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33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第815章 临时航母

  

  谭振华还没来得及把自己的“特殊要求”说完,就已经被脸色苍白的朱英福给打断了,而且不但是他脸色白了,就连祖师爷杨槱的脸色都白得就像刚刷完了石灰的墙似的。

  “小谭总啊,我听下来,你这造的不像是集装箱散装货船,倒像一条轻型航母了。”

  尽管屋角的那块大冰还在“嗖嗖”地冒着凉气,可老爷子的脑门上已经不由自主地冒出了一阵白毛汗,他不由得又拿起了那柄大蒲扇拼命地给自己煽风。

  “这怎么能是航母呢?就是一条货船!”谭振华斩钉截铁地说道。

  “呃,这个……”杨槱师徒俩人不由得对望一眼,都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茬,而谭振华则继续说道:“不过我要的这条船,运的东西特别了点,我买这艘船,就是为了运几架“海鹞”飞机的。”

  “小谭总啊,运飞机当然没问题,可你这要求……”朱英福摇摇头道:“你这明显不光是想运飞机啊,按照你的要求,你恐怕还想让飞机在这艘船上飞起来吧?”

  “嘿嘿,被你看穿了,确实有这个想法,怎么?困难?”

  朱英福没好气地说道:“当然困难,还不是一般的困难——小谭总,我听说过“海鹞”这款不列颠战斗机,咱先不说你上哪儿弄这么几架战斗机去,就说这型飞机虽然是能够垂直起降的,但你要知道,民船的甲板,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了战斗机起降时强大的冲击力和尾焰高温,我这么说吧, 别说民船,就咱们华夏现在造的军舰,都没一艘能扛得住。”

  “飞机从哪里来我自有办法,咱们现在讨论的是怎么让我要的这艘货船能达到我的要求——朱大叔,你在米国读书,不会没听说过马岛战争中,被阿根蒂娜击沉的那艘“大西洋运送者号”吧?那就是用一艘民用货船临时改的,而且据我所知,当时它正在执行的任务就是运送十几架“海鹞”战机以及十几架直升机抵达战场以补充不列颠皇家海军的战损,不过不幸的是,它挨了一发“飞鱼”,当然也有幸运,当时舰上的全部“海鹞”战机在战斗开始之前已经全部起飞转移到了岛上,也因此躲过了一劫,由此可见,用货船临时改装充当“海鹞”的起飞平台是可行的,也是有先例的。”

  朱英福刚想再出言反驳,已经默不作声盘算了一会儿的杨槱却开口了:“英福,你先等等,小谭总说的这个办法,也未见得不行,当年二战的时候,为了应急,不列颠和米国都征用了大量的民船加以简单改装就当成轻型航母来用了,虽然那样改的船搭载不了几架飞机,不过用来护航还是挺管用的,我在米国实习的时候,就亲眼见过这种改装。”

  “可是老师,当初是当初,二战时候的航母,可与现在的航母大不一样,上面搭载的都是活塞式螺旋桨动力的飞机,这种飞机本身重量就轻且起降容易,只要有不算太长的甲板就能满足要求,而现在的航母……”

  “小谭总要的也不是一艘真正的航母。”杨槱摆手打断了朱英福的话道:“从他刚才的表述来看,只是想把一艘商船改装成能起降“海鹞”这款战机的临时起降平台,至于耐久性什么的,他刚才没做特殊说明,想必也要求不高,小谭总,我这么理解对吗?”

  谭振华伸手对杨槱比划了一个大拇指道:“杨教授英明,说到点子上了,我这船上这么改,的确就是为了应急起降“海鹞”用的,底子上还是一艘商船,顶多算一艘“临时航母”吧?所以并不必太在乎耐久性,当然,能多撑上一段时间也是好的。”

  听杨槱和谭振华这么一说,朱英福也转过弯来了,他摸着自己的下巴琢磨了一阵才道:“要这么说的话,倒也有凑合的办法,只不过最上层的甲板用钢就得讲究些了,最起码屈服强度要高,还得耐烧蚀,——老师,我记得我临出国之前,钢铁研究院那边在搞一个新合金钢的课题来着,目标是突破400兆帕,现在他们的进展如何,老师您知道么?”

