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84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你看,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空情的信息上报过程就已经这么困难了。

  再接下来,军区在收到空情情报后,必然有一个信息核实的流程,这个任务通常是由航空兵以及其他军种来协作完成的,航空兵会派遣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战机升空查证,为避免出现误警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比如前苏俄击落民航客机那种,这类查证工作通常需要飞行员以目视确认目标的准确信息。这个信息从飞行员到空军基地再到空军师再到军区一级一级地传递上来,又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相应地,等军区方面做出决策再反馈回飞行员,这时间得再Double。

  由此可见,在这套空情处理方式下运作的流程,其指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该空情还伴随着自然或者人为的干扰,仅要核实空情就非常困难,就算没有干扰,大集群高速度的目标,最后汇总出来的航迹也很难保真。

  显然,这非常不利于指挥官对空情进行正确的判断,更很难进行统一的指挥。

  就像当前面临的这个紧急情况,恐怕唯一令人欣慰的,就是宁都军区装备的这套C3I系统在空情和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方面,表现良好,在谭振华强烈建议下铺设的首条军用光缆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此刻,这些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来者何人?

  

第1589章 危机与应对

  

  事实上,当接到这个电话的第一时间,刘上将就将三件看似混不相干的事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件,就是在“对抗1995”演习中,谭振华用直升机携带电子干扰吊舱在“老虎师”的防空雷达上制造出的那几百个假目标。

  今天的情形,与那天简直如出一辙!

  第二件,自然就是谭振华刚刚通过机要秘书呈报上来的一份作战计划:在“沙盘演习”中,为了夺取制空权,他将采用的一项策略——“蓝军”将要求第三方势力在适当的时机充分展现力量,而方法就是,对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红军”的雷达站及通信设施实行全面的干扰和压制!

  这会是巧合吗?

  如果这是个巧合,那么,还有第三件更巧的事情。

  从今年5月份开始,驻扎在横须贺港担任战备值班的米国CVN-68“尼米兹”号航母就一直不怎么安分,经常在黄海到东海一代出没,根据海军方面发来的最新情报,最近这几天,它就在浙海省附近洋面!

  “尼米兹”号是米国“尼米兹”级航母的首舰,也是迄今为止,米国设计制造的吨位最大的航母,该舰采用核动力,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搭载的米国海军舰载机联队下辖9个飞行中队,典型任务状态下,部署各型舰载机85~90架,其中包括F-14“熊猫”战斗机20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4架、A-6E“入侵者”攻击机16架(其中包括2架KA-6D加油机)、E-2C“鹰眼”预警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4架、S-3B“维京海盗”反潜机6架、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6架、HH-60H“黑鹰”救援直升机2架等。

  对于一艘航母来说,由于其上机库和飞行甲板的面积限制,能携带的飞机,特别是占地面积较大的固定翼飞机数量,是有上限的,就拿“尼米兹”号来说,通常情况下都只会带60多架飞机出海,即便它以最大载机模式出动,所有战机加在一起也不会过百——可现在雷达站报告的情况却是,屏幕上有超过200个目标!

  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这些目标中的部分甚至全部都是假的,是人为释放的干扰,要么就是米国人决定孤注一掷,发动了在倭国的全部海基和陆基空中力量,试图对华夏发起一场战争——这后一种情况虽然很糟糕,但发生的几率也实在太低了,核大国之间自有一套讨论和解决分歧的对话机制,除非有人彻底疯掉了,否则这种不宣而战的方式,会引发根本无法预料后果的战略误判的,这个可能导致蓝星彻底毁灭的责任,谁都承担不起。

  刘上将几乎可以肯定地认为,这就是米国人对华夏发动的电子干扰!

