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4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这话听着就没底气,谭振华决定再给加点猛料。

  “嗯,我好像记得,我这里还有点别人送的咖啡豆,闻着挺香可惜一点也不好喝,放着也占地方,等会我把它扔了。”

  “卧槽你敢!小子,明天早上9点你带着东西在所工作区大门口等我,你要敢空着手来我就把你直接扔沟里!”

  说罢,詹诺竹一把挂了电话。

  他感觉自己的心好塞,尼玛跟这小子斗嘴也太难了,还好还好,有咖啡豆可拿,总算没辜负自己浪费了那么多唾沫星子,占便宜了。

  谭振华微笑着也挂掉了电话,这咖啡豆他原本就打算是送给詹诺竹的,他知道那家伙好这一口,上次人家帮着装电话的情分还没还呢,他谭振华可不喜欢欠人情债,再说他自己也不好这一口,他喜欢喝的是茶,尤其是红茶。

  想到明天就能见到宋教授和郭教授这二位大神合力联手打造的4旋翼,他的心情无比畅快。

  在自己这只来自未来的小蝉蝉翅膀煽动下,郑项青、石金宽、谢广丰、李伟、潘水生、刘梅还有许多许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已经渐渐脱离了原来的轨迹,虽然现在只有一点点小改变,但是,当这许多的小改变汇聚在一起,就将成为一股伟大的力量,并终究将改变历史的进程,谭振华无比期待这由量变而达到质变的一天。

  这一晚,谭振华睡得无比香甜。

  第二天早上九点,谭振华准时到了所办公区大门口,见到了笑眯眯等在那儿的詹诺竹,先一把将手里的那袋咖啡豆塞他手里,冷着脸说到:“自己拎着,沉。”

  詹诺竹接过袋子,打开,伸头进去陶醉地深深吸了一口气,赞叹道:“好香!”

  谭振华撇撇嘴说到:“你可藏好了,我听说,咱们所最近出了很多咖啡大劫匪,专门打劫人家的咖啡豆,我可已经交给你了啊,丢了别怪我。”

  詹诺竹一瞪眼:“所里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打劫老爷我?不要命了?”

  话音未落,一辆小车“嘎”地一声,停在了身边,车上下来两个人,正是郭蓉玮和宋文华。

  二位大神下了车,宋文华先笑嘻嘻地打招呼,“诺竹,你好呀,等久了吧,哦,振华小朋友也在?”

  猛然间就见他脸色忽地一变,一抽鼻子:“哎呀,什么东西这么香?好熟悉的味道。”

  待看清詹诺竹手上拎着的袋子,他一个箭步就冲了上来,一把抢过了袋子,从那矫捷的身姿丝毫看不出此老已经年过五旬。

  他打开袋子探头一看,顿时哈哈狂笑:“哎呀老郭,我俩今天算来着了,这小詹良心不错,知道我们两位老人家辛苦,特地带了慰问品来了。”

  郭蓉玮也凑了上来,一样先抽抽鼻子闻了闻,附和着赞了一句:“果然好香。”再等低头看清袋子里的东西,双眼就是一亮,接着宋文华的话说到:“嗯嗯,小詹同志也真是的,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搞得我老人家还怪不好意思的,不错不错,东西不错,我老人家也很喜欢,老宋,老规矩,见面一人一半,你可不许耍赖。”

  詹诺竹脸都绿了,结结巴巴地说到:“不,不,不,不是的,这是小谭刚,刚给我的,我没打算送人。”

  宋文华眉毛一挑,神色不善地问道:“哦?不是打算送给我们的?”

  詹诺竹豁出脸皮回答道:“真不是送你们的。”

  宋文华斜眼瞪着他:“不是送我们的,那就是我老人家凭本事辛辛苦苦抢来的,有本事,你再抢回去啊!”

