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45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蔡启功的声音再次响起:“谭总,你现在手里这块就是屈服强度达到了785Mpa的超高强度低碳合金钢,国家给定的标号为980,它是在铁基中加入了适量的镍、铬和钛得到的合金。”

  “980钢?”

  “是的,980钢的强度高,韧性高,焊接性能良好,耐海水腐蚀,具有良好的造船工艺适应性,适用潜艇耐压壳体,深潜救生艇,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坦克舟桥,超声速风洞以及其它需要高强度,高韧性的工程结构。”蔡启功道:“按照我们做过的性能对比测试,综合性能超过了米制HY-100钢,HY-100钢的屈服强度为不小于686Mpa,目前是米制“尼米兹”级航母的飞行甲板及主要结构件用钢,也是其先进核潜艇用钢,而我们的980钢在屈服强度指标上还略高于HY-100钢,这型钢材的研制成功,可以为我国舰船用钢增加一个更高性能的选择,谭总,海军那边可都对它非常期待呢!”

  “我也很期待。”谭振华一边掂着钢锭一边笑道:“蔡院长,当年你帮我搞的那种甲板钢只能算临时性质的,现在这个980钢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蔡启功闻言顿时愣了一下,想了想,试探地问道:“谭总,你这是又打算用这钢造一条能在上面开飞机的船?”

  话说蔡启功院士对当年与这位谭总的第一次见面可是印象深刻,更对他提出的那个“要在货轮上开飞机”的异想天开的想法咂舌不已——不过现在他也已经知道了,货轮上确实是能开飞机的,钢铁研究院也正是借着那一次的机会开始了与谭振华持续至今的深入合作。

  “这次不是货轮了。”谭振华微笑着答道。

  蔡启功的心里就是“忽悠”那么一下,顿时浮想联翩……

  不过看谭振华说话的意思,他虽然做出了露骨之极的暗示,却就是不肯揭破那一层窗户纸,蔡院士既然能坐稳这个院长的位置那么多年,自然也是年老成精之辈,知道有些话在时候未到之前是不能明说的,便立刻把自己的好奇心掐死在脑海之中,而是在仔细思考了一阵之后说道:“谭总,如果是那样的话,你还得解决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哦?蔡院长有什么指教?”

  “是这样的。”蔡启功推了推滑到鼻梁上的眼睛,用类似给朋友忠告的语调说道:“我们都知道,再好的焊接,也不可能获得比本身材质更好的力学性能,焊缝从来就是最容易出故障的隐患点,特别对于对平整度和力学性能要求非常高的飞行甲板来说,减少焊缝的数量就更有实际意义。”

  “所以?”

  “所以,谭总,光我们研制出了980钢并不能彻底解决你的问题,当年你在货轮上采用的办法是临时性质的,对材料的使用耐久性要求不高,“海鹞”本身又是一架单引擎的,使用重量不超过12吨的轻型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冲击力不大,我们才可以降低要求,用多块小板焊接起来的方式凑合,但你要是在更大型的船上这么做,隐患就太多了,这样是不行的。”

  “嗯?”

  “你需要一台关键设备,5米宽厚板轧机。”

  

第1457章 再炼钢铁

  

  5米宽厚板轧机,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玩意必然是一个需要用“吨”来衡量其重量的重型设备,而要想解决重型设备方面的问题么,自然需要找一位只有小学学历的老人家。

  “你去帮我把墙上第二排第三张照片拿过来。”老人家毫不客气地差遣着全球知名的大富豪,而大富豪也完全是一幅甘之如饴的样子,屁颠颠地照做不误。

  老人家拿过了照片,用袖子擦了擦其实一尘不染的镜框表面才感慨地说道:“宽幅厚板轧机啊,当年为了造出这台机器,可是一口气就动员了8万余人,奋战了整整12年啊!”

  谭振华的眼角余光扫过了照片,看清了照片中那台硕大的机器前合影的一群衣着朴素的人,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沈宏端坐在正中,笑得尤其灿烂 ,在这张照片的正下方有一行小字:舞钢4200mm厚板轧机投产纪念,1978年8月6日。

  难怪老爷子被长老们赞为“华夏的总工程师”,新华夏建国之后所上马建设的这些重大工程装备,几乎都是出自此老的手笔,他就是华夏重工业的定海神针啊!

