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05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王旭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接过了电报,打开,这一回,脸上的表情就更精彩了。

  刘司令干脆也不接了,直接挥挥手道:“还是那个谭小子吧?别折腾了,念吧。”

  “是。”

  王旭恭充当起了临时通讯员,捧着电报念道:“王副司令,再请你帮个忙,我有两艘船,一艘叫“郑成功号”散装货轮,一艘叫“郑和号”滚装船,过境南海,因为机械故障,需要在永署礁临时驻锚等待维修,望协调批准。”

  一时没闹清楚状况的刘司令皱眉问道:“那小子有两艘货轮要驻锚维修?搞什么吗?那边在打仗他难道不知道吗?”不过他马上反应了过来,又追问道:“呃,难道这两条船有什么古怪?”

  王旭恭答道:“刘司令,“郑和号”是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不过那条“郑成功号”我是知道的,是汉阳船舶设计院设计、大联造船厂制造的一艘散装货轮,不过这条货轮与一般的货轮有些不一样。”

  “什么地方不一样?”

  “这条船上最上面一层的甲板,都是用耐高温的高屈服强度钢铺设的,因为当初谭振华造这条船的时候,申明是为了运他在不列颠买的12架“海鹞”战机用的。”

  屋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片刻之后就“轰”地一声喧闹起来,所有人都七嘴八舌地对王旭恭展开了追问,一时之间搞得王副司令有些晕头涨脑。

  刘总司令听出点味道来了,他再次挥挥手,让屋内安静了下来,沉声道:“老王,你还知道些什么,都一起说出来吧。”

  王旭恭苦笑道:“刘司令,诸位,我能知道这些其实也是个巧合,去年我去西飞那边出差,就是“飞豹”刚从巴铁军演完了回来的那次,我去落实“飞豹”投产的一些事项和产能分配的问题,撞上了空军的林琥,然后我们就逼着刚巧也到了西飞来看飞机的谭振华答应了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要他答应让我们的飞行员去试飞“海鹞”这型战机。”

  这下众人都咂么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来了。

  “那后来呢?”

  “谭振华答应了以后,我和林琥就商量了一下,决定两家各出10名飞行员去巴铁试飞“海鹞”了啊?这样还能做到人歇机不歇,争取多飞飞,多掌握一些这型飞机的性能参数和飞行技巧,当时这些飞机都在卡拉奇,那条定制的船“郑成功号”当然也停在那里。”

  “那再后来呢?”

  “既然“郑成功号”也在,而且这条船是经过了专门设计,可以允许“海鹞”战机在其上进行垂直起降的,那我们的飞行员当然也就顺便飞了飞船上垂直起降、海上垂直起降的训练科目了啊?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浪费呢?”

  所以,这条长期停泊在卡拉奇港的“郑成功号”现在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海?

  它出现了,那它上面常年停着的那12架“海鹞”战机在不在?空海两军派去试飞的那20名飞行员又在不在?

  “郑成功号”上有没有携带为这些“海鹞”战机配套的油料和武器弹药?

  “如果“郑成功号”上的飞机在,那,一定有配套的全部弹药。”王旭恭用无比肯定的语气说道:“我们的飞行员特地向我汇报过,谭振华买飞机的时候就是配了空对空武器的,近距格斗弹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以撒“怪蛇3”,中距弹则是不列颠的“天空闪光”,而且,这些弹药一直就放在“郑成功号”上,从来也没有卸下来过。”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而且我们派去试飞的飞行员全部都打过实弹,这是他们特意告诉我的,还说谭振华在这方面很慷慨,几万、几十万美金一发的导弹,每人都给他们打了几发,一点没心疼的意思。”

  听完了王旭恭的讲述,屋内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这事情,越来越邪门了啊!

  

第1324章 七拼八凑

  

  事实证明,正常人的脑回路是很难跟得上谭振华的思维方式和做事节奏的。

  因为这小子的脑洞有够大,女娲娘娘都补不上!

