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9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前一条将帮助谭振华越过专利壁垒,后一条则将帮助他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获得优势。

  因为在半导体领域,工艺和制程的领先,也是成本领先的代名词。

  如果说前一条东芝公司因为手中握有大量基础专利因而获得了与谭振华在谈判中的溢价空间的话,那么后一条,就正好相反了,砝码显然在谭振华这边。

  东芝公司没钱了吗?

  恰恰相反,此时的东芝,对比谭振华的前世,因为向苏俄出口高性能机床的事件并未被揭露出来的缘故,其财务状况要好上很多。

  但这不代表着东芝公司愿意在半导体产业上做更大规模的投入。

  这是怎么回事呢?

  嗯,其实也简单,一个词就可以解释——贪婪。

  众所周知,1985年,倭米之间签署了一份重磅协议——《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开始了大幅度的升值,而在这一因素影响下,无数国际游资以各种名目进入了倭国金融市场,他们做期货、炒股票、推高楼价,将一切以日元计价的资产都炒上了天!

  在这种“家家炒股、人人炒楼”的形势影响下,几乎所有的倭国大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项措施——设立自己的金融投资部门,东芝也不例外。

  毕竟通过简单的票据、证券买卖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这种诱惑,几乎没人能够抗拒。

  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大公司的金融部门占据了企业绝大部分的运作资金,相应的,向基础技术研发的投资必然减少。

  有一组数据可以从客观上反映出这种趋势:以通产省统计口径为准,1985年,倭国全社会有效研发投入为4780亿日元,而1986年,这一数字骤跌至2650亿日元(史实数据),几乎腰斩!

  投入的减少,必然带来新技术研发的迟缓,这一点,武石喜幸的感受恐怕最为深刻,负责着东芝公司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的他,曾经多次向佐波正一提出过这个问题,言辞激烈时,甚至提出,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下去,倭国在DRAM技术上对南高丽企业的领先优势将很快不复存在!

  他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切实地感受到了对手日渐迫近的脚步,南高丽人凭借米国的援助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倭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三星第一块64K DRAM投放市场是1984年,比倭国人足足晚了40个月;第一块256K DRAM投放市场时是1986年年初,比倭国人晚了24个月;而在同年,他们就研制成功1M DRAM并以最快的速度推向了市场,这一时间仅仅比倭国人落后了12个月!

  现在,双方都在向4M DRAM发起冲击,而武石喜幸认为,南高丽人很可能在这块芯片的发布时间上追平本国!

  南高丽人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当然得益于米国不遗余力的支持,不过也要看到,这个民族的确也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哪怕在去年被倭国集火打击得摇摇欲坠之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对新技术的投入力度,并发明了一个新词——反周期投资,可以说,正是这种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赌博式投资行为,才让他们现在拥有了可以与倭国掰手腕的本钱!

  仅以三星为例,1980年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有效研发投入仅有850万美金,而到了今年,投资已经以亿为单位,逐年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可东芝呢?

  佐波正一当然知道武石喜幸说的是什么,身为东芝的社长,他也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所在——然而,有些事,即便他身为社长也是无能为力的。

  倭国的企业,说穿了都是由财阀资本主导的,对于这种涉及年度财务预算的事物,社长的权利也极为有限,资源掌握在控制着公司的财阀家族们的手中,这让佐波正一即便有心在研发方面多投入一些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而且东芝公司涉及的产业也实在太多了,每年的研发预算总额出来后,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红通通地盯着。

  不过武石喜幸刚才的话让佐波正一意识到,谭振华的介入将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全新思路——东芝能投入的研发资金有限,但“华芯微电子”在这方面却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就他所知,谭振华在研发方面,相当舍得花钱!

  不然,也就没有“矩阵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科研成果了!

  他脸上的表情变化被武石喜幸看在眼中,倭国半导体“六璧”之一知道,自己今天的任务,有望达成了。

  “社长先生,我们不妨这样与振华君谈,要求他在获得我们的技术支持后,承诺两个条件,第一,今后DRAM方面的技术研发投入,双方55承担,同时共享研发成果;第二,除了帮助东芝开拓华夏大陆地区的DRAM市场之外,我们还可以要求他以一个最优的价格向我们供应DRAM芯片,这就相当于我们东芝不花一分钱获得了一座大型DRAM颗粒生产厂,而我们在获得了足够的价格优势后,哪怕不能以此为武器在米国市场与南高丽人争锋,但至少可以提升我们的盈利水平,而在不受限的欧洲市场,我们就可以大展拳脚——毕竟,那里的市场环境虽然复杂,但需求量却也相当不少,这也是从一个侧面狙击了南高丽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努力。”

  “这个想法是不错,但,振华君能答应吗?这样的条件是不是对我们东芝太有利了?”佐波正一有些迟疑。

  “总要谈过才知道的。”武石喜幸道:“如果振华君的目光足够长远,我觉得,他会答应的。”

  他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在心中暗想:“藤尾君、振华君,我答应你们的事情已经尽力了,你们也要遵守诺言啊!”