  不过此时的谭振华最关心的却是,既然舞钢就有一台4200毫米幅宽的厚板轧钢机,那,是不是就能满足他的要求了?

  “恐怕不行。”老爷子收回了缅怀的目光,第一句话就给谭振华兜头浇了一盆冷水道:“舞钢的这台轧机,是1966年开始设计动工的,1978年建设完成,振华,你应该知道那是个什么年代,当年我们能完成整个工程的建设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所以,很多细节问题根本没办法深究。我知道你想搞的是什么,可我去年就与师院士、杨院士聊过这个问题,杨院士说,你需要的厚板,不但幅宽要大,表面还需要特别平整,按照他的经验,整块甲板在焊接完成后,表面的不平度不能超过5mm,振华,这个要求在现在的那台轧机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的精度达不到你的要求。”

  好吧,老爷子这段话里的信息量很大,三个老头没事凑一块儿聊天,早就把他接下来想干点啥给猜了个七七八八,甚至就连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给设想过了。

  “那怎么办呢?”他问道。

  既然老爷子们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了,显然不可能没讨论过解决办法,那倒也省事,他按图索骥就好。

  “没什么好办法。”沈宏的回答无奈中又透着点狡黠:“也就两个办法,要么就像当年的112厂一样,对这台轧机进行彻底的改造,解决其轧制力小、精度低、故障率高的问题,要么就是你重新投资搞一台新的。”

  “呃……”好吧,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谭振华想了想问道:“要是改进现有设备的话,估计要花多少钱、多少时间能出结果?”

  “你打算改吗?”沈宏想了想道:“其实我不建议你这样做。”

  “为什么呢?”

  “这么说吧,你看到的是一台轧机,但其实呢?这是一整套的厚板生产工艺流程,包括了数十道工序,轧机只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设备罢了,而且我看最新的国际资料,目前最经济、产出质量和产出效率最好的方式都是连铸轧一体,也就是从钢水浇筑一直到最后轧制成标准尺寸,它是一体化的连续过程,在同一座钢厂里完成,特别是你要轧的这个钢我听说还是一种最新标号的特种钢,那我认为,舞钢的设备要改起来涉及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就更多,光各种协调的事项操作起来就费时费力,有那个工夫,我觉得你还不如另起炉灶,搞一套新的呢,这样你还能提高幅宽,没必要局限在它那台机器限定的4200mm之内,完全可以一步到位地按5000mm幅宽设计么,你又不是没钢厂。”

  好像挺有道理的样子哦?

  当然有道理了,老爷子可不仅仅是个学术造诣高深的院士、新华夏重工业设备的奠基人,人家可当了多年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对很多门道熟悉得很呢!

  老人家的金玉良言谭振华自然是肯听的,他既然这么劝,那就另起一套炉灶好了,反正厚板这种东西在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和大口径油气直缝焊管,武器装甲、巨型桥梁结构钢、海上钻井平台结构钢、核电站安全壳、大型水坝闸门、电站高压锅炉钢板、炼钢高炉炉壳、大型油气储罐、大型机械结构钢、模具钢、超高层建筑等领域中都大量的应用需求,而受到生产设备的制约,全球能提供产品,特别是大幅宽厚板产品的企业也就这么几家,别的不说,仅谭振华自己规划中需要建设的油气管线就有两条,那与其到时候花大价钱买别人家的产品,还不如自己搞一套,恐怕到时候光这两条油气管线建设中省下的钱都够回本了,这笔投资显然是值得的。

  就是不知道搞这样一套东西出来要多少钱,又需要多少时间?

  “沈老,当年您主持设计建造的那台4200mm轧机,可是“国”字号的工程,按照您的说法,动员了整整8万余人,耗时12年才终于建成,那我现在要搞一套,这时间不会也需要那么长吧?”这是谭振华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讲真,12年,他可真等不起。

  “12年,那是从零建设一整座钢厂一起算的,你这很多都是现成的,当然不需要那么长时间。”老爷子慢悠悠地说道:“而且现在的技术远非当年可比,我觉得吧,有个3-5年也就差不多了,而且以你的交际能力,搞定一些国外先进水平的分系统供应商应该也没问题吧?所以这台轧机啊,咱们要瞄着国际先进水平去!”