  但这毕竟只是一个推测,站在他的位置,就算别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他也必须做好应对一切最糟糕局面的准备。

  因为踏错一步的代价实在太大,大到连他这样一个经历过无数战火洗礼,从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的老兵都感受到了沉重如山的压力。

  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和证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证据终于姗姗来迟。

  由于地面雷达站提供的数据太过可疑,覆盖的目标空域又极为广大,宁都军区起飞了4个架次的战机前出执行查证任务,其中,从浙海省杭城基地起飞了两个架次的“飞豹”,从徽州省芜湖基地起飞了两个架次的“苏27”,分别组成了两个标准的双机编队。

  两个编队先后抵达地面雷达指示的目标空域,打开雷达同时辅以目视搜索——雷达屏幕上,依然是乌泱泱几乎要满溢出屏幕的飞机回波信号,而现实的空域中,除了厚厚的云层,连只鸟都看不到!

  云层虽厚,遮挡住了一部分视线,但想在这个云层中藏住一个200架飞机组成的机队,这是绝不可能的——什么样的机群能一直保持在云层中盲飞啊?而且刚才两队4架飞机反复穿越了云层,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

  “飞豹”编队的长机是一对经验非常丰富的老飞搭档,而且在他们接受改装“飞豹”的培训时,教官曾经重点培训过该机上搭载的雷达在各种工作模式下一些较为特殊的用法,面对此时这种情况,后座的雷达及武器操作官顿时回想了起来。

  他迅速将雷达从用于全空域搜索的RWS模式切换到了用于单目标态势探查的SAM模式,开始一点点地扫描空域。

  SAM模式,是在单目标跟踪功能TWS模式上进行的升级,允许飞行员在跟踪1到2个目标的同时,保持对一个指定的不大区域同时执行扫描搜索动作,其中跟踪的精度满足引导导弹对目标执行超视距攻击,而扫描搜索的空域虽然受限,但也为飞行员提供了额外的战场监控能力。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高明的狙击手,在瞄准了目标的同时,还能有余力观察周边的环境,这无疑大大增强了狙击手的战场适应能力。

  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了,“飞豹”战机从1988年正式获批定型投产并列装部队到今天,已经有7年了,历经4个批次,每一个批次都有一些改进,按照空海两军事先的约定,其中01、02和04批次归了海航,空军拿到的都是03批次的货,也是从这个批次开始,机载雷达进行了一次小幅度升级。

  这次升级并没有对雷达的整个体系结构进行大改,只是升级更新了部分随着这几年华夏电子工业的进步而性能自然提升的零部件,同时更新了一部分信号处理软件系统,雷达的灵敏度因此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数据刷新率更高,同时对雷达波的旁瓣能做到更好的抑制。

  这些升级,从实用角度来说,对实战影响最大的,就是将雷达原先的单目标跟踪模式从TWS升级到了SAM模式,给飞行员增加了额外的视场。

  雷达及武器操作官记得,在接受改装培训的时候,教官曾经特别提到过SAM模式在特定环境下的某种特殊用途——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这种模式由于雷达波束更为集中,相应的,回波的质量也更好,旁瓣更小,因而,受干扰的程度也更小。

  用在今天这种情况,正好。

  

第1590章 虚张声势

  

  两架“飞豹”都切换了雷达工作模式,开始在目标空域盘旋,他们也同时通知了另一个编队并建议他们也采取同样的工作模式——好吧他们很快便知道了,就“苏27”上装备的那部坑货雷达,拿来当成反面教材那是极好的,你指望它有这么先进的功能,那纯属想多了。

  由于在SAM模式下,一次只能扫描一小片空域,故而两架“飞豹”只能将整个空域分成若干小格,逐个逐个地扫描排除,另两架“苏27”见这种工作他们实在帮不上忙,便自觉地跃升到更高的飞行高度盘旋并充当警戒。

  也就“飞豹”和“苏27”都是大长腿,能够留空的时间较长,目标空域距离基地也并不太远,故而它们都能在目标区域内停留很长时间,这个工作要是交给“歼7”、“歼8”这样的小短腿来做,那可就麻烦了。