  这话说得如此霸气侧漏,搞得詹诺竹心好塞好想哭。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跟此老动手啊,只好垂头丧气地发扬阿Q精神:“算我倒霉,刚到手还没捂热就没了,算了,送给你们了,反正我也是没本钱得来的。

  宋文华顿时转怒为喜,笑嘻嘻地顺手将那袋咖啡豆扔进了车里,跟郭蓉玮招呼一声:“放心,一人一半老规矩,回去再分,咱们先忙正事要紧。”

  一旁观战的谭振华已经捂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腰了,对着一副苦瓜脸的詹诺竹比了一个口型。

  詹诺竹非常肯定,谭振华说的是“让你得瑟,活该被黑吃黑!”

  

第97章看不到,肿么办?

  

  有詹诺竹亲自陪着,当然是一路畅行无阻。

  几人上了宋教授他们开来的车,来到了工作区内的试验场。这里是一片空旷的水泥地面广场,沿边建有几间简易工棚,一些精密的设备就安放在里面。

  这里的场景是如此的熟悉,谭振华前世就在这块场地上进行过无数次的场外实验,事实上,这里目前的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结束。

  谭振华还清晰地记得,华夏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机动式C3I系统的交付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那是前世谭振华曾经参与研制的一个项目。

  与米国军用雷达主要研制方雷声公司那宽大的厂房,眼花缭乱的尖端设备仪表,穿着白大褂拿着记事本或者平板电脑往来穿梭的画风不同,兔子家很多高大上的黑科技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研发出来的,当然,那是在兔子的腰包还没有真正鼓起来之前。

  当兜里的小钱钱慢慢充盈以后,这一切很快地发生了改变。别的地方不知道,在谭振华重生之前,至少在4014所,那画风已经无限于接近雷声,很多方面甚至犹有过之,只是可惜,大多数的设备仪表上,还是贴着英文的标签logo。

  不过还是回到现实吧。

  詹诺竹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说到,“雷达已经开机,我们也准备吧。”

  抬眼望去,所内目前最高的建筑——五层的801大楼顶上,一部新的测试雷达那巨大的天线已经开始旋转。

  谭振华一眼认出,这是一部双坐标雷达。

  所谓双坐标雷达,它采用机械式旋转天线和行波管技术,搜索空域的仰角范围为20~45,在华夏历史上,这种雷达技术起源于70年代,并在80年代初期投入实际装备。

  这种雷达可以提供目标的方位和距离,但不能提供目标的高低角,实战的时候必须再配合一部测高雷达。

  可惜,以谭振华现在的眼光看来,这其实是一部“出生就落后”的雷达。

  由于当前航空兵器的速度提高了许多,采用这种老式的探测方法其实已经难以应付近代的多批次、多方向、多层次的空中攻击,所以,这种雷达实际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国防的需要。

  然而华夏的新体制雷达还处在纯理论的预研之中,即便是这种“落后”的雷达部队都还未能大规模装备。当然仅仅几年以后新的三坐标雷达JY-9横空出世,震惊世界,那是后话。

  当谭振华还在遐思的时候,宋教授和郭教授已经相视一笑,由宋教授从汽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了一架精巧的小小飞行器,谭振华一看,顿时口水直流。

  这架小小的飞行器,通体呈纯白色,中间有一个类似甲虫的身躯,整个机身大约有20厘米长10厘米宽,大体上呈现一个左右对称的不规则形状。

  与谭振华那架简陋的原型机上那纯粹来负责搞笑的肥皂盒不同,它的顶面上光洁平整,细看还有一圈圈的纹路,明显是铣床机加工留下的痕迹。

  而在这个机身的下方正中间,凸出了一个镜头,那应该就是1503的镜头。以这个身体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四只悬臂,悬臂的顶端是螺旋桨,身体下方是左右对称的两个支架,支撑着整个机体。整个机器小巧整洁,浑身散发着科技的美感,与谭振华在后世常见的无人机样子大同小异。

