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26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法赫德国王认为,此时此刻的局势是如此险恶,是根稻草都要拿来救命!

  

第1389章 神器镇国

  

  面对老国王略显惊惶焦虑的神情,谭振华微微一笑道:“国王陛下,你难道忘了家里那件宝贝了?”

  只一句话就让法赫德国王安静放松了下来,继而露出了恍然的微笑:“对,埃里克先生,你提醒的对,是时候让它们亮相了!”

  老国王这也是被突然而来的噩耗给弄得一时懵了,再加上破家亡国前来投奔他的科伟特王室一大家子在王宫里对着他哭哭啼啼地一上午弄得他昏头涨脑,这才一时没想起来家里还有一件压箱底的镇国神器,这时候得了谭振华的提醒,立刻想起来前几年花费重金从华夏买的那36枚“东风3”,一颗心顿时就踏实了不少。

  他叫来了苏尔坦亲王,三人秘议了一番,并立即联系了华夏驻利雅得大使馆,在得到了准确的回复之后,苏尔坦亲王开始了行动。

  接下来爆出的大新闻简直让全世界的眼镜都碎了一地!

  神秘的苏莱伊勒空军基地大门打开了,从里面鱼贯驶出了数十辆载重卡车,每一辆上面都拉着一根圆滚滚、头上顶了个尖尖的金属圆筒——不对,这哪儿是什么金属圆筒,这特么的明明是导弹好吧!

  几十发导弹就这样堂而皇之地从苏莱伊勒空军基地被拉了出来,然后一路压着车速驶入了利雅得市中心,沿路所有的人都停下了匆匆的脚步看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不少人心中暗想,原来,咱们壕沙也装备了这种大杀器了!

  这些导弹在皇宫前的大广场上耀武扬威地绕了个圈子,在引起了足够的关注度之后,又缓缓驶回了基地,老国王随即发表了公开讲话,对壕沙全国人民信心十足地表示,壕沙军队有足够的能力保家卫国,任何人想要侵犯壕沙,必将招致最惨痛的失败和最猛烈的报复!

  法赫德国王可不仅仅只是发出威胁而已,他是真的下达了全国动员进行战备的命令,而对于防空军司令苏尔坦亲王来说,他接到的命令还包括——做好“东风3”的发射准备!

  苏莱伊勒空军基地里忙碌了起来,片刻之后就在几处预设好的发射阵位上竖起了导弹发射架,装载着发射燃料的特殊槽罐车也停在了发射架旁,一旦最后的命令下达,不出两个小时,这些导弹就将降临在敌人的头顶!

  可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苏莱伊勒空军基地那最近几年一直常年关闭的大铁门居然是敞开的,随便谁从门口路过,都能清晰地看见里面那一片蓄势待发的导弹丛林……

  首先冲进王宫的不出意外是米国人,也只有他们才会在这里完全不顾及主人感受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米国驻利雅得大使休姆·霍兰怒气冲冲地对着老国王咆哮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你们怎么能买华夏人的导弹?”

  法赫德国王平静地反问道:“为什么不行?”

  “因为这超出了我们米国容忍的底线,对我们米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了损害!” 休姆·霍兰气势汹汹地说道:“你们从华夏获得的这型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这打破了中东的力量平衡,是整个地区的安全隐患!”

  “中东地区的安全隐患是以撒!”被人指着鼻子教训了半天,就是个泥人也受不了啊,更何况是掌握着全国生杀大权的壕沙国王?想起了这些年来这位大使先生的颐气指使和宛如太上皇般的做派,法赫特国王也忍不住了,反唇相讥道:“当年我们是首先向贵国提出了购买导弹的请求,而且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你们射程不到300公里的“长矛”导弹,可被你们拒绝了,我们壕沙有波斯人和犹太人这两大世仇敌人,他们的军备水平你们米国人难道不知道吗?难道我们只能做待宰的羔羊?”

  “你们的安全由我们米国人保护,你们根本就不需要那些导弹,而且那些导弹还是华夏产品,这就更不能容忍了!” 休姆·霍兰继续吼道。

  “保护?呵呵!”法赫德国王怒极反笑:“科伟特的埃米尔现在就在我的王宫里,我要不要把他们请出来,大使先生把刚才的话当他们面再说一遍?”

