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5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众所周知,伊克拉拥有全球排名第4的丰富石油资源,其北部的基尔库克油田和南部的鲁迈拉油田都是蕴藏量极为丰富且品质极佳的大油田,在两伊开战前,平均每天的原油量达到了350万桶以上,最高日产甚至达到过450万桶,也正是靠着这些油田的产出,70年代末期,伊克拉才能做到人均4000美元以上的GDP,小日子过得不要太轻松惬意。

  但是,这场持续时间已经长达7年的战争彻底拖垮了伊克拉的经济,大量的青壮年被迫从军,导致从事石油工业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两伊双方对民用设施无底线的互相攻击导致了无数的石油生产设施被毁;大量的武器弹药消耗又逼迫着双方投入巨资购买和更新军事装备……

  所以在最新达成的欧佩克产能分配方案中,伊克拉目前的日均产量勉强只能达到战前的一半,而且,这仅剩下的一半产能中的大部分也都抵押给了各债权持有人,用来偿还其欠下的“军火债”。

  于是,当两伊漫天的战火摧毁了无数的财富,使得两国大量平民百姓陷入无家可归的境遇甚至家破人亡的时候,一群贪婪的资本家却在大发横财——成群结队的军火商们一边将武器弹药和补给高价卖给交战的双方,一边在各种公开场合义正辞严地要求双方保持克制、立即停火,暗地里却鼓动双方在不断的战争中将所有这些装备都互相消耗掉变成一堆堆废铁好让他们收获新的订单……至于付款?一开始他们要现款,后来现款没有了,他们就要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开采不出来了他们就要油气井的开采权,再通过与石油集团的勾结将其变现……对于这些资本家来说,两伊战争,已经变成了一场他们掠夺两伊国家财富的盛宴。

  要发财,带带我……

  打劫国库这种事,说起来要算某人的特长,对吧?

  所以,大家都在瓜分财富,小谭谭怎么能够置身事外?

  前文曾经交代过,在谭振华投资的一系列产业布局中,石油工业也是他构建的整个工业帝国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去年他就在宁都进行了大笔的投资,联合化工部、石油部、工信部等主要部委,以原宁都石化公司为基础,引进不列颠BP的先进技术,合作建设了一家设计能力为年精炼7300万桶原油的石油化工精炼企业,这家企业的产品线除了生产最基本的汽油、柴油以满足华夏随着经济的增长、车辆的增多而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之外,还将生产各类工业用高品质润滑油、聚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材料。

  当初投资这家企业的时候,他为其规划的主要石油供应来源是由壕沙、阿连酋和伊波斯这三国组成,而现在,他打算为其增加一个来源,也就是伊克拉。

  在与宋文华谈妥并得到了三机部的批准后,谭振华就通过自己的老朋友谢赫三王子将这一“石油换军火”的建议送到了伊克拉,并很快得到了沙大木总统的积极响应,他非常痛快地同意了这一方案,并决定以其基尔库克油田中若干口油井为抵押,每个月向宁都石化供应50万桶石油,按现在的国际原油价格计算,价值约600万美元,用来偿还谭振华通过“红旗资本”旗下的“恒隆银行”向伊克拉发放的2亿美元额度的特别专项贷款的本息,他甚至提出,如果可能,希望能通过同种模式,获得更大笔的非专项贷款并提出了首期5亿美元的额度,他甚至愿意为这笔贷款支付高达15%的年息。

  然而谭振华否决了非专项贷款的请求,同时提出,5亿美元可以给,但条件是,这笔钱只能用于定向从华夏购买商品所需,不限军民,只要这些商品能够获得华夏方面的出口许可。

  经过权衡之后,伊克拉方面同意了这一条件,反正对他们来说,华夏的商品,不管是军事装备还是民生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廉物美,购买华夏的各类物资,相比从别的国家购买同类商品要便宜很多,单从这方面省下来的钱,都差不多能够覆盖这笔贷款所需支付的利息了,实在是一桩划算的交易。

  不过对于这笔贷款,郭钊德却持非常强烈的反对态度,他在综合分析了伊克拉的政治经济状况后提出,对于目前国际总负债已经超过400亿美元,且债务总额还在不断推高的伊克拉来说,作为一个经济体,它实际上已经破产了,按照其当前的国际收支能力,其财政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每年需偿还的债务利息!

  所以,借钱给伊克拉是非常危险的,极有可能变成一笔烂账!

  单纯从财务角度考虑,谭振华非常同意郭钊德的看法,不过郭钊德并不知道谭振华心里真正的打算——烂账好啊,就是要把这笔钱变成烂账,只有这笔钱变成烂账了,利益才能最大化!

