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340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第一,如果我的上限是40%的话,那三机部的持股上限也得和我一样,大家都是40%,谁都不许多了。”

  “呃,这个……振华,先不说三机部那边能不能同意你这个不控股的条件吧,就你这算数题就没做对啊?两个40%相加,那才80%,还有20%剩下呢,这部分股权怎么处理?给谁合适?”

  谭振华笑道:“吴老,您先听我说完啊,这20%,我建议由工会持有,也就是每一名西航发厂的员工,都间接地享有了一部分持有股权带来的权利。”

  他这个意见一说完,立刻就让屋内的两人当场震惊得陷入了石化状态。

  而谭振华还在解释着他的构想:“西航发厂工会,其实就是由西航发厂全体在职员工组成的,也可以说,它代表了全体员工的利益,由这个机构持有这部分的股权,那么在遇到公司重大事项需要表决时,工会投出的这一票,必须先经过内部表决,而这也就意味着这一票的意见能代表西航发厂大多数职工的意见,这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还有执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吴老,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吴达观稍微一想就琢磨过味儿来了,谭振华的这个意见,一方面避免了三机部一家独大的股权造成的决策不透明,防止自己身为二股东却啥话也说不上,啥事也决定不了这种尴尬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将西航发全体职工推到了前台,成为了重大决策中,各方都不得不考量的一股重要力量。

  换句话说,当某项将影响西航发厂的重大决策要推出时,每一位厂员工,都会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而自发地站在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这一边。

  而且还有一个附加的效果,这项决策它既然代表了大多数职工的意见,那么执行起来的时候,必然能获得大多数职工的支持,推行起来也会更加的顺利。

  另外,这20%的股权设置也实在是妙,看似是三个股东中最小的那一个,却又是能左右胜局的那一个。

  想通了这些,他顿时用玩味的眼光瞅着谭振华道:“小子滑头啊!”

  谭振华则腼腆地笑道:“开国大长老他老人家不是说过么?要充分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么?我这是牢记他老人家的教诲,活学会用罢了。”

  一旁的李孟珍显然想到了更多。

  谭振华的这个提议,不就是让所有员工都能真正拥有西航发厂的股权了?那自己不也……

  想到了这里,她不由得有些激动,但更往深处一想,却又有些惶恐——个人拥有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股权,这么做,会不会违反政策?那要是出了事……

  她在想着这些问题,脸上的表情也不由自主地变幻,谭振华显然看出了这一点,他接着解释道:“在我的构想里,目前由工会持有的这部分股权,并不能说是被职工所持有的,他们可以参与表决,可以分红,但是,没有资格转让,更没有资格继承——因为股权还是属于工会这个机构的,个人并没有股权的所有权,而且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西航发厂,将立刻丧失这份权利。”

  李孟珍这下也明白了,谭振华的意思表述的非常清楚,工会持有就是工会持有,不是个人持有,虽然这让人略微有点遗憾,但,同时也避免了很多麻烦。

  这是个绝妙的好主意!

  她立刻道:“我个人同意这个方案,而且我相信,厂里的绝大多数员工都会同意这个方案的!”

  吴达观却没有表态,而是再次深深地看了谭振华一眼道:“小子好算计,至少在这件事上,你已经让西航发厂的所有员工站在了你这一边,嗯,你的意见我会向部里如实转达,不过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可不能保证。好了,第一个条件到此为止,说说你的第二个条件吧?”

  “第二个条件非常简单了,既然要改制成公司运营,那么常设的职务总是要有人来担任的,我建议目前西航发厂的领导班子一律按原职务留用,当然,名称肯定是要换一换的,比如厂长的称呼就要换成是总经理,除此以外,公司还需要新增加一个重要岗位,也就是董事长,他需要协调沟通各投资方的关系。嗯,做为并列第一大股东,我想我应该是有资格提名董事长人选的。”

  “那你想提名谁来担任这个董事长?你自己吗?”吴达观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说道:“振华,这我可得把丑化说在前面,西航发厂就算改制成功,它也是一家涉密单位,所以,你要是打算找那些香江人来担任西航发厂董事长,那样的想法趁早掐了吧,当然你自己来干这事儿倒是可以商量,不过你要真干了这活儿,恐怕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自由啦!”

