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341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不过师昌旭和谭振华依然走在了一路,因为,他们还约好了要去拜访一个人。

  

第841章 沈宏和他的儿子们

  

  “振华,这就是你心心念念想见的沈宏沈部长。”

  师昌旭介绍道,话语中对眼前这位与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透着难得的尊敬。

  来的路上,谭振华已经听师昌旭讲过些此老的传奇事迹,知道眼前这位身材不高、面容祥和、五官端正,与师昌旭一样,也顶着个寸草不生大脑门的老人虽然已经卸下了一机部副部长的重任,但依然没有完全放下工作,目前是部里的顾问。

  他还知道了,这位已经退居二线的沈部长与师昌旭一样,是华夏科学院的院士,所不同的是,这位沈院士既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也没有国内大学的文凭。

  事实上,沈院士根本没上过大学,嗯,连中学也没有,他的最高学历是——小学,而且就连小学文凭都还是自学成材的。

  当谭振华听到了师昌旭的这番介绍后,当时是无比惊讶的,他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能成为华夏第一机械部的副部长、科学院的院士,因为在他所认识的人中,就有一个差不多类型的家伙,那家伙也是小学文凭,凭着心灵手巧博得了一个“大宝”的诨号以及一个“八级钳工”的职称,已经算同类中成功得不能再成功的典范了。

  “那么这位沈院士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他当时是这么问师昌旭的。

  师昌旭的回答则让人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他有很多好儿子!”

  这个答案实在是……可师昌旭却根本没有解释的意思,只是告诉他,等见到了真人,他就知道了。

  而现在,谭振华就坐在了沈宏家的客厅里,也终于明白了师昌旭说的沈宏有“很多好儿子”意味着什么。

  对华夏,又意味着什么!

  在他的面前是一扇粉刷得雪白的墙壁,墙壁上别无长物,只悬挂着许多张大大的黑白或者彩色的照片,他望着这些照片,不禁心潮澎湃。

  第一张照片上的环境他非常熟悉,正是不久之前,杨槱带他前去参观过的江南造船厂,照片里,正值中年的沈宏穿着简单的工作服,却对着镜头笑得无比阳光灿烂,而在他身后,一台他熟悉的硕大设备上缠着红绸,一朵大大的红花悬挂在正中,照片下,一行小字清晰无比:1961年12月江南造船厂12000吨水压机落成。

  他一张张照片看过去,第二张照片上是一台比刚才看到的还要高大的设备,下面的小字是:1966年112厂30000吨模锻水压机落成;

  第三张:12500卧式挤压水压机落成;

  第四张:辊宽2800毫米铝板热轧机落成;

  第五张:辊宽2800毫米铝板冷轧机落成;

  第六张:直径2~80毫米钢管轧机落成;

  第七张:直径80~200毫米钢管轧机落成;

  第八张:辊宽2300毫米薄板冷轧机落成;

  第九张:辊宽700毫米、20辊特薄板轧机落成;

  第十张:10000吨油压机落成;

  第十一张:三门峡水电站15万千瓦大型水轮机组落成;

  第十二张:葛洲坝600吨船闸落成;

  ……

  “这些就是沈老的儿子们。”师昌旭的声音响起,“振华,你现在懂了吗?”

  谭振华懂了,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这些真正的大国重器的主持建造者,他有这么多的好儿子,当然配得上“院士”这个荣耀的头衔!

  也难怪师昌旭这位年龄资历地位都深厚无比的留米博士都对这位“小学生”心怀敬佩,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现在年纪大啦,做不动了,只好看看它们的照片回忆回忆过去啰。”一个略带苍老但依然温润的声音响起,“小谭总,最近你的名字可把我耳朵里的老茧都听出来了,怎么,今天找我有事?”

  “沈老,其实我就是在前不久之前,到魔都拜访杨槱杨老的时候,被他领着,参观了一次江南造船厂,看到了那台水压机,心有所感,就想着来拜访您一下。”谭振华回答的语调中不由自主地带上了尊重。

  沈宏笑道:“行了,别尽捡好听的说,我可听说了,你这个小家伙,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小滑头。”

  这特么的是谁在背后编排小爷我?谭振华郁闷地想着,嘴上依旧抹了蜜:“沈老,真没什么正经事,就是啊,想找您打听点事,杨老爷子说了,我想打听的这事,全华夏,就数您老人家最权威了。”

  “那个老东西,自己不肯闲着,还不想让我闲着。”沈宏笑骂了一句道:“说说吧,什么事?”

