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24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于是在某个双方都默契的日子,大家摆开了场子开始“讲道理”。

  毛子端上来的自然是“伏特加”,这玩意是用马铃薯酿制的,然后蒸馏得到纯度为95%的酒精,再用蒸馏水勾兑到50度——所以说这东西本质上就是酒精兑水,全世界估计也只有毛子喝得惯,华夏代表团当场就表示反对,说喝你这个咱还不如直接喝医用酒精来的爽利。

  然后林团长就表示“今天要请大家尝一尝华夏的好酒”,别团长轻蔑地回应“点不着的酒就别端上来了”,林团长懒得理他,叫人端上了几瓶茅台,打开,随便倒上一杯拿打火机一点,蓝旺旺的火苗顿时就窜起老高。

  这是酒精含量达到50度以上的标志。

  大家都知道的,茅台,那是酱香型的白酒,号称“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这瓶一开瞬间满屋飘香,也顿时就把毛子肚里的馋虫给勾引得跃跃欲试。

  闻到这香味的别团长当场表示“既然华夏提供的酒也能点得着,那今天就喝这个了。”

  然后林团长就表示,今儿既然是喝酒,那就得先立规矩,拎起脖子往别人嘴里强灌的不行,得公平、公开、公正。

  这话没毛病,不过林团长主要是为了下面的话打伏笔——立了规矩就得有人负责监督,在华夏有个名堂叫做“酒司令”,酒桌上不分职务高低、年龄大小,都得听这位“酒司令”的。

  别团长立刻表示选个“酒司令”出来监督是可以的,但这个人得从苏俄代表团里挑。

  林团长表示这可不行,你随便指派一个人,大伙儿也不服啊?所以这个“酒司令”是苏俄人还是华夏人不是重点,重点是得让大家对他当这个职务心服口服。

  别团长就问了,那怎么才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林团长表示这个简单,既然当的是“酒司令”,那自然得酒量好才行,谁觉得自己合适都可以自荐当这个“司令”,不过你得露一手绝活,让大家伙都服气你酒量好才行。

  这个绝活要怎么露?先开一瓶吹下去算不算?可就算你真露了这一手,接下来还能扛得住几轮?

  林团长微微一笑,然后表示,咱们华夏代表团里就有一位公认的好酒量,有他在,那“酒司令”别人是不敢竞争的,要不这样,咱们让这位先来表演一下他的绝活,谁要觉得自己能胜过他,谁就当今晚的“酒司令”如何?

  别团长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这事好像吃不了亏,便点头答应了,然后林团长点名叫来了这位传说中的华夏“酒司令”。

  “这位大校不会身体有什么毛病吧?怎么这么瘦?”这是别团长见到人时候的第一反应,林团长介绍这位是华夏军事代表团的后勤负责主官,姓王,管着代表团30多人的吃喝拉撒。

  王大校一开口,别团长的脸就青了一半——因为他说他的绝活是喝“约尔什”。

  “约尔什”是俄文音译,在华夏,它还有个学名叫做“深水炸弹”,就是把一杯白酒和一杯啤酒混合后一口闷下去——喝过的同学可以趁机回味一下那又酸又爽、欲仙欲死的赶脚,没喝过的同学建议谨慎尝试。

  光说不练假把式,王大校介绍完了自己的特长,随后就着手头的材料给调了一大杯,然后端起来“吨吨吨”地一饮而尽,喝完了以后,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拿着空杯子朝所有在座之人都亮了亮,那意思,有谁不服,尽管来战!

  在座的毛子们要说能喝下几个“约尔什”的也有几位,不过能像王大校这般喝得轻松写意的——毛子只是嚣张惯了,可不是真傻,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于是王大校的“酒司令”之位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公认,有这位坐镇,这场“讲道理”的结果可想而知——苏俄代表团17位将军都被华夏的“道理”折服,纷纷表示就按华夏提出的意见办……

  好吧这最后一句是谭二给做的结论,因为17位将军都没表示反对意见,所以可以认为他们是默认了这一条,至于他们为什么都没表示反对意见,嗯,因为此刻,他们要么正抱着酒瓶面红耳赤地载歌载舞、要么已经鼾声如雷地人事不知……

  这恐怕是自“乌斯季诺夫法则”创立以来,毛子唯一的一次在酒桌上“讲道理”落于下风,以至于在第二天的谈判桌上,苏俄将军们看华夏代表团时的脸色都带着些尴尬。

  这就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自发地尊重强者,毛子也不例外,所以在这次酒会之后,双方之间很快便达成了第一阶段的谈判成果并草签了合作协议,此时已经到了1990年的6月,按华夏惯例,引进苏27项目的工程也得到了一个以实施时间为编码的代号。

  代号“906工程”,与另一个时空巧合得一模一样。

  

