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4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不过谭振华却一直坚持该项目必须由华夏商飞主导,BAE的角色是联合研制方、飞控系统及机载电子设备的主承包商,他的这一坚持在当年还一度引得当时的CEO小霍克非常不满。

  不过今天,当小霍克再次见到谭振华的时候,却不得不感慨地承认,现在看来,他当年的坚持是正确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BAE一度中断了对该项目的支持,导致“BAC II”项目不得不停滞了一年有余,好在谭振华对此事早有预料并提前多年就暗中部署,在他的力挺下,华夏整个航空系统都被发动了起来,对从BAE引进的分系统和设备进行了认真地剖析和研究,并投入巨资组织了技术攻关,先后取得了一千多项研究成果,也基本实现了飞控系统及机载电子设备的国产化,这些分系统在逐渐成熟之后,终于让“BAC II”项目得以重启。

  当然,此时这架飞机已经没必要再为了尊重BAE公司的感受而沿用“BAC II”这个名称了,谭振华为这架飞机重新起了个名字:“ARJ21-70”,ARJ21是英文名称“Advanced Regional Jet for the 21st Century”的缩写,意为21世纪新一代支线喷气式客机。

  好吧,谭二爱抄袭的毛病又犯了……

  ARJ21-70,翼展 28.08米,机长27.88米,机高 8.51米,客舱横截面直径3.10米,典型使用空重22673千克,商载93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674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34020千克,采用了两台罗﹒罗出品的,推力5.7吨的“泰”620式发动机为动力,经典尾吊式布局,标准布局载客73人(行政舱8座排距91厘米2+2布局,经济舱65座排距81厘米2+3布局),典型使用航程2850公里,最大使用速度0.77马赫,经济使用速度0.73马赫,实用升限 10670米,双人制驾驶座舱,飞过噪音83.4分贝,进场噪音93.4分贝,侧向噪音89.3分贝,符合欧洲及米国最新的排放和噪音标准,几乎可以无限制地起降于全球各地区和主要枢纽的机场。

  这是一架标准的支线客机,而且受益于华夏复合材料的进步,该机在研制过程中在非结构承力区域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整机的复合材料使用量达到了15%,在保证了使用强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机体的重量。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罗﹒罗公司出品的这型“泰”式发动机,其实就是在“斯贝”MK555发动机的同一核心机下发展而来的大涵道比民用型号,涵道比为3,推力5.7吨,它还有一个推力更大的堂兄弟“泰”650,推力达到了6.8吨,而西京厂对MK555核心机是非常非常熟悉的,RB168-Mk807发动机也是在这个核心机上发展而来,并最终发展成了“华山”发动机,成为了“枭龙”战机的心脏,是以,谭振华也顺手与罗﹒罗又达成了一桩协议,安装在ARJ21-70上的“泰”620发动机将在西京航发厂授权生产。

  这一次他没有要技术转让了,因为与此同时,燃气涡轮院正在组织力量自行在MK606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攻关,利用与罗﹒罗两次设计合作中掌握的技术、经验、设计规范和流程以及华夏这几年在材料及工艺领域掌握的最新成果研发一款大涵道比的发动机!

  前文曾经介绍过,燃气涡轮院从8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在推进一个“高推预研”的课题,而当谭振华与刘大想开始了全方位的合作之后,也在某次交流中“不经意地听说”了此事并立即表示愿意投入一部分资金以获得该课题的民用方向授权,在他参与之后,“高推预研”课题彻底摆脱了另一个时空一直受到资金不足困扰的窘境,再加上与罗﹒罗合作中学习到的各种经验,在本时空,“高推预研”的推进得要顺利许多,原本应该在1990年底才开始进行的核心机研制工作提前了1有余,而预计到今年年年底之前,首台核心机就将组装完毕并进入地面试车阶段——这也将比上一个时空提前一年。

  除了这个“高推预研”项目之外,由燃气涡轮院及西京航空发动机厂为主要参与单位,由刘大想和李孟珍主持,还有多个在“斯贝”基础上进行二次发展的项目也在逐步推进,这其中最主要的几项是:“秦岭”发动机的全国产化材料替代及减重课题、“华山”发动机的全国产化材料替代及减重课题、基于引进的“MK606”发展一款涵道比为5的大涵道比发动机研制课题、发动机FADEC管理课题。

