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353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815军区,或者再加上一个果敢军,有能力面对这种两线作战的恶劣形势吗?

  丹瑞在上次的作战中吃了敌情不明、轻敌冒进的大亏,这次肯定会变得小心谨慎,他只要采取步步为营,小心推进的作战方式,就凭815军区现在手上掌握的力量,不拿出全部的精神来应对,肯定很难应付!

  那会不会变成演变成两线作战,两线全都失败的最恶劣后果?那样一来,不是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他的这个假设终于说服了反对派和本立·西那瓦,同时他也指出,以昆撒那张扬傲娇的性子,手下又全是嚣张跋扈惯了的毒贩,其实只要观其自败即可——全据金三角之后,这支队伍必然会与缅玉政府军和傣国方面产生摩擦,内部也很可能因为分赃不均而分裂,这不是CIA能协调得了的,如此一来,只要稍稍过点时间,随着各方矛盾的积累,量变引发质变,必然有集中爆发的一天,到了那个时候,815军区再来个趁虚而入施以雷霆一击,就有可能彻底铲除这颗毒瘤!

  而且,就算昆撒想与缅军暂时休战,咱也可以做点小动作挑拨离间不是?

  出于对他判断能力的信任,几方最终都认同了他的论断,同时也提出了当前最关键的问题——补给。

  放弃了金三角,那么本方控制区内唯一与外部接壤的就是果敢军地盘上的缅华边境了,而华夏,最多能以边贸的形势提供一些药品和食品,显然是不可能直接给这支队伍提供武器弹药的……

  所以,在最后这段短暂的和平时间里,采购到足够多的武器并送到鲍启侠手上,就是各方都在努力做的事了。

  詹诺竹又一次接到了一笔大额的武器订单,这次的金额高达2千万美金,可算是让塞得满满的华夏战备库又腾出了不少地方,而巴铁也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过路费——也不能总让人光干活不拿钱对吧?

  恐怕唯一让马哈穆德痛心的就是,谭振华这家伙居然搬空了他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那点“毒刺”库存……

  谭振华回家之后才知道迈克·包华斯居然来过了,既然这人走的时候连联系方式都没有留,显然也没打算和他见面,那就随他去吧。

  手里的这个包裹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小包,开始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那些材料。

  将这些东西全部看完,他闭起眼,仔仔细细地盘算了一阵,才终于拿定了主意。

  “不能太贪了”,他告诫自己,擦边球可以打,但现在还没到撕破脸的时候,历史证明,这是一桩必然会暴露的阴谋,他不能在里面陷得太深。

  这次就只要一样东西好了。

  他想着,拿起了手边的电话,要了一个国际长途。

  “藤尾君,我好像听你说起过,你和熊谷川君是朋友,那你能联系上他么?我想和他当面谈谈。”

  

第872章 邀请

  

  熊谷川现在很郁闷,非常的郁闷。

  1979年,已经在东芝公司的销售部门工作了十余年却依然没有得到满意职位的他,做出了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申请外派成为新开辟的驻莫斯科办事处的业务代表,担当对苏俄的业务拓展。

  这是他向公司高级职务发起的一次充满冒险的挑战。

  东芝,是一家拥有综合性业务的巨型跨国公司,其产品线横跨家用电器、半导体设备及元器件、社会基础建设设备、重型电机产品、精密机械等,其背后还站着倭国最有影响力的财阀之一——三井集团。

  想在这家全球雇员超过十万人的巨型跨国公司里出人头地,对于没什么上层关系的他来说,不冒险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而他之所以选择了苏俄,就是因为,那个红色国度,是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地方,那里不但与倭国有着严重的领土争端,还是本国所在阵营的最大敌人,更有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

  想在那里开拓市场,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在他眼中,别人畏惧的地方,却也因为市场的空缺而充满了机会。

  做拓荒牛虽然辛苦,但却也有可能收获比别人更大的回报。

  也最适合当成他这种没什么跟脚的人向上攀登的阶梯。

  想要成功,总是需要付出些代价的,他深深地明白这一点。

  他顺利地得到了职位,而由于肯去那里拓荒的人实在太少,他不出意外地凭借资历被任命为办事处的首席业务代表,终于借此踏入了公司高级雇员行列。

  上天仿佛都被他的勇敢和努力打动,更大的好运接踵而至。

  不知为什么,苏俄方面对东芝公司派来的这几个人表现得异常热情,不但为他们的进驻一路开了绿灯,还尽力帮他们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很多实际问题。

  当他还在为此而疑惑的时候,一场酒会让他明白了一切。

  那是1980年的初春,为了答谢之前苏俄方面对东芝驻莫斯科办事处的帮助,在他的主持下,邀请了苏俄方面的相关人员,举办了这次酒会。

  酒会上,受邀而来的苏俄技术机械进口公司副总裁奥西波夫问了他一句话:“苏俄正需要一种制造大型船舶推进器的数控机床。东芝是制造工业机械的行家,应该能够生产这种数控机床吧?”