  就在众人还在猜测“郑成功号”上到底有没有带那12架“海鹞”战机的时候,门外又传来了一声“报告”。

  电报,十万火急、王副司令亲启。

  这回刘总司令连话都懒得说了,直接挥挥手,王旭恭再次充当了机要通讯员的角色。

  “王副司令,刚才忘记说了,“郑成功号”上携带了12架“海鹞”,我对华夏的海事条例不太熟悉,携带武器过境,要不要申报啊?要申报的话,那我一起申报了吧,还有“郑和号”上有两套“萨姆6B”地对空导弹发射系统,18发备弹;4辆“石勒喀河” 四连装23mm口径SU-23-4自行高炮、4万发备弹;20具“毒刺”导弹发射器、100发备弹;77式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重机枪10挺,5万发备弹……”

  王旭恭读着这份清单,越读脸越白,越读声音越颤,等好不容易读完了,他抬眼看向刘总司令的时候,发现对方望过来的眼神在震惊中透着那么的意味深长。

  需不需要申报这事儿先另说,关键是,谭振华运了这么一船的武器到南海,他想干啥?

  嗯,电报里他倒是有解释——路过,目的地应该是缅玉实兑港,但是他迷路了……

  喂小子,你这理由也实在太不讲究了吧?迷什么路你能从印度洋迷到太平洋里来?

  再看看这些装备,好家伙,毛子货、米帝货、华夏货一个不缺,就跟个大杂烩似的,但再细看,却能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防空武器!

  虽然这些防空武器的射高和射距各不相同,针对的目标也不一样,但你要仔细研究一下就能发现,所有这些防空武器,都是或者单兵、或者自走的,属于那种展开后面积不大,方便运输和使用的“便携式”产品。

  就武器本身的设计来看,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陆军用防空武器,可要是往深了这么一想,就能发现,这类武器要是拿到船上来临时用用,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华夏海军可是连陆军火箭炮都搬上过军舰的嘛,还专门出过操典,干这事儿经验丰富得很。

  在王旭恭读着这份电报的时候,已经有擅长演算的参谋掏出了笔和纸,在一一记录下这些列出的武器型号之后,查阅出了其最基本的作战参数,然后开始画图,很快,一张防御图就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以“毒刺”和77式高平两用机枪构成了整个防御圈的最内层,最大防御半径约为5公里,这个防御圈明显是针对低空和超低空来袭的慢速目标设置的,说白点就是直升机,安南人会不会冒险动用这种袭击方式先放在一边,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穿上这么一层夹心小棉袄,确实能让人放心不少。

  在这里得说明一下,这种“凑合”的战术也不是谭振华的原创,在他的前世,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米国人就是这么玩的——当时,米军第24步兵师第68装甲旅第4营指挥连及米国军事海运司令部(MSC)隶属舰艇“狮心”(Regulus)号参加装载、卸货和海上护送舰艇任务,装载总量超过700辆的坦克、战车和载重汽车去壕沙,执行防护任务的舰艇一旦进入了波斯湾,“毒刺”导弹就是承担了舰艇防卫的武器之一。不过在整个海湾战争中,联军部署在运输舰上的“毒刺”导弹没有同任何伊克拉目标发生过交战,因而也就没有战绩,据战后被俘的伊克拉指挥人员称,伊军尽管拥有500余架包括武装直升飞机在内的直升机,但在“毒刺”导弹的威胁下,伊军放弃了以直升机袭击联军运输舰的计划。

  这个防御圈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它对近距离的慢速目标的作战效能较好,但对高速接近目标的作战效能就比较差了,因为都是人操的装备,只能视距内作战而且反应时间什么的也很难跟得上。

  不过补强的手段也有,就是那4门ZSU-23-4“石勒喀河”了,这4门炮虽然射距只有2500米,但它是由火控雷达直接与武器交联的,反应时间在7秒以下,而且这货最给力的地方在于,能够以3400发/分钟的最高速度开火,这么高的射速,打出去的炮弹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片弹幕,这对于高速接近的目标实施规避行动难度是相当大的。

  嗯,目前现役的所有对舰导弹都还不具备所谓的“末端变轨”机动能力,都是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既定路线走的,那只要能提前计算出导弹的行进路线,在这个路线上掐准时间打出这么一片“弹幕”来,等这导弹自动撞上去,也就起到了一定的“导弹防御”作用。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管不管用、实际操作起来作战效果如何完全不能确定,但有总比没有强啊,不管是拿来给自己增加信心士气还是用来警告吓唬对手,都是很好使滴么,对不对?

