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45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马哈穆德依然保持着沉默,良久,才长叹一声道:“埃里克,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是我们巴铁的经济情况你也知道,原本就很困难,这几年紧张的边境形势又迫使我们在军费一项上开支巨大,所以你的“飞豹”战机虽然很好,但短时间内,恐怕我们无力购买,至于瓜达尔港的计划么,既然输的人是我,那么我也无权要求你兑现赌注——埃里克,对不起,这次你恐怕要空手而归了。”

  “不,老马,其实我已经得到了我想要的,而且你也不用太过失望,请你转告齐亚﹒哈克总统先生,虽然启动瓜达尔港项目的时机尚未成熟,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迎来一个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所以,我们不妨现在就开始洽谈并制定规划,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是么?”

  

第1138章 唯一的一点

  

  结果并不完美,但不出预料,而且谭振华在谈话结尾时的表态非常耐人寻味——这表明他依然保持了对投资瓜达尔港的浓厚兴趣,并且明确表示了,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他有意启动这个计划,而且,投资额度将远超1亿美元!

  那么,会在什么时候呢?

  马哈穆德坐在车里默默地回想着与谭振华谈话的经过,试图通过分析得到些有价值的情报,很快的,有几个词汇就不自觉地钻进了在他的脑海中——“不久的将来”、“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

  “不久的将来”显然是指这个机会在最近几年内就会出现,而谭振华后来希望能就瓜达尔项目开始洽谈并制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但,“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又是指什么?

  对于巴铁来说,什么样的事件才能被称之为“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呢?不,也许谭振华指的不是巴铁,而是华夏或者他本人,可问题还是一样,对于这二者来说,什么样的事件才能被称之为“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呢?

  或者,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将发生的这件事,对巴铁、华夏以及谭振华本人来说,都能够被称得上是“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

  那会是什么?

  随着车辆的颠簸,马哈穆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就在这个时刻,有一个念头宛如闪电般穿过了他的脑海,让他悚然而惊——难道是……

  想到了这种可能,马哈穆德顿觉心头一阵火烧火燎,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将谭振华的话从头到尾仔细回想了一遍,发现也只有这件事最符合谭振华话语里所描述的一切定语修饰条件。

  这让他无法再保持从容,立刻对司机命令道:“掉头,去总统府。”

  ……

  “老马,你怎么这么快就又回来了?”当睡眼惺忪的谭振华打开了自己下榻的宾馆房间大门,再次看到这位准将先生的时候,脸上满是不加掩饰的惊讶之情。

  “埃里克,你现在方便吗?”

  “呃,啥意思?”

  “如果方便的话,现在就跟我走,有人想见你。”

  “喂,谁要见我啊?这么牛逼,居然能让你这位新出炉的准将部长先生当跑腿的通讯员……呃,不会是……”

  “别猜了,赶紧跟我走。”

  “别别,等我两分钟,我这还穿着睡衣呢……”

  ……

  虽然这只是一次非正式的见面,但看得出来,默罕默德﹒齐亚﹒哈克总统对此非常重视,他一身戎装、仪表堂堂,长期身居高位、手握重权让他的神态看起来不怒自威,而干净利落的行为举止和简洁有力的握手问候无一不在彰显着常年的军旅生涯带给他影响。

  他今年已经63岁了,但无论从其神态还是行动上,都看不出,他的精力有任何衰弱的迹象。

  果然权利就是男人最好的补品。

  谭振华这样想着,一面在记忆中搜索有关于这位毁誉参半的巴铁铁腕当权者的相关信息,一面暗自揣测他忽然心血来潮要见自己的目的。

  默罕默德﹒齐亚﹒哈克曾经是前任政府首脑阿里﹒布托最亲信的人之一,其从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末期,当时他加入了不列颠军队,并在东南亚地区参与了多次战役。