  FADEC,意为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是为了增加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效率,当和飞机的分系统结合操作时,以全数字方式控制并管理发动机的全权限来达到稳定和瞬态的发动机特性。

  看这个名词解释就知道,这是将发动机的管理和操作模式从传统的“机械-液压”升级到“电子-软件”的革命性改变,相对于传统的发动机液压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规律主要依靠空间曲面复杂、加工难度极大的凸轮及驱动凸轮动作的液压系统来说, FADEC实现控制规律算法则简单的多,只需把公式变成代码进行处理即可,因而不但能够减去发动机上重量大、加工难度高的液压凸轮控制系统,还能大大提高控制精度,发动机的动作相应也更加及时,还能实时监控发动机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这些无疑都是投资巨大的项目,但此时的燃气涡轮院及西航发通过为伊波斯提供F4战机及F14战机的发动机升级、为“飞豹”及“枭龙”提供配套发动机,效益杠杠的,兜里多的就是钱,也因此形成了人才的“虹吸”效应,但凡国内学跟航空发动机沾边专业的大学生都会把进入这两家企业当成毕业后择业的首选单位,以至于此时正承担着另一型国产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任务的一航动力所总师张恩合多次向刘大想抱怨他“挖墙脚”。

  挖墙脚什么的,谭二只当是耳旁风,他可是知道,米国人之所以在航空发动机行业内能获得遥遥领先的地位,与当年普惠和通用公司展开的一场为争夺F15战机配套发起的“发动机大战”也有很大的关系,两家公司为了争夺这份订单,在航空发动机上烧了海一样的钱,也由此奠定了米国在航发领域内遥遥领先的基础技术——这就是竞争带来的好处。

  适当的竞争,是保持科研团队和企业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之一,所以张恩合总师,你要加油了,30年造一个“太行”,太慢了!

  

第1446章 恐怖的记录

  

  小霍克这是第二次到华夏,上一次他算是不请自来,目的是为了挽回与谭振华的合作,也就是在那一次,他与谭振华商定了“BAC II”的合作。

  但很可惜,在合同签署之后不久,他就因为与董事会的某些经营理念不合而离开了BAE,接替他的是托尼·温希普。

  托尼总裁对如何对付中东客户颇有心得,上任之后很快就搞定了久拖不决的“耶马迈”军购大案,也在第一时间响应了米国人的要求,停止了与华夏,与谭振华的一切合作——好吧现在他正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品尝着不列颠监狱的牢饭,还连带着公司一大票高管也遭了殃,也因此导致BAE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种时候显然需要一位强力的领导者来挽救公司,BAE董事会在权衡之后,还是请回了对公司最为熟悉、也领导了公司十多年、威望甚高的小霍克﹒西德利二度接任公司CEO,小霍克也不负众望,接手之后,花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清理了前任留下的烂摊子、稳定住了局势。

  这时候他就发现,自己亲手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客户——华夏,或者说埃里克,居然已经不在BAE的合作伙伴列表上了。

  这怎么行呢?

  于是在与谭振华进行了一番私下沟通之后,小霍克第二次踏上了华夏的土地,这一次,他来到了西京。

  “真是一架漂亮的飞机”。他由衷地说道:“埃里克,我得恭喜你,你的ARJ21-70项目离成功又前进了一大步。”

  “谢谢,霍克先生,虽然首飞只是前进路上的第一步,但我坚信,它一定会成功的。”

  小霍克轻轻点了点头,对谭振华的说法表示了认同,他这完全是有感而发,因为在他的记忆里,眼前这位年轻人下定决心要做的事还从未有过失败的记录,一件也没有!

  这真是个恐怖的记录,他想。

  所以他决不能放弃“BAC II”项目,哪怕它已经改名叫做“ARJ21-70”!

  “埃里克,我不想绕弯子,你知道我这次来的目的,ARJ是一架好飞机,我也看好它将来的市场,并且,我还知道你有针对这个机型的一系列改型计划,比如加长的百座级改型、长航程的商务改型,这些原本就是我们讨论过的深入合作项目对么?虽然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我们之间的合作曾经一度中断,但现在我回来了,埃里克,在我为我们BAE之前所犯下的错误道歉之后,我希望能重新讨论我们之间的合作。”

  小霍克能这么说,绝不仅仅因为他与谭振华之间一向良好的合作关系,更因为,他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市场!

  而他作为BAE的CEO,也有责任维护好于老客户的合作关系并带领公司开发新的市场!

