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9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多年以后,当华夏工程院院士朱英福已经光荣退居二线,作为华夏首艘国产航母的总设计师而接受华夏权威媒体对他的专访节目时,曾经动情地回忆起了90年代中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那次会议上,后来被尊为“华夏航母之父”的刘上将拍板定夺了一系列对华夏的海军建设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包括对“瓦良格”号的续建与改进;包括代号“002”的首艘国产航母研制计划;包括派遣代表团赴罗刹洽谈引进其舰载版“S300”区域防空导弹系统及“里夫2”型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包括启动新一代相控阵体制的舰载雷达系统的研制;包括开启研制华夏首套舰载版C4ISR系统……

  按照朱院士的定义,那一次的会议,是华夏海军真正从浅海走向深蓝迈出的第一步。

  很显然,在1996年,这么多重大项目的启动,对华夏的海军以及整个船舶工业极其配套系统研制单位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也充分说明了在本时空,此时的华夏,其实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基础工业能力,唯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国家,才有资格一口气做这么多事。

  其实还不止这些,因为有些项目早已开始,一直进行得润物无声,而且这样的项目即便取得了硕果,也很难赢得聚光灯和掌声。

  但这些项目,却是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

  宁都。

  算起来,谭振华回国也有好几个年头了,但这些年来,他实在太忙,整天都在天上飞来飞去地瞎忙活,就连在香江陪薇薇安和儿子谭陌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回宁都的次数也确实不多,基本上都是有公事要办,才会到宁都一趟,再顺便看看老爸老妈。

  家还是那个家,并不因为谭家出了两个知名人物而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呢,老谭同志因为晋升教授级高工,按照国家政策,新分配到了一套120个平方的三室两厅两卫——这也没啥稀奇的,所里面这样的房子盖了好几栋,他那个年代的本科生,大都混到了一套。

  就是父母都眼见得老了。

  谭铭标志性的大脑门上,头发逾见稀疏,他今年已经50有9,再过一年就可以光荣退休,只不过呢,所里面早已经和他商量好了,在他办完退休手续后继续返聘回来工作,其实就是帮着顾问顾问,参谋参谋。这当然不是谭铭舍不得那份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在职津贴,就老谭家养出来的这两个争气儿子,他现在哪里还用担心钱的问题啊?他心里明白着呢,所里面啊,就是要把他供着,这样二小子有什么大活了,还不就得首先照顾家里人?

  徐芸可没谭铭这份记挂,去年一到年龄,就非常干脆地退休回家了,4055所那边怎么说她也不愿意当什么顾问,按照她的说法:“我一个二把刀的所附属医院医生,能给你们顾什么问啊?要找我们家老二说事,你们自去找他本人联系,你们搞的东西我啥也不懂,不瞎掺和。”

  其实吧,徐芸就是想孙子了,一办完退休手续就立马跑去香江看谭陌,倒把个老谭同志一个人孤零零扔在宁都吃了好几个月的食堂。

  老大谭振国今天也不在,不过他倒是经常回家,主要是他离着近。从米国回来之后他就把家安在了魔都,一方面受聘母校担任客座教授,一方面也与他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一家医药公司,这家医药公司的股东由他本人、谭振华和他的几位同学共同持有51%的股权,另49%的股权则由米国安进制药持有,目前主要从事将安进制药的各类先进药品进行华夏本地化推进的工作,嗯,当然,蓝色小药丸也是该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

  一家三口热热闹闹地吃了顿中饭,唠了一会儿的家长里短,有人来敲门了,谭振华开门一看,见是瘸子大驾光临便知道,该出发干活去了,只能匆匆辞别了父母,出门而去。

  等他出门,徐芸咂咂嘴对老谭道:“不行,二小子不来这一趟还好,来家里坐了几分钟倒搞得我这心里啊,空落落的,明天我就去香江看孙子去,老头子你自己待几天行不?”

  “这是又要我去吃食堂啊?”谭铭假装不满地嘟囔道:“老太你也太偏心眼了吧?”

  “得了吧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啊,我不在家的时候,你过得别提多开心了,你就说所里组织的那些摄影啊、门球啊什么的活动哪样缺了你吧!”

