实现了投产,就算你也从某家企业那里引进了最新的PAN原丝生产线并获得了符合质量要求的原丝,可是,在这个原丝与碳纤维的制备设备中间,依然隔着罗罗的那纸原材料专供合同,除非你打算撕毁那份合同,不然你这三步走的后两步,并不能变成我们华夏碳纤维整个供应链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咦,不对啊,你怎么记得,你刚才说的好像不是三步走,是四步啊?”

  “对啊,我刚才说的明明是四步走,陈校长,关于你问题的答案,也就在这第四步之中。”

  “怎么说?”

  “这第四步,其实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陈校长,听刚才师老的介绍,您曾经领导过好几项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

  陈笕远连忙谦虚地回答道:“是有这么几项成功的建设,不过,那都是参与的所有人员群策群力的结果。”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陈笕远脸上一闪而过的得意之色还是出卖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是,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而且是一名为了国家需要,不得不隐姓埋名多年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最得意的是什么呢?绝不是前世网络小说描绘的那样,用成捆的钞票砸在对方脸上那种一时的快感,这种事情在他们看来,实在是肤浅幼稚的可笑,他们最得意的事,就是当他们老去的时候,随着他们参与的那些重大项目的解密,他们可以用骄傲的语气对自己的儿孙夸耀当年他们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

  谭振华深深地明白这一点,因为刚才陈笕远脸上一闪而过的神情,与他前世和自家老爸偶尔聊天的时候,谈起老爸参与的如“7010”工程那样的国家重点工程时,脸上的神态一模一样。

  “那么,陈校长,您一定知道,在面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时候,我们华夏有一项优良的传统了?”

  陈笕远稍一愣神便醒悟了过来,双眼发亮地反问道:“小谭总,你说的难道是……”

  “对,我说的就是举国体制。”谭振华答道,随即解释道:“罗罗卖给我们的,毕竟是一条中试生产线,这条线放在你们学校里做为教学研究之用当然是满足要求的,其产能也勉强能供应当前我国新型航空航天设备的研究之用,但,它毕竟只是一条中试线,产能有限,想要以此来满足将来碳纤维的大量应用根本不可能,所以,我认为,当罗罗的这条中试线安装完毕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采用举国体制,突破碳纤维量产难关的时候了,有这样一条中试线的范本在手,我相信发动我们全国各方面的力量,肯定能找出差距并迎头赶上,当我们自己的碳纤维生产线正式开工运转,罗罗在这份合同中规定的条款,也就自然而然地失效了,陈校长,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小谭总,你的设想当然是好的,但是……”陈笕远刚想说点什么,却被刚才沉默了半天的师昌旭接过了话头:“但是,振华,举国之力这件事,不是我们这间办公室里的三个人动动嘴皮就行的,就算我和陈校长说话还都有点分量、有人肯听,可这样的决策,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太多,要动用的人力、物力也太多,要说动决策者下定决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绝不是说几句大话,喊几句口号就行的。”

  谭振华却没有任何犹豫地说道:“师老,我记得,当初在魔都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您就说过,要搞这个碳纤维,有两样事情是最重要的,决心和钱。当时我也回答过您,钱,我有,决心,我也有,而现在,我可以更加负责任地告诉您,我的决心没变,而我的钱,比上次和您见面的时候又多了很多,是非常多,所以,这个碳纤维量产线的研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非搞不可!现在我只想知道,师老、陈校长,你们会站在我这一边吗?”

  尽管已经听过了许多版本的传言,但传言毕竟只是传言,耳听为虚,陈笕远当面听到了谭振华发出的豪言还是忍不住心头微微发颤,这可是要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重大科研项目啊!面前这个小家伙真能独立扛起这样巨大的投资吗?他忍不住追问了一句:“小谭总,我也听说过你挺有钱,可是,这个项目的投资不但非常巨大,而且还要冒非常大的失败风险,我不知道师老有没有对你说起过,当年我们也曾经用举国之力搞过这个碳纤维的,挂帅的还是国防部长张老将军,投资也达到了2600万元之巨,可就算是那样,最终的结果也算不得圆满……”

  谭振华摇摇头,打断了陈笕远的话,轻声说道:“陈校长,师老就在面前,我怎么敢撒谎?他当然对我讲过这件事,我还记得当时师老曾经说过,他说,要想搞成这件事,需要十倍的投资,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我已经把这笔钱准备好了。”

  “真的?!”

  

第614章 原则与难题

  

  走进了熟悉的大院,沿着习以为常的路径,谭振华回到了9号灰楼前,不知为什么,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脚步有些沉重,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近乡情怯”?

  尽管重生以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长久的离家再返回,但,为什么这一次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呢?

  望着熟悉窗口透出了昏黄灯火,他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心神,终于还是迈开了脚步。

  “爸、妈,我回来了。”

  谭振华终于推开了门,用尽量欢快的语气掩饰着内心的激动,然而在推开房门的刹那,他却惊讶地发现,屋内并没有老妈徐芸的身影,却满满当当地挤了一屋子人。

  他在门口微微一愣神的功夫便看清了屋内的这一群人,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那真是吓了一大跳。

  老爸谭铭当然在场,邻居家大叔贲放居然也在,这两位出现在这里倒也没什么稀奇,邻居家串个门子也是常有的事儿,不过,周所长也在那可就稀奇了,而且不但他在,本所的技术一把手张老总工也在,还有军代表王泽天、保密处处长刘大凯——嗯,刘大处长这也是刚升的官,屁股都还没来得及坐热——当然还有不会缺席这种场合的那个怎么看都不顺眼的瘸子。

  这么一大堆人,挤在自家这个小小的房间里,一看就是在密谋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儿,谭振华连忙咳嗽了两声抱歉道:“咳咳,不好意思,不知道你们正在开会啊,我回自己房间去,你们继续,继续。”

  他刚转头想溜,身后却传来了一声暴喝:“臭小子,哪里去?见到这么多长辈连个招呼都不打,还有没有礼貌了?”

  老爸发话了,那可怎么躲?他只好回转身来,换了一副恭恭敬敬的态度,向在座几位打起了招呼,等最后轮到那个死瘸子的时候,却见他捉狭地冲着自己挤了挤眼——他心中顿时警钟长鸣,完了,这肯定是没好事啊!

  果然,等他挨个打完了招呼,再度想溜的时候,老爸又是一声断喝叫住了他:“别急着溜,你先给我说清楚,你这本笔记是从哪里来的!”

  谭铭一面说着,一面将手中的一本黑色封面的软面抄向他扬了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