  “那是个意外,我们没有想到战争会在你们阿拉伯世界内部爆发。” 休姆·霍兰继续狡辩道:“我们米国原本无意干涉你们阿盟的内部事务,这才给了伊克拉可乘之机!”

  “可我记得,就在不久之前,科伟特还专门就此事与你们米国进行过沟通,希望你们出面调停科伟特和伊克拉之间的矛盾,你们还为此召开了国会,可你们没有任何动作,今天的局势,完全是你们米国人故意纵容的结果!”

  休姆·霍兰还想继续辩解,可老国王已经没心情听他完全没有任何新意的絮叨了,他现在看见这张脸就不爽,他挥挥手叫来了王宫警卫道:“请大使先生出去,我有些累了,需要休息。”

  这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米国驻利雅得大使休姆·霍兰先生被人从壕沙王宫里给轰了出来,对这位大使先生来说,这无疑是奇耻大辱!

  他回到大使馆,立刻向国务卿詹姆斯·艾迪生·贝克就此事做了汇报,在他的设想里,贝克肯定会站在他这一边,同时利用壕沙此刻面临的危机好好敲打法赫德国王一番,也顺带着帮他出一口恶气。

  可惜,他失算了。

  贝克听完了他的汇报,做出的决定竟然是:让他立刻回华盛顿述职,同时准备向新任驻利雅得大使交接工作。

  这是一个完全出乎预料的决定,休姆·霍兰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站在他的位置,就算不理解又能怎样?于是,他也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行装,怏怏不乐地离开了利雅得。

  而当休姆·霍兰怀揣满肚子牢骚不满登上飞往华盛顿的航班的时候,厚厚的一叠照片也被送到了沙大木总统的案头。

  就算沙大木再狂妄,看见了照片中那一具具林立的发射架和上面随时等待激发的导弹也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因为顺利占领了科伟特全境而火热的头脑也瞬间冷静了下来。

  他皱着眉头思考了良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下达了一个极为不甘的命令——取消继续增兵伊沙边境的行动,撤回部分番号的部队,将在两国边境上驻扎的武装力量恢复到入侵科伟特之前的状态。

  

第1390章 谭二要催收

  

  对于伊克拉对科伟特的悍然入侵,国际社会立即给予了激烈的反应,米国总统布希在获悉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发表了公开讲话,谴责伊克拉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米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克拉在米国的所有资产。

  除此之外,米国的军事行动也随即开展,此时正游弋在波斯湾的两支航母打击群“艾森豪威尔号”、“独立号”驶入了敏感区域,第一作战目标为阻止伊克拉采取进一步军事冒险,比如入侵壕沙;行动代号“沙漠盾牌”。

  联合国安理会也召开了紧急会议,1990年8月2日, 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轮值国也门因故未出席,所以少了一票),通过了谴责伊克拉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

  入侵发生后的第三天,米国与苏俄达成了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克拉 “无条件地从科伟特撤军”,“充分恢复科伟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双方同意停止对伊克拉的所有武器供应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军事援助。

  同日,阿拉伯联盟发表决议谴责伊克拉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伊克拉撤兵。不过阿盟的决议还要求在阿拉伯内部解决这场冲突,并警告外部势力不得干涉。

  阿盟在声明中发出的警告被米国人无视了,8月4日,米国决定对海湾地区增兵。

  8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1号决议对伊克拉施加经济制裁;8月7日,布希总统正式签署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米军第82空降师的1个旅约2300人作为先头部队乘飞机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基地起飞,前往壕沙。

  直到此时,休姆·霍兰才知道自己为啥会被临阵撤职了——总统先生明显是要借此机会打上一仗好借机一举奠定米国在中东说一不二的霸权,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当然需要伊克拉周边国家的配合,最起码,也得这些国家点头开放领空、允许米国大兵入境吧?这时候和壕沙国王闹什么意气之争,有意思么?“东风3”就算能打2000公里,能打得到米国本土不?好吧它能打得到以撒是没问题的,不过借壕沙人一百个胆子,他们敢率先对以撒使用这种武器不?做事要看大局懂不懂?