  心领神会的他甚至等不到酒会结束就用加急电报立刻将这个消息发回了公司,因为他知道,这个奥西波夫来头很大,其真实身份其实是KGB的高级领导,而KGB,拥有完全独立的进出口权,换句话说,奥西波夫是有权批准任何贸易协议的重要人物,他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

  了解了这一切的公司反应也堪称神速,三天之后,东芝公司产品部的一位高级职员就携带着拥有最新技术的“五轴联动数控铣床”的各种数据及结构蓝图飞抵莫斯科。

  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类设备是处在“巴统”禁运名单上的,严禁对苏俄出口的物资之一,按照“巴统”的规定,向苏俄或者其他华约国家出口的精密数控机床,超过“二轴”就必须申报,“三轴”以上则被完全禁止!

  接下来的一切便顺理成章,东芝公司获得了4部机床的合同,总额超过35亿日元,按当时1:200的汇率核算,订单价值高达1700万美元!

  而东芝方面凭此订单获得的利润超过50%!

  买卖双方都知道这笔订单的敏感性,所以对其严格保密,并且通过了一家第三方公司“挪威康士堡数控系统公司”来秘密操作,机床在1983年5月从倭国装船之后发往挪威,在那里更换了包装箱和货物名称,再被发往苏俄,挪威人操作这一切非常熟练,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而在货物抵达苏俄后,东芝方面还非常负责任地派人分别到了机床的安装地点进行了培训和安装指导,在此期间,还曾经发生过一桩香艳的小插曲——苏俄方面特意安排了一位美女“燕子”对东芝负责设备调试安装的某位工程师进行了色诱,并成功地获取了全套的机床安装调试技术。

  当然东芝公司本身也对这方面并不是太在意,没有机床,光会安装调试又有什么用?所以那位“将计就计”的安装调试工程师回国后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算是白捡了几个月温香软玉陪伴的好日子……

  因为一去就斩获了如此利润巨大的订单,熊谷川很是过上了一阵扬眉吐气的好日子,接下来的日子顺风顺水,苏俄方面又下达了多部各型数控机床的订单,东芝方面照单全收,但,就在熊谷川觉得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这一切却在1983年年底戛然而止。

  起因则是东芝从某些渠道得知,这桩生意有暴露的风险。

  苏俄人显然有效地利用了这些机床,他们加工出的核潜艇重要部件“七叶大侧斜螺旋桨”的品质对比之前有了巨大的提升,噪音降低了整整一个数量级,让种成就顿时让米国海军大为紧张,他们到处查找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原因,而作为“第七舰队反潜大队”身份存在的倭国海上自卫队显然也属于需要紧张的一群人。

  因此,尽管苏俄方面还希望购买更多的先进机床,东芝公司却退缩了,他们没敢再接受新的订单,熊谷川也被从莫斯科调回本部任职——说是任职,其实在他本人看来,是被雪藏了。

  他被调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担任着一个无关紧要的职务,慢慢沦为了公司的一个无关紧要的边缘人物。

  他又回复了去苏俄之前的那种状态,上班、下班、无人问津,寂寞如雪。

  直到他接到了藤尾增冈的电话。

  “熊谷川君,最近你有时间吗?我的老板想和你当面聊聊。”

  他当然知道藤尾增冈现在的老板是谁。

  他虽然没有真正见过这个年轻人,却一直冥冥之中,觉得自己必然会和这个名字发生某种联系。

  这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莫名感应,自从1982年4月广交会,他参加了那次令他冷汗直流的产品发布会开始,就一直萦绕着他。

  而当他知道自己的好友,微电子实验室的主任藤尾君居然抛下了在倭国已经获得的一切,义无反顾地投奔了这个人,成为了他麾下一员的时候,那种感应就变得越发强烈。

  终于要来了么?他想。

  “藤尾君,我正好有一个未用的年假呢,那么,你定一个时间吧,就在香江,可以吗?”

  

第873章 扬长避短

  

  谭振华摇了摇头,深深地叹了口气,放下了电话。

  电话是海德思哲国际咨询公司打来的,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他委托的事项,没有成功。

  海德思哲,是萨金特·麦考密克介绍给他的一家顶级猎头公司,据说是米国创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猎头公司,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主要的业务当然也是为这些企业寻找高管或者科研领袖。

  按照谭振华旗下的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其实还不够资格被这家公司列入客户名单,不过他有萨金特的介绍,而海德思哲又是一家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公司,所以当他给出了一份优厚的报酬之后,海德思哲最后还是承接了他的委托。

