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35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好不甘心啊……然而不甘心又能怎样?

  至少,他还得到了1百多万马克,这笔钱,也许能让他舒舒服服地过完这辈子了吧?

  彼得﹒格莱曼用最快的速度签署了文件,宣布“蔡司﹒耶拿”破产并对其资产执行拍卖,以偿还其签下的供应商货款和员工的工资——而在由Chemate AG出具的审计报告上,华约光学领域内最耀眼的明珠,曾经拥有5000余名员工的蔡司﹒耶拿,在扣除债务之后,其全部的账面资产仅仅价值300万马克!

  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进行公开拍卖,那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掏出比这多十倍甚至百倍的金钱将这家公司买下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哪怕你之前对光学一窍不通也从未进入过这个领域,只要你拿下了这家公司,你立刻就能成为全球光学领域排名前三的存在!

  所以么,鉴于经各种完全无法公开的幕后交易最终达成的妥协,这场所谓的“拍卖”是绝不可能公开进行的——按照原先达成的共识,“蔡司﹒耶拿”将被拆分,一部分给“蔡司﹒斯图加特”,让其获得傲视全球的最顶级光学能力;另一部分给“莱卡”,加强一下这家的实力,形成有力的内部竞争,也使西汉斯在光学领域巩固其全球领先的地位。

  不过这份“共识”显然是无法顺利执行的,因为有一个人此时正在耶拿,他向达成了这份“共识”的三方都传递了一个消息。

  米歇尔﹒罗特曼先生此时正在他这里做客。

  

第1421章 千金市马骨

  

  既然收了钱,自然要帮别人办事,米歇尔﹒罗特曼先生认为自己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当然,如果办的这件事有风险,那么还得考虑好自己的脱身之计和人身安全。

  罗特曼知道,想要拿下蔡司﹒耶拿的势力之前就有蔡司﹒斯图加特和莱卡这两大豪门,事实上,他之所以敢于用那一招并不高明的骗术对蔡司﹒耶拿下手,就是得到了来自这两方势力的暗示,他甚至还知道,“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彼得﹒格莱曼也早就与这两家沆瀣一气——要知道他与格莱曼先生合作的,可不仅仅只有一家蔡司﹒耶拿呢!

  不论是蔡司﹒斯图加特或者莱卡,都不是他这样的小角色能得罪的,所以接下了任务的罗特曼起初并不想多事,这是他一开始拒绝了凯文的原因,可之后凯文却一口叫破了他与彼得﹒格莱曼计划操作的另一桩大案,也就是吞下“柏林WBB供暖设备制造集团”的案子,要知道那桩案子的幕后委托人可是博世和劳斯,更是他惹不起的主,如果凯文存心捣乱,在WBB的项目操作中插上一脚搞乱了节奏让他最后交不了差,那他罗特曼损失的可就不仅仅只是金钱了!

  而且那位凯文先生也确实是慷慨,他随口报出了5千万马克的价格,人家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甚至就连先支付1千万马克定金这样的条件都没有犹豫,当场兑现了支票——这可比蔡司﹒斯图加特和莱卡这两个吝啬鬼慷慨太多了!

  另外还有一样,他与凯文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凯文身边的那个面露凶光的黑大个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这也提醒了他,既然接下了这个活儿,那就不能耍赖,人家不但有钱,还有足够的实力,至少让他米歇尔﹒罗特曼这样的小角色人间蒸发的能力肯定是有的。

  所以在事情办完之后,他就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凯文,表示自己能做的就这么多了,接下来能拿到蔡司﹒耶拿的多少资产,得看凯文自己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打交道的结果。

  另外,他也要求凯文尽快兑现承诺,支付剩下的4千万马克。

  凯文当即就提出了异议,认为按照当初谈好的条件,罗特曼得帮他拿下蔡司﹒德累斯顿工厂才能获得这5千万马克的报酬,但现在根本没有,所以这钱不能付。

  不过也不是绝对不能付,只要罗特曼答应一个条件,配合他做一件事情,这笔钱就会如数支付,凯文同时还为罗特曼详细分析了一番,指出只要他按照计划做了,就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将来在面对蔡司﹒斯图加特和莱卡的时候,会有命挣钱没没命花了……

  米歇尔﹒罗特曼觉得凯文说的很有道理,毕竟如果只有一个人知道秘密的话,那想要保密,最干净彻底的办法就是让这个人彻底消失,可如果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多了那么几个,其中又有不那么好下手的家伙的话,那么再做那些危险的事情也就没什么必要了对吧?于是,他就成了凯文“盛情邀请”的客人,并一不小心吐露了一些内幕消息……

  收到这条看似语焉不详的消息,不管是蔡司﹒斯图加特还是莱卡都明白,这是有一方势力要加入到对蔡司﹒耶拿那些资产的瓜分中来了——人家虽然没明说,但那意思却是明摆着的,你们玩弄的那些阴谋诡计已经被我掌握了,现在要么带我分一杯羹,要么大家一拍两散,等着被曝光吧。

  涉事的两家企业怕被曝光么?

