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321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不过,缓过来了终归是好事,在这种时候,也许,只有工作才能让他暂时摆脱那些负面的情绪吧?

  凯文麻利地离开了,他需要立刻执行老板的命令,能一次出动公司两位老板的事情,他知道那绝不会是小事。而谭振华也在凯文离开后深深地吸了口气,他要强迫自己暂时忘掉所有的心事,吃点东西再洗个澡好好睡上一觉,明天,他得用自己最佳的状态迎接郭宜城的到来。

  因为,那是在面对一位凯旋英雄时,最基本的礼貌。

  

第786章 同学和老师

  

  郭宜城满面红光地走下了飞机,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仿佛没能给他已经70多岁的身体留下一点点疲惫,而跟在他身后的李伟反而看上去蔫蔫的。

  李伟当然很累。

  身为“钕铁硼项目组”挂帅人郭宜城教授最重要的助手,他除了要忙自己分得的那组实验以外,还得承担所有实验小组的数据资料整理汇总、帮老师查阅大量资料、协助解决其他实验小组出的各种状况、批改老师带的低年级学生作业试卷……等等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且,最重要的是,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国际航班且要飞行十多个小时的他,等飞机起飞才发现,自己居然晕机了!

  晕机了……

  特么的自己这都得的什么鬼毛病!

  讲真,有时候李伟觉得自己的身体还赶不上自己这位已经七十有七的老师,只要有工作,老爷子简直是越活越年轻的典范,你看他去年登泰山的劲头和刚才下飞机那样子就知道。

  而更让李伟郁闷的是,老爷子下了飞机后,取行李、验护照签证、出关这一套流程走得无比熟练,就连在机场里认路都娴熟无比,反而是他,没有老师在旁边照顾着,都要闹好几个笑话。

  这算什么?

  出来的时候,学校明明要自己照顾好老爷子来着,现在这样子,明明是老爷子在照顾他好吧?

  这样年轻的李伟情何以堪?

  直到坐上了谭振华开来接人的车,他才疑惑地问道:“老师,你怎么对这里好像很熟悉啊?”

  郭宜城笑着摇了摇头,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各色风景悠悠答道:“已经不认识啦,一晃,都过去四十多年了,哦,我算算,到今年,有44年了。”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谭振华回头问道:“郭老师,我记得您当初应该是在加州理工待过一段时间啊,那应该靠着洛杉矶吧?怎么您对旧金山也很熟悉吗?”

  “小子对我的过去倒打听得挺清楚,看来早就对我老人家心怀不轨。”郭宜城调侃了一句才答道:“我这人啊,没什么爱好,就旅游还能算得上一项,所以年轻的时候走过不少地方,当年在加州理工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就和老钱一起跑到旧金山来玩过几次,这里的海滩和渔港都挺出名的。”

  “老钱?哪个老钱?”李伟好奇地问道。

  “当然就是搞火箭的那个老钱,还能有谁?他当时读的是航空和数学,我读的是自然哲学,都在同一所学校读博,虽然专业不一样,但你们知道的,当时那个年代,诺大的加州理工学院里来自华夏的留学生就没几个,我们两个自然而然地就鬼混在一起了。”

  “咝……”小谭谭觉得,自己又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原来,自己通过李伟认识的这位郭大神,和那位仿佛伫立在云端上的钱大神竟然是同学!而且听郭宜城的口气,这两人的关系,可不仅仅是同学这么简单,听听,“鬼混在一起”,这种用词,不是“男人三大铁”绝逼讲不出来吧?

  不行,这么好的机会,怎么都不能错过了!

  “嗯,那个,郭老,我想求您个事儿。”小谭谭期期艾艾地说道。

  “呵呵,小子,又在打什么坏主意了?”郭宜城似笑非笑地望着他:“是不是想要我介绍钱老头给你认识?小子我告诉你啊,这事儿啊,不好办,你要是单单想认识他,那也可能有机会,不过么,你要想让他跟师老头儿那样帮你忙活事儿肯定是没门的,钱老头儿身上的担子重着呢,而且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绝密工作,他肯定没时间搭理你这毛头小子。”

  险恶用心被人当场戳穿,小谭谭却没有任何不好意思的觉悟:“郭老,小子我这点小心思都被您看透了……不是,我哪能有这种非分之想,想见见钱老,纯粹是出于对我们华夏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敬仰之情,真的,李伟,你说是吧?你想不想见见钱老?”