第1383章 一颗钉子

  

  代号还是那个代号,但内容却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本时空的“906”工程中,华夏一口气签署了76架苏27的采购订单,包含必要维护配件在内的单价为3千万美元,合同总额高达22.8亿美元。

  3千万美元的单价看着挺吓人,不过摸着良心说话,在国际战机市场,这真是个“骨折”价了,要知道此时米国出口F15的裸机单价高达5千5百万,这也是当初毛子敢于为苏27标价5千万的底气所在。

  除此之外,苏俄方面还同意向华夏授权苏27战机的生产许可证,提供全套生产图纸及前期测试数据及一条生产线,作为交换,华夏方面将购买至少96份的苏27全套SKD套件,这又是一份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大合同!

  不过在华夏方面得寸进尺地提出,希望苏俄方面向华夏转让AL-31F发动机技术及产线的条件后,苏俄人终于明确地告知,这个条件不谈,绝对不谈,你就算送再多的茅台咱们也没法谈。

  最后退而求其次,苏俄方面同意向华夏出口一条AL-31F发动机的大修线,并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地向华夏无限额出口该款发动机,但如果华夏将此款发动机安装在其他型号的战机上使用,必须得到苏俄的许可,如果装配了该型号发动机的战机要出口至第三国,也必须得到苏俄的批准。

  除此之外,华夏还购买了一大批适配苏27的机载武器,包括苏俄最先进的R-7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R-27中远距空空导弹、KH28/29空面/反辐射导弹。

  这些大大小小的采购合同加在一起,总金额超过了50亿美元,一举打破了苏俄多项出口记录,让“苏俄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苏俄谈判代表团团长别洛乌索夫极为振奋,也让苏霍伊设计局上下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么大的订单弄下来,未来好几年都可以过上轻松一点的日子了。

  涉及到了如此巨额的资金,那如何进行转移支付自然需要好好地斟酌一番,对此,华夏代表团再次表示需要一家双方都能信得过的金融机构来执行具体操作,他们提出的候选机构当然是“黑海国际商业银行”和“香江恒隆银行”。

  具体的流程则是:华夏将各阶段的付款转入香江恒隆银行,由恒隆银行与黑海国际商业银行结算,再由黑海国际商业银行支付给苏俄指定的机构。

  华夏之所以愿意这样做,自然是因为,谭振华同意香江恒隆银行收取华夏支付的是本币,也就是人民币,汇率结算基准为付汇当日香江离岸人民币报价——换句话说,在这桩交易中,华夏无需动用其宝贵的外汇储备!

  这是一个华夏方面无法拒绝的条件,且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华夏方面怎么可能有如此豪气,一把下了价值50亿美元的军购订单?

  有同学可能会认为谭振华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傻?

  其实不然,因为这样一来,谭振华就能名正言顺地在未来几年中将价值50亿美元的资产以一个相当公平的汇率价格置换成人民币资产。

  米国发行的美元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虽然不断贬值,但总体来说,其信用还是良好的,但对于现在已经掌握着价值数千亿美元资产的“红旗资本”来说,其全球投资的主要目标不但是获得资产的保值、升值,更需要注重持有资产的平衡和安全。因此,将持有的资产结构多样化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长期持仓一定数量的黄金以及除美元之外的其他货币计价资产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也是“红旗资本”尽管预见到了倭国的大衰退,却依然要持有部分日元计价资产;大规模投资西汉斯国内重要企业股权;组建专门的部门,在全球范围内购买矿山、油田的主要目的。

  这是谭振华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第一步可以被称为“泛美元化”,主要持有的资产依然还是以美元计价,但增加其他货币计价资产的比重;而第二步么,则可以称为“去美元化”,而那,将会是一场持续时间更长、更加波澜壮阔的战争……

  再说了,谭振华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未来几十年,全世界最值得投资的就是华夏的资产,因为投资某国资产,往大了说就是投资该国的国运,那么,全世界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未来几十年里与华夏比国运吗?

  除了有本事撸全世界羊毛的米帝之外,放眼全球,那是真的一个能打的都木有啊!

  这个结算方式对苏俄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障碍——他们只需要按点收钱就行,又没有任何的麻烦和损失。

  就像马克﹒里奇曾经说过的那样,埃里克﹒谭的名声在苏俄,比他本人能想像到的要响亮很多,对于这样一位在相同社会制度下奋斗出来的全球知名富豪,苏俄人抱有更大的好奇心,很多人甚至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目标——他传奇般的崛起经历、不但能拥有巨额财富,还能安全而心安理得地享用这些财富带来的名声、地位和优渥生活,对于此时的很多苏俄人特别是那些握有实权的苏俄精英人物来说,都实在太有诱惑力、太值得学习了。

  而且谭振华在苏俄金融界的朋友虽然不多,但好歹还是有那么几个的,比如曾经的莫斯科国际商业银行总经理、现在的黑海国际商业银行总经理维诺格拉多夫就是其中一位颇有些能量的人物——没能量他当初也爬不到那个位置不是?