  谭振华连忙摆手道:“吴老您说笑了,小子我对航发一窍不通,再加上年纪幼小、不能服众,哪里有资格来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啊?不过我提名的这个人选倒是各方面都好,不论年纪、学识、地位还有在航发界的威望以及与西航发厂的渊源都足以担当此大任,就怕他本人有顾虑,不肯出山来干这件大事。”

  “这人谁啊?说得云山雾罩的还这么厉害,也罢,要是这事能成,我吴达观就拉下这张老脸去劝劝他,我想凭着我老人家的资历,应该能请动这位出山来为我们华夏航发事业当一回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么说来,吴老您答应了?”

  “……什么意思?”

  “吴老,我提议的董事长人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可不就是您老人家么?”

  

第839章 乾坤一掷

  

  “臭小子竟然把我老人家也算计进去了!”

  吴达观吹胡子瞪眼地笑骂道,而坐在一旁的李孟珍已经抚掌大笑:“好,好,要是吴老来做我们西航发的董事长,我敢打赌,没有哪个敢不服!”

  谭振华则诚恳地说道:“吴老,您想想,除了您,还有谁能在三机部、我以及西航发厂全体员工那里都能有足够的底气说话?而且您刚才自己都答应了。”

  吴达观没好气地说道:“我那是被你诓的……算了,振华,我知道你的心思,要是这事真的能成,那我也不吝啬我这条老命,豁出去再拼几年,总要看着咱们西航发厂,咱们的航发走上正轨才是!”

  谭振华站起身来,恭恭敬敬朝着吴达观鞠躬行礼道:“吴老,拜托了。”

  这回吴达观没有推辞,坦然受了谭振华这一大礼,接着悠悠地道:“振华,我这也不光是为了你,更是为了我们华夏的航发事业,我们太需要探索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途径了,而你的出现和做为,让我看到了走出一条新路的希望,我已经到了这把年纪,个人的兴衰宠辱早已看淡,你既然有心,那老汉便也陪你走上这一遭!”

  李孟珍随即也道:“还有我,小谭总,我也是你的坚强后盾!”

  “那,我们就说定了,是非成败,总要走上一遭才知道!”

  三双手伸了出来,紧紧握在了一起,一双苍老而坚定,一双柔软却执着,还有一双年轻且有力……

  既然已经顺利达成了攻守同盟,那接下来自然是……要算计三机部了。

  说实话,谭振华对现在三机部的某些当权领导还是颇有微词的,别的不说,就他已经掺和过的几件大事——“运十”项目、“MD82”项目、“飞豹”项目、“斯贝”项目,这几件事没一件办得像模像样的,更不要说,凭借着前世的记忆,他所知道他的老师宋文华正在筹备的“歼十”项目,第一次的方案投票中,遭遇到的一些状况……

  (已经忘记了的同学可以自行回去复习第361章《艰难的选择》)

  在他看来,就算这些项目上马下马地不停折腾还掺杂了很多别的因素,但身为领导部门的三机部,显然不能说自己是没有责任的。

  身为一个行业的领导部门,你自己都不能做好规划、坚持原则,那你让你下属的单位可咋办?

  可不就只能转圈圈了么?

  谭振华没有上层关系来影响领导们的决定,不过,他有他的办法。

  “运十”可以借助“飞行台”找到归宿,更有BAC项目可以做为后续延伸、“MD82”他可以搞黄麦道公司从而使其无疾而终、“飞豹”他可以出钱研发让其不再下马、“歼十”原本也是有惊无险,本时空的宋文华有他相助更是底气十足、至于让“斯贝”再次复活的招式么,呵呵!

  招式可以有很多种,不过,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采用自己最拿手、在当前的华夏,也应该是成功概率最高的那一招——

  乾坤一掷!