  

第1291章 万般滋味

  

  众所周知,谭二少爷在进行重大谈判之前,总喜欢先耍点“作弊”的手段,不然,他就会难受、会不安、会焦躁、会一缕一缕地往下掉头发……

  这一次与东芝的谈判当然也不例外。

  日常的资料、数据、说服对方的手段、案例、对未来趋势的分析,这些都是日常准备事项,除此之外,他还提前准备了另一项关键内容。

  收买一个“代言人”。

  目标根本不用筛选,能参与这么高级别秘密谈判、且其意见一定会被佐波正一重视的,在东芝公司,只有一个人选——武石喜幸。

  倭国半导体“六璧”之一、东芝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藤尾增冈的前任领导。

  商业社会,谭振华认为没什么事是一张支票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再砸上一张……

  而且除了支票以外,谭振华还通过藤尾增冈答应了对武石喜幸个人的其他一些承诺,包括武石君从东芝退休后,将被聘请为“华芯微电子”的终身顾问、赞助武石喜一郎(武石喜幸长子)到米国攻读博士等等等等。

  许下了这么多好处,要求却只有一点点,也就是当佐波正一向武石喜幸征求意见的时候,稍微表现那么一点点倾向性就可以,别无它求——就算这件事最后没有成功,所有已经付出和答应下的好处也会一个大子不少地全部兑现。

  武石喜幸觉得,这都已经不能用慷慨两个字来形容了,难怪藤尾增冈提起自己这位年轻老板的时候,一脸的尊敬。

  “那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曾经与藤尾增冈共事多年,对他的性格为人相当了解的武石喜幸是这么认为的。

  而且,谭振华提出的交易条件,在武石喜幸看来,实在是太优厚了,对东芝公司极为有利。

  不但愿意承担今后DRAM技术升级投入的50%、共享知识产权,还愿意承担“东芝”品牌内存在华夏大陆地区的市场开拓工作——这一点,无论对佐波正一还是对武石喜幸都有莫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都知道谭振华和他的“矩阵”实验室在华夏大陆地区无以伦比的影响力,因为华夏现在排名前四的计算机生产厂家用的都是整套“Midoor”联盟的构架产品,有他牵头,“东芝”品牌的内存,占据华夏市场头把交椅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特别是谭振华提出,以“华芯微电子”的产能帮东芝代工内存颗粒,并有张忠谋提出了完整的成本测算表,深知东芝实际生产成本的武石喜幸发现,居然比自家工厂生产还能便宜5%的时候,他就知道,做这件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没有任何风险,都可以完全解释为是以东芝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除了一条略微为难——谭振华提出的硬性条件是东芝必须对“华芯微电子”进行全套技术知识产权的授权。

  当然,这不但可以解释为“华芯微电子”生产东芝DRAM颗粒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产权先决条件,而且谭振华也不是白拿这些技术,他承诺,会以“flash”的基础技术知识产权授权作为交换,这笔生意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东芝占了大便宜——就像武石喜幸对佐波正一说的,DRAM基础技术,在行业玩家那里其实已经扩散了,烂大街了,只要肯出钱,卖家恐怕不止一家,但“flash”不一样,这可是一项全新的存储技术,讲真,当武石喜幸看到了藤尾增冈向他展示的工程样品之后,当时就悔得差点肠痉挛!

  早知道这东西能以现在的面目出现,当年说什么也得把藤尾增冈留下来!

  而且武石喜幸认为,当谭振华向佐波正一展示这款工程样品的时候,社长先生也一定是和他同样的感受!

  因为他当时特意观察了社长先生的脸色,那表情,绝对是在后悔!

  谭振华展示了什么?