  按照另一支贸易代表团达成的协议,苏俄也将向华夏每年都采购相当金额的物资,这些物资都是目前苏俄市面上非常紧俏的基本生活物资,随便倒倒手就有丰厚的利润,于是维诺格拉多夫就利用这些物资的配额销售权向苏俄的上层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并收获了无数的“友谊”。

  双方都对这个结算方案没什么异议,此事就算定下了,谭振华也收获了此行最大的成果——为了操作和结算方便,黑海国际商业银行将在苏霍伊设计局所在的莫斯科市建立地区结算中心,也同时一口气收获了苏霍伊设计局、苏俄国际军事合作局、苏俄粮食进出口总公司、苏俄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等好几家重磅客户。

  在被“光谱俱乐部”重重封锁的莫斯科所谓“私人”、“外资”金融领域,谭振华终于埋下了一颗钉子。

  

第1384章 今时不同往日

  

  采购苏27的合同草签完毕,谭振华也终于可以脱身了,这是一桩对苏俄和华夏都意义重大的军贸合同,故而正式的签约仪式将择期由两国政府的高级领导来进行,不过这些场面上的事已经与谭振华无关,他现在需要操心的是另一桩与他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重大合同的履行。

  原定于从1988年末就要向壕沙交付的定制版“飞豹”战机在因为研制验收工作经历了一段不出意外的拖延之后,终于可以交付首批12架飞机了。

  与华夏本国装备的“飞豹”战机不同,编号“JH-7ES”的超豪华壕沙定制版“飞豹”上安装了两部“秦岭”发动机,而“秦岭”发动机实际上是由“斯贝”的推力加强版“TF-41”发展而来,由燃气涡轮院的刘大想团队与不列颠罗罗公司联合研制。

  而且应壕沙方面的要求,这型出口型“飞豹”上原本还应该安装大量由不列颠BAE系统公司出品的原装仪表,以便与壕沙购买的“狂风”战机保持最大限度的通用性,整个飞控系统也按照这些变化做了调整,还专门为此适配了大量不列颠制式武器的数据接口。

  这些就是造成了“JH-7ES”拖延的主要原因。

  1988年的3.14海战之后,西方世界明显收紧了对华夏的武器系统出口,而到了第二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合作的进程甚至一度被彻底掐断,就连另一个纯民用项目“BAC II”支线客机的联合研发进程都受到了严重波及,BAE单方面暂停了对该项目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采用了西方原装配件的“JH-7ES”的交付时间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拖延,无奈之下,魔都飞机制造厂只能将所有西方提供的设备都撤下,换装成全华夏国产设备,但这样一来,就和当初与壕沙签署的协议有了很大的不同——客户可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壕沙呀,说好的进口换成了国产,就算搁到华夏普通消费者身上恐怕也得立刻拨打315热线投诉吧?

  虽然谭振华对壕沙方面再三保证,采用华夏国产零部件不会对战机的性能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而且还力邀壕沙派出技术人员对全部安装了华夏国产设备的“飞豹”进行了多轮试飞,又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重新过了一遍全套试飞科目,但依然在很长时间里未能让壕沙方面同意。

  对华夏的航空工业来说,这次变故带来了另一方面的契机——充分验证了华夏国产化之后的各种先进机载仪器仪表在性能上已经可以与不列颠同类产品相媲美,但BAE系统公司却认为,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在他们看来,卡住了这些零部件的出口一方面呼应了米国人制裁华夏的要求,另一方面呢,也有极大的可能导致华夏方面无法继续履行“飞豹”战机的出口合同,继而造成这份战机出口的巨额合同作废,而那样一来,壕沙人不就应该多采购一些“狂风”战机了?

  你谭二强行从“耶马迈”军购案中分走一块肉的梁子可还没解开呢!

  要知道当年谭二搞定壕沙达成采购48架“飞豹”战机的合同之后,可是立刻飞赴伦敦向BAE“负荆请罪”的,并且在兜兜转转之后与胡克博士达成了选用当时尚未研制成功的IAE V2500发动机为C919客机首选动力、与BAE达成了联合研制“BAE II”支线客机的协议,并且顺水推舟地同意了壕沙方面提出的,以BAE系统原装机载设备仪表为标准配置装备“飞豹”战机的技术要求。

  这一回,终于能让埃里克那个惯于占便宜从不吃亏的小子摔个大跟头了吧?