  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了90年代,支线客机这一领域正呈现越来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全球市场的需求量正逐年以大幅上升,而且还有一点,在这个市场中,没有波音,没有空客!

  此时全球支线客机排名靠前的制造商大致上是这么几家:加拿大庞巴迪,代表产品CRJ系列;巴茜航空工业,代表产品ERJ系列;荷栏福克兰联合航空技术公司,代表产品FMK系列;这些客机覆盖从35-100座级别的客运市场,承担局部地区短距离、小城市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旅客运输业务,在亚洲、拉美地区、非洲甚至包括欧洲地区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这个需求有多大?

  上一年度,1990年,在小霍克得到的资料中,仅以上三家公司就交付了超过70架客机,而1991年,预计将交付的客机数将超过80架!

  对于BAE来说,争夺这块市场并没有任何外部阻力——空客暂时没有这个级别的飞机,因此也不会为BAE进入这一市场设置障碍,而竞争对手们的实力相对波音和空客要弱小很多,因而也更容易对付,恐怕唯一的障碍就是,BAE手头并没有特别合适的,且能立即拿得出手参与这个市场竞争的机型。

  “BAC”系列当然是一个选择,但这是一款设计于60年代的老飞机,从材料到机载设备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个时代,已经到了生命的末期,重新设计一款新的,符合时下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更省油、更环保的飞机才是加入战局的正确方式。

  可这就有些尴尬了,重新设计一款新飞机,既需要足够的时间,也需要足够的投入。

  而这两样,一个代表了市场机会窗口的后移和丢失,另一样则代表了成本的上升。

  于是他想到了谭振华。

  因为他知道“BAC II”项目里的那架飞机正好符合支线客机市场的要求,更知道埃里克﹒谭绝不会因为BAE退出了项目而放弃计划!

  而今天看到的一切,证实了他的观点,眼前这架首飞成功的“ARJ21-70”就是证明!

  他甚至有把握埃里克不会拒绝BAE的重新加入,只是,按照他对这位华夏年轻人的了解,他一定会开出一些让他有些难受,但最后又不得不接受的条件。

  他猜对了。

  谭振华提出的条件是这样的:

  第一,鉴于“ARJ21-70”的现状,再按照当初的分工100%地执行已经不现实了,不过部分华夏国产的航电仪表在性能及可靠性方面还是与BAE产品有差距,这一部分可以交给BAE来供应,当然,双方之间的合作内容及协议需要根据评估后的实际情况做一次较大范围的修订。

  第二,“ARJ21-70”之后的诸多改进型号,BAE可以更深入地参与,但合同条款中需加大对单方撤出项目的惩罚,并且这一条款的执行不得与国家关系等政治因素挂钩。

  第三,BAE可以获得“ARJ21-70”的生产及销售授权,合作模式类似空客,华夏商飞方面有偿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第四,BAE需继续履行为“ARJ-70”获得欧洲及米国适航证的义务。

  这些条件都还在小霍克的预料之中,他觉得接受起来都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过就像他想的那样,谭振华最后还提到了一个不算条件的条件,而他觉得,那才是谭振华最想达到的目的。

  那么,要答应吗?

  

第1447章 拜托了

  

  谭振华领着小霍克参观了一架飞机。

  这是一架采用了涡桨发动机的双发飞机,长23.7米,翼展29.2米,有50个座位,小霍克一眼就看出了这架飞机的血统——这是苏俄的安24,嗯,当然,埃里克称其为“运7”,那就应该是安24的华夏仿制版本。

  华夏仿制安24,这根本就不是新闻。

  小霍克知道,华夏的航空事业就是从仿制苏俄飞机开始的,华夏早期生产的不管是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还是直升机,全部都有苏俄的原型机,到今天为止,小霍克知道真正与苏俄没任何继承关系的固定翼飞机恐怕就是眼前的埃里克投资引进的本家货“BAC”以及还是由这位投资的“飞豹”战机了,哦,还有两架尚在研制过程中的客机,“C919”以及“ARJ21”,而这两架客机,也是这位投资的手笔。

  这么看来,埃里克倒真的是华夏内部“去苏俄化”的急先锋。

  就像第一眼看到了这架客机之后的猜想一样,小霍克听到了谭振华最后一个不算条件的条件——他想要BAE加入到这型飞机的后续发展计划中来,并且愿意与BAE共同推进这型飞机的商业化进程并分享利益。

  小霍克只稍微犹豫了片刻之后就表示了同意,因为他看出来了,在埃里克﹒谭这些年的经营下,一个新的民用航空器制造王国已经初具雏形——以“运7”系列覆盖短途35-60座级别;以“ARJ21”系列覆盖70-100座级别,以“C919”系列覆盖150-190座级别;在200座以下的中短途客机市场,华夏商飞已经在各主要细分市场都有了完整的产品线!