  “我那不是一个人无聊么……”

  ……

  谭老板大驾光临,4055所自然是要隆重接待的,就连已经退休的杨老所长都亲自站在了所大门口迎接,倒搞得谭振华很不好意思,远远地看见了,连忙下了车,一路小跑着过去虚情假意地挽住了老所长的胳臂,连声道着惶恐。

  标准客套流程走过一遍,谈到的自然就是正事了,目前,谭振华与4055所合作的项目主要有两个大项,其中之一自然就是前文曾经重点提到过的液晶显示器。

  由于谭振华的参与,原本在另一个时空无疾而终的,由4055所主导抓总并承担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国家平板显示技术研究课题攻关小组”在本时空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在“华芯微电子”拿到了谭振华从倭国日立公司引进的第一代TFT生产线之后,“国家平板显示技术研究课题攻关小组”立刻就对其进行了集中技术攻关,除了本所连续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之外,还带动了一批周边配套及相关装备研制生产企业,4055所也顺势与“华芯微电子”联合投资,“红旗资本”战略入股,成立了“宁都平板显示装备有限公司”来专门研发和制造TFT产线的核心装备,本所也当然成了这些装备的第一个用户,所内建设了一条小规模的TFT中试线,其产品主要用来供应军方的特殊需求,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目前国内有且只有4055所这一家供应商,因此活得相当滋润。

  自然,仅仅躺在过去的成功上绝不是谭振华的目标,4055所也同样非常清楚,电子行业的更新迭代速度远超其他行业,基于从日立引进的第一代TFT-LCD生产线开发的产品已经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随着倭国和南高丽对液晶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第二代液晶产线早在2年前就开始大规模量产,第三代线的产品也陆续开始投放市场,技术的进步不但大大提高了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视角、响应时间等各项关键指标,还因为玻璃基板原片的尺寸增大,从而可以提供更大尺寸的显示器,因此,“华芯微电子”的产品只能被压缩在局部低端市场,出货价格一度在亏损线附近徘徊,张忠谋甚至建议谭振华剥离这条产线而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芯片代加工领域。

  张忠谋的这个建议谭振华还真听进去了,当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至少绝不仅仅止于经济效益这一个方面,因此,他在京城的时候就拜访了工信部相关领域的领导官员,并商讨了一整套的方案,同时在他们的引荐下,认识了一位传奇人物——王东森。

  世界总是有其固有的惯性,即便在本时空,由于谭振华的横空出世,已经改变了很多人,很多历史,但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是被历史选中的,在华夏的民族复兴中承担了重要使命的人,在本时空,他们终将与谭振华相遇,并擦碰出耀眼的火花——比如,王东森。

  今年39岁的王东森少年白头,4年前,他毅然接手了已经连续亏损了7年、总亏损达到数千万之多的一家老字号国营企业——京城电子管厂,和全厂职工一起掏腰包集资筹措了650万元,对该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很快就带领该厂走出了亏损的泥沼,他本人也因此上了工信部重点关注的名单。

  所以,当谭振华提出将要剥离“华芯微电子”的液晶业务,并将这块业务转移到华夏大陆并大力投资发展之时,工信部便想到了这样一位锐意进取的领军人物。

  而当谭振华看到了这个人和他领导下企业的名字之时,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就是他了。

  因为,这家企业的名字是,京东方。

  

第1616章 为毛呢?

  

  尽管时间早了好几年,但王东森一见谭振华,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加入了国产TFT液晶项目建设的队伍,并担纲主力。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意见,希望从事着液晶装备和工艺研制的“国家队”能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放弃第二代液晶面板线的研制,直接跳转到第三代线,而如果有部分技术不能满足要求,那不妨通过关系,想办法再从倭国获得一次产业技术转移,哪怕这个转移的代价稍微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王东森认为,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对比传统CRT显示器,液晶显示面板在功耗、重量、色彩表现力等各方面都已经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优势,民用市场方面,已经有大量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开始采用小尺寸的液晶面板用作显示器,而随着工艺的改进,液晶面板的尺寸和良品率都会进一步提升,那么下一个可以预见的市场就是家用电视机,当成本下跌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市场必将迎来一轮爆发式的增长,而根据目前的发展势态,这个爆发的时间点很可能就会在下一个十年之内出现——那么,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跟先进技术潮流,并能够在关键时刻迅速放大产能。