  1990年8月中旬,米国人召集了手下一帮小弟在利雅得召开了协调会,正式建立了应对此事件的多国部队并成立了最高作战指挥机构。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壕沙以阿盟老大的位置和地主身份拿到了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位置,由壕沙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出任,米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则出任战术统一指挥官,不过 这个作战指挥机构的运作机制中还明确规定了,各参战国需同时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剧本看上去与上一个时空也没什么区别——不对,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区别,因为有一只名叫谭振华的小蝉蝉也在利雅得,而他正在奋力煽动着翅膀。

  在以国家意志为推动力的角逐中,即便以谭振华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也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他也没这个想法,他知道伊克拉即将因为沙大木总统的这个鲁莽决定而遭受到惨重的打击,更知道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对整个华夏军事作战思想带来的巨大冲击,他根本无意改变这些,相反,他还甚至还在有意识地推动这一切的发生、发展,并希望在其中捞取最大的好处。

  比如,此刻他就与壕沙空军司令法赫德亲王达成了协议,鉴于壕沙飞行员刚刚开始接触“飞豹”战机,对该机型不够熟悉,所以,壕沙空军同意谭振华从华夏国内招募志愿飞行员驾驶这些战机参与到“联军”在壕沙上空的日常巡逻任务中去——而且壕沙方面将为这些招募来的志愿飞行员购买高额的人身意外商业保险,同时向他们支付一大笔薪水!

  对壕沙来说,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要知道身为全球知名的“狗大户”、中东第一油霸的壕沙,有钱、任性就是他们的标志属性,而有钱人么,命也就金贵一点……

  所以尽管在壕沙服兵役能获得相当不菲的收入,可还是难以招到足够的士兵,而且勉强招收上来的这些士兵,上上下下也都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堪忧——那怎么办?

  壕自然是用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本国士兵招不满,那就请外援呗,所以在壕沙的部队中常年累月都有外籍士兵在服役,这些雇佣军才是壕沙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

  在国际上,这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大生意,有专门的中介机构为壕沙提供从士兵招募到受伤医治再到阵亡抚恤的一条龙服务,一些地下没有石油因而经济落后的伊教国家甚至以官方的名义参与此事,比如巴铁和挨及就将这当成了一个为国家创汇的产业在认真经营。

  与法赫德亲王谈妥之后,谭振华立刻将这个消息通知了林琥和王旭恭,并毫无意外地获得了他们两人的热烈响应——这种与西方空军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一方面可以在实际执行作战任务的过程中观察西方那些装备的实际表现 ,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了解他们的作战模式,实在是千载难逢!

  而且对华夏来说,“志愿军”这种操作也是驾轻就熟,华夏军方还趁此机会更近一步,以官方名义向壕沙提出了派出军事观察团赴利雅得的申请——对这一点壕沙方面自然是欢迎之至,此刻他们最需要国际上的各种支持,哪怕这种支持只是道义上的,而米国人呢?则在劝衡之后也捏着鼻子认下了——万一将来真要对伊克拉动手,可还需要联合国的战争授权才能名正言顺,而华夏可是五常之一,手中捏着个要命的一票否决权!

  除了这个皆大欢喜的要求,谭振华还找上了联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哈立德中将,这一次他提出的要求是:假如伊克拉不肯遵守联合国的决议撤出伊克拉,那么当驱逐伊克拉人的战争打响之后,他要求派遣一支他的部队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去。

  至于为啥?

  伊克拉欠他一大笔钱,并且已经单方面债务违约、连续两个月都没还本付息了,他得派人去催收并保护他那些抵押物的财产安全,这个理由够不够?

  

第1391章 合则两利

  

  说实话,无论是布希总统还是凯西局长,都对谭振华的这个要求充满了好奇,他们也想知道,这个被他们所忌惮的华夏小子究竟要如何变出一支“地面部队”,难道会像当初的高丽战争或者安南战争那样操作吗?