  嗯,其实是个概念性的产品——那是一张小小的卡,大概指甲盖大小,卡里面有一颗BGA封装的容量为128K的 flash存储芯片,配套的还有一个小小的盒子,谭振华管那个盒子叫做“读卡器”,读卡器与计算机通过标准RS-232接口(串口)连接交换数据。

  谭振华现场演示了数据如何通过“读卡器”写入/读出卡片的过程,其快捷的速度令习惯了“咯吱”作响的软盘驱动器的佐波正一和武石喜幸差点当场石化!

  此时此刻,看到这套设备的二人心中同时闪过了一个念头——也许用不了多久,软驱和软盘这种设备就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

  “不光是软驱和软盘,将来某天,就连机械硬盘的地位都将被这种存储方式所取代。”就像二人肚里的蛔虫般,谭振华直接顺着他们心中默念的话说了下去。

  “佐波社长、武石所长,其实我们进行过测算,如果进行大规模量产的话,由于生产flash 的工艺相较DRAM其实是更简单的,所以,其每KB成本将较DRAM更低——我们暂且算一样吧,那么,就以目前的能力,1M容量的flash存储卡的生产成本也就差不多8美元左右,虽然相比软磁盘1美元/M的成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已经进入了可以被大众消费者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我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某些场合,人们会愿意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获得更佳的使用体验,比如盛田社长最近正全力推广的消费级微型数码相机就是典型的应用场景。”

  他说到这里,一手拿起了那张小小的存储卡,另一手拿起了一张标准1.44Mb软盘问道:“两位,在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选择随身携带哪一种?”

  这还用选么?

  那时,武石喜幸相信,佐波正一的心头应该和他一样,都回想起了当年藤尾增冈拿着一块小小的芯片兴冲冲找到他们,告诉他们自己全新发现的时刻——可惜,当时的他遭遇到了东芝几乎所有人的白眼,人人都在笑话他发明了一项“毫无用处”的技术,因为按照当时的成本价格测算,要达到1MB的数据存储量,采用“Flash”技术实现的话,成本可能要高达1000美元!

  这才过去几年啊!

  现在,居然要用自己看家的技术将自己当年看不上的技术交换回来。

  在这一刻,万般滋味齐齐涌上了佐波正一的心头。

  

第1292章 关于打架的哲学研究

  

  在藤尾增冈和张忠谋看来,谭振华与东芝达成的这份协议是有些吃亏的,付出了未来想象空间巨大的“flash”技术授权、承诺今后对DRAM技术升级进行大规模投资、承诺帮助东芝开拓华夏大陆内存市场,换来的,仅仅是东芝公司对内存基础技术和特殊生产工艺授权以及一份长期代工合同,而且在这份合同上双方达成的交易价格对“华芯微电子”来说,也基本无利可图。

  为此,两人联袂找上了谭振华,想要就此提出一些意见,但谭振华却好像对这份合同非常满意,只是婉转地向他们二人表示,这件事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单纯,能达到现在的成果,已经完全达到了他当初制定的目标,他们两位最近的工作是尽快接收东芝转让的技术并将其投产,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产线的贯通和主力产品1M内存芯片的量产,他希望这些事能在6个月之内看到具体的成果。

  看来,这位年轻老板心中还藏着别的计划,只是这个计划他不想告诉二人而已,那么以两人对谭振华的了解,这个计划一定关系非常重大且隐秘,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所以尽管心中疑窦丛生,藤尾增冈和张忠谋还是恪尽职守地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开始与东芝公司办理繁杂琐碎的技术转移的相关事项。

  不理解谭振华为什么在此次的合作中做出如此巨大让步的当然不止这两位,另外两个人的问话就比较直接了。

  余彭夏是这么说的:“振华,与东芝的这份合同,是我见你签下的最不平等的一份合同了,身为公司的法务负责人,我有必要提醒你,你让出了太多的利益,你甚至暂时放弃了生产我们自有品牌的内存,这与你一贯坚持的原则并不一致,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吗?”

  而郭钊德则更加直接:“埃里克,这笔生意你做的不合算啊,虽然实体经济方面的投资我一向不怎么管,但你得知道,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升级要烧掉海量的资金,目前情况下,单靠“华芯微电子”自身的产出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投资行为,换句话说,“华芯微电子”很可能因为你的这个决定而陷入多年持续亏损的经营状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给它输血,埃里克,我得提醒你,这不是一笔小钱,投入可能要以数年时间,每年十亿美元为单位,你想过这个后果吗?”

