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264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谭振华不由得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这座小镇。

  其实无论是詹诺竹还是谭振华都有一个共识,偷袭并拿下战火镇并不难,因为这座小镇的地形非常特别,在它的东北两面皆是群山环绕,而山高林密的地形,是缅玉政府军那一大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难以发挥作战效能的环境,也是有利于发挥谢力部所擅长的游击队作战方式的环境。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往山林子一钻,这是缅玉所有“民地武”对付政府军的不二法宝,谢力部肯定也掌握得老熟练了。

  可问题就在于,要想真正切断311和31两条公路,特别是通往太公当的311号公路,那就必然需要坚守这座小镇,也就意味着,必然面对来自小镇西、南两个平原方向而来的敌人。

  而从这两个方向上来的敌人显然不会客气,肯定是手里有什么硬货都会往上招呼的。

  这都不用什么战术,只要用鹰酱最擅长的那一招“给我炸”,一堆爆炸物扔上来,谢力想不怂都不行。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硬抗缅军的那些“强5”和那些坦克以及装甲车的装甲集团冲锋。

  唉,实力不济才要阴谋诡计,一条条对策来吧。

  首先要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强五”虽然载弹量不大还是个小短腿,但是曼德勒距离战火镇只有百来公里,“五爷”跑这点距离还是轻松愉快的,而且还连副油箱都不用带,那几个挂架全都能挂上炸逼,随便算算就能带上至少1吨的航空炸弹顺便再捎上俩火箭弹巢,有这玩意在,谢力的几门自行榴弹炮就甭想拖出来献宝,肯定是一露面就会被人盯上的。

  当然己方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至少前段时间在马哈穆德的帮助下搞来的那几台“石勒喀河”就能起到一定的防空作用,可惜数量实在太少,才只有4台装备了火控雷达,勉强可以当做野战伴随防空兵器来用,只是不知道没经过实战的谢力部那帮菜鸟在摆弄这种“高科技”兵器的时候会不会出岔子。

  可缅玉空军仅在曼德勒机场就有12架“强五”可供使用,而且一旦战事陷入胶着,从别的机场临时转场几架过来参战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么多飞机,可不是4台“石勒喀河”能应付得过来的,必须得再给谢力部找点给力的防空武器才行。

  “红旗2”就算了,那货又大又笨,打起来的时候准备时间还长,而且华夏百分之百不肯卖,就算肯卖,要想把这个憨货运进缅玉交到谢力手上也是件难事,要是有“红缨”啊、“前卫”啊“飞弩”啊什么的在手里就好了,这种单兵就能玩得转的防空导弹最好了,红外寻地,不需要掌握什么特殊的技能,操作简单,会扣扳机就会使,不但运输方便,而且价格便宜量又足,实在是居家必备、杀人越货的好帮手……

  想到这里,谭振华忽然“啊”地大叫了一声,随即一拍自己的脑门,特么的我这什么脑子,“红缨”“前卫”“飞弩”这些在自己前世被华夏军工企业卖得满世界都是的单兵防空导弹虽然都还没有诞生,可是,有一款性能不赖的米国货可已经在战场上大显过身手了啊,而且,这玩意别人没有,巴铁手上肯定大把!

  

第626章 想起来了

  

  谭振华想起来的这款单兵防空导弹,当然就是已经在本书中隆重登过场并且已经取得过辉煌战绩的大米利坚军工装备的骄傲之一——毒刺。

  嗯,让我们再次对倒在反毒战场上的英勇战士老杰克曼致以深深的敬意。

  而且啊,这货的傻瓜式操作方法,最适合阿福汗那里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那些游击队员使用,用来给苏俄的攻击机和直升机制造点麻烦实在太好使了,所以,谭振华都不用去问马哈穆德就知道,米国佬肯定不知道偷运了多少这玩意进去,那么,被巴铁私下截留一批拿来装备自己的军队,想来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吧?

  反正扪心自问,要是小谭谭自己经手这件事,雁过拔毛那是肯定的……咳咳咳。

  这样的话,防空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毒刺”拿来做伴随,“石勒喀河”拿来做要地,勉强也凑合了,剩下的只要联系马哈穆德,搞一批“毒刺”来就行,想来巴铁也乐意做这样一笔交易——一枚毒刺,以前好像听说米国自己装备的采购单价也就3万多美元,自己给巴铁5万好了,他本来就是没本钱得来的,随便买上100枚,就是500万美元的净利润,就巴铁那个穷鬼,还能不马上见钱眼开?