  可这里是中东啊,与那两场战争的性质完全不同,而且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计划中的这场针对伊克拉的战争,无论结局如何,都对华夏的国家安全构不成任何威胁,此时正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华夏,会对插手这样一场战争有兴趣?

  不过不管怎样,谭二的这个要求还是可以被看成是华夏方面对这场由米国人主导的对伊克拉侵略者的驱逐战争的非官方支持,也可以视为华夏对“米国领导世界秩序”的默认;而且这支现在还不存在的地面部队也将以壕沙授予的部队番号参与战争,这些都构不成拒绝的理由,所以最后,谭二少爷满意地从哈立德中将那里获得了一个团的编制和番号。

  编制有了,二少爷在利雅得的布局也接近完成,于是他借口要去组织人马辞别了对他一再挽留的壕沙王室众人,飞往了下一目的地。

  下一个目的地是汉堡。

  在那里,有一位博士先生已经对他翘首以盼好久了。

  巴泽尔博士再见到谭振华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了初次见面时的那种倨傲,他也实在没法再在这位面前保持什么骄傲,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他的日子过得实在太难熬了。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中,LMG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而这些员工无一例外地都投奔了“沙堡泥水系统公司”,更要命的是,损失掉的人几乎都是LMG的精华,这让LMG的基本运营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而由“沙堡泥水系统”在背后指使、“海德思哲”在前台执行的这次大规模“挖角”行动虽然没有刚开始那样的明目张胆,但在私下里却愈演愈烈,整个LMG公司也因此人心浮动,再这样下去,巴泽尔博士担心,这家历经了百年风雨的企业就要在他的手中完蛋。

  “我们董事会内部已经对埃里克先生您的要求重新进行了非常慎重的考虑,我们决定同意与您指定的华夏企业联合设计一艘大吨位的挖泥船。”巴泽尔博士有些无奈地说道:“埃里克先生,不过您必须停止目前的行动。”

  谭振华耸了耸肩膀道:“巴泽尔博士,我想你可能误会了什么,联合设计一艘大吨位的挖泥船,这是我上次提出的要求,很遗憾,被你们拒绝了,所以你看,我只有另想别的办法,沙堡泥水系统公司虽然是一家新成立不久的小公司,但我相信,假以时日,他们完全有能力完成我交代的工作,博士先生,你认为呢?”

  得到了这个回答,巴泽尔顿时陷入了沉默,他又不是个商场菜鸟,当然听得出埃里克的潜台词——对不起,现在掌握主动权的人是我,所以,我要涨价!

  良久,他抬头,望着谭振华的眼睛重新开口了,话语中透露出些许无奈:“埃里克先生,不如我们坦诚一点吧,你想要什么?”

  谭振华盯着巴泽尔博士的眼睛缓缓答道:“我要LMG。”

  屋内再次陷入了令人难堪的冷场,巴泽尔在权衡良久之后轻轻叹了口气道:“埃里克先生,站在客观的立场,我得提醒你,LMG是西汉斯排名第一的船用泥水系统公司,就算董事会同意将公司卖给你,你恐怕也很难说服经济部那边对你的收购行为发出许可,不如我们做一个妥协行吗?给你24.9%的LMG股权和一个董事会席位,再给你一票否决权,埃里克先生,这是我来之前,董事会对我的最大授权,这是底线了,真的。”

  谭振华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道:“博士先生,如果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们的条件,那我会欣然接受并喜出望外,事实上那一次我的条件只不过是联合设计一条船而已,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股权的交易,可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LMG的业务虽然还保持着平稳发展的势态,但你我都知道,你们遭受了重大的挫折,而这个挫折会导致你们在接下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位置,你们的对手都太强大了, IHC背靠全球最大的疏浚集团博斯卡利斯公司,杨德努集团原本就是全球疏浚业务的行业第二,它们的业务量是有基本保障的,可你们LMG不一样,你们没有疏浚业务,你们所有的利润来源都来自于为其他疏浚企业设计并承包挖泥船的制造,就像在第一次见面时博士先生你介绍的那样,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是LMG生存的根本,而现在这个根本被动摇了,那我可以大胆地预测,LMG的衰退将不可避免,而结局么,恐怕不会那么美妙,区别或者仅仅在于被谁收购而已!”