  国际先进水平自然是谭二一向的目标,不过要达到那样的目标,自然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谭振华不由得追问道:“沈老,那您估计,这要花多少钱呢?”

  沈宏慢悠悠地伸出了3根手指晃了晃道:“我估计得这个数。”

  “3亿人民币?”

  “3亿?呵呵,你想什么好事呢,再加个零吧。”

  

第1458章 要搞钱

  

  什么叫“国之重器”?这就是!

  一台5米幅宽的厚板轧机,沈宏随随便便就给出了30亿人民币的预估投资,听得一向大手大脚惯了的二少爷都直砸舌。

  他可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华夏下定决心上马5米幅宽厚板轧机一直要等到二十一世纪初,设备由魔都宝钢总负责,一期工程自2002年9月8日开工,2005年3月1日正式投产,这台轧制力达到1万吨的庞然大物仅主机功率就达到了20000KW,可轧制最大幅宽4.8米、厚150毫米、长度为25米的厚钢板,单块成品的重量最大25.3吨!

  这台轧机整套设备由华夏总装集成,单单一个二重铸造的机架就重达388吨,汉斯西门子承建了电器及自动控制分系统,而这套系统的总造价是——45亿人民币!

  也是等到这套系统正式投产之后,华夏对“瓦良格”号的改建工程才得以顺利实施——因为华夏终于能自行生产航母飞行甲板和结构钢了!

  现在同学们应该明白,为啥“瓦良格”号2002年就被拖回来了,可一直要等到2005年4月26号才正式动工续建了吧?

  谭振华在前世只是隐约听说过“航母用钢”经过了艰难的攻关,直到今天他才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节,而这,也促使他在咬了咬牙之后痛下了决心。

  “30亿就30亿,沈老,您给提个建议,谁能出面负责这件事?我干了!”

  ……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谭振华化身空中飞人,多次前往慕尼黑和纽约,与史凯夫﹒梅隆、恩斯特﹒冯﹒西门子连番谈判,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决定在宁都特种钢铁厂新建一整套连铸厚板生产线。

  该产线的总体设计由钢铁研究总院牵头,联合冶金部、工信部多达70余家研究所参与规划设计,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全新建造的主生产车间长1356米、宽276米,厂房占地5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包括:三座300吨精炼转炉供胚;一台5050mm带附着式立辊的四辊可逆式精轧机,最大轧制力10000 吨,机架自重536吨;两座245吨/小时步进式加热炉、一套MULPIC控制冷却系统、一台9辊全液压热矫直机、一台11辊全液压冷矫直机、一座54x76m冷床、一座宽38x27m冷床以及由切头分段剪、滚切式双边剪、剖分剪、定尺剪组成的高效剪切线和配套设施,整个建造周期预定36个月。

  (以上设备及数据参考沙钢2009年建成投产的5000mm厚板连铸生产线,笔者注。)

  除了研究单位以外,华夏二重、四重等诸多相关企业都从这个项目中获得了大量设备订单,而西门子奥钢联(西门子旗下从事冶金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公司,行业三巨头之一)成为工程的协作设计单位,同时还承建了部分精密部件,魔都罗克韦尔则成为整条产线自动控制分系统的主承包商。

  看看这些设备清单和工程量就知道,30个亿,完全不够花啊……最后确定的方案总造价是——40亿!

  这可是1991年的40亿啊,京城或者魔都中心地段每平方米的房价都还不到1千块呢!

  谭二最后虽然是满面笑容地出席了盛大的合同签字仪式还剪了彩、挖了第一锹土,不过心里却一直在滴血——特么的搞这些重工业的基础建设实在太费钱了,眼看着钱包就跟吃了特效减肥药一般日渐消瘦,这日子往后可咋过啊?