  听到这些消息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等着看谭振华的笑话,就连几位“老朋友”也只能暗地摇头。

  小霍克﹒西德利已经卸任,新任CEO托尼·温希普与谭振华没什么交情,自然不愿意沾手这种麻烦事,胡克爵士的立场也很尴尬,实在没办法做些什么。

  而且胡克本人也有头痛的事要处理,因为受到“制裁”而暂时停滞的项目可不仅仅是“飞豹”战机,“BAE II”既然都被牵连,“C919”自然也无法幸免,那他向谭振华力荐的 IAE V2500发动机与“华夏商飞”的合同自然也岌岌可危。

  大家都在等着看谭振华如何化解此次的危机,对此,二少爷只是淡淡地表示:

  “今时不同往日”。

  1986年,那时的华夏刚刚接触了西方这些先进机载仪表设备不久,还在消化吸收全新的座舱布局、全新的设计理念,本身的基础工业能力特别是电子和精密机械的能力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所以谭振华还得委曲求全地跑到伦敦向小霍克负荆请罪,自欺欺人地劝自己这是“猥琐发育”,而在4年之后呢?

  这一切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的,谭二最赚钱的买卖是在金融市场上坑人,可他最喜欢投资的行业却是制造业,特别是与军工装备有关的制造业,而且他还有一个和其他投资者相当不同的地方——他特别注重基础技术、材料和装备的投入。

  细数一下,从磁性材料、锂离子二次电池、各种合金钢到数控精密机床、巨型锻压机,从芯片产业到以光刻机为代表的半导体制造装备,从石油精炼到碳纤维、微孔膜,这些看起来投资巨大而漫长、收效也缓慢的产业才是构筑他理想中军工帝国的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谭振华一直在如是告诫着自己。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个人的成功需要积累,也可以理解为上层建筑需要牢固的基础。

  买现成的零件来拼装,这是最简单最容易成功的方法,也是最不可靠的方法,这是他从上辈子的无数案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他也一直告诫着自己,这辈子绝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在引进BAE先进仪表设备的同时,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督促华夏航空工业对这些设备仪表的学习和研究,好吧这其实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华夏军方对此一直看得相当清楚,国产化率一直是军方考核装备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向壕沙出口的战机之所以能那么快地适配国产化的仪表设备,其实是因为,这些仪表设备就是华夏自身装备“飞豹”战机的正选。

  东西既然没问题,那这个合同不能顺利履行的原因自然是出在人身上,而对付人,谭二自认为,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第1385章 劲爆八卦

  

  摆在谭振华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说服壕沙人同意以全国产设备的技术状态接收“飞豹”战机;二是让BAE方面同意重启“BAC II”支线客机的联合研制进程。

  在壕沙,谭振华虽然有苏尔坦亲王这位好基友,老国王法赫德陛下也因为“东风3”的案子承他一份人情,但采购战机的决定牵涉到的利益方众多,在这其中有最大话语权的还是壕沙新上任的空军司令图尔基·本·纳赛尔﹒阿勒壕沙亲王殿下,可谭振华与这位亲王殿下只能算认识,彼此之间没打过什么深入的交道,而且这位曾经在不列颠留过学的亲王殿下明显对“飞豹”战机不怎么感冒,自他上任以来,就一直对这个项目颇有微词。

  再说“BAC II”支线客机项目,以此刻的国际形势,谭振华知道,就算他肯再次放低姿态到伦敦去向BAE妥协,也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飞豹”战机还有国产化零部件的替代方案,可“BAC II”却没有或者说有是有,但不够成熟且用了也白用。

  这款新型支线客机在设计之初就大量采用了西方的分系统技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就以当前国际民用航空业的现状,西方世界把持了各种准入标准,你的客机即便能造出来,他们也可以用各种理由证明不符合他们制定的标准,也就根本就无法进入主流市场,而作为一款需要大规模市场支撑的民用航空器,没有市场,也就意味着失败。

  这两个看似有些关联的问题在谭振华看来,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解决,为此,他把手下头号打手……保镖林双喜派到了伦敦。

  林双喜能做什么?

  嗯,大家都知道的,林大侠的功夫那是一等一的好,修炼得乃是家传的绝学“莫家拳”,更兼他身材瘦小,走得是轻灵的路子,所以最适合干点溜门撬锁、上房偷窥之内的活儿……

  林双喜在伦敦待了两个多月,回来就给谭振华拿来了好几张SD卡——这名字还是谭振华给起的,就是他曾经向东芝展示过的那种flash芯片使用场景的工程实现版,只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此刻每张卡片里封装的芯片已经有了1Mb的存储空间,并已经被索尼公司采纳成为了其数码相机的标配存储方式。

  话说林双喜把这几张SD卡交给谭振华的时候,那一个劲儿挤眉弄眼的表情很是让周围几个不相干的吃瓜人浮想联翩——这卡里存的,怕不是什么正经内容吧?

  他们猜得可真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