  在最核心的这一层“夹心小棉袄”之外,就是由两具“萨姆6B”构成的中近程防空圈了。

  华夏人对这型导弹并不陌生。

  “萨姆6B”,是从曾经在中东战争中声名远扬的“萨姆6”地空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型号,在原型的基础上,“萨姆6B”将作战系统集成到了一部底盘上,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集成度,也因此具备了远超“萨姆6”的战场生存能力;新系统换装了“ Fire Dome” (毁灭之火)单脉冲火控雷达,虽然这部雷达要按谭振华的看法依然是个“废柴”,不过比老“萨姆6”上的1S91已经进步了不少,它可以跟踪3—32千米范围内的目标,也可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攻击同一个目标。

  “萨姆6B”是采用三联装发射架的,一排正好3枚,对准一个目标齐射,显然够那个目标好好喝一壶的,安南人可没当初“贝卡谷地之战”中以撒人那样强的电子干扰手段!

  “萨姆6B”的标准射程为5-28千米,正好在内层之外撑开了一个中距离的防御圈,而且这个防御圈的范围与安南人装备的KH28/29导弹的有效射程重叠,也就是说,“苏22”战机必须在进入这个防御圈之后,才能够发射KH28/29发动攻击——这就有点意思了哈!

  首先,KH29是一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空-舰导弹,载机在发射后,必须保持以机载雷达对目标的照射一段时间,待导弹上的末端雷达锁定目标后才能脱离,而在这段照射时间内,“苏22”不能做大过载的机动,否则,已发射的KH29就会失去目标,但这样一来,作为载机的“苏22”在这段时间能也就必定会成为“萨姆6B”的靶子。

  嗯,还需要说明一点,KH29是一种亚音速空对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0.9马赫,而“萨姆6B”是超音速弹,飞行速度为2.2马赫,几乎是KH29的2倍还多,所以这两货遭遇的结果很可能是,“萨姆6B”干掉了“苏22”同时还把KH29变成了瞎子,然后装载“萨姆6B”发射装置的船还有时间从容地闪避……

  不过敌人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战术:在这个防御圈之外巡航,抓住机会,冲进防御圈内,然后利用KH28反辐射导弹的主动寻地属性和最大射程,打了就跑!

  这样等“萨姆6B”反应过来发射导弹,“苏22”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跑到导弹射程之外了——

  可你别忘了,当年在米国入侵安南的战场上,华夏就发明了用三部雷达轮流开关机的方法“欺骗”反辐射导弹的成功战术,而目前在南沙巡航的华夏战舰何止3艘?更何况在运载着这些防空武器的“郑和号”边上,还有一艘装载着12架“海鹞”的“郑成功号”!

  只能以垂直起降方式运作的“海鹞”战机,作战半径极为有限,是名副其实的“桅杆保卫者”。

  但,那又怎么样?

  至少,200公里的作战半径还是能保证的,“苏22”这种电子设备垃圾的“破飞机”,有勇气闯进这个200公里的“海鹞领域”内来挑衅吗?马岛战争中,“海鹞”在空战中取得的“21:0”的赫赫战功,天下谁人不知?

  如果再加上一个出动波次能在永署礁海域巡航30分钟“飞豹”,这张防空网虽然是临时七拼八凑起来的,但放在南沙,谁又能攻得破?

  好吧大话不能乱说,能攻破这张防空网的当然有,不过肯定不包括安南在内!

  这个谭振华如此有针对性的准备,明显是有备而来啊,实在太可人心意了……不对,这绝不可能是巧合!

  不过现在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华夏海军的短板已经有人在想办法尽力弥补,最紧缺的物资也送到了家门口,现在需要的,是指挥官的决心!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首席的那位决策者!

  “报告!”

  怎么还有电报?这谭振华还有什么幺蛾子?

  可当王旭恭再次撕开了封口之后,只扫过一眼,却立时惊得目瞪口呆,连读都忘了。

  怎么回事?

  刘司令接过了这最后一封电报,展开,就看见上面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我在郑和号上。”

  

第1325章 南海奇兵(1)

  

  1988年3月16日,晴。

  凌晨04:00,左胳膊用一块纱布吊着的杨智亮走进了指挥室,轻伤不下火线,更何况这种只需要缝上几针的皮外伤?局势并不安稳,所以该他当班的时候,杨智亮拒绝了医生让他休息的建议,还是来了。

  战友们像往常一样互相敬礼、交接岗位,只不过,现在多了另一个小小的仪式——每位交接后下值的战友都会走上来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再离开。

  杨智亮知道这是他们在对自己表达他们的祝福,祝愿他的伤早点好起来,但在他本人看来,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意思——特么的太丢人了,现在整支舰队所有人都知道了,3.14海战当中,那个唯一负伤的倒霉蛋是“湘潭舰”上的见习枪炮长杨智亮!