  不得不说,未来的国际市场领军企业京东方的创立者有着非同一般的长远眼光,恐怕这也是他在另一个时空,敢于在国际液晶市场崩盘萎缩的2003年不惜大笔借贷,斥资3.8亿美元并购南高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业务,从而切入TFT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原因吧。

  谭振华对王东森的意见深以为然,这也促成了他今日的4055所之行。从倭国获得技术和产业转移,他当然有办法做到,也当然能够帮助华夏迅速掌握液晶面板的部分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但如果不能将其消化吸收,那无非也就是成为一代又一代的落后技术承接者,永远也无法成长为这个市场中真正的领导者,对这一点,谭振华无比清醒。

  所幸的是,对4055所所内液晶中试线的参观让他颇为欣喜,这条规模不大的产线,已经能够实现加工550*650毫米的玻璃基板,只是在部分其他性能参数上对比倭国最新的第三代液晶面板还稍有差距,可以算成是2.5+代的产物——让谭振华欣喜的不止是这条产线代表的技术水平,而是4055所在拿到了日立的转移技术之后,并没有止步不前,满足于旺盛且利润丰厚的军方需求,而是积极钻研,不断进取,提高着自身的能力,谭振华认为,这一点才是逐步追上,将来赶超倭国的根本源动力。

  只需要简单的交流,谭振华就与4055所达成了一致意见——由工信部牵头,4055所将全力配合京东方建设一条代表国内最先进水平的TFT-LCD产线,同时,“宁都平板显示装备有限公司”将立即派人赴京与京东方方面洽谈合作事宜,双方将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合作为前提,建立一个TFT产业的联合体。

  如此一来,谭振华的第一个目标就已经实现,不过,液晶显示器虽然重要,却不是他此次到4055所来最重要的目标,他的目标其实是……

  4055所,在华夏军迷们的认知中,名气远不如后来被冠以“雷达大魔王”之名的4014所,当然我们得承认,就算在另一个时空,4014所能得此外号也是实至名归。该所在雷达,特别是在有源相控阵雷达领域的造诣,处于全球第一阵营,能够与米帝争锋,并吊打米帝之外的所有竞争者。不论是一栋房子那么大的国土战略远程预警雷达,还是华夏预警机上背负的天基相控阵雷达,或者海基盾舰上的双波段雷达,华夏大多数先进战机上装备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乃至主动式导弹上安装的那部小型毫米波雷达,4014所都有着领先全球的先进产品。

  但任何雷达系统想要强大,都离不开最基础的,优秀的零部件支撑。

  而名声不显的4055所,主业就是干这个的,芯片级的零部件,才是这家研究所的核心竞争力。

  让我们把时光拨回到1991年,那一年,谭振华一口气推动了多项计划的全面落地,其中就有一机三型的“飞豹B”计划,而在这个计划中,“飞豹B”将把机载火控雷达系统从1491升级至1493,对比之前的1491,1493这部雷达中一项重大升级就是,采用了引进自前苏俄,后来的继承者罗刹制造的高性能大功率栅控行波管取代了性能落后一些的国产货。

  当初刚刚进口的时候,4055所就打算对这款性能相当不错,领先于华夏现有水平一截的真空管加以仿制,但这一计划在谭振华的建议下被取消了,4055所也从那个时候起,转向了另一个新型零部件的研究方向。

  在传统的雷达体制中,包括发展到无源相控阵雷达,都采用了集中发射机+馈电阵面的方式,只不过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新型雷达从机械扫描的旋转天线模式向固定阵面的电子扫描进化,这种进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机械扫描的数据刷新率受到了接收馈电的旋转天线的转速限制,而电子扫描则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改变天线表面阵列所发出波束的合成方式,来改变波束扫描方向,可以减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机械马达驱动雷达天线便可达到涵盖较大侦测范围的目的,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雷达中机械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重量,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雷达本身的数据刷新率,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雷达的灵敏度打下了基础。

  但即便是无源相控阵雷达,因其工作原理限制,也需要一部大功率的发射机,自然也就离不开发射机中的一个大功率真空器件,也就是栅控行波管。

  这根真空管是如此重要,以至于4014所的张老总工当年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有了行波管,才能造雷达。”

  华夏当然能造行波管。

  不过要论起造出来的东西的品质,那只能勉强算国际二流水平,比米帝、毛子、一票欧洲工业强国甚至以撒都不如,以至于为“飞豹B”研制新一代PD雷达时,为了更好的性能,需要从罗刹进口这个关键器件。

  然而,一向注重自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谭振华,却一反常态地对进口来的这根对雷达性能影响最大的器件完全不上心,按照他的说法,买几根管子够用一段时间就行了,犯不着花钱花精力地折腾这玩意。

  这是为毛呢?