  “这事我当然知道。”杨槱摇了摇脑袋道:“不过就我所知,目前他们仅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下做出屈服强度390兆帕的钢,标号907A,但暂时还未能投产,至于更高屈服强度的,目前还没有听说有什么进展。”

  “这可就麻烦了。”朱英福搓了搓手道:“没材料,咱们就算想凑合也凑合不出来啊?按照小谭总的要求,我觉得390兆帕恐怕都够呛,怎么也得450以上,而且这还不够,还有耐烧蚀这一项也是硬指标。”

  “怎么这造船用的钢这么麻烦么?”谭振华问道。

  他前世毕竟是学电子的出身,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这机械特别是材料行业,那可就超出了他的知识储备太远了,所以他虽然能勉强听明白这师徒二人在说什么,可其中的缘由就完全不理解了。

  好在杨槱也知道这位小金主是个外行,便耐心解释道:“造民船的钢材我们华夏当然没问题,甚至一般的军舰也凑合,不过啊,这钢材和钢材可大不一样,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屈服强度”就是钢材的一项重要指标,说的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他说完了这个,又看了看依然一脸懵逼的谭振华,笑着摇摇头道:“我再说直白点吧,我们都知道金属是有一定的记忆性的,你把一块钢稍稍掰弯一点,手一松,它就又能恢复原样,而所谓的“屈服强度”呢?就是你施加一个力,而这个力的大小正好处在一个极限值——超过了,就能让这块金属不能恢复原样,也就是正好让其永久变形,这个力量的数值我们就称之为“屈服强度”,承受了这个强度,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比如一般的民用船用结构钢,屈服强度达到200-300兆帕也就够了,当然军舰的要求高些,潜艇更高。”

  “可我们国家能造军舰,也能造潜艇啊。”谭振华疑惑道:“杨教授你不会告诉我,我们国家造的这些船,钢材还是进口的吧?”

  “进口?呵呵,那也得有人肯卖给我们才行。”

  杨槱不由得苦笑一声道:“我们国家的确能自产一部分要求比较高的钢材,不过,产量很小且成本很高,质量也不算太稳定,而且,一块好的船钢,除了屈服强度要高以外,还必须得具备其他的一些条件,比如耐得住海上恶劣条件的腐蚀,还要容易焊接等,在这方面,我们的确落后了很多。”

  杨槱的这番话算是肺腑之言,不过听在谭振华的耳中却有了另一番滋味,他还不由得想起了在某时某刻,发生在某个奇妙场合的某两人之间的一段经典对话,这让他的心中浮现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第816章 更离谱的要求

  

  谭振华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当他第一次到鲁东大学拜访郭宜城的时候,郭教授就说过:“这新材料的研究,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就算我们有你给的那个分子式,可这个每种物质的比例究竟是多少,怎么添加,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温度添加,有没有其他需要添加的微量元素,添加后的效果是什么,这些虽然有一个研究方法,但是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确定数据,可不是你说什么时间出来,就能什么时间出来的。”

  而当时陪同他一起的刘梅对此的评价是:“我怎么听着就象在撞大运?”

  “撞大运”当然是刘梅比较世俗化的说法,而在学术界还有一个形容这事儿的高大上专业词汇——“实验科学”。

  嗯,童鞋们是不是感受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

  顾名思义,所谓的“实验科学”必然就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它所依赖的,是无数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既然需要无数经验的积累,也就意味着,需要海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以进行几乎必然要失败的实验,才有可能在渺茫的机会中找出那条正确的道路。

  不考虑别的因素,仅仅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失败,就不是常人的心理能够承受的,非意志无比坚强之人,都做不了这事。

  说一点题外话,曾经有一位从事航发热端涡轮用材料研究的兄弟跟芊之羽聊过,他所在的团队穷尽了十多年时间做实验研究,就为了找到一种材料,能在1000公斤离心拉伸力作用下,耐受温度比现在提高100度,有几次他夜半时分从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出来,想到刚刚才经历过的失败和绝望,都难受得想要痛哭一场。

  以材料科学为代表的基础科学,其突破之路就是那么枯燥、乏味、无奈和残酷,而华夏却又在这方面的底子太薄、积累太少,这也是在谭振华的前世,华夏在基础科学领域内很长一段时间落后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类“实验科学”有没有取得突破的“捷径”呢?

  当然也是有的。

  打个不算太恰当的比方:假设中彩票头奖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那么,芊之羽想要中这个头奖,只要有足够的票票将所有的彩票号码都买上一遍,也就是将所有的错都试一遍,那这头奖就必然逃不出某家的手掌心……

  比如我们的郭宜城教授之所以能取得“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伟大发现,就是得益于走了这条“捷径”。

  嗯,童鞋你又猜对了,就是要用海量的资金,调动起海量的人力、物力来试错!

  当然,这种试错,同时也是经验的积累,所有的试错都不是无价值的,它至少能说明,试过的,是错的!