  可以想见,再过3-5年,待这些正在试飞中的机型都成熟之后,必将成为国际民用航空器市场中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米国和欧洲当然可以用准入标准卡一卡华夏商飞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但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华夏也自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卡住米国、欧洲的民航机进入华夏,或者他们都不用做得那么明显,甚至都无需做什么,只要在航空公司的飞机采购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就好,毕竟在华夏本土生产的飞机,成本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而且看谭振华投资机型的布局思路就知道,他其实做好了在获取米国、欧洲的适航证过程中被刁难的准备——无论是“运7”还是“ARJ21”,这些中小型支线客机很大的一块市场就是亚非拉那些不甚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那些国家可不会管什么米国、欧洲的适航证,反正也飞不了那么远;他们更关心的是飞机的采购和使用成本以及对场地和设施简陋的机场的适应性。

  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与华夏的关系一向不错,而他们对成本的看中,也正是华夏的优势。

  至于那架C919,就以华夏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来说,恐怕仅其国内的采购数量就会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毫无疑问,在谭振华的推动下,华夏的民用航空制造事业正在有序地逐步向前推进,产业布局合理而规范也更看中市场的导向作用,这一切都表明,波音和空客想要排他性地瓜分华夏市场的努力,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而且谭振华其实是非常会做生意的,就像他的那句口头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他在推进目前华夏商飞的三大主力机型的过程中,从来也没有拒绝过国际合作,相反,他还是国际合作积极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就比如BAE痛失合作机会的“C919”,对这架飞机小霍克可是清楚的很,其上带有明显的道格拉斯基因,更大量采用米国人的分系统产品——好吧一说到这个他就忍不住要对前任CEO吐一口大槽:米国人一喊制裁你就把所有与华夏的合作都中断了,也不看看米国人自己深度参与的C919项目都没停,托尼·温希普你是不是傻?

  安24虽然是一架老飞机了,但小霍克认为,这架飞机的底子不错,气动布局良好,只是华夏当年仿制它的时候手艺糙了点,发动机也弱鸡了一些,其上的航电系统更是落后,客舱的人机系统也差——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老朋友罗罗与米国艾利逊合作的那台T56-A-427A发动机马力大、性能优异又省油,在C130运输机和E2预警机上工作得一向良好,航电和人机系统BAE更有全套技术储备,拿来对这架飞机进行一番改进省时省力,算是性价比最高的解放方案,这就难怪埃里克会想要与BAE合作了。

  相比采用涡扇发动机支线客机,装备涡桨发动机的飞机对机场的要求更低,它甚至能在稍微平整一些的土路、草地上起飞和降落,同时涡桨发动机比涡扇发动机更省油,这些特点使得使用涡桨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更受到条件不好的地区的欢迎,当然它也有缺点,比如噪音相对较大、飞行速度也慢,不过很多时候,这些缺点在其相对更低廉的价格面前都是浮云——所以小霍克认为,由华夏制造这类客机将更有竞争力,而他本人更是对这款即将改进的机型寄予厚望,他希望至少卖500架出去!

  双方既然都对这个项目比较看好,接下来的事情进展也就顺畅了很多,小霍克与谭振华约定,双方的研发团队将和合同谈判团队同时开启工作,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该机型的改进事宜并以最快的速度投放市场——既然资金不缺、技术成熟,那么时间和效率就是企业追逐的目标。

  应该说,作为一名航空工业的资深高管,小霍克的眼光相当毒辣,这款改进之后被命名为“新舟”系列的支线客机,将来真的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就,与庞巴迪的“Q”系列、高卢宇航与意大力合作的“TR”系列三分天下。

  抢占足够的市场占有率、多多卖飞机赚钱,当然是谭振华喜闻乐见的,不过这些并不是他引进BAE参与对“运7”进行全面改进的唯一目的。

  “陈总师、龚总师,卢爷爷,这架飞机就拜托了!”