  1947年印巴分治后,他曾经在俾路支省省会奎达市担任地区最高指挥官和军校教官。1965年、1971年两次参加印巴战争并立下功勋,并在此期间获得了时任政府总理阿里﹒布托的信任,成为其在军队中的主要支持者和培养对象。1975年晋升中将,1976年3月1日,他越过了6名军衔比他高的军队强力将领,出任巴铁陆军参谋长,同时晋升上将,成为事实上的军队最高领导人。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巴铁国家武装部队最高领导职务名义上是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主席,但实际情况是, 由于陆军在巴军内部占主导, 陆军的老大哥地位非常稳固,而巴军重要机构, 如国家统帅部、情报局等, 均事实上长期被陆军系统把持,因此,作为陆军最高长官, 陆军参谋长就成了巴军中实权最大的人物。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可以说是被阿里﹒布托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居然会在成为巴铁军队系统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之后的第二年,就发动了政变,推翻阿里·布托政府,自任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次政变也宣告了从1971年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巴铁文官统治的结束。

  客观来说,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当政以来,大力发展国内生产,促进国际贸易,在其治理下,巴铁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均收入跃居南亚各国之首;前文还曾经说过,在缓解国内的民族矛盾方面,他也没有采用前政府一味镇压的政策,而是跟多地使用了怀柔的政策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国际事务中,他主张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主持公道,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好评;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和侵略扩张政策;强烈谴责苏俄对阿福汗的入侵,支持高棉人民反对安南侵略的斗争……国际社会为了表彰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所作的贡献,授予他1981年国际和平和合作金奖。

  但是,在另一方面,军人出生的他对待政敌也是铁血和残酷的,其中最典型是事例就是不顾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坚决处决了人民党党魁,前政府总理阿里﹒布托。

  当然,这些都与谭振华无关,他既不是怀有“圣母”情结的白左,也不是国际主义战士,更没有米国人那种爱管闲事的“世界警察”精神,他关心的只有一点,也是唯一的一点。

  

第1139章 共识

  

  穆罕默德·齐亚·哈克曾经是非常亲华的领导人,事实上直到今天,他领导下的巴铁也一直与华夏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他本人更曾多次访问华夏。

  但是,谭振华却知道,当1979年苏俄入侵阿福汗的战争发动之后,他的立场有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战争导致大量的阿福汗平民流离失所,仅仅巴铁就接纳了超过300万难民,虽然联合国以及不少民间慈善组织都积极地筹措经费物资支援巴铁妥善安置这些难民,但300万无家可归者的涌入,还是让巴铁不堪重负。

  除此以外,苏俄人蛮不讲理的作风也加剧了巴阿边境的紧张局势,他们根本无视国境线的存在,经常从陆地和空中发起越境作战,而宿敌印地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在克什米尔地区集结了重兵虎视眈眈,如此一来,巴铁的国防形势便骤然吃紧。

  在这种情况下,米国人当然有了可乘之机。

  他们将巴铁当成了拖住苏俄南下印度洋战略步伐的桥头堡,一方面源源不断地通过巴阿边境将支援阿福汗境内各派别抵抗组织的物资输送进阿福汗,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巴铁大量的军援资金,并且放松了对巴铁的武器出口限制,以遏制苏俄人咄咄逼人的气势,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批准了向巴铁出售F16战机。

  在这种大环境下,穆罕默德·齐亚·哈克逐渐转变了对米国的强硬立场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归理解,但谭振华不希望这样下去。

  他知道,在巴铁内部,一直有一股强大的亲米势力,尽管因为印地这个现实的威胁而导致无论哪一位巴铁领导人上台,都必须对另一个边境大国华夏采取亲善的政策,但那股亲米的势力一直在蠢蠢欲动,并无时无刻不想着将巴铁扭转到另一个方向上去。

  你既然连国名都取做了“铁”,那就得有一个“铁”的样子,请把墙头草的根刨干净!

  虽然重生的经历非常诡异,但这并没有让谭振华改变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的认知,如果一定要给他安上一个信仰的话,那么他认为自己的信仰就是——大华夏主义!

  只不过,他从来都很小心地把这个信仰隐藏在他那人畜无害的笑容、温文尔雅的做派背后罢了。

  在他的前世,官方是用这样的语述描绘华夏与巴铁两国之间的关系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谭振华知道,在华夏的对外国际关系中,这种用词绝对是头一份的,也充分说明了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互信和传统友谊,但他认为,仅仅这些,不够。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华夏必将成长为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那么,巴铁,请上车,将你的未来,与华夏紧紧的,不可分割地绑在一起吧!