  当然了,这打算现在还没法对郭钊德解释,所以,两人在进行了一番争论后,各退一步,郭钊德有条件地同意发放这笔贷款,条件是为了保证对这笔贷款的偿还能力,除了作为抵押的油井之外,伊克拉方面还得找一个可信赖的担保方。

  这么大的事儿谢赫就不敢出头了,他只能将这个条件带回给沙大木总统,而在经过了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紧急磋商之后,这个担保人最终还是落到了伊克拉最大的幕后金主、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壕沙身上。

  只是,此刻的老国王法赫德陛下再也不会想到,他这次的仗义之举,竟然给自己挖下了好大一个坑……

  

第1161章 新扎师弟

  

  搞定了伊克拉的这份合同,从江油跑到了蓉城来的谭振华终于看到宋文华的脸色多云转晴了,鉴于他这次的功劳不小,宋文华倒也不吝啬奖励,——破例批准他这个“闲杂人等”参观3603所和蓉城飞机制造厂,当然只限于可公开的区域,某些涉密的地方是绝不可能让他溜进去偷窥的。

  手头有好几个机型在并行推进,宋文华忙得不可开交,当然没空陪这个游手好闲的小子瞎逛,于是就指派了一位刚刚进所没多久的年轻小伙子陪同,同时也兼任向导和解说员再顺便看住这个不安分的小子免得他闯祸,而谭振华一见到这位大脑袋的年轻小伙就乐了——这世界还真是充满了巧合啊!

  “谭总你好,我叫杨巍,是宋老师要我来陪同你参观的。”来人自我介绍道,说话的时候还透着股子腼腆,而从他略有些局促的神态动作中能看出,他身上的学生气还依然没有完全褪去。

  “我哪儿也没肿啊!”谭振华先开了一句玩笑,接着伸手和他轻轻一握,微笑着说道:“杨巍你好,你看我们两个都是年轻人,还都是宋老师的学生,你的年纪看上去和我也差不多,叫“总”什么的实在太别扭了,不如我们论个年齿,师兄弟相称多好?”

  他的开场白让对面的年轻人明显松了一口气——也是,此时的杨巍,还只不过是个刚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愣头青,无论工作能力还是社会阅历都远未成熟,在面对谭振华这样一位早已经名满天下的“大老板”的时候,说不紧张,那绝对是假的。

  “没想到这位传说中的华夏首富居然这么平易近人。”这是杨巍脑海中闪过的一个念头,很自然地顺着谭振华的话头说道:“嗯,我看我们两个也好像差不多大,我是63年的,属兔,小谭总你呢?”

  “那我得叫你一声哥。”谭振华笑道:“我是64年的,属龙,比你小一岁。”

  虽然被这么一位全球知名的大富豪叫“哥”的感觉挺爽,不过杨巍的情商那也不是一般人,连忙摆手道:“刚才说好了是论师兄弟的,我听宋老师说过,当年他收你当学生的时候还是1981年,那你可比我入门早太多了,我是85年进所才拜了宋老师的,论师门辈份,我得叫你一声“师兄”。”

  “我那就是个挂名的,你才是他的嫡传弟子。”谭振华笑道,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他脸上的表情却在明显地告诉杨巍,他很满意“师兄”这个称呼。

  能不满意么?杨巍哎,未来华夏战机设计领域扛把子的大佬级人物,多个型号战机的总设计师,当然,最出名,也是奠定他江湖地位的当然是那架众所周知的华夏首型隐身战机——“威龙”歼20!

  所以说吧,出名要趁早,要不是自己现在名声在外,能让这位未来的大佬心甘情愿地叫自己一声“师兄”?

  其实此刻的杨巍心里也挺爽的,谭振华现在可顶着一个“华夏首富”的头衔,更是国际知名人士,出入华夏各大部委如自家客厅,与大领导们都关系良好,最关键的是,江湖传言,此人虽然算盘打得极精,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倒也绝不含糊,特别是非常愿意在工业尤其是军工领域投资,比如本所现在正全力推进的“超7”项目他就投了一亿美元,而这次对伊克拉的合同能最终落地,也和他的出手帮忙脱不开关系。能和这样一个人物攀上关系,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杨巍来说,肯定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乎……

  “师兄”

  “师弟”

  一声呼唤如子规啼血,双手紧握,热泪盈眶,场面极度煽情……那是没有的,本书三观取向正常,绝不会出现耽美情节,所以这两人只不过在亲亲热热地通过称呼彼此确认了今后的关系之后,两个年龄相仿但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年轻人奠定了最初的友谊。