  “呃……”被谭振华拿来当枪使的无辜青年李伟张了张嘴,觉得没法接这个茬。

  郭宜城像赶苍蝇一样挥了挥手道:“行了,我知道你的鬼心思,这事儿啊,得看机缘,不过我事先声明啊,我最多只负责引荐,剩下的我啥也不管。”

  谭振华喜道:“那就行了,郭老,拜托了!”

  他一边说,还一边双手合十,郑重地向郭宜城行了个礼。

  说完了这个茬,谭振华又想起了一事道:“对了郭老,您发电报给我说成了,那应该是“钕铁硼”的项目搞定了吧?不过,那只需要您召唤一声,小子我自会飞回去找您落实接下来的工作啊,哪用您那么辛苦地万里迢迢飞一趟旧金山?”

  “我啊,这也是顺便。”郭宜城笑着答道:“这次来,一是因为这个“钕铁硼”终于弄出了七七八八,虽然离最终的工程制备还有一点距离,但成份、原理什么的已经弄出来了,想着这些应该够你申请专利了,所以,得给你这个投资人当面汇报一下成果,毕竟是你出的钱不是?”

  “那第二呢?”

  “第二是我接到了参加“1983年度国际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的邀请,而今年的会议几天后就将在旧金山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我是来参会的,也正好带着李伟来见见世面。”

  谭振华不由得极度羡慕起李伟的运气来,还在读研究生就能参加这么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这对他将来在学术上的成长无疑是有极大好处的,能碰见肯这样提携弟子的郭宜城,李伟家祖坟上不是在冒青烟,简直就是着了火……

  “其实这也是李伟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振华你是不知道,李伟在这次“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发现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他将在本次的会议上,代表这个项目组发表论文,不过振华你放心,按照我们的约定,这篇论文不会涉及具体的成份等关键信息,只是分析阐述最基本的原理和方向上的一些东西,属于基础物理学的范畴。”

  谭振华点了点头,他能充分理解这些科研工作者在取得了重要发现后急于发表论文的心情,只要不影响他的计划就好。

  “还有,我这么多年没来米国了,这次来,想回母校看看,拜望一下我的老师,也顺便跟他道个歉。”郭宜城最后幽幽地说道。

  李伟好奇地问道:“郭老师,您的老师是谁?他应该比您还大不少吧?您为什么要向他道歉?”

  “实际上他就比我大一岁,”郭宜城笑着答道:“他叫卡尔·戴维·安德森,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第787章 人杰当年郭宜城

  

  原来郭大神竟然是那位牛人的弟子!

  谭振华不由得心中感叹,瞧瞧,瞧瞧咱华夏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朋友圈!

  自己是大神,同学好友乃神中之神,大神钱同学的老师叫做冯·卡门,大神郭同学的老师叫做卡尔·戴维·安德森,这样的人脉背景,啧啧啧,这让凭着先发优势投机取巧侥幸得了个探花郎混迹斯坦福的小谭谭情何以堪……

  有童鞋问了,这位安德森究竟是何方神圣啊?值得小谭谭如此推崇?