  “是这样的,”谭振华收敛了神色道:“那天杨老领我参观江南造船厂,看见了那台12000吨的水压机,我就就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咱们华夏,现在还能造出这样的机器吗?”

  听到是这个问题,沈宏的脸色也顿时严肃起来,他望着墙上那些照片出了一会儿神,才轻声答道:“当年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我们都能造出来,现在总不会比当初更困难,所以,造,是肯定能造出来的。”

  谭振华刚刚松了口气,觉得自己想的那事儿有希望了,却听见沈宏又幽幽地加了一句道:“但是很难。”

  得,小谭谭刚放回肚子里的那颗心,忽悠一下又给拎起来了。

  他委屈地叫了一声道:“沈老……”

  沈宏“呵呵”一笑道:“小谭总,我听说你非常有钱,但这些东西啊,”他手指着满满一墙的照片道:“这些东西还真不是有钱就一定能造出来的,要不然,为什么中东那些卖石油的,比我们国家有钱多了,他们就造不成呢?”

  “因为他们既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也没有这个需求,更没有动力。”谭振华答道。

  “小谭总倒是看得清楚,”沈宏沉声道:“这些设备,是一个国家走向工业化最基础的东西,那些国家靠卖资源为生,当然想不到发展这些,没有意识,也就没有需求,更谈不上动力。”

  “那,我们华夏既有需求,又有动力,沈老您为什么说现在要造这些设备很难呢?”

  沈宏叹了口气道:“小谭总,造这些东西,除了工业基础和决心以外,还需要人啊,没有足够的人才,那是不行的,没有大量做设计画图纸的工程师,没有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那是搞不出来的。”

  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着什么,接着又道:“就以你看过的那台水压机来说吧,当年是由我和林宗棠主持设计的,但除了我们两人以外,参与研制的人员多达数百人,遍及全国数十家单位,至于参与建造的工人,那更是上千,其中的很多人都有独到的能力和技术,你比如我记得,那台水压机对三座横梁金属切削精密度要求极高,当时又没有10米以上的大刨床,大家商量了很长时间都没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后来有一位工人工程师,我记得应该是叫袁章根的,他搞技术革新,用几台移动式土铣床直接放在横梁上加工,并用53把刀盘同时铣削,几位干活的工人师傅也是技术高超,不但加工得快,各刀盘间的接缝处理得也非常好,最后加工出来的质量超过设计要求。我说这些,小谭总你应该明白了,我们现在想再搞这样的设备,最欠缺的是什么了。”

  谭振华点了点头,他明白了。

  经过了十多年停滞的华夏,凋零了太多的人,而剩下的那些,也因为多年没有经过这样重大工程的锻炼而自然而然地退化,就像罗罗公司的商务总监杰克逊先生提醒过的那样:技术是装在人们头脑里的,如果不在生产中反复实践,过一些日子就不复存在了。

  这让他一时默然,不过,他也想到了,沈宏说的只是困难,并没有说不可能,这让他保留了一份希望。

  他问道:“沈老,那您觉得,我们想要恢复到当初那样的能力,需要多久,又需要做些什么?”

  沈宏若有深意地望了他一眼才道:“小谭总,你这话问的奇怪,我们为什么要恢复当初的能力?”

  

第842章 大国重器

  

  “呃,沈老,您刚才不是说……”

  “我说的是,现在要造这些设备会比较困难,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恢复当初的能力,小谭总,时代是在不停地进步的,如果我们现在要下决心造这些设备的话,只需要多一点时间,那造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比当初更先进!”

  沈宏斩钉截铁地说道,同时,再次瞄了谭振华一眼道:“小谭总,你也不用跟我老人家在这里绕弯弯了,你今天来,绝对不是想就问问能不能造这些东西的,你肯定是有什么想法对不对?你就直接说吧!”

  好吧,谭振华也觉得在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面前没什么隐瞒的必要,便在微微考虑之后道:“沈老,既然您这么问,那小子就实话实说了,您老人家也应该知道“运十”的事儿吧?”