  谭振华指着摊开在桌面上的一张草图,郑重地嘱咐道。

  

第1448章 新的计划(一)

  

  卢赫生皱起了眉头。

  “振华,你要这架飞机做什么?”他问道。

  “卢爷爷,看外形就知道了,这架飞机只有一个用途,我还能拿来做什么?”谭振华明知故问道。

  卢赫生道:“我当然知道这架飞机的用途是什么,我就是问你,要研发这样一架飞机来做什么用?你难道还打算弄一艘航母回来?”

  “航母啊,卢爷爷,说真的,再要不了多久,市场上就会有很多的,买一艘来玩玩倒也简单。”谭振华大言不惭地说道。

  “你还真想买航母啊!”卢赫生顿觉无语,不过在细细一想之后,却又觉得,这事好像也不是今天才暴露的,早在他被这臭小子连诓带骗地弄回华夏之时,他的这个野心就露出了端倪——大家还记得当年轰动3603所的“卢赫生招生”事件吧,那时候,“飞豹”也才刚刚有了一个全尺寸的样机,谭振华就提出,要在这架飞机的基础上,改造一架舰载机出来,为此还在3603所设立了一个“预先研究小组”,而为了争夺进入这个“预先研究小组”的名额还在所里的年轻人中引起了好一番明争暗斗。

  到了今天,这个“预先研究小组”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了,事实上,在卢赫生的强力“顾问”下,以“飞豹”为原型的舰载机改进计划,已经完成了“预先研究”的课题转而进入了实质上的工程研制阶段,这是“飞豹”战机的首个大改型号“飞豹B”项目计划中的一部分。

  有必要介绍一下“飞豹B”这个重大改进计划:华夏赋予该型飞机的正式立项编号为“JH-7B”,从“飞豹”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开始就得以正式立项,相比前型来说,主要的改进包括:换装拿壕沙做过“小白鼠”的推力更大的“秦岭”发动机;改四余度数模混合飞控系统为全数字飞控系统;升级1553b总线至国军标289A(GJB289A)标准的联合航电系统,主干网络由同轴电缆升级为带宽更宽的光纤,从而达到了50MB/S的数据传输率,相比前型提高了整整50倍,从小水枪升级到了大水管,也因此具备了将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直接传递到数字地图的能力;以“873工程”的科研成果实现“全国产玻璃化座舱”、激光衍射平视显示器;机载雷达从1491升级至1493,该雷达以苏俄进口的大功率栅控行波管替换了国产货并升级了处理速度更快的全新信号处理单元,使得雷达工作的旁瓣更小、抗干扰能力更强。

  好吧咱们得承认,点错了科技树的毛子虽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被世界先进水平甩开了十八条街,但在他们下了大功夫的电子管领域却取得了很深的造诣,他们的大功率栅控行波管性能确实比华夏的国产货要好不少——不过当谭振华老妈单位也就是4055所打算对这款引进的行波管投入力量进行攻关仿制的时候,却被谭振华阻止了,而是给了他们另一个研究方向……

  除了这些改进以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飞豹B”计划中,包含的不是一款战机,而是三款!

  最基础的当然是“JH-7B”,它现在的真实编号名称为“JH-7BS”,基本承袭了之前“JH-7”的气动外形和内部结构,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改进之外,还大大提升了复合材料的使用率,这使得它在升级了一系列的设备并满足了华夏空海两军对其提出的要求之后,整机的空重居然还轻了300公斤,实在让军方喜出望外。

  熟悉华夏战机命名规则的同学看见刚才的名称可能都猜到了吧?“S”后缀在华夏的战机命名体系中,代表的是“双座型号”的意思——而需要在型号命名中特意标注出这个“S”必然也就意味着,这型战机,它还有一个单座版本!

  这是按谭振华的强烈要求而特别研制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将试验更激进的改进方案,比如非常大胆地以“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加“机电式软触摸按键”的模式取代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式显示器加“机电开关”。

  这个“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是谭振华特意又跑了一趟倭国弄来的一项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借助于薄膜晶体管(TFT)驱动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IPS、TFT、SLCD都属于LCD的子类,由不列颠人T﹒P﹒布罗迪于1973年首次制造出了第一块显示屏幕并很快就取代了发光二极管在电子计算器领域的应用。

  倭国人从80年代开始在该领域大规模投资,并由夏普公司于1987年成功研制出92160像素的行业最高水准TFT液晶屏,并因此得名“液晶的夏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