  “我当然知道未来几年“矩阵实验室”及“华芯微电子”在半导体行业需要投入的规模,”谭振华答道:“不过我更知道,如果现在不投入这些钱,将来,如果我们再想夺回这个阵地,需要花费的代价有可能十倍甚至百倍于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复杂,有很多事甚至花多少钱都不一定能解决,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今天的机会一旦错过,未来我们一定会后悔的,我认为我们现在就需要也必须下定决心来做这件事,趁着这扇大门现在还对我们敞开的时候,我们要拿到尽可能多的东西,为此付出一点代价是完全值得的,这个时候,时间和效率才是我考虑的第一要素。”

  郭钊德和余彭夏都从谭振华的话中听出了一丝不寻常,“趁着这扇大门现在还对我们敞开的时候”,这是一句会令人产生无数联想的话术,难道,他看到了什么不好的前景了吗?

  显然是的,但谭振华既然不想明说,他们也都自觉地选择了不追问,这也算三人之间在长久的配合之中形成的默契之一吧——谭振华是个有秘密、有故事的人,而有些秘密和故事,知道得太多对自己并不是好事。

  就像他坚持对伊克拉发放贷款,就像他坚持对苏俄的贷款以他框出那些企业的固定资产而不是石油做抵押……

  两人都有一种感觉,谭振华是在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某些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在做着准备。

  还有那些买来不知道做什么用处的战斗机、好几艘奇形怪状的船……

  潜意识里,他们都相信,如果有哪一天,人类真的面临世界末日,那么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并依靠这个突兀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年轻人,跟着他,才会有一线生机。

  谭振华无法向自己的合作伙伴解释一年半之后会发生些什么,他无法告诉他们,华夏民族将面临一次重要的挑战,也不能明说西方世界将在那时露出狰狞面目并突然关上与华夏合作的大门,他甚至都无法肯定历史会不会像他上一世那样重演。

  但他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不过有些话还是可以向自己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交底的,这至少可以解释清楚他们心中的一部分疑惑。

  “彭夏、振华,我问你们一个哲学问题,假设在一个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中,占据市场头部的老大和老二发生了恶性竞争,那你们说,谁会输?”

  “这个,大概率应该是老二会输吧?”郭钊德有些迟疑地答道:“排名第二说明其实力与第一还是有差距的,而恶性竞争会放大这些差距,如果排名第二的企业本身耐力不足、积累不够的话,那能不能坚持下来就很难说了。”

  谭振华微微笑了笑,转向了余彭夏问道:“彭夏,你的答案呢?”

  余彭夏略微想了想道:“从法律专业的角度考虑,我倒是认为,第一和第二都很难输掉,我们看现实市场就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行业是能被一家企业垄断的,总是有竞争者存在,而且出于逼迫企业进步的角度考虑,也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单独垄断一个行业的企业存在,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国家制定《反垄断法》了。”

  谭振华对余彭夏比了个大拇指道:“彭夏你这次回答得非常好,配得上你牛津法学高材生的身份,其实纵观企业竞争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当行业排名前两位的企业发生恶性竞争的时候,倒下的,往往是排名第三以及更靠后的企业,因为它们的实力和积累都与头部企业有差距,就像钊德说的,在这样的竞争中,这些差距会被放大到令用户无法接受的程度,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越来越集中到头部企业中去,这恐怕是所有行业都逃脱不了的基本规律。”

  郭钊德默默了点了点头承认谭振华说得有道理,想了想又问道:“不过振华,你忽然想起来问这个问题,想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想一想,在国际内存市场的竞争中,有几个参与者,又有哪些自由市场就会明白了。”

  谭振华的嘴角忽然又挂上了两人熟悉的,高深莫测的笑容。

  

第1293章 且等着吧

  

  问:加多宝和王老吉撕逼,倒霉的会是谁?

  答案请在本章节内自行寻找。

  倭国与南高丽正在进行的“第二次DRAM战争”,此时已经进入第二个回合,现在的形势其实是明朗的,倭国人凭借着之前积累的技术优势,对南高丽发动了“降维打击”,在第一回合的初期取得了明显优势,但是,南高丽人随后召唤了“爸爸”,米国人开始介入参战,并在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给了南高丽人极大的支援,同时还对倭国人放出了“大束缚术”捆上了他们的手脚。

  这样一来,南高丽人就获得了喘息之机,在获得了稳固的大后方之后,不但迅速站稳了脚跟,还可以有余力与倭国人杀得有来有回。

  第二回合的开局看似是双方相持,其实南高丽人已经在一点点地积攒优势,而倭国人则明显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