  而他们现在都还无法预知的是,这份友谊,将让这一对年轻人彼此扶持着走过了30余年乃至更加久远……

  在杨巍这位“新扎师弟”的陪同下,谭振华好好过了一把瘾,花了好几天时间把3603所及蓉城飞机制造厂能逛的地方都逛了个遍,很是看到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玩意,这对于前世就是一个“伪军迷”的他来说,实在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最难得的是,在宋文华的默许下,最后,他竟然爬进了一架“歼教7”(歼7战机的双座教练型号)的学员座舱,由一位老资格的教员驾驶着,升空晃荡了一圈,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把战斗机的飞行感觉。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这位老资格的教员在这次的飞行中很是炫了一把技,又是翻跟头又是滚筒,在空中做了好几个高G的机动,以至于谭振华下飞机的时候站都站不稳了,手脚冰凉、四肢抽搐、脸白如纸,同时还在心中不停地暗骂:“好你个潘小宝,哥现在终于知道你小子为啥死活要飞战斗机了,这玩意真特么的刺激啊!”

  不过谭振华可不是那种特别喜欢追求感官刺激的人,有了这次足够他吹一辈子牛逼的经历体验也就足够了,倒是这次飞行的副产品让他觉得自己又get到了一项全新的技能。

  他在蓉城也就只能待上几天时间,从头接受飞行培训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在他提出想要坐着“歼教7”上天逛逛这一要求后,经过了各方面的研究,决定在“一切要让投资人满意”的基础上,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这位小财主的安全,在上天之前,要对他进行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培训——也就是跳伞。

  讲真,在接受过几天的理论培训之后,谭二第一次登上50米高的跳伞塔往下望,想到自己就要从这上面跳下去的时候,小腿肚子抖得如同筛糠,差点没当场尿了裤子……

  在被教练员带着连续进行了几次双人跳伞之后,他的表现终于好了一些,也终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对高度的恐惧,不过即便如此,在第一次进行正宗机上跳伞,也就是从一架“运5”上往下跳的时候,他其实还是连滚带爬地被教员从飞机上踹下去的……

  快乐而刺激的生活总是短暂,很快,一个电话就让谭振华不得不回归了现实。

  在京城,有一位老人在等他。

  

第1162章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再见到申宗义的时候,谭振华发现这位可敬的老人明显清癯了几分,以至于病号服穿在他身上都显得空荡荡的,这让谭振华的眼泪又一次差点就没绷住。

  不过申宗义的神情一如从前——温和而沉稳,他直截了当地说道:“振华,我的时间不多,所以就捡重要的说,第一,我确诊了,情况恐怕不乐观,医生已经为我安排了手术,就在这几天,手术后我肯定有一段时间无法做任何工作,所以,有些事,我必须提前交代给你,如果你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可以去找我的秘书小郭,我已经交代过他了;第二,你的意见我已经反馈上去了,上面已经初步讨论过,基本上同意你的看法,但是认为这几个工程投资巨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你需要多一点耐心,不过他们让我转告你,这几个项目的论证工作可以先做起来,一些小的辅助项目,比如你提出的向巴铁出口“五小工程”所用设备和技术转让的事宜,也可以尽快开展;第三,兵器工业部那边有一个与巴铁的合作项目出了点问题,他们和你不熟,所以转托了我,希望你能帮点忙,这件事很急,所以你要立刻去做。”

  “申伯伯,可是我想在你手术前多陪你几天……”

  申宗义的声音徒然变得严厉起来:“陪我做什么?你是会治病啊还是会护理啊?”

  “我……”

  看到谭振华满脸的委屈,申宗义放缓了音调道:“振华,我知道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也知道你不放心我这个老头子,不过你要知道,现在的你,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由人了,在你身上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背负了太多的东西,也背负了太多人的希望,有太多的人把实现事业梦想的机会寄托在了你的身上,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都相信,你能够承担得起这份责任。振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今年应该23了吧?已经长大了,你看看你,比我,比你老爸都要高了,不再是个可以随心所欲的孩子了,所以,这时候,你应该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挑起你的担子,而不是在这间病房里陪着我这个已经没什么用处的老头子来浪费时间。”

  “申伯伯……”谭振华叫了一声,然后就发现自己的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他只觉得自己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正准备夺眶而出,他想要忍住,但却以失败而告终。

  申宗义轻轻叹了口气,走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柔声说道:“去吧,振华,去找我的司机,他会带你去兵器工业部的。”