  这份委托的内容就是——到德州仪器去挖一个人,一个有能力领导一家大型半导体企业的人。

  这个人叫张忠谋,现任德州仪器公司资深副总裁。

  这是他在李亚楠婚礼上受到启发之后,想到的第一个名字。

  张忠谋,毫无疑问,在谭振华的前世,这是一个影响了全世界半导体行业发展进程的名字,他以及他创办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台积电”,彻底改变了世界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半导体行业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这两个细分领域被拆分成了两个更加专业的行业,这种拆分使得芯片设计行业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客观上促成了IC设计领域大量中小型企业的大发展,而他本人则带领着台积电将芯片制造这个行业做到了极致。

  张忠谋,绝对是半导体行业内教父级的人物。

  这个人不但是华裔,更加巧合的是,他的祖籍居然是浙海甬港,谭振华的老乡。

  1931年出生于甬港的张忠谋,幼年因为国家战乱而一路辗转,曾经在6个城市10个学校念过书,其中在香江待的时间最长,之后到重沁读完了高中、在魔都就读本科一年之后才到了湾岛,并很快就赴米留学,而在米国,这人充分展现出了一名超级学霸的风采,哈佛的本科、麻省理工的研究生硕士、斯坦福的博士,简直就是名校收割机。

  按照惯例,海德思哲公司首先对张忠谋的过往经历进行了一番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反馈给了谭振华,也是到了这个时候谭振华才知道,这位张忠谋居然与他有那么多可以套近乎的地方,这让他产生了应该由自己亲自登门拜访并向他发出工作邀请的心思,可没想到,紧接着收到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计划。

  鲍燕来告诉他,得到了充足外援,已经重整旗鼓的昆撒正厉兵秣马,金三角的大战一触即发。

  这让他不得不暂时将注意力集中到缅玉这件事上来,他要考虑接下来的战略,要为今后一段相对困难的时期准备足够的物资,要为这些物资进入缅玉安排稳妥的渠道,这些,都是既费时间精力,又费脑子钞票的事情。

  而因为他付钱爽快,海德思哲也很愿意为他做接下来的工作,以通常流程接触这位张忠谋先生并尝试挖角,他也就势同意了,想尝试一下这种全新的找人方法。

  毕竟,他的事业越来越大,越来越繁杂,也需要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来为他工作,如果这些人都需要他谭振华亲自出马去邀请,那他一天到晚也不用干别的了。

  可惜,现在的结果告诉他,想偷懒是不可能的,至少这次还得他亲自出马。

  谭二一向不喜欢打无把握之仗,在出马之前,他觉得需要对张忠谋的情况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有一个问题特别关键,他想知道,这个人,后来为什么会选择了去湾岛发展?

  从海德思哲公司提供的材料上他了解到,张忠谋在18岁之前都是在大陆或者香江渡过的,只是在49年之后才在湾岛待了仅仅2年时间就赴米留学了,而且他还是家中独子,其父母也都已经移民米国——这样的人,从道理上来说,即便想要自己创业也更应该选择留在米国而不是跑到湾岛去加入那个什么劳什子“工研院”。

  毕竟80年代的米国,无论从科技、资本还是人才的角度来说,都是IT行业创业的最佳土壤。

  谭振华自己也分析过种种可能的原因,不过最后,他认为,这其中最有可能的还是因为钱和人。

  倒不是说湾岛那边开出的薪水和其他条件能有多好,只是半导体制造这个行业实在太烧钱了,那些生产设备随随便便就要投资几个亿美金下去,而且更新速度又极快,这些设备的折旧周期大大短于其他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充足的本钱,很难玩得转,这就是在半导体行业领先的国家,起初刚涉足该领域的时候,基本上都采用了国家投资这一模式的原因。

  另外研发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需要很多专业的人员,而因为这个行业的当前最新技术大多掌握在米国和倭国手中,湾岛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米国和倭国,一向是湾岛留学生的择校首选,特别是米国,拥有数量不少湾岛出来的理工科留学生,其中还很是有几个现在都成了米国各大企业的中坚力量,(比如现在已经在他麾下的张振中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能说动一部分这些人回岛,那么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打造一支相对完整的技术团队出来。

  而以张忠谋此时在德仪的地位和在米国半导体行业的号召力,他要是振臂一呼,响应的人恐怕还真不会少。

  这么评估了一番之后,谭振华明确了自己的短板。

  这个短板显然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弥补的,那么也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了,他要扬长避短。

  于是,他拿起电话拨打了一个号码,待听筒中传来了问询的声音后沉声说道:“菲利普,我有点小事想麻烦你一下,对,很小的事情,帮我调查一个人,嗯,一个华裔,他在达拉斯……”

  

第874章 故友相逢

  

  蔚观吾兄:

  近日有子侄自米国来,告以兄之音讯,方知兄安好,吾心甚慰!

  犹忆其时,凭栏共叹浦江之东去,然心有戚戚,余生不知何往, 沪上一别,各奔东西,迄今卅有五年矣(注①), 青丝白头,恍如黄粱昨日。

  弟有幸,于香江重操旧业,经年方得以小成,又有同乡诸君数十,如包氏钰刚者、王氏宽城者、厉氏舒雄者共创“香江甬港会”,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注②),甚相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