  自己恐怕是舰队中除了前指首长陈伟闻之外,名声最大的人了,可这个名声他一点也不喜欢。

  就连孙舰长和毛政委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虽然这两位对他一直是表扬加安慰,但杨智亮老是怀疑,他们肚子里嘀咕的其实是:“小子,要不是你,咱们这场仗就是真正的完胜了啊……”

  哎,这都是什么事!

  不过坐在了火控雷达前的杨智亮还是很快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驱逐出了脑海,全神贯注地盯住了雷达屏幕。

  舰队的巡逻任务并没有结束,3﹒14海战华夏虽然取得了大胜,但安南人并没放弃控制这一片海域的企图,他们经过了调整,组织了更多的力量深入到了这片海域,新的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

  已经有情报传来,安南海军增派了07号、11号、13号、17号四条苏制“别佳”级护卫舰及831、853两条扫雷舰进入南沙群岛,分派在各安南实控岛礁周围,与华夏展开了对峙。

  双方的对抗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升级的趋势,擦枪走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让舰队不得不时刻保持在三级战备状态。

  而最让人担心的情况是,近两日来,安南人有多架次“苏22”型歼击轰炸机频繁出没于南沙群岛海域,这是其空军已经介入的明显信号!

  势态有随时升级的可能!

  说实话,对安南的护卫舰或者扫雷舰,杨智亮是基本无感的,扫雷舰就别提了,速度慢、火力弱,真打起来就是一盘菜,随便夹上几筷子就消灭了;就算是苏制的“别佳”级护卫舰,那也是苏俄60年代援助给安南的老货,服役了将近20年,标准排水量不满千吨,主炮口径也只有76毫米,和自己座下这艘“湘潭舰”相比起来完全处于弱势,恐怕唯一的优点就是那型护卫舰采用了燃气轮机做为动力,所以跑得贼快,最高航速能飙到32节,估计要想逃的话,“湘潭舰”够呛能撵上……

  整个安南海军最大的舰就是这个“别佳”级了,且拢共也只有5艘,这一下就派了4艘出来,可以算倾巢而出,这要是能逮着机会把这4艘舰都给它一勺烩,那安南海军就算彻底残废了。

  不过那样的战争一旦爆发,安南空军绝对不可能再像打3.14那仗似的坐视不理,现在还仅仅是“例行巡逻”的“苏22”肯定会参战,那时候再用火控雷达照射敌机逼其飞离的招数就不一定管用了,万一他们疯起来搞什么“绝死冲锋”,就南沙执勤舰队目前的防空能力,说不定要吃大亏!

  要是“鹰潭舰”上带的“海红旗61”是真家伙就好了……

  不过杨智亮也知道,就算“鹰潭舰”上带的是真家伙,真打起来恐怕能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10公里的射程太近,安南人的“苏22”要是用铁炸弹来搞二战水平的轰炸,那自然能叫他们有来无回,可要是他们动用能够远距离攻击的反舰反辐射导弹,那“海红旗61”也只能鞭长莫及。

  看来,防空是目前华夏海军需要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

  这是杨智亮做的自我总结。

  看到了这一点的,显然不止杨智亮一个人,前指最高指挥官陈伟闻此刻也正为这个问题烦恼。

  两天之前发生的海战,华夏几乎兵不血刃地获得了一场大胜,但战役上的大胜能否转化为战略上的实际收益,这才是最考验指挥官能力的,历史已经用无数经典案例证明了做不到这一点的后果——远的有华夏古代著名“万人敌”将领西楚霸王,他几乎打胜了每一场战役,但因为战略上的失败,最后仅仅因为一次失败便不得不自刎乌江;近的有二战之中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他在北非的作战行动中表现出的军事素质和战术指挥才能让他的敌人,不列颠上将蒙哥马利、米国上将巴顿都钦佩不已,视之为“一生之敌”,但这样一位将领最后也只能以服毒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所效忠的帝国也在几年之后烟消云散,并被永远地钉在了人类的耻辱柱上。

  回到南沙局势上,经过了3﹒14大战,华夏已经初步控制了7座岛礁,但这种控制的基础并不十分可靠,首先,华夏控制的都是适淹礁,相对其他势力先行抢占的岛屿,这几座适淹礁的自然环境要恶劣很多,干出面积很小或者干脆大部分时间里都沉在水面之下,要想长期驻守,只能在上面搭建高脚屋,但目前搭建的这些高脚屋只能算临时措施,牢固度不够,而南海又是个台风高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