  ……

  “埃里克先生,久闻大名,我们终于见面了。” 齐亚·哈克的脸上挂着微笑,心中却不由得感叹,当年他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就是出于马哈穆德的口中,那一次,马哈穆德从华夏带来了一张草图,让他知道了在华夏,诞生了一个天才的少年。

  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个少年的名字居然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伴随着他传奇般的财富积累过程以及对中东局势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还有和本国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齐亚﹒哈克对这位已经成长为任谁都无法忽视的“大人物”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好奇。

  今天,他终于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新星,而面前这张温和笑脸果然那么的年轻。

  “总统阁下,承蒙召见,不胜荣幸。”谭振华的神态不亢不卑。

  国王、亲王、王子、总统,这些让平常人仰视的尊贵身份,因为见过不少,所以在他的眼里早就失去了新鲜和神秘感,就说总统吧,不久之前,他还暗中操纵着弄退休了一个、扶上台了一个,在他的眼中,这些也就是平常人,不但都有着平常人的七情六欲,而且其欲望,特别是对权利追逐的欲望往往还更加强烈。

  其实要与这些人打交道反而更加简单——因为他们往往更加理智,也更善于权衡,不大会轻易被感情的倾向性而冲昏头脑。

  “客气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埃里克,你对我们巴铁的帮助我一直感佩于心,不过想必你也知道,我今天请你来,不是为了说些感谢的话的。”

  谭振华微微欠了欠身道:“总统先生,基于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那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不知道今天有什么赐教?”

  齐亚﹒哈克却没有答话,而是看了看一旁的马哈穆德,准将先生心领神会,开口问道:“埃里克,刚才你对我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迎来一个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与你告别后,我仔细琢磨了很久你这话的意思,心中有了一些猜测,而这个猜测的结果让我无法忽视,并且认为这将对我国产生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埃里克,所以我得请你原谅,我不得不把我们之间谈话的一些内容向总统先生做了汇报,而总统先生认为有必要与你进行一次坦率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我才会再次冒昧地去拜访你,并请你到这里来。”

  有总统在场,马哈穆德的措辞非常小心,不过谭振华还是充分理解了他说话中的意思,这位准将先生婉转地告诉他,双方之间的谈话内容总统先生已经知道了,两人也已经就某些猜测达成了共识,而现在的这次见面,就是为了证实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以及,了解一下谭振华为什么会做出这个猜测。

  毕竟那件事对巴铁的未来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我能知道你们认为的那个转折点和历史机遇是什么吗?”谭振华含笑问道。

  “我们认为,应该是北面的那位会有什么变化,埃里克,我们猜的对吗?”

  “看来我们取得了共识。”

  

第1140章 败家玩意

  

  “事实上,那位的变化并不是发生在将来,而是在过去,早在大约两年前,这个变化就已经滋生,只不过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掩藏在水面的浮萍之下,从表面上看不太容易被察觉,而现在,或者说在不久的将来,浮萍再也无法遮挡住水面下越来越激烈的暗潮,我们即将迎来一场滔天的巨浪。”

  马哈穆德忍不住插话道:“埃里克,你难道认为,苏俄的对外政策即将发生重大改变?”

  “是的,而且这种改变的大势已无可避免。”

  “埃里克,能解释一下你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吗?”齐亚﹒哈克微微皱了皱眉头,追问道。

  “理由说复杂也复杂,有很多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不过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一个字就能概括。”

  “一个字?”

  “穷。”

  “呃……你说苏俄改变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因竟然是因为穷??”

  “是的。”谭振华正色道:“按照我们华夏奉行的哲学理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换句话说,一切政治行为,都能从中找到经济根源。”

  顿了顿,他接着补充道: “如果要分析苏俄现在面临的经济窘境,可能需要长篇大论,不过简单概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也就是冷战的高峰时期,苏俄采取的是进攻性的扩张策略,仅从巴铁的角度来说,就面临着苏俄入侵阿福汗带来的巨大安全压力,但我们都知道,打仗,那是要花钱的,要花很多很多钱,苏俄从阿福汗并未获得什么实际的经济利益,却必须面对战争造成的大量补给消耗、人员伤亡、装备损失等等的巨大开支,如果说前几年苏俄还能凭借着积攒下来的老家底勉力支撑的话,那么现在,它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马哈穆德摇了摇头道:“埃里克,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懂,不过你说苏俄会因为没钱而支撑不了一场局部战争,这个……”