  轻易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谭振华顿时信心倍增,看来多了几十年的经验就是好使啊,小爷我又有钱又有脑子,就不相信打不赢丹瑞这个土包子!

  特么的打仗还带着背篓,亏你想得出来。

  谭振华咬牙切齿地想着,开始琢磨怎么对付那数量庞大的装甲集群。

  可这么一想,顿时觉得无比棘手。

  自从1915年,全世界第一辆坦克在不列颠时任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支持下被研制出来,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崭露头角以来,这种被丘吉尔称之为“水箱”的钢铁怪物就登上了世界战争史的舞台,并被不断地推陈出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至加冕“陆战之王”。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坦克,已经成为陆军最重要的战争武器,没有之一。

  无论是“沙漠之狐”隆美尔还是“血胆将军”巴顿,这些在二战的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无一不是指挥坦克作战的高手。而在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或者说二战的分水岭——库尔斯克会战中,敌对的双方更是出动了总计超过8000俩坦克,堪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

  尽管那个时代已经诞生了各种反坦克武器,但所有的将军们都知道,要想对付敌人的坦克,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己方的坦克!

  二战以后,反坦克武器不断地发展,什么反坦克地雷啦、直升机打坦克啦、甚至RPG这种单兵手持式火箭筒诞生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让轻步兵拥有一定对付装甲目标的能力,但不得不承认,坦克,依然是陆军最有效的进攻武器。

  特别当坦克集结成群,摆开阵势,向前突击的时候,那种一往无前、毁天灭地的架势,胆小点的看上一眼恐怕就会吓破了胆。

  这也是欧洲和华夏,面对边境线上云集的数万辆苏俄坦克一直提心吊胆夜不能寐的根本原因。

  特么的谁知道那帮好酒如命的毛子灌多了马尿会干点啥出格的事儿出来。

  扯远了,现在还是要考虑眼前的问题。

  毫无疑问,一旦谢力部拿下了战火镇,那他们除了必须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之外,也必将面对缅军的坦克集群反扑。

  而这种反扑,很可能是以坦克团为单位进行的,也就是说,在战火镇西面或者南面的开阔战场上,谢力将面对百辆以上坦克的集群冲锋!

  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小谭谭不由得暗叹,还是手中的资源太少了啊,这要是有末敏弹在手,那小爷还巴不得你坦克猬集在一起这样冲锋呢,到时候一发末敏弹下去,保管你来多少坦克都灰飞烟灭……

  末敏弹,是一种能被远距离投送武器投送至弹道末端,并能够自主探测装甲目标方位且使战斗部被有效激活并摧毁装甲目标的子弹药。

  能够被利用的远距离投送武器包括炮弹、火箭弹、机载撒布器、集束炸弹等等,其特点是一次发射就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并且专门攻击坦克最薄弱的顶部装甲,是目前作战效能最高、效费比最好的反集群装甲武器系统。

  所以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末敏弹的普及与扩散,老毛子喜欢玩的那套大集群装甲兵团突击战术已经彻底地被世界各主要军事先进国家所淘汰,也只有故步自封的大毛子还在抱着这种过时战术不放,不过那是后话了。

  “真是可惜,家伙太不趁手了。”谭振华咂咂嘴,自言自语道,这么看来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对付可能的装甲集群,也只有一辆一辆地点名干掉了。

  至于武器,当然不能用40火这么个弱鸡玩意,那货射程只有不到300米,要想在开阔地带拿这玩意对付坦克,那真是寿星公吃砒霜——嫌自己命太长了。

  107倒也可以试试,不过,107的准头实在是差,地形也不对,在开阔地形上,107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要是个山谷就好了,谭振华是决不介意抄袭一下“潘杰希尔雄狮”艾哈迈德·马苏德的战例的。

  这么算下来,也就是用反坦克导弹最合适了,不论是“59”还是“谢尔曼”,都是老掉牙的货,基本不具备行进间的瞄准射击能力——也就是说,这俩货要想用主炮打中目标,得先把车停下来再瞄准射击,这就给了躲在机枪射程之外的反坦克导弹攻击的空间。

  看来还得找马哈穆德啊。

  谭振华心中叹气,反坦克导弹,掰着手指算算也就米国佬休斯飞机公司于1962年研制“陶氏”反坦克导弹最容易搞到手了——巴铁手里肯定也有不少,理由同“毒刺”,而且“陶氏”的综合性能在全蓝星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中处于领先地位,算是第二代导弹的典型代表。

  就是不知道马哈穆德能给自己搞来多少,要对付的可是几百辆坦克装甲车,那这玩意少说也得准备500枚以上,就算也是5万美元一枚,那就得2500万,这就比较肉痛了。

  而且还有一样,就算顺利搞来了这些导弹,战术也是个大问题,如何才能让这些钻惯了深山老林子的游击队员用这些导弹将对面的钢铁洪流顺利击溃呢?