  谭振华点了点头,哽咽着答道:“嗯,申伯伯,我听你的,我马上就去。”

  说完了这些,他转身,缓步走向了门口,而当他的手搭上了门把手的时候,却听见申宗义温醇的声音再度传来:“振华,你要记得,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谭振华的身体轻轻颤抖了一下,松开了门把手,转身,冲着申宗义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无比坚定地说道:“申伯伯,您的这句教诲,我将永远铭刻于心。”

  申宗义轻轻点了点头,挥了挥手,柔声道:“去吧,还有,把眼泪擦干净,别让人看了我们4014大院的笑话。”

  ……

  坐落在京城西城区三里河路44号的华夏兵器工业部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部委,1982年才挂牌成立,其前身乃是华夏第5机械工业部,是华夏陆军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主管机构。

  不过谭振华知道,不久之后,这个部委就将进行一次重大的机构改组,撤部改企,成立“华夏兵器工业总公司”。

  他在这里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现任副部长李立清亲自接待了他,并且一见面就拉着他的手亲热地说道:“小谭总,你可算来了,航空部那几个老家伙就是不仗义,一点旧情都不念,我说想见你一面,他们总是推三阻四的,我知道他们的心思,就是想吃独食呗,还是老申好啊,说帮忙就帮忙。”

  这番话里的信息量有点大……

  就在谭振华不知道怎么接话的时候,李立清已经自动解释道:“小谭总你恐怕还不知道吧,其实我原先是航空口子出来的,当年航空部还不叫航空部而是叫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的时候,我曾经担任过第一任的工业设计科科长,不过那是1952年的事了,这一晃啊,都过去了30多年,当年一起共事的小年轻们,现在都是老家伙啦!”

  这算明白了,原来这位李副部长,当年也是航空系统出身,想来与航空部里的头头脑脑们都很熟悉,也难怪他会说航空部不念旧情,恐怕为了能找到自己,他应该是先与航空部的那些旧相识打过招呼的,不过应该是碰了软钉子,要知道航空部“护食”那可是出了名的。

  “这个可不能怪航空部”,谭振华连忙笑道:“主要是我的原因,我这人没事就喜欢到处瞎晃悠,行踪确实不好把握,是我没想到早些来拜访您这里,我这儿先给您赔个不是。”

  谭二非常自觉地背起了这个无伤大雅的锅。

  李立清哈哈大笑起来,拉起了谭振华的胳臂道:“小谭总,都传说你一张小嘴特别会说话,今天一见,果然如此啊,行了,你也别帮航空部那些老家伙们背锅了,那一帮子什么德行我还不知道么?他们都是长翅膀的,眼睛只会望着天,咱们今天啊,要谈一点脚踏实地的事,走走走,屋里说话。”

  谭振华被李立清牵着,一边走一边有些好奇地问道:“李部长,按说您也是航空界的元老了,怎么您后来不管航空却来管起兵器工业口子了?这儿管的应该绝大部分的业务都是陆军装备吧?”

  “这个啊,组织需要呗。”李立清答道,“当年苏俄援助华夏156项工程的事儿小谭总应该听说过吧?”

  “嗯,听说过,不过到底是哪156项我就不是太清楚了。”

  “其中就有一项是在九原市援建一座坦克生产工厂,也就是5617厂,1956年开始建设,当时全国上下懂机械又懂管理的就那么几号人,组织上找我谈话,让我去负责,那就去呗,这一去啊,就从仰望星空变成脚踏实地了,一踏就踏到了今天。”

  听李部长说完了这些,谭振华只有一个感想——部长大人,那年轰动全国的高考作文,是您给出的题吧?

  

第1163章 初识“炮王”

  

  谭振华跟着李立清的脚步走进了一间会议室,进门一看才发现,嚯,好大一群人!

  屋里老老少少坐了二十来人,此时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而在看到这两人进屋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讨论,齐刷刷地将目光投了过来,让谭振华晕乎了那么几秒钟。

  李立清一拉谭振华向众人介绍道:“这位就是谭振华谭总,你们都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了吧?他在我们华夏有多项军工行业的投资,与巴铁的合作关系也非常良好,所以,我今天特意请了他过来参与我们项目的讨论,来,大家欢迎,谭总,你给说两句。”