  还真是有点怕的,毕竟这事儿实在太不光彩,而且往深了说,还涉嫌犯罪!

  要不,当初他们也就不会大费周章地找这么一位米歇尔﹒罗特曼先生来充当“黑手套”了,这就是为了设置一堵“防火墙”啊,也可以当成一枚可以随时丢弃的棋子!

  原本呢,只要在事后“照顾”好这枚棋子就行,可谁成想,现在事还没完,棋子就已经反水了,现在知道其中黑幕的又多了一位——不对,不是一位啊,有人很快就查到了这位凯文先生的资料,顿时就发现,原来凯文也只不过是替人办事而已,在他的身后,还蹲着一位更加招惹不得的家伙!

  咱得承认,自从“黑色星期一”事件之后,谭二现在的名声吧,虽不能说是“顶风臭十里”,至少在汉斯企业界,别轻易招惹这位算是共识之一……

  现在这位手里不但掌握了关键人物,看样子还从这位关键人物身上获得了切实的证据,还明确表示要插手对蔡司﹒耶拿的资产分割,那怎么办?

  对待这位可不能简单粗暴地行事,最好,还是先坐下来谈谈吧。

  于是在对此事的前后经过完全心知肚明的“国有资产管理局”彼得﹒格莱曼先生的调停斡旋下,三方进行了多轮秘密谈判并最终达成了妥协:凯文先生将以一个合适的价格竞拍得到蔡司﹒耶拿位于德累斯顿工厂的主要设备,也可以在那里招募去华夏工作的人手——但人手只限于德累斯顿地区,并且被招募的对象必须完全出于自愿,当然,之前已经通过海德思哲招募的人除外。

  之所以制定了这条规则,是因为在光学设备制造这个领域,技术工人与光路的设计者一样重要,即便是在自动化加工能力全球首屈一指的汉斯,很多精密复杂的镜片依然还需要有经验的老工匠一点点用手工来研磨,这些人一个个的都是宝贝,也是蔡司﹒斯图加特和莱卡看中的,蔡司﹒耶拿最重要、最珍贵的资产。

  这一点,谭振华又何尝不明白?

  所以在达成了这份协议之后,他立刻就通知了苏珊将全部的力量集中在了斯图加特,他的目标是,只要是原蔡司﹒耶拿工厂的雇员,一个也不能放过!

  签署工作合同之后,立刻就能得到1万马克的安家费;在华夏工作的工资三倍于他们之前在蔡司﹒耶拿的收入;除了正常的休息日之外,每年还有不少于15天的带薪假期、有一次全额报销机票的回国探亲机会;如果愿意举家前往华夏,那么他们全家在华夏的住宿、子女上学等事全包;第一份工作合同的年限是5年,期满之后,不管还是否愿意续签,都将获得一笔5万马克的“服务津贴”……

  毫无疑问,这些条件对斯图加特工厂的这些人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而且获得这些条件根本没有准入门槛,不管你原先在斯图加特工厂里做的是什么,只要愿意去华夏工作,就能得到这份待遇!

  对此,谭振华是这么向身边的人解释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国际上公开招募专业人才到华夏工作,正所谓“千金市马骨”,付出的代价哪怕高了些也是值得的。”

  

第1422章 魔幻新世界

  

  看着那些设备装上了“环球航运”的货轮,看着那些签下了合同的人陆续登上了飞往华夏的航班,谭振华才觉得,自己惦记已久的这枚在两汉斯合并的历史事件中最甜美的果实,终于落袋为安了。