  这个,要解释起来,还得从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说起。

  来,下面敲黑板划重点。

  甭管是工科还是民科,恐怕都听过一个名词叫做“反物质”吧?其实,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了“反物质”真实存在且已经不止一次地捕获了它,当然,这玩意绝没有震惊体网络谣言传说得那么神奇,说什么1克就能毁灭地球,各国都在玩了命地攒着等憋一个大杀器出来啥的巴拉巴拉……

  好吧,这谣言从原理上讲还是那么一点点道理的,只不过没那么夸张。

  根据物理学推论和数学计算,我们通常说的“正物质”和“反物质”如果相遇将无条件产生“湮灭”效应,与此同时,质量将消失并根据爱因斯坦的质量——能量转换方程E=MC2放出能量,效率是百分之百再乘以2,比核武器的质能转换效率高出N个数量级。

  所以,1克反物质和1克正物质发生“湮灭”效应可以释放出180000000000千焦耳的能量(别数了,正好10个0),而1公斤TNT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约为4200千焦耳,也就是说1克反物质与1克“正物质”相遇并完全“湮灭”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3万吨TNT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即通常所说的4.3万吨当量,大约相当于在倭国广岛上空爆炸的那颗1.3万吨当量原子弹威力的三倍有余。

  嗯,虽然没网络吹得那么离谱,但好像还是很可怕呀?要能捏个几克这个大杀器在手,看谁不爽就喷上一点,不比在网络上用键盘喷人爽多了……不是,不就天下英雄,唯我独尊了,喔哈哈哈哈哈哈……

  呃……,很抱歉打断一下,各位有志统一全球称霸世界的童鞋在有生之年恐怕是等不到这么凶残的大杀器出现了,因为这玩意实在太难以保存了,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保存“反物质”的最高时间纪录是由号称“掌握核心科技”的米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共同创造的,他们使用了一种名为“彭宁离子阱”的磁场束缚装置存放了1010个反质子一个星期。

  看起来又是米帝领先了啊?不过暂时还不用担心。

  因为迄今为止,人类利用各种设备产生过的“反物质”加在一起也不超过20纳克, 1纳克等于十亿分之一克,所以,即便把人类有史以来制造出的所有这些“反物质”放到一起一次性全部“湮灭”,它们产生的能量还不足以烧开一杯水。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反物质只能由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粒子打击固定靶产生反粒子,再经减速合成得到,此过程所需要的能量远大于“湮灭”作用所释放出的能量,且生成反物质的花费极为巨大。

  大到了什么程度呢?

  假设某个大反派为了毁灭一座城市要制造1克反物质,那么,以目前人类掌握的手段,他得花费大约100000万亿美元,并且他的反物质工厂还得不间断地运转上几亿年!

  要有那钱,还毁灭啥城市啊?直接买下来多好?

  因此,从生产成本考虑,反物质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上最贵的物质且没有之一,跟它比起来,黄金钻石祖母绿什么的都弱爆了……而经过计算,以当前地球上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能力,需要对撞1千年才能够对撞出一微克反物质。至于达到毁灭地球的级别?按此测算,那必须开发整座太阳系的所有行星资源并建造一座围绕整个地球的巨型粒子加速器……

  你说都有那能力了还在这小破球上瞎折腾个啥?大家都冲出太阳系去系外太空再斗个你死我活不好么?

  所以在诸位的有生之年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操心核武器得了。

  说句题外话,华夏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很领先,已知人类所能制造和捕获的最重反物质“反氦4”,就是咱们的华夏科技大学首先制造出来并捕获的,而那个能用来装“反物质”的“彭宁离子阱”么,嗯,人类已知最强大的一套装置也在那所学校。

  Emmmmm,这下好像连儿孙的心都不用担了吧?

  说了半天,还需要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反物质”。

  其实反物质就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而从微观物理学角度来看,也就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

  举个学过高中物理的童鞋很容易理解的例子,比如元素周期表里的正常元素,从微观上看,都是由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及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原子核以及围绕着这颗原子核旋转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可是,假如有一种物质比较另类,为了装逼而表现得特立独行,质子非要带上负电荷,而电子偏偏要带正电荷呢?