  沈宏微微点头,这么大的事情,他当然知道,不但知道,这事儿还跟他有点关系呢,只不过,他觉得现在暂时还不用点破。

  就听谭振华继续道:“我和马峰山总师聊过“运十”的问题,他说,当初他最头痛的,其实就是这架飞机的整体承力框架,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压机,所以造不出合适尺寸的承力结构,最后只能用小锻件焊接的方式来搞,这样一方面承力结构的力学性能差了很多,另一方面还很难控制重量,这其实是“运十”最主要的问题。”

  沈宏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谭振华则继续说道:“沈老,我也不瞒您,我其实知道“运十”项目就要停了,但我觉得,“运十”可以停,我们华夏的大飞机项目却不能停,所以,我就偷偷撺掇了马总师还有别的人,搞了个从不列颠引进“BAC”的项目,现在生产线已经就位了,从不列颠发来的两套“One-Elevens”套件也已经抵达,眼看着第一架飞机的组装工作就要开始,我的第一步目标算是即将完成了,但我接下来的计划,就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和马总师当初一样的问题。”

  沈宏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他说道:“小谭总,虽然我是一机部的人,但你做的这些事儿啊,我都知道,我一个已经退居二线的都知道的事情,你觉得,上面还有什么人不知道么?我们都在猜,你接下来会折腾什么,有人就说过,说你接下来肯定是打算把那架飞机国产化,看来,他们猜对了。”

  谭振华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后脑勺道:“沈老,让你们看笑话了,小子我人小心大,的确是这么打算的,但这样一来,我就面临了当初马总师一样的问题,我的这架BAC客机,虽然比“运十”小不少,但,它也是一架长度达到了30米的飞机,其主承力结构也不算小了,我们现有的设备,比如江南造船厂里的那台水压机,能加工吗?”

  沈宏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谭振华的肩膀道:“小谭总,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纠正你一个错误,要加工客机的承力结构,你不能用江南厂里的那台水压机,那台是自由锻,主要是加工船上的构件的,比如船的传动轴,它可干不了你要的活,你需要的,是模锻。”

  好吧,甭管是模锻还是自由锻,这两个名词对于谭振华来说,属于字都认识系列……

  看着他一脸懵逼的样儿,沈宏不由得有些忍俊不禁,他想了想,站起身来,走到那面挂满了照片的墙上,摘下了一副,然后走回来放在谭振华面前道:“你需要的是这个,这台就是模锻,也是我们华夏目前唯一的一台万吨以上级别的模锻水压机。”

  谭振华看去,就见这台正是刚才悬挂在墙上的第二张照片,其上的小字为: 1966年112厂30000吨模锻水压机落成。

  沈宏的声音随之响起:“112厂,隶属于冶金部,又叫西南铝加工厂,成立于1965年,位于重沁市,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铝制品加工厂,也是我们华夏的航空航天铝材保障基地,你所知道的“运十”飞机的承力结构,就是他们厂加工的,实际上它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唯一能加工中、大型飞机承力结构的企业,马总师的那架“运十”的承力结构,就是在这台设备上加工出来的。”

  原来还有这份渊源。

  谭振华仔细看了看照片上的那台设备,发现它确实与江南造船厂里的那台有所不同,便好奇地问道:“这台是3万吨级别的,比江南厂里的那台大多了,沈老,那我的问题,这台设备能解决吗?”

  沈宏难得表现出了一丝老顽皮般的表情,冲着谭振华挤了挤眼道:“你猜?”

  “呃……”

  “行了,不跟你开玩笑了,我给你扫扫盲吧。”

  沈宏终于收敛了神色,脸上的表情也慢慢变得正式:“小谭总,我首先得给你树立一个概念:万吨以上的模锻和自由锻,那是真正的国之重器!重要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没有这个设备,就不可能发展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不过,这个话题太宽泛了,今天你既然是为了造飞机而来,那我们就优先说这个模锻。”

  “模锻水压机,主要用于模锻飞机、航天器的铝、铝合金和镁合金锻件;不锈钢、特殊合金钢、钛合金等各种高温、高强度合金锻件。模锻水压机比自由锻造水压机具有更大的工作力、更大的工作台面积和更高的结构刚性。

  40年代初,汉斯人最先制造出了15000吨的巨型模锻水压机,而当时米国最大的模锻压机吨位只有5000吨,这导致其大型航空模锻件长期供应不足。米国只好应急制造了上百台小型模锻压机投入战备制造,然后将原本应该由大型压机制造的模锻件,改成由小型压机制造的锻件焊接拼装——就像马总师采用的那种方法,但这样会显著增加航空锻件重量。

  二战后,米国和苏俄瓜分了汉斯的压机设备和机械工程师,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为自己制造了大批大型压机。其中,米国从汉斯弄走2台15000吨模锻压机,又借助掠夺到的人才自己制造了1台10000吨、1台12600吨、1台18000吨、2台31500吨、2台45000吨大型模锻压机,正是有了这些装备,解决了大型航空结构锻件的问题,它才能制造出如B52、C5“银河”、波音747这样的超大型飞行器,而1955年建造成功的那两台45000吨大型模锻压机,一直工作到了今天,说是米国的战略级国宝也不为过。