  相比起来,同时进行的由郑项青和李木子夫妇主持的,发动全华夏的冒险家们到东汉斯淘金的行动只是开胃的小菜而已。

  他知道,在魔都,为了迎接这批设备和人员的到来,已经有一座全新的园区破土动工,这批人在还未抵达之前就已经被瓜分一空——绝大部分将进入华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成为“海鸥”单反相机、显微镜、工业测量设备光学组件的设计和制造团队成员,而最精华的一部分人则将进入“矩阵”实验室设立在魔都的分部,加入另一个绝密团队——由华夏科学院院士、光学之父王达珩院士担任名誉领导、陈星旦研究员、吴先声研究员及林本兼主任出任实际负责人,调动了全华夏之力正在艰难公关的项目——以248nm的KrF(氟化氪)准分子激光作为光源的,能够实现350-180nm工艺水平的光刻机。

  当年从佳能购买的整套g-line光源光刻机及相关技术带给了华夏一次跨越式的发展机会,大大缩短了在该领域华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消化并吸收了这条线的技术之后,由“矩阵”实验室牵头并出资,华夏又用了3年时间,在今年年初完成了i-line光源光刻机的研发,而这,只比国际上率先完成该项技术实际应用的佳能晚了2年。

  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也是在该领域内,华夏有史以来最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但谭振华知道,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加大投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因为半导体行业内竞争日趋白热化,被卷入竞争的装备供应商们也都在这个关键设备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不管是倭国的佳能、尼康还是米国的SVG、荷栏的ASML,全部都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在相继完成了可以满足0.8-0.35微米加工工艺的i-line光源光刻机之后,都瞄准了波长更短的KrF光源,除此以外,双浮动工作台、扫描投影式光刻等全新的技术也展现出了在光刻机上优异的性能和应用,新一代的光刻机已经呼之欲出,而按照最乐观的预计,团队也还需要2年时间才有可能完成同类产品的研发。

  这就意味着,依然要落后2年。

  也就意味着,谭振华旗下的“华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制造出的光刻机依然只能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少得可怜的市场占有率,他在该领域上的投资,也依然将持续不断地亏损。

  除了另一个尚未看到产出的“C919”项目之外,这恐怕是他投资的那么多项目中,唯一还在持续亏损的了,而且还是每年都以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亏损,搞得郭钊德一到年底就会故意把这个项目的报表单独拎出来给他看。

  不过谭振华一点也没有着急的意思,反而还不断地为这个团队的人加油打气,甚至还自掏腰包为他们发福利,完全一副“小爷有钱就是任性”的样子。

  好在不管是郭钊德还是余彭夏都知道谭振华的为人和能力,他这么不计投入地养着这个项目,肯定有他的道理。

  在这个项目上,谭振华也不仅仅只是掏钱,他还时刻关心着项目的进度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并调动了手上各种最优质的资源加以支持,而这次的汉斯之行,就是他为了解决光刻机中的核心分系统——光学分系统的光路设计以及镜头组加工而做出的终极努力。

  “连蔡司工厂我都给搬了一座回来了啊,各位,请加油,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紧紧咬住国际最先进的水平不被甩开太远,等到它们都陷入了157nm F2光源这个陷阱之后,我们就有时间追上它们,并趁机超车了,林本兼博士,一定要像在另一个时空一样的出色啊,拜托了!”

  ……

  对于东汉斯留下的估值高达6000亿马克的全部国有资产的瓜分盛宴来说,谭振华拿到的蔡司﹒耶拿这一点小小的遗产实在微不足道,除了寥寥几人之外,甚至都没多少人真正关心过这件事,绝大多数嗜血的资本此刻都双眼血红地盯着那些又容易吞并、又容易变现的各种优质资产,每个人都有目标,每个人都有方法,每个人也都在拼命地钻营,想要用最低的成本扼取最大的利益。

  谭振华知道一些这场盛宴的结果,比如,著名的冰箱工厂DKK被博士和西门子联手玩死,其手段之一就是不断在市场上散布DKK刚刚研制成功的无氟制冷剂有容易失火、引发爆燃的风险,导致DKK最后彻底丧失了市场而破产;可在DKK最后被这两家企业瓜分并收入囊中之后,获得了这项技术的西门子和博士又开始大规模地宣传称,这种无氟的制冷剂才是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的,应该取代以往的产品并得到大力的推广……

  是的,同学你没有看错,你家里现在正在使用的冰箱、空调中的号称可以保护臭氧层的无氟制冷剂就是当年DKK最后的发明,并因为这项发明而最终倒下、彻底变成了一个几乎无人记得的历史名词!