  巴泽尔博士再次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默,谭振华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LMG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局——即便没有“沙堡”公司玩弄的这一出“挖角”大戏,在与IHC和杨德努集团的竞争中,LMG也一直处于劣势,原因也很简单,人家都是上阵亲兄弟,为客户提供从挖泥船建造一直到疏浚业务承包的全套服务,几乎算得上“自产自销自用”,业务当然比LMG稳定得多,而对这类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稳定,其实比跨越式的发展更重要。

  事实上,今天参加谈判的双方都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时空,LMG最终真的走向了谭振华所预测的方向,2003年,它在不得已之下选择了与荷栏第二大疏浚企业范奥德公司(Vanoord)合并,新公司名为Vanoord LMG,占据了当时全球挖泥船设备制造和疏浚业务的第三把交椅。

  “那么埃里克先生,你的意见是什么呢?”

  “合则两利。”谭振华答道:“我建议合并LMG和“沙堡”泥水系统公司,同时要求在新公司中拥有49%的股权和一票否决权,经济部那边的工作我会去做,同时,合并后的公司将在华夏魔都设立一家合资企业,华夏股份将占据51%而西汉斯股份占据49%,共享知识产权。”

  “你确保这样的方案能通过经济部的审查吗?”

  “我有我的办法,否则我提这样的建议就是毫无意义的,对么?”

  “我个人对此表示同意,好吧也许我还需要一点时间来说服董事会。”

  “巴泽尔博士,海德思哲对你个人的承诺是有效的,我希望依然由你来担任新公司的CEO,你的严谨和坚持我非常欣赏。”

  ……

  

第1392章 为此而来

  

  花上不菲的代价拿下LMG、用翻倍的薪水收买人心,谭振华可不是人傻钱多,因为他知道,在他的前世,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又有一个绰号叫做“基建狂魔”,在这个蓝星上人口最多的国度,开展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毫无疑问的是,这个进程包含了巨大的对基建装备的需求,这是一片以万亿为单位才能估量其价值的未来市场,而他现在就在为占领这个市场最大的份额做准备,眼前的付出,不出十年他就能获得丰厚到令人发狂的回报!

  LMG最终选择了妥协,他将公司合并的一应事物甩给了听他召唤前来的雅各布﹒罗斯柴尔德,然后在后者复杂的眼神中扬长而去,奔赴下一个猎物——相比起那个猎物,LMG就只相当于一盘开胃的甜点而已。

  ……

  1990年8月31日,历史终于走到了关键路口,科尔总理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回报,在他的金元攻势下,米国、苏俄、高卢都对两汉斯的统一投下了赞成票,撒切尔政府尽管还想反对,却已经独木难支、无济于事,最后也只能在布希总统的调停下勉强同意。在这一天,东西两汉斯的最高领导人相聚柏林,签署了一份历史性的条约——《汉斯统一条约》,这份条约厚达1100页,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签署过的最厚的一本《条约》了。

  《条约》规定,东汉斯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不复存在,恢复成五个州——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同时,这五个州将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汉斯联邦共和国,汉斯联邦共和国也将修改宪法,明确其权力扩展到这五个州从而于宪制上成为同一个国家。

  与这份《条约》同时签署的还有一份《2+4条约》,由米国、不列颠、高卢、苏俄及两汉斯同时签署,允许统一之后的汉斯联邦共和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统一后,汉斯将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至此,两汉斯的合并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同时汉斯也彻底从二战战败的阴影中摆脱了出来,成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毫无疑问,对原先两汉斯的人民来说,这是一桩值得庆贺、值得铭记的好事,就像时任汉斯总统魏茨泽克发表的那段充满感性讲话中说的:“我们能在没有动用任何武力的情况下,温馨地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它如实体现了我们汉斯人良好的国民素质。”

  对魏茨泽克总统、科尔总理以及他领导下的政府来说,此时,正是他们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为了顺利地实现两汉斯合并和政权的交接,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着,忙碌、充实并充满了成就感。

  但也有人正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