  当然,苏俄也正是借助这次的掠夺奠定了自己航空工业重要的一块基石,它目前最大的模锻水压机有2台75000吨的,所以,它才能制造如安124这样起飞重量达到400吨的超大型飞机。

  其实欧洲也一样,如果不是1976年的时候高卢花了巨大的代价从苏俄买到了一台6.5万吨的模锻水压机,它也造不出空客A300这样的大飞机。”

  说完了这些,沈宏想了想又补充道:“巨型模锻水压机虽然如此重要,但其设计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都非常高,不是具有完善工业体系和研发能力的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制造出来,所以到今天为止,全世界有数的再役2万吨以上的巨型模锻水压机一共只有18台。”

  谭振华听完了这些,算是有了大概的概念,也不由得心中感叹,沈宏说的没错,这样的装备,才是真正的大国重器!

  不过,随之他也有了疑问:“沈老,按照您刚才的说法,米国最大的模锻水压机也只有45000吨,但他们却能以此制造出性能优良的大型、超大型飞机,这又是为啥?”

  

第843章 大力出奇迹

  

  听了谭振华的问题,沈宏长长叹了气。

  他沉默了片刻,才微微摇了摇头道:“小谭总,我要告诉你,同样的设备在不同的人手里能发挥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影响模锻制造的因素不仅仅是设备的吨位,还包括模锻工艺和模锻材料等。早期的模锻工艺就是金属坯的直接冷锻模压,而我看国际上的最新技术已经发展到多向热锻模锻、等温模锻、粉末模锻、液态模锻、闭式模锻、超塑成形精密模锻等方式,模锻的材料也发展到了铜铝合金、铝镁合金、铝锂合金、镍基合金、稀土元素合金、钛合金等种类,米国人的技术在这方面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他们就有本事用45000吨压机造出C-5银河、波音747、土星5,甚至最新的核动力航母上的大型合金锻件也可以锻造。你比如,波音747这样的大型客机,我听说它的4个主起落架锻件其实就是用3万吨的模锻压机制造的,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在材料和工艺方面的领先。”

  师昌旭难得地插了一句道:“这原委我大概知道一些,米国的高温模具水平是目前全球最领先的,比如,同样的零件,它可以在1700度锻造,而我们华夏目前却只能在1000度锻造,而金属在这两种温度下要处理成同样的内部组织特性,所需要的锻造力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它用3万吨锻机就能干得轻松愉快,而我们华夏用同样吨位的锻机就做不到,要想做,就只能用更大吨位的锻机大力出奇迹。”

  师老爷子的用词越来越精辟了啊!

  谭振华一边感叹一边再次点头,现在,他终于理清了一些脉络。

  从沈宏的话语里,他已经知道,华夏在模锻的吨位上虽然不算领先,但至少还处在前几名的位置,但在材料及锻造新工艺领域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

  他再次问道:“沈老,您刚才介绍了那么多,小子今天受教了,不过,刚才您并没有介绍不列颠现的模锻水压机处于什么水平,还有,您能不能帮我推断一下,造出BAC这个级别的客机,咱们的设备够用吗?”

  “就知道你会问这个问题啊。”沈宏微微一笑道:“我先介绍一下不列颠的模锻水压机情况吧,其实,真算起来,不列颠才是模锻压机的发明者,根据帕斯卡原理,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这就是液压机这种设备的理论基础,而早在1795年,不列颠工程师布拉默就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水压机,这台水压机是三梁四柱式的结构,而这个经典结构一直沿用到了今天;1967年,由不列颠喀麦隆钢铁公司建造的3万吨多向模锻液压机投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就是他们国家最大的一台模锻液压机,你说的那架飞机,其中的承力结构件,就应该是由这台压机锻造的。”

  “我们的模锻也是3万吨,所以应该是够用了对吧?”谭振华满心欢喜地问道。

  “够用,也不够用。”沈宏却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倒也不用谭振华问,他接着解释道:“别人3万吨能干出来的零件,不可能我们的3万吨干不出来,而且我看过你那架飞机的资料,最大起飞重量也不过55吨,长度约38米,直径只有3.16米,这个大小别说和起飞重量110吨的“运十”比了,都还没有起飞重量75吨的“轰六”大,轰六我们都能造出来,你这架客机当然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