  郭教授也从后备箱里拿出了一个方方的盒子,同样是白色的,竖着一根天线,这就是遥控器了。

  宋教授小心翼翼地将这架小小的四旋翼安放在一块空地上,拨动了上面的一个开关,谭振华看见一个小小的红灯从机身上亮起,郭教授盯着自己手上的遥控器,只见几只绿色的发光二极管依次亮起,他喊了一声:“自检完成,一切正常,准备试飞。”

  等宋教授离开那架四旋翼一段距离后,他拨动了面板上的一个开关。

  四只螺旋桨发出了轻微的“嗡嗡”声,快速旋转起来,随着郭教授手上的操纵杆前推,输出功率渐渐加大,那小精灵缓缓脱离了地面,垂直向上攀升,高过了屋顶,高过了树梢,直向云端而去。

  众人抬头望天,小精灵通体的白色给了它很好的伪装,在众人的眼中,只能看见一个白色的小点,郭教授看了一眼遥控器上的由一圈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简易显示屏,报数到:“当前高度距离地面800米,接近理论升限,现在处于悬停状态,电力已消耗5%,一切正常,实验继续。”

  宋教授点了点头,郭教授降下了小精灵的高度到距地面50米的高度,以保证目视能清晰地发现,然后一推另一只操纵杆,就见那架四旋翼稍微侧了侧身,轻盈地飞舞起来,在郭教授的操纵下,在空中画起了“8”字、“圆圈”,“S”,一向表面沉稳的郭教授竟然大呼小叫起来,显然玩得非常嗨。

  直到宋教授喊了一嗓子:“别光顾着玩了,试试照相机!”郭教授才如梦初醒,按下了摇控器上的另一个开关。

  小精灵在空中飞舞了将近十来分钟,郭教授看了下遥控器上的一堆发光二极管,遗憾地说到:“电力只剩下15%左右,必须返航了。”随着他的话音和操作,白色的小精灵飞回了众人的头顶,缓缓降落。

  宋教授随即看了看手表说到:“本次实验,共计留空十二分三十四秒,比预计结果少了将近三分钟,算基本合格吧,老郭,其他项目怎么样?”

  郭教授说到:“操控非常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咱们宁都平均海拔不到十米,刚才测试了最高升限,大概在800米左右,再高的话电力消耗急剧增加,没有实际意义,飞行速度最大6米每秒,这些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宋教授又转脸问詹诺竹:“小詹,你去问问雷达信号那边的情况。”

  詹诺竹答应一声,转身走向了试验场边上的一间屋子,打电话给雷达测试组的同事,过了一会儿,众人见他回转了来,脸上的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宋教授问道:“怎么样?”

  詹诺竹摇摇头:“雷达测试组那边说,曾经看到过一个低速目标。”

  郭教授已经收拾好了他的大玩具,顺手取出了胶卷递给了詹诺竹,这里可是保密地点,不能随便拍照的,所以胶卷必须上缴先审核,他凑过来问道:“啥叫曾经?”

  宋教授也是满脸问号。

  詹诺竹一边将胶卷塞进自己兜里一边说到:“曾经的意思,就是这个信号只是在雷达上显示了不到一秒钟,就消失了,被滤波器自动过滤掉了。”

  “那就是看不到了呀!这么近,怎么可能?”

  两位教授一脸惊讶。这二位是设计各种飞机的大拿,可对雷达的了解就算不上精深了。

  谭振华笑着解释道:“两位教授,是这样的。雷达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需要经过一道滤波的处理,因为不光是飞机会反射电磁波,建筑、山脉、大型飞鸟等等都会反射电磁波,这些回来的信号杂乱无章,如果都显示在雷达屏幕上,那就把屏幕挤满了,根本没法分辨,所以,信号必须经过滤波处理,将那些杂波滤除,只有高度、体积和速度达到一定数值的目标才会被标注在雷达屏幕上。

  而刚才,我们飞的这个小玩具飞行速度只有差不多6米每秒,反射面积又和一只鸟差不多大,肯定是被雷达当成鸟滤波滤掉了。”

  两位教授虽然对谭振华有这些知识略感惊讶,不过,回想到他的出生背景,倒也不是说不过去,所以闻言也没起多大的疑问,更何况,有件更重要的事情已经完全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哦,那我们的这个小玩具,不是相当于在战场上隐身了,哈哈,那可太好了!”两个老头开心地击掌大笑。

  有人笑就有人跳,这不,试验场里怒气冲冲地进来一位。

  只见此人进门,二话不说,直奔詹诺竹而来,红着眼,跳着脚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一把揪住了詹诺竹就是一声喝问:“站不住,你给我说清楚了,今天你在这里飞的是个什么玩意儿,为什么我那边测试的雷达看不到!”