  说罢,李立清率先鼓起掌来,有领导带动,屋内众人也开始鼓掌,不过从这稀稀落落的掌声来看,这屋里的绝大多数人对谭振华参与这次讨论并不算太热心。

  也是,之前,谭振华在国内投资的军工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航空、船舶、电子和基础材料方面,交道打得最多的是空海两军以及其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单位,陆军系统以及其装备的研制单位就几乎没什么接触,恐怕唯一有关的项目就是截了河楠风云器材厂的胡,拿下了给“红箭73B”反坦克导弹配套的电池研制及生产项目,生生把一个国营的电力储能生产大厂给逼成了个包装厂……虽然这个厂的主管单位原先是一机部,后来又随着部委间的合并被划到了工信部管理,与兵器工业部八杆子打不着,可在这屋里知道的这事儿的人倒是不少,毕竟,“红箭73B”可是兵器工业部旗下的重点产品,而且还是反坦克武器,与这间屋里的诸位研究的家伙事儿算是“矛”与“盾”的关系。

  不过谭振华对这也不甚在意,人都有一个相互认识的过程么,况且现在自己连要讨论的是什么项目都不知道,而眼前这些人恐怕都是项目的重要参与人员,其中有些人的身份和行业内的地位恐怕绝不亚于航空部中的宋文华或者陈义坚甚至犹有过之,比如,在这群显得陌生的面孔中,谭振华一眼就发现了坐在首席的那位独臂的老人家,这位恐怕也是在坐所有人中谭振华唯一可以叫得上名号的了,因为他的名声实在太响亮,特征也实在太明显了——华夏玩坦克的大神之中最顶级的那位,华夏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祝宇森。

  连这样的大神都出场了,可见这次会议的级别之高,人家看不上自己这个毛头小子,也是应该的。

  “大家就叫我小谭或者振华吧,都是我的前辈,在你们面前,我哪有资格当得上一个“总”字啊?我觉得吧,也只有祝宇森老先生这样的才够资格被称一声“祝总”,我吧,今天就是来学习的,顺便看看能不能帮着打点杂。”

  他这番话又是自谦又是送高帽,还顺便幽了自己一默,在引起了屋内众人的几声轻笑之后,也顿时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至少,这位传言中的“青年俊杰”、“华夏首富”,待人接物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么,知道谦虚,也知道尊重长辈,并没有年轻人中常见的“恃财傲物”。

  当然,在不少人的心中,也非常自然地给他贴上了一个“果然是个小滑头”的标签。

  见谭振华用短短几句发言就套上了近乎,李立清也放下了不少心事,知道这次由自己一力推进的让谭振华参与进项目的事宜至少在人事方面不会出什么大篓子了,这小伙子看来也是个知情识趣的妙人,倒也难怪航天部的那帮老家伙们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而被谭振华点出了名号的祝宇森则笑着打趣道:“看来咱们的小客人认识我,这倒是省了我做自我介绍了。”他随即拨拉了一下自己空荡荡的右边衣袖道:“不过我怀疑,小伙子你认出的不是我这张脸,而是我这条胳臂啊。”

  众人又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看来,这位德高望重的祝总师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不但混不在意,还经常拿着开玩笑,这一点,倒和那个瘸子詹诺竹异曲同工。

  前世的伪军迷谭振华倒也从网络上了解过这位祝总师丢掉这条胳臂的缘由——这位当年的经历也堪称传奇,1937年,年仅19岁的祝宇森考入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不过,追求进步的他在第二年就退学并辗转来到了圣地延安并进入抗大学习,之后加入了战功赫赫的八路军115师任参谋股股长,先后参加过郯城、赣榆、临沂、滨北、枣庄等30多次战役战斗,多次立功受奖;1948年1月,在一次迫击炮训练中,不慎负伤,失去了右臂。

  这次事故使得祝宇森不得不告别了热血澎湃的战斗生涯,然而,心智坚毅的他没有躺在从前的功劳簿上,而是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自学成才,从维修整理军械开始,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机械知识,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在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并因此被记大功一次。

  新华夏建国以后,祝宇森继续着自己在军械方面的刻苦钻研劲头,并特别钟情于钻研火炮方面的技术,曾历任哈工大炮兵工程系副主任、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桃李满天下,这么说吧,但凡是在华夏玩炮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乃是华夏名副其实的“炮王”!

  1982年,“炮王”祝宇森在卸任五机部“兵器科学研究院”负责科研工作的专职副院长职务后光荣离休,本以为可以就此悠游于山林了,然而,华夏随后启动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项目,时任五机部部长,也就是改组后的兵器工业部邹部长思来想去,认为除了此老,没人可以挑此重担,于是亲自跑到他家里请他出山,要知道,那是1984年,老人家已经66岁了。

  为了华夏的军工事业,年近七旬的“炮王”祝宇森二话没说就接受了邹部长的邀请,再度披挂上阵,领军出征,担任了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