  这种行为表现“杀马特”的物质还真有,也就是物理学家口中“反物质”,而最先为人类发现的构成“反物质”的粒子就是“正电荷电子”。

  1928年,不列颠科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反物质”的预言,他认为,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也就是刚才话说的那种带正电荷的电子,其质量与正常的电子完全相同,而携带的电荷正好相反。

  1930年,郭宜城的老师,卡尔·戴维·安德森开始通过拍摄宇宙射线穿过云室的径迹来研究宇宙射线。他发现有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几乎和那些带负电的粒子一样频繁地出现。带负电的粒子很明显就是电子,但那些带正电的粒子显然不是质子,而质子是当时所知唯一的带正电荷的粒子,最后,安德森推断认为,合乎逻辑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粒子和普通的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相比,它们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并且质量同数量级”。

  后来证明,这种粒子就是行为表现“杀马特”的“反电子”,安德森在1932年9月宣布了它的存在,仅仅在次年,他的结论就被帕特里克·布莱克特和朱塞佩·奥基亚利尼所证实,安德森也因此而获得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实践和观测证明,“反物质”在我们人类世界中几乎无处不在,少量反物质持续不断地以宇宙射线和高能粒子的形式,天女散花般地降落在地球上,这些经过了漫长宇宙旅行的反物质粒子到达地球大气层的范围大致在1到100个/平方米。

  不仅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都是反物质,比如,香蕉就会产生反物质——它每75分钟就会释放出一个“反电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香蕉包含有少量的钾-40,而钾-40是钾的天然同位素,会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反电子”;再比如因为人体本身也含有钾-40的缘故,人类身体也会释放“反电子”。

  唯一令人遗憾或者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反物质一旦同物质接触,就会彼此湮灭,因此,这些反物质粒子都非常短命,遗憾的当然是在自然界中,其寿命短到人类几乎难以将其捕捉,这让研究它的特性变得异常艰难且代价巨大,而值得庆幸的也正是因为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利用反物质把自己作死的有效手段。

  “当年我在加州理工跟着安德森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研究的方向其实是宇宙射线。教授仅仅年长我1岁,所以我们既是师生也是相交莫逆的朋友,安德森那时候已经因为发现“正电荷电子”而获得了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就在那一年,他又和内德梅厄一起从宇宙射线中发现了μ介子,我也很自豪于曾经是那个研究小组的一员,我记得,光我拍摄、观测、分析过的宇宙射线照片就有2000多张,并且从中找出了μ介子的轨迹,我应该是第一个参加寻找介子的华夏人吧,可惜,我没能继续下去,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所以,我要去向他道个歉。”

  郭宜城一边回忆一边轻轻地讲述着这段历史,整张脸上都绽放着荣耀的光芒,显然,他对往事记忆犹新且引以为豪。

  “可是老师,为什么您没有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呢?按照您的说法,您已经在这方面走得相当远,而且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再走下去,您也很可能摘得那项所有科研人员都翘首以盼的荣誉啊?据我所知,沿着那个方向,有不少人都得到了诺奖,而您的起点比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高。”李伟困惑地问道。

  郭宜城收回了望向车窗外的飘飞视线转向了李伟,脸色也渐渐变得郑重和严肃,一字一句地道:“因为我的祖国华夏需要我,因为我回国了,因为当年的华夏还不需要诺贝尔奖,需要的是电力工业和电讯工业,有电,必有磁,而我是研究基础物理的,能做的有限,所以,我选择了磁学,我所做的一切虽然有负师长,却无愧于心。”

  莫名的,谭振华的心猛地一颤。

  

第788章 顿悟

  

  在这一刹那,谭振华眼前的郭宜城变幻出了无数张脸孔,他们有些清晰如师昌旭、陈笕远、吴达观……有些又模糊如钱学深、梁思理、卢赫绂……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但在此刻,却又用同样温和期待的目光凝望着他,用同样坚定的声音在告诉他:因为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华夏,所以我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想要真正做到,却又是那么的难,但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做到了。

  他们用他们一生的行动践行了这四个字的至高奥义!

  相比起来,此刻困扰着自己的那个心结又算得了什么?

  资本之间的搏杀永远都是血淋淋的,他们互相算计,他们明争暗斗,他们不在乎践踏人世间一切的法律、秩序与道德,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益,就是将竞争者撕碎以成就自己的胜利,而失败者只能贡献自己的尸体成为胜利者的养分……他谭振华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就必须直面这份残酷。

  就像战士必须直面铁与火交织的战场。

  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无愧于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