  Emmmm,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恰好,小谭谭现在手里多的就是钱,而且还是国内人人都望眼欲穿的绿票子……

  “杨教授,我提一个意见您看行不行,既然钢铁研究院那边已经在搞这种钢材的研究且已经有了一定成果,这说明他们肯定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您看,能不能介绍我和他们认识一下,说不定我能帮上什么忙。”

  “你?帮忙?”杨槱狐疑地上下打量了谭振华两眼道:“你一个搞电子的能帮上什么忙?”

  而一旁的朱英福则在片刻的错愕过后立刻反应了过来道:“老师,说不定小谭总还真帮得上忙,他有钱啊……”

  杨槱手上摇着的蒲扇停了停,又立刻摇得“呼呼”作响,顿足道:“哦,对对对,我怎么忘了这个茬,哈哈,小谭总,勿怪,勿怪啊,你想帮忙,这是好事,我马上给你问问行不行。”

  他倒也不迟疑,马上走到办公桌边拿起了电话——话说毕竟是华夏科学院学部委员,这点待遇还是有的,至少桌上的电话就能打长途。

  “喂,小菜头吗?我是杨槱啊,对,你好你好,上次你跟我说的那个高性能船钢的项目现在进展得怎么样了?我这里有个项目正好能用得上……什么?还需要时间?我说小菜头啊,从立项开始也好几年了吧,你那儿怎么……什么,经费紧张?活干不下去?嘿嘿嘿,小菜头,别说老哥哥我不照顾你啊,我这儿刚认识个小财主,他打算到你那里去看看……什么?我忽悠你?我哪有那闲工夫,你问是谁?呵呵,我告诉你你可别兴奋过度啊,便是在你们京城各大部委单位都私下传遍了的那位少爷……喂喂喂,小菜头……”

  听杨槱电话里的意思,咱这名号,已经在京城传遍了啊!小谭谭不免有些沾沾自喜,不过他看着杨槱手举话筒那副想笑又憋着了的表情又不由得问道:“杨教授,刚才您电话里说的那位,呃,应该是蔡领导吧?他不肯见我?”

  “他?他一听说是你,就说了一句“等着,我马上来”就给挂了。”

  “呃……”谭振华不由得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一旁的朱英福则忍不住打趣道:“小谭总现在的号召力可太大了,连蔡院长都忍不住御驾亲征了啊。”

  敢情这位杨老爷子口中“小菜头”竟然还是钢铁研究研院的院长大人。谭振华不由得心中暗爽,瞧瞧,瞧瞧小爷我现在的动员能力,老马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有钱,真好!

  不过还没等他爽完,杨槱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小谭总,这散装集装箱货轮的事,要不咱们先放一放,等明天蔡院长到了以后,咱们再聊,毕竟没他的船钢支持,你的那些特殊要求也实现不了,要不咱们先聊聊你那艘滚装船?这回不会再要求在上面开飞机了吧?”

  谭振华只好再次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道:“嗯,那个,飞机肯定是不要求开了,不过啊,等会儿我说了我的特殊要求,杨教授您可别打我。”

  “……说说吧,我就不信还有比在货轮上开飞机更离谱的要求。”

  “我想要在这艘船里面开坦克……”

  “噗……”

  

第817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

  

  “这位就是华夏钢铁研究院的院长,蔡启功蔡院士。”杨槱这回介绍得比较正式,没了昨天两人之间通话中随便叫人家“小菜头”那么随便。

  “蔡院士您好,我是谭振华。”还是在杨槱的办公室里,小谭谭一边与对面这位看着与宋文华年龄相仿的来客伸手相握,一面心中暗暗称奇。

  只见这位,中等身材,胖胖的,脸庞圆润,面容和善,让人很容易就生出一股亲近之感,戴着一副大大的,国内少见的时髦变色眼镜,发际线挺高,但发型却打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一件短袖白色衬衫,衣着虽然普通却一丝皱褶也无,显然经过了精心的熨烫,很明显这位对自己的形象是比较在意的,这和旁边拿着大蒲扇“呼啦呼啦”煽风的杨槱老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副形象要走在当下的大街上,免不得会被人赞一声时髦。

  而他竟然还是一位科学院院士。

  才50出头就能评上院士,此人必定有着什么了不得的成就。

  蔡启功哈哈大笑着握上了谭振华的手道:“小谭总,你好你好,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英雄出少年啊。”

  朱英福显然也是认得这位蔡院士的,所以在几人客气了一番落座后,便由他开头道:“蔡院长,大家都是自己人,咱们就直接说正事吧,小谭总这次来,是想要找我们造两条新船,不过他对船的要求有些特殊,所以需要用到高屈服强度和耐烧蚀的船钢,一般的民用船钢怕满足不了他的要求,所以才会想到了您。”

  “军标的也不行吗?”蔡启功问道。

  杨槱插话道:“如果军标的行,昨天我也不会特意打电话给你了。”

  “军标的也不行啊。”蔡启功咂咂嘴道:“杨老,小谭总,你们这新船要做什么用啊?又要高屈服强度又要耐烧蚀的,你们总不会想在上面开飞机吧?”