  等等,好像,似乎,在自己前世的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军史留名的,极其类似的战役?

  哈,想起来了!

  

第627章 照顾自家人

  

  谭振华敲响了詹诺竹的房门。

  托邵毅夫家大宅大的福,詹诺竹和吴觉温都有自己的客房单间,所以这瘸子很是开心地又省了一笔出差津贴。

  詹诺竹开门将他迎了进去,谭振华劈头就说道:“詹哥,给我紧急调100辆212吉普送到清迈,我有大用!”

  詹诺竹显然有些发懵,迟疑道:“你要这么多吉普车做什么?”

  谭振华道:“当然是打仗,拿来对付丹瑞的坦克。”

  “……你疯了!用吉普车打坦克,那玩意皮薄馅大的,连一发机枪子弹都扛不住,你拿来对付坦克?”

  谭振华道:“你懂什么啊?吉普车皮薄馅大是不错,可机动性好啊,再说,咱们的212可都是纯正的越野车底盘,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在非铺装路面上,机动性还是相当不错的,再加上身板小,灵活,对付起坦克来不算吃亏……”

  “停停停,你越说越离谱了,就算你说的都不错,可你光灵活有什么用?绕着坦克转圈圈么?你拿什么去啃坦克的装甲?到时候就算缅玉没把59拉出来对付你,就那二战的老货“谢尔曼”也够你喝一壶的了,你打算让谢力那帮人扛着40火冲上去跟人家玩肉搏么?别忘了,就算别人炮塔转不过来,人家可还有机枪!”

  谭振华慢悠悠地来了一句:“要是我把40火都给换成“陶”呢?”

  “啊……”

  谭振华接着又道:“不管是“谢尔曼”还是“59”,炮塔转动一周都至少需要十秒,而且这两种坦克都不具备稳像火控系统,也就是说,它们都不具备在行进间进行主炮瞄准射击的能力,就算是最训练有素的坦克车组,将坦克刹车、减速、停下、瞄准、射击这一套动作坐下来,没有15秒以上恐怕也是完不成的,而“陶”式导弹的平均飞行速度达到了300米/秒,换句话说,15秒的时间,足够“陶”飞行4500米——当然,它的最大射程只有3000米,不过我们也不需要它能飞那么远,我们可以将主要作战区域划定在2000-3000米这个区间,那么“陶”式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只需要7-10秒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敌方坦克连发射准备都不能完成,更何况我的导弹载具是灵活的212,本身就是在不停运动的,你觉得,就凭老缅那些货,有几发炮弹能落在我的吉普车上?”

  “卧槽你这馊主意……好像也有点道理哈。”詹诺竹将快要脱臼的下巴勉力按了回去,随即摸了摸谭振华的脑袋道:“真不知道你这脑袋瓜是怎么长的,这种战术居然也想得出来——不过,你现在也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到了战场上管不管用可谁都说不好,你这险冒得有点大啊?”

  谭振华心说我这算什么冒险?小爷的这套战术可是实战检验过的,可管用了。

  他这还真不是瞎吹,因为这套赖皮的战术并不是谭振华的原创,在他的前世,就有这么一场名留军史的战役。

  1987年,在非洲大陆上,爆发了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对战的双方是侵略者利比亚和被侵略者乍得。

  利比亚的时任领导人卡大佐可以说是兵强马壮,派出的军队包括近万名士兵、300多辆坦克、60余架战机,而反观乍得方面呢,呵呵,那叫一个惨,参战士兵甚至连鞋都没凑齐。

  好在乍得方面获得了来自西方的援助,所以,他们没有鞋,却有两样法宝——大量的二手丰田皮卡以及高卢制“米兰”反坦克导弹。

  战争在元旦之夜爆发,英勇的乍得国民军坐着二手丰田皮卡悄悄出发了,他们的攻击目标是名为法达的乍得北部重镇,守卫那里的是利比亚的一个装甲旅,装备有100多辆坦克和步兵战车,实力强大,经过了几次袭扰后,1月2日凌晨,乍得国民军与利比亚装甲旅在沙漠中展开了正面会战。

  利比亚指挥官很快就通过侦察机的报告得知,数千来敌正坐着几百辆丰田皮卡朝他们杀来,黄沙滚滚,气势夺人——但那只是丰田皮卡啊!与自己手中的苏制T-55坦克相比,简直就是玩具一般的存在,自己只需要一根手指就能把它们全部碾碎!