  再比如,被米歇尔﹒罗特曼和彼得﹒格莱曼联手盯上的另一家大型企业“柏林WBB供暖设备制造集团”,就以与“蔡司﹒耶拿”案几乎完全相同的骗术被这两人以200万马克的价格买下,随后将其资产分拆后以2亿马克的价格分别卖给了博世和劳斯,这还不算他们从原WBB中以各种名义骗出来的将近1.2亿马克的现金!

  在这场对前东汉斯遗产的瓜分盛宴之中,有的人赚到了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财富,而最后承受结果的,却是满怀着对新世界向往的,单纯的东汉斯人民,他们以为打开大门迎接的是新生活,但其实,他们放进的是一群明火执仗的强盗!

  打着“为保证人民所有财产而成立托管人民所有财产的部门,目的是将原先的国有财产慢慢转换为东汉斯1600万东汉斯人民的共同私有财产”的“国有资产托管局”,其实就是一群资本家对人民财产进行赤裸裸掠夺的工具,在他们的操作下,东汉斯人民40年建设的成果,高达6000亿马克的国有资产,在这轮私有化结束之后,最后却变成了3500亿马克的债务以及超过250万的失业人口,合并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东汉斯的工业生产力就衰退了一半以上!

  这真是一个魔幻的新世界,不是么?

  

第1423章 沙漠风暴

  

  “国有资产托管局”局长德特勒夫·卡斯滕·罗韦德几年之后在家中身中数枪而亡,警方对他的死草草结案;彼得﹒格莱曼被控多宗受贿罪而被捕入狱;米歇尔﹒罗特曼被全球通缉,后来在不列颠被捕并被引渡回汉斯受审后判处十年监禁,可惜被他诈骗的的那些钱却1马克都未能追回;两汉斯统一的缔造者科尔总理在1991年底访问东部城市哈雷时被愤怒的人群扔掷鸡蛋、番茄并泼洒油漆……

  甚至直到谭振华重生回来的2017年,原西汉斯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还不得不另外缴纳一笔相当于所得税5.5%的“团结税”来偿还在两汉斯统一的过程中的花费及欠下的各种债务,这,就是两汉斯在统一过程中,被疯狂的资本掠夺后留下的巨额财务黑洞造成的后果。

  不过这些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切都已经与谭振华无关了,历史的车轮已经行驶到了1991年的1月15日,联合国要求伊克拉无条件从科伟特撤军的最后截止日期。

  就在几天之前的1月9日,米国国务卿贝克和伊克拉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次会晤,这是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伊克拉问题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可惜,会谈的双方都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和平的大门终于关闭。

  米国东部时间1991年1月15日上午,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聚集了总统高级智囊团的几乎全班人马: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苏努努、副总统丹·奎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上将、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罗伯特·盖茨以及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可尽管聚集了这么多人,诺大的会议室里却落针可闻。

  乔治·布希背着手,绕着巨大的会议桌一圈又一圈地踱步,神色庄重,双目凝视,这是最后的时刻,现在,他将决定是否亲手打开那扇大门,放出战争这个魔鬼!

  10时30分,他终于停止了踱步,坐到了靠近壁炉的高背椅上然后打开了面前的文件夹,郑重地签上“乔治·布希”的字样。

  随着他最后一笔划下,“沙漠风暴”席卷而起!

  1月17日,以米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轰炸伊克拉首都巴格达,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

  从二战结束的1945年直到1991年之前,三十余年间,全世界爆发过无数次各种规模的战争,有公认的世界第一、第二军事强国米国和苏俄直接参与的战争也有多起,可所有人都公认,“沙漠风暴”行动才第一次真正为所有人揭示了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模样,以及,掌握了现代信息化战争手段的军队在面对传统机械化军队时的巨大优势!

  名义上,壕沙的哈立德中才是最高指挥官,参战的也是多国部队,不过谁都知道,真正的作战主力就是米军,战役的领导者是施瓦茨科普夫上将,面对看似实力强大又本土作战的伊克拉军队,他的战术简单而明了——让你变成战场上的聋子、瞎子,我能打得到你而你连看都看不到我!