  “还真是要在上面开飞机。”

  “……杨老,咱们不开玩笑行不?没听说我们国家有造航母的计划啊?”

  “不是航母。”谭振华道:“就是一艘货轮,只不过这艘货轮要运的倒的确是飞机。”接着,他就把昨天跟杨槱师徒讲的那番话又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虽然是临时的,但为了安全起见,对这艘船的最上层甲板要求还是挺高的,杨老昨天说目前国内没有合用的船钢,所以才会打电话给您,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这样啊。”蔡启功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才道:“小谭总,我也不瞒你,目前我们院刚研制成功的907A钢,屈服强度达到了390兆帕,但这种钢目前还没有量产,而更高强度的钢材目前只是做了些最基础的预研,并没有立项新的研制计划,所以你的要求,暂时我们是没有办法满足的,不过如果你有需求的话……”

  听到这里,谭振华心中就是一阵暗乐,看来这位蔡院长蔡院士大人之所以急匆匆地从京城赶到魔都来,就是奔着他的钱包来的。

  钱么,小谭谭自然是肯出的,不过按照他一惯的性格,投资,那是要讲究回报滴,当初跟宋文华、贲放还要亲师徒明算账呢,更何况与这位初次见面的蔡院长?

  “咳咳,蔡院长,您可能也听说过了,我呢,是个爽快人,不过,在谈那个最关键的问题之前,我还有几个事情想要咨询一下。”

  “小谭总你问,只要不涉密的,我都尽量回答。”蔡启功倒是非常爽快。

  “第一,你们既然已经研制出了907A钢,那为什么不投产呢?是因为设备或者资金还是别的什么情况?”

  “……小谭总你问的倒真是直接,好吧,我也坦率地回答你,你说的那些困难啊,都有,不过问题最大的,其实是原料问题。”

  “哦?愿闻其详。”

  “这就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知识了,不过小谭总既然想听,那我也不妨花点时间详细解释一下。”

  蔡启功这么说着,一边打开了话匣子:“优质船钢,高屈服强度和耐烧蚀性能显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但还不是全部,其他需要考虑的,还有拒磁性、切削性能、可焊性等都是必要的,当然生产成本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谭振华微微点头,表示认可蔡启功的说法。

  “而要达到这些性能,或者说,在这些性能中达成妥协并最终获得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结果,光凭钢材本身再加上热处理工艺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其中添加一些辅助材料,所以,我们所说的优质钢材,其实是一种以钢为基的低碳合金材料。”

  “那具体来说,都需要添加哪些材料呢?”谭振华不禁好奇地问道。

  “根据用途的不同,添加的辅料也会有所不同,不过,主要添加的,是各种稀土材料以及常见的三大金属辅料,我们华夏是稀土储量丰富的国家,所以稀土虽然贵,但是不缺,三大金属辅料中的钛和铬储量也颇丰,足以满足使用,但唯独有一种金属辅料,我们华夏的储量非常稀少,但这种辅料的用量占比却是所有金属辅料中比例最高的,按最终钢材性能、用途的不同,其可能的占比为8%到11%,这也就是说,按照不太精确的算法,要生产1吨这样高性能的钢,就要用到100公斤左右的这种金属。”

  顿了顿,他接着道:“你比方说,苏俄用来生产核潜艇和航母的AB7A钢、米国同样用途的HSLA-80钢,其屈服强度都能做到接近甚至超过1000兆帕,且还能保证其他的性能,就与添加这种材料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说道这里,他有些遗憾地道:“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还未投产新型钢材的重要原因之一了,我们正在进行试验,希望能改进配方和工艺,在不降低现有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这种金属的用量,小谭总你想,对于造船这种的大规模用钢的行业来说,哪怕降低1个百分点的含量,那就能节约多少这种金属了。”

  谭振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毕竟现在的华夏,这种最基础的原材料还主要立足于自给自足,也实在没有多余的外汇向国外进口这种明显将用量极大金属辅材。

  他问道:“那么蔡院长,说了半天,你还没告诉我,这种至关重要的金属辅材,它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