  从高空到中空再到低空,“飞豹”几乎是一寸寸地用雷达扫描着每一片空域,看起来这是一个最笨的办法,但其实,有时候最笨的办法就是最有效的办法——比如现在。

  SAM模式下,曾经充斥满屏的目标信号都消失了,天空变得异常纯净,飞行员立刻向基地汇报了这一最新情况,而这一消息也被以最快的速度上报给了刘上将。

  “现在基本已经可以肯定了,这就是米国人玩弄的一个花招。”谭振华道:“我甚至可以肯定,这是从“尼米兹”号航母上起飞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弄出来的把戏,利用的就是我军的老式雷达旁瓣较大的问题实施的干扰。”

  作为全华夏首个将“电子干扰”这一概念引入实战的人,谭振华理所当然地成了该领域华夏首席专家,也当然地成为了华夏军队咨询这方面问题的首席顾问,他现在忙于“沙盘演习”,基本上都待在从总参借来充当临时办公室和演习场的仓库里,刘上将要找他,方便的很。

  接着,他领着刘上将走到了那个硕大的沙盘前,用激光笔打出了一个小点,对着沙盘上的东海海域画了个圈道:“看来,湾岛人、米国人都想到了,在目前两岸的实力对比中,即便算上嘉手纳基地的3个F-15飞行中队、米国能在短期内调动到战区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单纯比较空军力量的话,三代机数量上大致能做到平衡,纸面数据上来看,谁都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绝对空中优势,而且不到万不得已,米国人也不会愿意因为海峡问题而卷入与华夏的真正热战。”

  “所以你就想出了那个全面电子干扰的方法?”

  “是的,这是米军目前对比华夏最领先的一块领域,而且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米军的航母可以待在国境线之外来实施干扰,避免自身落人口实,而实际起到的效果却很大,不但能够瘫痪华夏东南沿海的陆基雷达系统,还能给整个东南沿海、鲁东沿海地区都制造非常大的防空压力甚至影响到京畿防空圈,就像今天这种情况,即便知道这99%是假的,我们也无法做到置之不理,必须保证足够的空军和防空力量执行战备值班以预防万一——也就是说,我们投入海峡战场的先进战机数量势必会大大减少,而缺少反干扰能力的战机在空战中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都会大受影响。”

  刘上将叹道:“振华你在“对抗1995”演习后的总结研讨会上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当时你提出,发展体系电子对抗能力刻不容缓,现在,米国人又用现实证明了你的观点,看来,这不仅仅是刻不容缓,甚至是迫在眉睫啊!”

  机要秘书匆匆走了进来,显然又有什么紧急的情况要汇报,不过在看了刘上将身边的谭振华一眼后,欲言又止。

  “是关于东边的事情吗?”刘上将问道。

  “是的。”机要秘书答道。

  刘上将点了点头道:“就在这里说吧,振华他不是外人,这些事也没必要向他保密。”

  机要秘书这才从手边的资料袋中抽出了一份文件递过来道:“已经证实了,负责查证的飞行员报告说,在低空云层中发现了一架米国海军的EA-6B,该机在国境线外不到10公里的空域中长时间盘旋,我方查证战机对其进行了驱离,敌机离开后,地面雷达站报告说空域信号恢复了正常。”

  刘上将转向谭振华道:“所有的情况都和你的设想一模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是你,会如何应对现在的局面?”

  谭振华想了想道:“这要看首长想要的是彻底的解决办法还是临时的应对手段了。”

  “哦?”

  刘上将挑了挑眉毛问道:“彻底的办法是什么?临时的手段又怎么说?”