  就见林月如使出这一大招,从背囊里取出了5000个大钱,扬手掷出,给对手造成了2050点的群体伤害……

  呃,不好意思,好像走错片场了……

  小谭谭这次准备掷出的,可不是区区5000个大钱,而是一份价值8.49亿美元的大合同,外带一架能飞的,带着导弹的F-14战斗机!

  对,就是他刚从伊波斯人那里搞来的那份304台“斯贝”发动机采购合同!

  毫无疑问,这是有史以来,华夏收到的,最大的一笔单项军备采购合同!

  8.49亿美元,对当前的华夏意味着什么呢?

  在谭振华前世的历史上,截止1983年末,华夏的全部外汇储备为89亿美元,而这一笔生意,就能给华夏增添10%的外汇收入!

  当然在本时空,由于谭振华的到处掺和,仅仅闻州一地就能为国家多创收不少的外汇,而在其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国累加起来,到年底的外汇储备超过100亿美元应该不成问题,但即便是这样,8.49亿这个数字还是足够骇人听闻的。

  而且这笔生意其中的利润之丰厚,瞎子都能看得到。

  更何况,随着这笔生意,还有一架完整的,能够飞行的F-14及其配套的4枚“不死鸟”空空导弹也将一起来到国内,这种诱惑,让三机部所有领导集体“犯罪”都足够了吧?

  谭振华就不相信,有这么大的利益,三机部,还有更上层的领导会舍得放弃。

  真要算起来,就西航发厂现在的那些资产,都不够这份合同价值的几分之一。

  而这,同时也是谭振华在展示自己的实力。

  他不光是能在资本市场上斩将夺旗,用极短的时间获取巨大的收益,也可以在实实在在的军工领域,为华夏挣来巨大的利益。

  这份收益,可不仅仅是表面上那点金钱利润那么简单,军火买卖,什么时候简单过了?

  所以当他将自己的方案对已经与他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吴达观和李孟珍说明了之后,当即获得了赞同,这两人还颇为感慨地说道:“没想到,“斯贝”这款发动机,在我们手里,已经成了堆在仓库里无人问津的废铁,到了你的手里,却变成了能赚取大量外汇的隗宝,如果你早点出现,当初的“斯贝”项目,根本不会停下来,说不定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国产化进程。”

  “现在重新开始也不晚。”

  谭振华郑重地说道:“而且,这件事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和急迫,伊波斯的订单、“飞豹”的装备,我们面临的很可能是上千台“斯贝”的装备需求,而在攻克“斯贝”国产化的进程中,我们也能顺便掌握TF41、MK606、MK807加力型号生产中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工艺问题,这第二次“斯贝”会战,必须立刻打响,吴老、李总师,谭振华在此拜托了!”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吴达观也郑重说道:“这是我们华夏全体航发人共同的使命。”

  

第840章 真正想做的事

  

  鉴于这件事影响深远,所以,在吴达观的力邀下,谭振华和老爷子一起奔赴了京城。

  因为能决定这件事的人,不在西京,而在京城。

  连续几天,谭振华与京城三机部的多位部门领导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但是,他所接触到的几位,没有人敢于轻易表态。

  这种情况其实在谭振华的预料之中,毕竟,将这种巨大的变革从想法变成决定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他能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模棱两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对他来说,恐怕唯一有用的消息就是:这件事,已被提交到了部委进行讨论,目前意见分歧很大,而有几位更高级别的领导已经介入。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看来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出明确的结果了,既然这样,谭振华也就懒得再在衙门里周旋,因为他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既然到了京城,正好也借此机会做几件事情

  几件他真正关心,真正想做也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首先当然是要去一趟京城化工大学。

  随着师昌旭带领的团队终于与罗罗公司完成了谈判,一套年产10吨级别的碳纤维中试产线即将落户在那里,于情于理,谭振华都该去拜访一下陈笕远校长。

  而因为首批装船运往华夏的两套最关键设备已经抵达并正在安装调试,他也正好可以顺便参观一下,被“巴统”严格禁止向华夏出口的碳纤维生产设备到底长的啥样,有多神秘。

  谭振华得到了陈笕远校长的热烈欢迎,当然这也是他应得的,毕竟,现场正在安装的一台预氧化炉和一台炭化炉,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夏首套能生产出T300标准大丝束碳纤维的关键设备,而这,是多年以来,无数华夏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宝贝。