  

第1617章 正版弯道超车(上)

  

  为毛呢?

  因为另一个时空中的雷达专家,本时空中《谭振华笔记》的作者准备发动一场弯道超车!

  本文的读者们都知道,谭振华在另一个时空中,即便是在强手如林的4014所,也混上了研究员级高工待遇,还享受着国家津贴,好歹也算能在华夏国内雷达领域排得上字号的专家;在本时空出国留学之后,虽然主要时间都在旷课,还干了一大堆和科研无关的事儿,可也正经八百地通过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所以称他一声工科学霸,他还是当得起的。

  因此,他其实是非常反感前世媒体上动不动逮着啥事都喊什么“弯道超车”的,他一向认为,天天这么喊的,都是一帮什么都不懂,只会玩弄文字游戏的家伙——基础科学、工程科学,你没有足够的积累,拿什么弯道超车?

  打个比方,你手机销量全球第一就叫“弯道超车”了?

  毛线!

  拿着别人的通信专利授权,用着别人研发了构架的芯片,在别人的操作系统上改头换面加上个自己的LOGO,拼着华夏“世界工厂”带来的低成本效益,享受着华夏已经成长起来的全球第一的消费市场规模红利,沾沾自喜于各种表面数据上的“世界第一”,这特么的就叫“弯道超车”?

  喂,醒醒,不掌握核心技术,“超车”随时变“翻车”!

  来,看二少爷给你们表演一个,什么才叫正版的“弯道超车”!

  随便举几件二少爷的所作所为。

  1991年,谭振华与4055所达成了协议,与该所联合投资,开发基于砷化镓材料的芯片制造工艺;

  同年,他通过忘年交的老朋友,华夏材料学界的泰山北斗师昌旭院士联络上了华夏有色金属研究院,并与该院签署了委托开展砷化镓单晶体制备工艺与技术的课题,该课题的具体负责人是1983年获得不列颠巴斯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刚从米国北卡罗纳大学做完访问学者归来的屠海林研究员;

  三年之后,有色金属研究院公开宣布,掌握了生产砷化镓单晶的技术,再后一年,有研院成功拉制出了华夏第一根直径4英寸的VCZ半绝缘砷化镓单晶,使华夏成为继倭国和汉斯之后,全球第三家具备砷化镓单晶制造能力的国家,而这,比另一个时空早了整整6年。

  顺便提一句,屠海林研究员也因此项成果而得以晋升华夏工程院院士,这与另一个时空他的晋升之路完全一样,只不过,时间提前了几年而已。

  1992年初,华夏首款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IC-CAD)系统历时四年攻关,终于在京通过国家鉴定,该系统由京城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16个单位的200多位开发者共同参与编写而成,拥有28个工具,覆盖了全定制集成电路正向设计的全部功能,代码条数达到182万行,系统被开发者命名为“熊猫”。

  (本段为史实资料,“熊猫”IC-CAD系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持续升级至今并得到了一定程度重视和发展的EDA(集成电路设计及仿真软件)系统,正如它最初的名字一样,是真正的国宝,嗯,现在它的名字叫做,华大九天——笔者注。)

  而就在该系统通过了国家鉴定的当天,一家名为“双曲线”的风险投资企业便找上了门,要对该软件进行风险投资,并开出了异常优厚的条件——为这套刚刚出生,尚未投入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做出了2亿人民币的超高估值!