  随便数数看啊,金陵船厂里正在挖的那个超大的游泳池还有正在新建的那部1.6万吨的自由锻油压机、已经列上了议事日程的与航空部联合投资一家新的航空材料厂中规划的那台6万吨模锻油压机、还有多个航空发动机的新研、改进课题、“飞豹”改型计划、舰载预警机……任一项工程拿出来,都是烧钱的祖宗,一个个的都是吞金的无底洞,都不敢细想,一想就脑仁疼!

  讲真,当年混迹军坛的时候,他也曾经冒充小白当过键盘侠,对整个华夏的军工体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颇有一种运筹帷幄、舍我其谁的赶脚,可现在真让他上手搞了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而华夏需要进步,需要投资的项目也实在太多太复杂,其中很多都是需要花大钱、大力气,顷全国之力才能搞的项目——就比如这个厚板轧机吧,没和蔡启功聊之前,他就不知道需要这玩意,在和沈宏聊过之后才知道,搞这玩意要花那么多钱,而花了那么多钱之后呢,也只不过能在3年之后解决一个航母用飞行甲板的问题——可要造一艘航母,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何止一个钢板?

  单纯看一艘航母的造价可能在百亿人民币的级别,可你要搞定造出它背后的工业体系,那就不是百亿了,恐怕得是千亿、万亿的投资、几代人无数心血、智慧和汗水的积累才行!

  想到了这里,谭振华不禁有些同情那位思路惊奇的阿三哥,那可真是空有满腹豪情却完全没有脚踏实地做事能力和意愿的典范啊,自己回来的那年是2017,在这个时空又过了整整十年了,三哥家里那艘已经下过N次水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也不知折腾明白了没?

  虽然投资这些重大项目是谭振华及“红旗资本”的既定政策,但这段时间老是只出不进的,也让谭二挠头——他投资项目喜欢从根源开始解决问题,而这么做往往烧钱烧得特别厉害,而且能回本……见效的周期也相对较长,也就是说,需要特别充足的资金周转。

  但是现在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就不谈要建设那两座岛、两个“三个一”工程那无底洞一样的预算,你就比如新官上任的吴觉温管的那家公司——缅玉境内的待开发的铜矿、油气田就不说了,还有他利用他父亲的关系联系上的印地尼西亚政府,双方已经就摩鹿加和苏拉威西镍矿的联合开采交换过意见,对方很欢迎“红旗矿业”参加部分矿床开采权的国际竞标——你看,这是需要竞标的,而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倭国住友金属、三井物产这些老字号的企业,一旦拿下其中的部分矿产,必然也就意味着大笔的基础投资。

  到处都要花钱啊,不行,虽然从倭国大捞了一票,但总不能就这么一直坐吃山空不是?

  要!搞!钱!

  

第1459章 再见,达瓦里希

  

  要搞钱,最简单快捷的办法自然就是——想办法把别人兜里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

  目的都是一样的,手段却各不相同。

  通过商品交换的手段可以被称之为贸易;通过在股市、汇市、期货市场上低买高卖可以被称之为金融;通过别人一时无法察觉的手段偷偷转移他人财富为己用可以称之为盗窃;通过武力胁迫使别人交出资产可以被称之为抢劫。

  那么即将对苏俄——不,很快就不能称之为苏俄了,它将分裂成15个国家,因此只能称之为前苏俄了,对前苏俄展开的一系列金融行动,应该称之为什么呢?

  这真是个好问题。

  谭振华带着这个问题飞往了基辅。

  相比此时已成为风暴中心的莫斯科,基辅看上去还比较平静,上半年接连发生的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事件看似还未对乌克栏产生过多的影响,但谭振华却知道,在这平静的外表下面,暗潮正汹涌而起。

  他抵达基辅之后,接连拜会了多位现任政府高官,并与“黑海国际商业银行”的董事行长维诺格拉多夫进行了长达一整天的闭门磋商,他们谈了些什么,外人无从知晓,只是“黑海国际商业银行”的员工们都发现,在这次谈话之后,他们的行长脸上的表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非常奇怪——兴奋?忐忑?恐惧?