  比如谭振华就知道,他的宋文华老师还在伦敦的时候就无数次以各种借口问过师昌旭,这套装置什么时候能正式开炉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

  这种大事,当然要约上师昌旭一起,师老爷子早就回到华夏了,他还赶上开人代会并提交了那份关于订立华夏首部《专利法》的提案呢。

  三人在参观完了设备的安装调试现场之后,就回到了陈笕远的办公室畅谈了一番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而陈笕远也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上次三人见面的时候讨论的那个四步走的计划,他整理了之后做了一份报告并提交给了化工部,部里对此事非常重视,给出的回复也颇让人振奋:大力支持,随时欢迎谭振华同志对国内目前几家生产“聚丙烯腈纤维”的化工厂进行考察,并且任何方式的合作都可以谈!

  当谭振华还在诧异于化工部表现出的这种积极开放态度时,老爷子师昌旭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妙:

  “振华你是不知道,碳纤维这个东西,当初就是冶金部和化工部都在全力争取主导权的项目,两个部委之间的官司都打了好几年,现在好,被你不幸言中,冶金部那边力推的魔都碳素厂与米国Hitco公司的合作项目被米国否决,理由是有可能危害米国的国家安全;而化工部原先推进的吉临化学工业公司与不列颠RK公司的合作项目也同样进展不大,不瞒你说,在不列颠的时候,我也抽空去了一趟RK,可是在比较了罗罗与RK方面的技术水平后,我觉得二者显然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既然如此,那RK那边的合作进程就可以缓一缓再说。而且现在化工大学这边的项目进度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设备都开始进场安装,明显是化工部领先了一筹啊,等咱们这套设备调试完成、正常投产以后,咱们再继续推进上次我们讨论过的那个计划步骤,逐步解决上游供应链的问题,这碳纤维的项目啊,妥妥地就落在了化工部的手里,你说,他们能不给你开绿灯么?”

  得,明白了,根子原来在这儿,敢情这里面还有一段神仙打架的典故。

  京城化工大学,那可是化工部直属的学校,陈笕远校长本人,也是化工部旗下有数的专家。

  看来自己在无意之中成了给化工部助拳的,甭管有心还是无意吧,终归是结了一段善缘。

  也顺便帮华夏躲过了一个大坑。

  前文交代过,在另一个时空,华夏从RK引进的这条碳纤维生产线,一直拖到了1990年才勉强安装完毕且从来就没能顺利产出过哪怕一根合格的碳纤维,花费高额外汇引进的设备,最后的归宿却是炼钢炉。

  既然如此,那不好好利用一下当前的有利局面,也太对不起自己了,嗯,也对不起为了这件事奔波劳累了许久的师老爷子和陈校长。

  于是他笑道:“既然化工部如此热情,那我也就却之不恭,这样好了,等这套中试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能正常运转投产了,我们就开始执行下一步的计划,陈校长,您在化工行业水平高、资历深、号召力强且与部里面各方面的关系都熟,由您出面协调这件事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啊,到时候还得劳动陈校长您亲自出马挂帅。”

  经过了罗罗碳纤维中试线的引进,陈笕远现在对谭振华有百分之百的信任,现在见他已经同意进行下一步的计划,那就更是开心——

  化工部内部曾经就这个问题讨论过,但考虑到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能点石成金的小谭总过去并没有投资化工行业的案例,碳纤维这条中试线,更像是他投资航空工业的附带结果,而且基础化工材料这类生产装置,几乎都需要巨大的投资,所以有领导私下找陈笕远,让他来探探这位口风的时候,还特意提醒他说话要谨慎小心一点。

  结果不用自己试探,人小谭总已经主动提出来要做后续了,这不但省了他大大的口水功夫,更给部里和他自己本人都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这个小财主撑腰,他们发动全国力量攻关的时候,底气才足是不?

  于是,三人接下来又仔细讨论了一阵逐步开展计划的准备事项及时间表,并在学校食堂一起吃了顿晚饭之后才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