  

第98章大神开会

  

  冲进来这人个头不高,一张国字脸,年纪大约四十出头,脸庞方正,稀疏的头发梳了一个二八开。

  谭振华定睛一看,这位认识啊,不但认识,而且非常熟悉,他打小就叫这位叔叔的,已经叫了十多年,乃是他9号灰楼内的邻居,同住二楼的贲放贲大神。

  可这位有何德何能,竟然要被小谭谭封为大神?

  当然是因为这位将来可太了不得了。

  贲放,1938年生人,满族,1963年毕业于哈工大雷达专业,乃是谭铭的校友学弟,不过论起成就却远远过之。

  在谭振华前世的历史上,他乃是华夏机载火控雷达的研制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曾经多次获得国家及部委的嘉奖,参与了国内首部相控阵雷达“7010”的研制。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

  真正奠定他在华夏雷达工程研究领域地位的,乃是其在1989年,作为总师带队研制成功了华夏首部脉冲多普勒机载火控雷达。

  正因为他对国家的这一特殊贡献,2001年贲放当选为华夏工程院院士,也就是前文提到的9号楼内出的那位院士。

  不过么,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贲放贲大总师可没有一丝未来院士的风度,却仿佛街头泼皮般揪住了詹诺竹不停地跳脚。

  詹诺竹则一边往外拉他,一边翻着白眼说道:“哎哎哎,这可是新衣服,你可别给扯坏了!我这边飞起来个小玩意,你看不到,是你雷达的问题,你怎么能问我!再说了,冤有头债有主,你得问造这个小玩意的人,揪着我干什么。”

  贲放这才发现,一边还站了三个。他一看,居然还都认识。

  谭振华就不说了,那是他打小看着长大的。而另外两位,则与他去年接到的一个预研课题有关,为了那个课题,他跟这两位航空界的大拿也打过几次交道,算是混了个脸熟。

  见到是这几位,连忙上前打招呼:“宋教授、郭教授,还有振华,你们怎么都在这儿?难道说,刚才飞的那个小玩意,是你们做的?”

  要说未来院士的脑子就是好使,一下就看出了关键人物,就詹诺竹那个大老粗,能捣鼓出什么好东西来?

  宋文华笑着说道:“贲工,是这么回事,前几个月振华做了一架四旋翼的无人机,我和老郭都觉得挺有意思,就拿来优化了一下,今天打算试飞看看效果,听说你们今天有一部双坐标雷达要做出厂测试,正好拿来看看效果,所以就把试飞的地点定在了这里。喏,就是老郭手里这个,怎么样,漂亮吧?我刚听小詹说,看不见?”

  贲放有些丧气地答到:“闪了一下就被滤掉了,还真看不见,将来,这是个麻烦。”

  谭振华心中暗暗点头,未来的院士大人,对新科技产品的预见性果然杠杠的,一看就知道,这玩意将来是个麻烦。

  可不是嘛?这个东西太小,飞得又低又慢,一般的雷达拿它根本没办法。而且,就算有雷达看到了,要怎么把它弄下来也是个难题。

  为此,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当这小玩意大行其道的时候,各国都投入了巨资研究如何“发现——处置”这类“低小慢”目标,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至于动用的手段么,那更是千奇百怪——

  比如探测“低小慢”目标的专用雷达,比如电磁干扰枪、比如电子围墙甚至激光枪等等等等,而最匪夷所思的还有一样——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