  说不上来。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在这次谈话之后,“黑海国际商业银行”明显改变了经营策略,变得更加激进而大胆,吸收储蓄的利率在原先就比苏俄中央银行高10%的利率基础上再提高了10%,并且严格收紧了贷款审批权限,所有贷款必须由维诺格拉多夫亲自审核——但,所有的信贷员都发现,再也没有一笔贷款能得到批准!

  如果说这是因为动荡的时局才导致行长先生在发放贷款时更加谨慎的话,那让银行的几位最核心的高层领导更无法理解的是,维诺格拉多夫居然还以各种名义及高出市场价格的利息,不断从苏俄各大国有银行设立在乌克栏的分行拆借大笔的资金!

  这些行动很快就导致“黑海国际商业银行”账面上的卢布数字像吹气球一样地膨胀起来,这让知道一些内情的银行高级职员非常担心——手握如此之多的卢布现金,却既不放贷、又不投资,任凭这些钱静静地躺在账上,而且还要为这些钱付出远超市场价格的利息,维诺格拉多夫他这是疯了吗?

  或者,是那个年轻的华夏老板疯了?

  “黑海国际商业银行”的大本营是在基辅,主要的网点也大多散布在乌克栏境内,只是因为承接了华夏向苏霍伊设计局购买苏27的案子而在莫斯科设立有一个不向普通人开放营业的网点,所以,银行的这些高级职员们并不知道,此时,此刻,类似的行动正在莫斯科以更加疯狂的节奏上演,在那里,从1989年苏俄向外资及私人放开银业以来设立的大大小小各种来路不明的银行里都在上演着同样的行动,他们开出的利息更加让人心动,卢布也像潮水一样从居民的手中、从国有银行流向这些外资或者私人的银行!

  所以不是谭振华疯了,而是所有的外资银行都疯了?

  谭振华当然没有疯,他现在无比的清醒而冷静,离开基辅,他直接就回到了斯坦福校园之内,每天在家、实验室、图书馆三点一线,除了偶尔去“矩阵”实验室里处理一点公事,他就好像将所有事情都放下了一般,专心致志地开始撰写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

  在米国,一名工科学生想要拿到博士学位并不容易,通过率勉强刚过50%,平均就读时间超过5.4年,而他已经“读”了5年了,也确实该带上那顶PhD帽子了。

  看起来真的是这样,所有关注着谭振华一举一动的人都惊讶地发现,那个经常活跃在全世界热点事件中的身影就好像忽然沉静了下来,对最近发生的一切震动蓝星的大事都完全漠不关心。

  8月19日,苏俄发生了一起惊天政变,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内务部长普戈、克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等强硬成员和保守派一度剥夺了葛尔班桥夫的总统权利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苏俄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消息传出,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那一天,谭振华从早上7点开始就一直待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他那一天只在中午时打过一个电话,是打给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雷顿的,恭祝他生日快乐也同时问候了他的妻子希拉里女士的健康。

  8月20日,罗刹总统叶厉卿宣布拒不服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他站在一辆坦克车上发表了讲话:“因为电视和广播都不能用了,所以我在此宣布声明文,各位罗刹的国民,从18日晚到19日期间,我们合法选出的总统被逼下权力的座椅,我们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是非法的!” 他号召举行全国大罢工抗议亚纳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 第二天,葛尔班桥夫宣布重新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与外界的联系,苏俄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苏俄内阁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执行总统的指示,持续时间仅仅三天的政变如闹剧般草草收场。

  那两天,谭振华连续在实验室里待了48小时,和他的导师轩尼诗博士就某种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后两人达成了一致,谭振华提出的方案在实验中获得了成功。

  8月24日,葛尔班桥夫宣布辞去苏俄中央总书记职务,同时建议苏俄中央自行解散,下令停止各政党在军队、内务部等各级军事机关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他还颁布命令,组成以西拉耶夫为首的委员会治理国家经济。

  那一天是周六,谭振华难得地放了自己一天的假,和薇薇安一起去爬了斯坦福校园后面的小山,顺便拜访了一趟著名的帕洛奥拓研究中心,同行的还有麦克格雷戈,早已功成名就的麦克格雷戈还非常豪爽地请研究中心所有前同事们大吃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