  “彻底的办法无非就是按部就班地从最基础的建设做起,研发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新型雷达并逐步更换掉老型号的雷达,同时在C3I系统、信息节点间的通讯能力和方式上采用更快速、智能、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手段,与此同时,大力投资电子干扰及反防干扰方面的基础研究,将矛与盾同步升级,如此这般,以国内目前的基础工业能力、人才储备和发展速度,5年可以小成,10年后有可能望米国项背,如果不出什么大波折的话,15年后可以比肩。”

  刘上将轻轻点头,他从担任聂帅副手领导华夏“两弹一星”事业开始,就一直在与国防科技、军工装备打交道,非常了解建立一个全新的装备体系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在他看来,谭振华这么说,还是偏乐观的预计。

  当然,刘上将也相信,谭振华绝不是那种信口开河随便拍胸脯的人,他的过往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是,15年时间才能与米国人比肩,以自己的年纪,有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

  他轻轻点头道:“振华,你说的我很同意,实际上在“对抗1995”演习之后,国防科工委就将“电子干扰与防御”这个课题列入了我军未来建设发展的大纲,并且已经建立了多个方向的预研课题交由华夏电子科技总公司下属各研究所实施,这将是一个长期项目,但振华,这毕竟只是远水,目前的局势你也知道,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打算,所以,临时手段也是必须的,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谭振华答道:“既然米国人喜欢虚张声势,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他们玩的是他们擅长的,我们自然也可以玩玩我们擅长的。”

  

第1591章 浮想联翩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从1995年开始,海峡间风起云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米国人的黑手。

  正是有了米国人傲视蓝星的武力撑腰,如岩里不正男之流的跳梁之辈才有了在国际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丑态的机会。

  但其实,不管是岩里不正男本人还是为其撑腰的米国人心里都清楚得很,米国人的武力威慑,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两艘航母、几条核潜艇,就能让华夏大陆方面屈服么?

  绝无可能!

  40多年前的高丽半岛、30余年前的安南,米国人已经充分领教了华夏人在维护主权及领土完整方面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在面对这种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华夏人会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无比坚定的意志,他们会抛弃一切利益的算计,甚至不惜牺牲“小我”来成就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我”,这种精神已经绵延传承了数千年,是这个民族最核心的精神内涵之一!

  这是与推崇“个人至上主义”的西方普遍文化体系最大的区别,也是他们很难理解的一种情怀。

  但他们至少知道,一旦碰触到了那根底线,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现在摆在米国人面前的问题是,他们在东亚部署的力量,足够应对那最坏的结果么?

  改开十余年后的华夏人,他们在初尝了融入这个世界、经济得到了发展并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之后,还能激发那样的勇气和意志么?

  衣食无忧的生活,最容易磨去人的意志,现在的华夏人虽然还远远谈不上富裕,但家里也多了很多瓶瓶罐罐,积攒起了一些财富,他们还能如当初那样,甘愿抛下这一切来做一场殊死的战斗么?

  米军第七舰队指挥官阿尔奇·克莱明斯就很想知道答案。

  而且他很快便如愿以偿。

  就在他命令麾下的舰队在东海海域紧邻华夏国境线外实施了一次成功的大规模电子干扰行动之后不久,1995年7月18日,华夏政府宣布将举行导弹试射演习!

  同时宣布的,还有本次演习预定的导弹靶场——彭佳屿海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彭佳屿海域距离湾岛最重要的海港基隆港,仅仅只有56公里!

  就在米国政府还在怀疑华夏政府是否真的会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之时,事实再一次告诉了他们,华夏人一向说到做到!

  7月21日1时, 2枚“东风15”短程地对地导弹飞跃了481公里的距离,准确命中了目标海域;7月22日0时、2时,又有2枚“东风15”导弹划过天际准确命中了目标海域;7月24日2时、4时,最后两枚“东风15”先后发射,同样命中了目标区!