  但这名狂妄的指挥官很快就尝到了苦果——那些丰田皮卡如同蚂蚱一样四处乱窜,T-55坦克上弱鸡的火控系统完全没有锁定这些丰田皮卡的可能,看似威武雄壮的100毫米火炮变成了毫无用处的烧火棍……

  更可怕的是,当这些丰田皮卡逼近之后,纷纷开始闪出亮光,那是致命的“米兰”反坦克导弹!

  乍得国防军的丰田皮卡们朝着利比亚那些正左右晃动炮塔的坦克和步兵战车一通猛射,就如同在练习打移动打靶一样,快乐的乍得战士们坐在丰田皮卡上,将一辆又一辆利比亚坦克打爆,就像用起子轻易地打开一只只罐头,笨重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在完全跟不上高速移动的丰田皮卡、又挡不住反坦克导弹的近距离攻击的形势下,除了等死,只有逃跑或者投降。

  于是,坦克装甲作战史上最为奇葩也最为屈辱的一幕出现了:1987年1月2日,乍得北部沙漠,数十辆坦克和步兵战车被数百辆丰田皮卡追杀得屁滚尿流。

  战斗很快结束,结果让人瞠目结舌,利比亚一个装甲旅被全歼,784名利比亚士兵阵亡,92辆坦克和33辆装甲车被毁,81人被俘,13辆坦克和18辆装甲车被缴获,而乍得军仅18人阵亡,3辆丰田皮卡车被毁!

  此战因此被称为“丰田皮卡战争”。

  谭振华就是准备全盘复制这场战役,只不过将对战双方的武器,从丰田皮卡换成了212吉普,“米兰”换成了“陶”,T55坦克换成了“59”和“谢尔曼”,地形从沙漠换成了平原而已。

  他不管詹诺竹的疑问,追问道:“不说别的,车你能搞来不?”

  詹诺竹沉咛片刻道:“车当然是没问题的,那个都不算军用物资,弄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不过,嗯,那个,那个,你要买“陶”?”

  谭振华点头道:“是啊,我想来想去,有可能大批量弄到手的反坦克导弹,也就只有“陶”了,我估计巴铁手上就有不少。”

  詹诺竹痛心疾首道:“我说你这个小家伙,有点生意怎么不知道照顾自家人呢?”

  “呃……什么意思?”这回轮到谭振华发愣了。

  “你这人怎么这么忘事,你不会不知道华青电能生产的那个电池是做什么用的吧?”

  

第628章 不要A货要B货

  

  经詹诺竹的提醒,谭振华这才想起来,原来,自家的工厂,居然也在生产反坦克导弹——的一个零件。

  不过当初接下这个任务的时候,当时的“红箭73B”尚没有完成最后的研发,至少电池就还没有落实,还是谭振华与总装的范定攀参谋及风云厂刘卫东副厂长斗智斗勇了半天才最终达成了协议,由华青电能负责研发生产这款电池,然后以OEM外协的形式提供给风云厂,再由风云厂组装后提供给军方。

  嗯,当然了,风云厂的组装工作包括了印刷标签、定做包装箱内衬外壳等一系列复杂的关键工序,技术含量很高的……

  谭振华出发之前,曾经向王集山电话询问过这款电池的进度,毕竟这也是他踏进华夏军工制造领域的第一只脚,关心一下也是正常的,当时王集山的回答是电池样品已经交给风云厂有段时间了,听说正在部队试验场做环境适应性测试,还没有量产,他也就顺理成章地以为“红箭73B”的研发工作还没有完成,所以压根就没把这款导弹列入自己的备选名单。

  至于“B”的前型“A”,那个只能线控手动制导的初代仿制品根本在小谭谭的眼里也就比无制导的RPG强出有限。

  不过詹诺竹这么说就有点意思了,难道“红箭73B”已经完成了实验定型,可以量产了?

  他望向詹诺竹道:“詹哥,我这可是要真刀真枪上前线打仗的家伙,你没定型的产品我可不敢用,还有啊,我这是要装在212吉普车上用的,所以老款“红箭73A”那种纯目视跟踪、手动控制的方式可不好使。”

  詹诺竹不屑地答道:“谁告诉你要给你“A”那货了,要给就给“B”货, 带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半自动控制制导方式的最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