  请注意,这是1993年。

  在彼时的华夏,由于1990年底相继开设了魔都和深川两座股票交易所,经过了1年多的概念普及,股票已经不算什么太新鲜的事物了,可对于风险投资,基本上所有人都还处于懵逼状态,以至于“双曲线”的来访者还花了很大的力气首先为所有人做了一番科普。

  在弄懂了“风险投资”的概念之后,主管软件开发的工信部也很快就获悉了“双曲线”风投资本的幕后老板是谁,于是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很快便做出了决定——成立一家专门的企业来持续开发、运营这套IC-CAD系统,同时,还将另一套软件系统也装入了这家新企业,巧合的是,这套新系统的名字同样也是“熊猫”,不过与“熊猫”IC-CAD系统没什么关系,只是编制者凑巧为其取了同样的名称而已。这套“熊猫”系统其实早在1984年就开发出了第一版,由北航唐荣锡教授带队研发,到现在已经进化到第4版了,是华夏首套真正意义上具备实用价值的CAD/CAM系统。

  (熊猫CAD亦为史实,该软件的开发者唐荣锡教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学者,在该系统开发完成后,唐老随即向国内研究所和学校公开技术,低价或无偿提供源程序,PANDA系统就这样流向业界,成为当时CAD的启蒙系统,笔者注。)

  对于“双曲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工信部的这个决定,无疑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华夏已经初步认识到了工业软件系统在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个更大胆的计划被提了出来——这也非常符合谭振华的风格对不?凡事只要他一掺和吧,再小的事也必然会变成大事!

  最后的结果是,这家新成立的“华夏熊猫工程软件技术公司”旗下,一下拥有了“熊猫”IC-CAD系统、“熊猫”CAD/CAM系统、有限元分析软件“FEPG”三大旗舰产品,同时,还有基于为CATIA系统多年配套而积累的国内国际材料库和标准件数据库,有包括华夏科学院、华夏工程院、北航、南航、华清、华科大、大联理工、西工大、鲁东大学等多所华夏顶尖的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做联合开发和升级维护,有华夏光电、宁都精密机床、华芯微电子、京东方等行业领先企业做战略联盟并提供标准数据接口,有一大票航空航天、电子工业、机械及动力制造企业做用户环境和推广——总之一句话,谭振华几乎调动了手中所有能用的资源,为这家新诞生的“华夏熊猫工程软件技术公司”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普及环境。

  而且还不止于此。

  深知工程软件重要性的谭振华,还在1993年趁着米国Mentor Graphics公司开发新品不顺,同时又被强大的竞争对手Cadence不断挤压,濒临破产边缘的时机,以3亿美元的代价将其并购,至此,Mentor Graphics虽然名义上还是一家米国公司,但通过多重嵌套式控股,该公司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华夏熊猫工程软件技术公司”的米国分公司,而其划时代的EDA产品 Mentor Graphics 8.0也向华夏敞开了代码库……

  如此这般的事,二少爷还做了很多。

  比如关键设备中的金丝键合机,比如高分辨率显微镜,比如一把小小的不起眼的优质烙铁甚至一支小小的优质合金钢镊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谭振华将能想到的所有方方面面,哪怕再琐碎,再不起眼都做到了最好。

  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了实现那个最终目标!

  至此,“超车”的一应准备工作就绪。

  

第1618章 正版弯道超车(下)

  

  科学技术发展到了现在,如牛顿爵士被一颗苹果砸中了脑袋,便能灵光一闪做出伟大发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科技的每一点突破,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晶,有些突破,甚至需要动用极大的社会资源,需要整个国家的基础工业能力具备较高的水准并能为同一个目标而集中动员。

  比如“华夏商飞”正在研制中的C929,比如西京推进了多年的“飞豹B”这些硬货大件;再比如,现在摆在谭振华眼前的,有婴儿手臂大小的一个小玩意儿——T/R组件。

  T/R是Transmitter and Receiver的缩写。T/R组件通常意义下是指一个无线收发系统中,中频与天线之间的部分,它一端接天线,一端接中频处理单元,构成一个无线收发系统,其功能就是对信号进行放大、移相、衰减。

  由此可知,一个典型的T/R组件一般应该包括收、发两个支路,单元电路应包括:本振、上下变频、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双工电路等。

  好吧我们将以上这段内容翻译成人话——一个典型的T/R组件,就是一部小型的发射、接收系统。

  再简单一点,如果你给一个T/R组件加上后端的信号处理系统和供电、显示等辅助系统,它就是一部小型的雷达!

  那么这部小型雷达的功率是多大呢?