  “不仅仅是支撑不了一场局部战争,苏俄的收缩将是全方位的,东南亚、南美洲、东欧、远东,在这些主要战略方向上,苏俄即将开始全线收缩。”

  此时齐亚﹒哈克也忍不住插了进来问道:“埃里克,这是重大的国际形势的改变,你做出这样的判断,得提供更多的有说服力的证据,比如,你得说明,你为什么会认为苏俄穷。”

  谭振华笑了起来:“是啊,我说苏俄穷,恐怕这世上十个人有九个不同意,但,这却是最基本的事实。”

  他歪着脑袋想了想,然后解释道:“刚才我说了,在冷战高峰期,苏俄采取了进攻性的扩张策略,这是摆在明面上的,大家都能感受得到,而其能够全球布武的最重要的支撑点是什么呢?是其领先的军事科技水平?我看未必,实话说,我接触过很多欧美军工企业,无论其科技水平、生产效率还是人员素质都未必比苏俄人差——甚至更强,这一点恐怕你们也有感触,至少,F16战机在面对苏俄人卖给印地或者在阿福汗投入的那些作战飞机时,是具有领先优势的。”

  看着默默点头的二位听众,谭振华继续道:“那么是苏俄人全球第一的核武器库?恐怕也不尽然。我们都知道,这东西一旦被使用,就必然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而谁都知道这场战争将没有胜利者——无论是米国还是苏俄,其装备的核武器数量都足以将这颗蓝星炸回石器时代很多次,人类恐怕将不得不再花费数百甚至数千年的时间来重新发展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科技树——当然也可能这颗星球上不再有人类这种生物了,所以,这东西看起来可怕,但其实真正可怕的却是它放在发射架上的时候,真要打出去了,也就那么回事,大家一起玩完而已。”

  马哈穆德忍不住问道:“那么埃里克,你认为苏俄扩张的支撑点是什么?”

  “当然是因为钱,那几年,苏俄人有钱啊!”

  “呃……哈?”

  “准将先生,你别笑,我说正经的。”谭振华不满地瞥了一眼嘴角抽搐的马哈穆德道:“如果你把苏俄的扩张步伐与国际石油价格的涨跌放在一起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两条曲线,惊人的吻合。”

  马哈穆德的脸色立刻一僵,还未展开的笑容顿时凝固。

  他虽然不负责情报工作,但,最基本的情况还是了解的,稍微一回想,就发现谭振华说很可能是事实。

  而当他在努力回想的同时,谭振华已经自顾自地往下说道:“自从壕沙领导并在1973年发动“第一次石油战争”以来,高涨的国际油价重创了西方社会的经济,而在同一时期,苏俄的石油却积极出口并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就以1983年为例,当年苏俄的石油出口规模为7.5亿吨也就是55亿桶,当年的油价平均就算每桶30美元吧,仅此一项,苏俄就获得了约16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而这其中有大约一半是利润,你们可以想想看,这笔石油红利苏俄人整整拿了十几年,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苏俄人正是利用这些钱不但建设了庞大的军事力量,还在全球范围内对北约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势态,其实不外乎一点——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啊!”

  无论是齐亚﹒哈克还是马哈穆德都不得不承认,谭振华说的这些非常有道理,因为他们实在对此感触颇深。

  马哈穆德是新上任的装备部长,整天里绞尽脑汁地想的就是如何从政府手里多要一点预算,手里的一点钱还要如何掰成几瓣才能勉强堵住陆海空三军那些打上门来要钱要装备的高级将领们的嘴;齐亚﹒哈克则更加苦逼,诺大一个国家的柴米油盐都压在他身上,每天一睁眼就能看见一大堆数字在眼前乱转,让他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当的不是总统,而是会计……

  其实他这感觉大致上也没错儿,总统么,就是国家的一把手,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大型的企业,他就是CEO,当CEO,可不就得每天和数字、盈亏这些打交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