  与过去战役中,通常由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战斗意志最坚决的精锐部队组建先锋部队并发起首轮进攻的传统战术不同,米国人首先出动的是三种电子战飞机:EF-111“渡鸦”、EA-6B“徘徊者”和EC-130H“电子罗盘”。

  这些战机上都装备了最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它们在伊克拉的防空武器射程之外盘旋着,要么将对手的雷达屏幕上布满雪花点,要么就伪装出扑天盖地的战机集群空袭,要么就将敌人的无线通讯设备里塞满噪音,苏俄人弱鸡的电子能力在这一刻暴露无遗,他们天价卖给伊克拉人的雷达完全都变成了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物。

  可米国人连废物也都不肯轻易放过,由7架F117隐身攻击机组成的猎杀小队如幽灵般潜入了伊克拉上空,只要伊克拉的雷达敢于开机,迎接它的必然是一发或者多发反辐射导弹!

  至于此时的伊克拉空军?

  他们装备的那些米格21、米格23上连像样的雷达都没有,需要靠地面雷达的指引才能正常执行任务,可现在地面雷达在哪儿?

  而且他们当年连“二把刀米式空军”的伊波斯都干不过,你还指望他们有本事面对正版米帝?

  电子干扰之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导弹雨。

  从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米国军舰上腾空而起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这些导弹的攻击目标是伊克拉的防空导弹及雷达阵地、通讯节点、战术指挥部、电力供应设施,在GPS、地形匹配系统及惯性导航的多重指引下,这些导弹精确地抵达了各自的目标并迅速瘫痪了伊克拉的指挥系统,让整个伊克拉的百万大军顿时陷入了无法了解实时战况、无法互相沟通、只能凭着感觉各自为战的混乱境地!

  到了此时,多国部队的第一阶段作战目标已经实现,才到了空军上场的表演时间。

  部署在周边国家的1200余架战机,包括F-117、A-6、A-10、AV-8B、F-15E、B-52等型飞机轮番出动,向伊克拉的阵地和高价值目标倾泻下了无数吨各种爆炸物,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保护那些承担轰炸任务的飞机免受偶尔出现的伊克拉空军歼击机的骚扰,战机的日出动量达到了每天2000至3000架次!

  特别是F117,这种外形古怪的战机第一次在战场上亮相,就立刻以其科幻的外形和强悍的能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可以不需要战机护航就独自深入敌对领空作战,因为敌人的雷达根本无法发现它的踪影!

  当然也不能忘记了那12架“飞豹”战机的存在,目前,这几架战机的标准升空作战状态是由一名华夏志愿飞行员配合一名壕沙武器操作官联合出击,这一方面锻炼了壕沙飞行员对这型战机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这些战机确实是在壕沙皇家空军的作战序列之中,不过太少的数量以及其特殊的身份决定了这型战机不可能承担主力的位置,只能被分配到一些边缘化的任务。

  即便是这样,这型战机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作战效能,其低廉的使用成本、简单高效的维护方式、极高的出动率以及虽然比不上米帝F15E“打击鹰”那样10吨级的凶悍外挂,但在与西方同类战机几乎同等水平的雷达、火控系统以及高达7吨的挂载能力的支持下,也让它在具备了强悍的对地攻击能力的同时,还具有足够的自卫能力,都让它的表现可圈可点。

  特别是这型战机上的机载设备虽然都是华夏国产货,但其实原型大都来自西方世界,与多国部队编队执行任务时完全不存在通讯障碍,更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与北约制式弹药的数据接口,因此兼容性非常良好,“不挑食”,从二战水平的铁炸弹到最新式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来之能挂,挂之能扔,扔之能炸,炸能炸准,实在是一型楷模级装备。

  比比花了几倍价钱买来的“狂风”,壕沙空军司令法赫德亲王认为,两者的作战效能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甚至“飞豹”的表现还更好一些,毕竟“狂风”是可变后掠翼的设计,其维护保养的难度和费用都要比“飞豹”要高上一大截。

  所以埃里克说得真有道理,“实战才是检验一款武器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 啊!

  

第1424章 论战

  

  开战以后,潘小宝的心里就期待极了。

  想想看吧,实战哎,这是多少华夏飞行员终其飞行生涯都无法获得的机会,而他居然就能驾驶着华夏出产的最先进战机在战场之上任意翱翔!

  好吧,“任意”这个说法有些用词不当,每次升空的任务空域都是被严格规定好的,他现在必须得服从命令,而且还只能以僚机的身份升空,但,这已经很厉害了好不?打完了这仗,将来再见到同学们的时候,那就有了足够的吹逼本钱,一想到那些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就好像三伏天吃上个冰激凌,一直爽到心底里了啊喂!

  要是再能碰上架不知死活的伊克拉战机给自己过过空战的瘾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