  导弹实弹演习仅仅20天后, 8月15日至8月25日,宁都军区出动舰艇59艘,飞机200余架次,在湾岛实控的东引岛以北约28海里处,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海上攻防演练。

  一个月后,9月15日至10月20日,华夏调集陆、海、空三军部队在闽南沿海地区展开大规模联合实兵训练,出动舰艇81艘,飞机600余架次,此次集训重点演练了“以空制海”的战术,华夏媒体还非常罕见地公开了一段“飞豹”战机以超低空突防并发射一枚“鹰击8K”反舰导弹的视频,在视频的最后,这枚导弹准确地命中了一艘靶船,而那艘靶船也在遭受了这一打击后,直接断成了两截并缓缓沉入了海底。

  “飞豹”战机和“鹰击8K”导弹,其实都是西方世界已经非常熟悉的华夏武器,而且这两款武器还都是国际军火市场上非常热销的明星产品,特别是在中东地区,这两款武器简直都成了各国的标配,但这次经华夏媒体公开的演习视频,还是给所有关心着海峡风云的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飞豹”自不必说,华夏首款自研的第三代战机,曾经以非官方身份参加过“沙漠风暴”行动,虽然出动架次不多,执行的也是一些“打杂”的活计,但其漂亮的外观、对西方武器系统良好的兼容性、堪称优秀的装备妥善率及易维护性以及在多次出动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大航程、大载弹量又不失灵活机动能力的作战性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于“鹰击8K”,华夏将其出口型号命名为“C801”,国外媒体因其具备以较低的高度掠海飞行的能力而称其为“华夏飞鱼”,并牵强附会地认为这型导弹与高卢的那款著名反舰导弹“飞鱼”有着某种联系,但其实,这型导弹在气动外形等很多方面更近似于米国的“鱼叉”反舰导弹。

  “鹰击8K”导弹全重仅815公斤,全长5.814米,装备有一个165公斤的半破甲杀伤爆破战斗部,最大射程50公里,速度0.9马赫,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发射后,将很快降低到距离海面仅有20~30米的巡航高度,而在接近目标附近时,高度将进一步降低到距海面5米左右,这一特点与高卢制“飞鱼”导弹很像,也正是因此而被人称之为“华夏飞鱼”。

  这种作战模式对水面舰艇来说,是非常难以发现和防御的——前文曾经介绍过,由于蓝星是个大球,受曲率影响,舰载的雷达,你甭管它采用了什么制式、性能又如何灵敏,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发现距离也是有限的,最大也就只能看到海天线上的目标,视雷达安装高度的不同,大约在30~40公里左右。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个目标本身体积较小,又掠海飞行,那受到海面杂波的影响,发现和识别就更加困难,要不然,82年马岛海战那回,舰队装备遥遥领先的不列颠航母远征舰队怎么会损失那么大呢?阿根蒂娜海军以仅有的5发“飞鱼”导弹干掉了不列颠海军一艘驱逐舰、一艘运输舰,重伤一艘驱逐舰并迫使其退出战场,传闻中还重创了“无敌”号航母,这战绩,杠杠的。

  除此之外,1987年5月17日,一架伊克拉战机发射了两枚飞鱼导弹击中了米国海军斯塔克号护卫舰(USS Stark FFG-31),造成该舰重伤。根据事后的调查,与倒霉的“谢菲尔德号”同样,“斯塔克号”在中弹前,完全没有侦测到来袭的飞鱼导弹。

  嗯,还必须强调一下,华夏的“鹰击8K”与“飞鱼”导弹有一个数据是一模一样的,战斗部都是165公斤——也就说,一枚“飞鱼”能做到的事儿,一枚“鹰击8K”同样也能做到。

  赶巧了一发入魂,送一艘驱逐舰去海底,那就不叫事儿。

  而且华夏可没有当年的阿根蒂娜那么悲催,全部“飞鱼”库存就5发,打完了还没地方买。华夏的“鹰击8K”全部是国产的,库存少说也好几百,实在逼急了加班加点再多生产一些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这种敏感之极的时刻,华夏人公布了这样一段视频,还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